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三談奶粉事件:為什麼我認為改革精英是真正罪魁

[複製鏈接]

404

主題

1977

帖子

701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0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雨來 發表於 2008-9-23 18: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三談奶粉事件:為什麼我認為改革精英是真正罪魁
作者:俞飛龍
  
  拙作《「經濟至上」摧毀了中國人的生活》、《再談奶粉事件:牛根生的謊言毫無智商》見於網路后,得到了很多網友支持(在此表示感謝),但也引起了一些爭議,提到了幾種不同看法,比如認為「文章避重就輕,在為制度或貪官開脫」,或認為「文章對張維迎、高尚全、厲以寧、周其仁、茅於軾等改革精英不公」,或以「西方也『經濟至上』了,但沒出現類似事件」為由,認為「現在舉國瘋狂,錯不在我們實行了『經濟至上』,完全是因為制度的漏洞和缺陷所致」。
  把任何惡性事件的原因都推到制度身上,這是中國部分以精英自居的知識分子群體持續了近60年的毛病,說的難聽一點,這個指向使得我們對於一些事件的認知,往往陷入矯情、膚淺、偏執、宣洩,甚至被帶入一個價值陷阱而誤導整個社會。
  不可否認,我們現在的制度存在諸多不足,如官僚主義、不作為乃至貪污盛行,但可能那些反對我觀點的人也同時覺得,現在的制度再差,也好過30年前,那麼,為什麼三十年前沒有這麼多貪腐敗污?沒這麼多道德敗壞坑蒙拐騙?沒有化工奶粉、毒大米、地溝油、蘇丹紅、糞坑浸泡的臭豆腐等等諸如此類令人髮指的事件……所以,如果我們真想探索真相,就有必要尊重客觀,拋棄偏見,不應簡單從頭到尾把一切都歸於制度,由此使我們看不到真正的真相,讓諸如此類的事件繼續損害我們的生活。讓真正的真兇繼續在社會推波助瀾。
  制度於一個社會確實很重要,但它遠遠不是一個時代的全部。此外我還想提示一句,中國目前的制度雖尚有諸多不足,但於食品安全這塊,卻並非無法可依,也就是說,在這一塊制度相當完備,事件發生后,我們也不需要另立法律,才能使這類行為得到應有點法律制裁。這套完備的食品安全生產、監督機制爆出「化工奶粉」的最真實的原因在於——無論是生產的人,還是管理的人,以及政府相關機構責任人,都在圍繞「經濟和效益」思考,加上社會大環境所導致的道德和責任缺位,在「稍微加點不會有事,但卻能實實在在降低成本」之類的僥倖心理下,往奶粉里加三聚氰胺遂幾乎成為一個行業的潛規則。
  我們現在的大環境是什麼?人人向錢看,也可以說是「人人不得不向錢看」。這樣一個與人的價值和社會發展目的背道而馳的精神指向是怎麼產生並最終包圍了我們的?這個現在中國幾乎人人都在抱怨的結果,就與一系列改革精英30年來為我們提供的有關社會發展和人的價值的觀念不無關係。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簡單解釋: 30年前的改革共識,在於我們從實用主義的角度意識到,在當時的管理水平下,用國家統籌一切的方式不利於發揮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發展生產力,於是政府有限接受了「市場」這一概念,開始逐步放棄計劃經濟,把愈來愈多領域的發展權利交給社會,允許私人、團體乃至境外資本參與,用「市場」來調節資源,試圖以此形成一個有益於激發各方力量共同參與社會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體系。
  但諸多改革精英,卻在此期間,把改革一步步引入歧路。逐步在中國誘導出了一個對資本產生嚴重依賴的社會結構以及「一切以『資本』為中心和標準的」的價值體系。在達到這個目的過程中,他們不但歪曲中國的歷史,也歪曲世界發達國家的歷史及流行價值,並按「社會主義不合時宜」這一預設設計和推動了90年代之後的改革。使這期間的改革尤其具有從價值和社會結構兩個層面「解構中國」的性質。
  在4月份博客中國主辦的「激辯廣東模式」研討會上,我有這樣一段發言:現在我們有很多思維定式,比如「七八年前的東西都是錯的」,誰要去肯定那段歷史里的某些東西,誰就有被扣上「極左」這個帽子的危險,很有些風聲鶴唳的味道……一部全部都錯了的歷史大家見過嗎?就連焚書坑儒的秦始皇我們都能客觀肯定他的歷史功績,為什麼我們一些人卻如此堅決地仇恨多次打敗列強,把我們帶到現代民族之列、讓我們擁有了完備工業體系的那段歷史?我總覺得這種全盤否定的態度並不僅僅只是個認識偏差這麼簡單,而是,從客觀上而言,這種全盤否定的姿態是為了滿足社會按符合這些人意願的方向發展的需要,他們需要這樣的價值觀來奠定他們一些具體改革主張的合理性。比如解構國企,否定國家發展經濟的正當性。解構勞動者的權利等等。
  
