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東萊三鳳」之趙煥

[複製鏈接]

1393

主題

6772

帖子

239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ydeng 發表於 2008-9-26 02: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章提交者:山東萊子 加帖在 文化散論 【凱迪網路】 http://www.

「東萊三鳳」之一——趙煥
  
  明朝萬曆皇帝的時候,膠東半島風調雨順,萊州沿海平原連年豐稔,黃牛養殖,冶鐵和曬鹽也非常興旺,地方百姓熙祥安樂。一天早上,新任掖縣知縣老爺巡視萊城四關四隅,化育百姓。吃過早飯,坐上皂轎,出了衙門,往西出城門,南折,東拐,進南門,往北來到古城樓南。這天正好是農曆二七大集,街頭商鋪生意興旺,人頭攢動。掖縣位於渤海西岸,交通發達,周邊十七縣商賈都來趕集。市民都想看看新知縣的尊容,千戶空巷,觀者如潮。知縣老爺轎子走到大十字口的時候,已經走不動,恰好對面來了一頂四個人抬紅色軟轎,官轎就更動彈不了。知縣惱火,就讓衙役上前開道,可是紅轎沒有絲毫讓道的樣子。兩頂轎子相距幾步停了下來,在街心頂起牛來。知縣老爺掀起轎簾,喝斥說:「何方悍民,不為官家讓道?」對面轎簾輕輕掀起,一位玉面白髮富態老婦人,身著紅裝,輕言細語說:「閣老妻,尚書母,小兒不濟是知府——東萊三風之母趙二奶奶是也。」知縣聽說后,知道這趙家是東萊大戶,趙母的三個兒子個個文韜武略,才華出眾,曾被嘉靖皇帝敕匾稱「東萊三鳳」,二兒子趙煥更是了得,是當朝皇帝的兵部尚書。知縣於是連忙下轎,在紅轎前拱手說:「小官無禮,有請尊夫人見諒。」於是知縣皂轎到路邊讓道,趙家紅轎飄然而過。
  
  這趙家是三國名將趙雲趙子龍後人,從五世祖趙守義開始,世代為官。趙煥父親趙孟是明朝貢生,官做到衡州的知府。嘉靖皇帝時,趙煥與哥哥趙耀,弟弟趙燦,都窮讀經書,寫得一手好文章,名重東萊。趙耀進士及第后,先做翰林院庶吉士,后被任命做江西道監察御史,最後官做到朝廷兵部尚書,太子太保。趙燦排行老三,也是進士及第,曾中省試舉人第一,先做國子監司業,再任吏部尚書,兵部尚書。弟兄三人,這趙煥最為聰明慧敏,不但文章流光東萊,而且為人真誠率真,嘉靖44年時中進士,先做烏程(浙江湖州)知縣,后調任工部主事,再改做御史大 臣,又提拔做了順天(今北京)府丞。進入朝廷后,先作工部右侍郎,再升職吏部左侍郎,刑部尚書,兵部尚書,吏部尚書等職。
  
  趙煥做吏部尚書一上任,就表現得非常正氣,對官場阿諛逢迎徇私舞弊現象深惡痛絕。萬曆初年,朝廷大興土木,建造後宮。一些官員暗中勾結不法商人,經營建築材料,大發橫財。一天上朝退場時,宦官張宏快步走來,對趙煥耳語,要求趙煥任用他的黨羽真定,掌管後宮土木工程的材木專賣事務。趙煥當場拒絕,惹得張宦官非常惱怒,就找趙煥的茬子,在神宗面前抵毀趙煥。趙煥上書神宗,揭露了張弘要求任用真定勾結材木商人徇私舞弊的圖謀。
  
  大學士張居正做首輔大臣時位高權重,朝中許多官員都竭力巴結,逢年節過生日沒有不趨之若鶩的,惟獨趙煥不上門拜謁。張居正父親死後,按照舊例,張居正應該回老家守喪三年,可是朝中一些趨炎附勢的大臣,假意稱朝廷中的事情,一天也不能缺少張居正處理,就聯名上書神宗,請求挽留張居正。滿朝大臣都爭相獻媚,搶著簽名,唯獨趙煥嗤之以鼻,拒不署名。
  
  趙煥敢於對冤案錯案負責,主持公道。日本豐臣秀吉出兵侵犯朝鮮時,李汝松率兵援朝,取得平壤大捷。當時朝廷官員就對日本戰和問題產生激烈爭吵,李汝松力倡乘勝掃平邊寇,神宗卻支持主和一派。李汝松家中有個塾師叫諸龍光的,與主人有些矛盾,被人買通后便挾私報復,誣告李如松在朝鮮前線與日寇秘密串聯。諸龍光觸犯誣陷罪,被朝廷判處「枷刑日中」的刑罰,就是把犯人綁縛起來,戴上大枷,在烈日下「暴斃」,如果不死,就發配到雲貴一帶瘟疫泛濫的地方,染疫致死。趙煥分析案情后,認為諸龍光雖然罪行嚴重,可是還不至於判死刑,就連續兩次上書,再次複議諸龍光案,免了諸龍光的死罪。
  
  趙煥在朝廷上有魏徵直言之風,敢說真話。1586年萬曆十四年,三月某日。京城春暖花開,神宗臨朝頒「求言詔」,讓文武大臣就國計民生獻計獻策。許多大臣極盡阿諛之詞,絲毫不敢觸動神宗好色誤國不理朝政的痼疾,惟獨趙煥耿耿直言,上前奏道:「請求皇帝嚴謹個人生活作風,切莫再荒唐下去了;皇帝要堅持每天上朝處理政事,接受大臣諍言勸諫,與大臣一起討論治國方略;皇帝要整治吏治,嚴懲貪官污吏,體察百姓疾苦,使各級官吏都能認真執政,否則,大明王朝國將不國了啊!」神宗聽了雖然心裡不快,但礙於「求言」的臉面,接納了趙煥的建議,任命趙煥做了工部右侍郎,再提拔做吏部左侍郎,參與政事。趙煥不辱使命,大刀闊斧整頓吏治,朝廷上下一時出現生氣。
  
  趙煥尊重人才,敢於推薦提拔品行才能雙優的人才。臨沂人邢侗能詩文,善書畫,曾任職監察御史,太僕寺少卿等職,政績卓著。邢侗36歲時,因受張居正案株連,辭官歸家。時任吏部尚書的楊巍與邢侗是情家,楊巍想推薦邢侗復出做官,但礙於親戚關係,便讓趙煥出面推薦。趙煥敬重邢侗的為人,連續上疏推薦,都沒有成功。是日神宗臨朝,趙煥再次出班上書,言辭激烈地說:「現在天下紊亂,朝廷用人之時,邢侗韜略在胸,文武俱全,皇帝見賢不用,大明朝安有指望?」神宗被趙煥說得面紅耳赤,終於重新起用了邢侗。任用邢侗的詔書送到臨沂時,可惜邢侗已經溘然去世了。趙煥痛惜萬分,親自給邢侗題寫了碑文:海內大孝明公子願邢先生之墓。邢侗生前曾著有《答大司寇趙吉亭先生》一文,文中表達了他對趙煥的敬重之情:「趙煥先生在朝廷上極力推薦我的事情,我自己都知道。趙煥先生經常向他人說,老鄉邢侗君是清廉端正的人,又是能詩能文的人才,又是慷慨忠義之士。我常常仰天感慨說,邢侗一輩子有趙煥先生做我知心朋友,我死而無憾!」邢侗對趙煥深懷知遇之恩,而趙煥愛才惜才之心也由此表現得淋漓盡致。
  
  趙煥一生官場坎坷,曾多次被彈劾,又多次被神宗起用,做了一輩子遭罪的官。萬曆皇帝看重他耿直老成,處理政事認真,曾多次挽留。明制,京城科道官員外調地方任職,吏部要與都察院吏科協議進行。萬曆三十八年,御史孫振基,王時熙,魏雲中被調離到京外任職時,趙煥所在吏部沒有與都察院協商,被御史湯兆京揪住辮子,彈劾趙煥越位,朋黨周起元,李邦華,孫居相,賀烺等人推波助瀾,彈劾趙煥擅權。趙煥被搞得狼狽不堪,便向皇帝送上辭呈,杜門不出,要神宗處理這件事。神宗下詔好言撫慰趙煥,給周起元等人扣除了俸薪,給賀烺等人降了級,才使趙煥轉怒為喜,收回辭呈,繼續為神宗效勞。不久,趙煥又遭到給事中李成名「黨同伐異」的彈劾,趙煥便力請辭職還鄉,神宗一再不允,趙煥便稱病不出,神宗沒有辦法,便賜傳車(古代驛站的專用公車),讓趙煥歸鄉。
  
  趙煥在朝時,因為神宗皇帝不理朝政,不知費盡多少心血維持朝政。神宗因寵幸鄭貴妃,廢了長子朱常洛,私立鄭氏所生兒子朱常洵為太子,神宗的做法遭到堅守太祖「立嫡立長」遺訓朝廷大臣的堅決反對,君臣發生了長期的衝突,雙方對峙爭論十幾年。神宗熬不過朝廷大臣,就用不上朝,不接見大臣,不批奏疏文件相對抗,竟然前後三十年不理政事,朝廷機關幾乎癱瘓。趙煥賦閑十六年後被重新任命做刑部尚書,兼兵部尚書吏部尚書時, 朝廷宰輔只剩下大學士葉向高一人,葉向高無法處理朝廷事務,乾脆在家裝病,幾個月不出家門。吏部除了趙煥外,竟然沒有一個官員值班,兵部連一個侍郎都沒有,戶部、禮部、工部各有一侍郎,都察院八年沒有正職。六部只有趙煥一個正職。按照舊例,六部應該各設立給事中五十人,御史一百一十人。趙煥再次以辭職相挾神宗,要求神宗給各部署增補官員,而神宗對於趙煥的奏摺一概不理, 趙煥被氣得鬍子直翹,日夜難眠,坐卧不安。趙煥晝夜上書,神宗才採納趙煥意見,任命各部侍郎四人,考選補充給事中十七人,御史五十人。趙煥老朽枯骨,累得吐血。經趙煥艱苦努力,朝廷機關終於重新運轉起來,朝中上下一致稱讚趙煥忠心耿耿,是朝廷柱石級頂天人物。
  
  趙煥在朝時,東林黨和朝廷舊臣矛盾重重,雙方都拉攏趙煥進入自己的行列。東林黨人認為趙煥正直倔強,享有清廉名聲,極力和趙煥套近乎,爭取他參與對舊黨的鬥爭。而朝廷舊黨也想方設法爭取趙煥共同攻擊東林黨人。趙煥特立獨行,秉持氣節,堅決不參與黨派之爭,不被雙方左右利用。趙煥持中立立場,似乎成了「舅舅不親姥姥不愛」的人物,趙煥提出的主張建議,常常被東林黨否定,又常常遭到舊臣的彈劾。御史李若星、給事中孫振基等人彈劾趙煥后,趙煥感覺朝廷黑暗,難以立身,再次上疏請求去職還鄉。神宗下詔撫慰,一再挽留趙煥,趙煥仍然鬱鬱不樂。
  
  萬曆後期,朝廷中東林黨人大勢已去,齊、楚、浙三黨鼎立朝中,其中齊黨亓詩教等人勢力最大,把持了朝政。此時,朝中急需人填補空缺 ,亓詩教認為趙煥和自己是老鄉,又年事已高,比較容易控制,就向神宗力薦趙煥,讓辭官兩年的趙煥再次出任吏部尚書。此時,趙煥已經七十七歲,耳聾眼花,已沒有當年銳氣,凡事只好聽從亓詩教的指派,沒有半點相左意見,於是聲望一天不如一天。神宗認為趙煥操守清廉,還是一如既往信任他。

  趙煥一生忠君愛國,最為動人的當屬萬曆四十七年七月,明朝大軍薩爾滸之敗后,趙煥率朝廷大臣跪拜神宗出兵的事。1619年古歷七月,遼東告警,京師震動,而神宗卻仍然委身後宮,花天酒地,沉迷女色。這天,驕陽裂空,故宮的知了有聲無氣地叫著,趙煥心燎火急,親率文武百官跪拜在九華門外,懇求神宗火速處理軍國大事。從早上到中午,從中午到下午,暴日下趙煥汗流浹背,鬍子上都滴答汗水,昏厥過去又被人搶救過來,仍然跪求不起,而神宗連個影子也沒有。想到朝廷如江河日下,趙煥仰面長嘆道:「老天爺啊,大明社稷要完蛋了,睜睜眼吧!」說完又昏厥過去。眾大臣一陣忙亂,用手掐得掐,拍得拍,趙煥好容易緩過氣來,又繼續跪求到傍晚,神宗才讓宦官傳旨一個字:「退」。第二天,趙煥拖著有病的身子再次上書,催促神宗臨朝,聲色俱厲地說:「你皇帝老兒等到城門破了,敵人敲打你東宮大門了,我看你還能和妃子睡覺不成!」神宗聽后非常惱怒,更加厭惡趙煥。不久,前線敗事頻傳,國家形勢更加危急。
  
  按當時朝廷規定,大臣任職到了一定時間考察合格后,應該升職加薪。是年趙煥任職考核得了「優秀」,就要求神宗給加官晉爵。神宗卻故意施冷臉子,不予理睬。1619年萬曆四十七年十一月,一個大雪紛飛的冬夜,北京城裡更鼓聲里,趙煥為政半個世紀后,在滿懷委屈中鬱郁而死,終年七十八歲。趙煥死時沒有得到朝廷任何恤典,晚景悲涼。直到明光宗繼位,才恢復了趙煥的恤典。明熹宗初年,追贈趙煥為太子太保。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1 12: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