  在不爭論的政治大背景下歪曲歷史,為改革精英實施「解構中國」計劃提供了理論上的依據和合法性,在厲以寧、茅於軾、吳敬璉、張維迎、周其仁等改革精英的倡導下,一系列具有濃厚新自由主義的發展主張粉墨登場:經濟增長被等同於社會發展,國企因被認為不具有經濟學上的意義而改制,資本被賦予了為勞動者確立價值的權利,甚至公開鼓吹「為了效率,犧牲公平是必要的」。為此,90年代後期,改革派還與被稱為「新左」的學者之間,爆發過一場著名的「效率、公平」之爭,這也是改革精英首次跳出「專業領域」在「社會公共價值領域」發言,這場影響較大的爭論,非常公開地坦白了改革精英一心一意要把「經濟人」這頂帽子戴在中國人和中國社會頭上的意圖,悲哀的是,由於當時社會多數人依然被改革精英所描繪的前景所吸引,他們所主張的改革理論對社會弊端依然具有看上去可信、可行的解釋力,這個對弱勢群體構成權利剝奪的歪理居然最終為大眾接受,並沒能阻止住改革派的步伐。
  過分強調「經濟」,一切為「經濟」發展開道,為「經濟」大唱讚歌的結果,是中國社會結構和價值具有了強烈的以「經濟」或「資本」為導向的特色,在世俗生活里,「經濟」也成功成為個人成功最主要甚至唯一的價值標準(甚至,連學者成功與否也打上了物質標準烙印)。
  有人說,發展經濟天經地義,西方也「經濟至上」了,怎麼沒導致我們現在這樣的精神處境?這個說法是錯誤的,首先,這種「一切向錢看,一切以錢為標準」的精神困境,西方也有過,我們熟悉的《一袋金幣》、《百萬英鎊》、《我的叔叔于勒》、《一根項鏈》等,揭示的都是這樣的精神困境。
  西方沒有徹底拋棄道德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是他們的基督教傳統,這是維繫整個社會道德的重要文化體系,到現在他們中大部分人,也幾乎每個月會去教堂,我們今天早在嘲笑「狠斗私字一閃念」了,但直到現在,大部分西方人依然在一些時候,去過「狠斗私字一閃念」的生活(懺悔),而中國一直是世俗社會,並被改革派為「走向西方」做輿論準備,提前割斷了傳統資源(代表作品:《河殤》),將傳統文化也打上了落後、愚昧的印記。由此,我們的社會價值(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價值)全面淪陷。
  第二是二戰後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在觀念上的和解(此不同於政治上的對立和冷戰),這個和解在歐洲表現得最為明顯,也有比其他資本主義地區更為深厚的基礎和社會共識,這種基礎和社會共識,甚至導致歐洲在6、70年代爆發過轟動一時的「紅色浪潮」,而北歐則乾脆整體走向了「社會主義」。
  也正是因為「社會主義」的壓力和影響,西方才真正走上了現代民主之路,逐漸有了福利制度,遺產稅乃至範圍愈來愈廣泛的選舉權,而之前,甚至直到上個世紀50年代初期,在「最自由民主」的美國,黑人在公共汽車上,在白人沒有完全有座位的時候,不能去坐座位,到六十年代,黑人還不能與白人同校。
  我這裡要特別提提西方發達國家已經普遍實行了的遺產稅,遺產稅的徵收體現了這樣一種觀念,就是承認財產的創造是社會公眾參與的結果,具有公共屬性,所以,財富創造者在死後,大部分財產應充公,由全社會支配使用,這個政策實際是認同了馬克思關於「資本、異化理論和人的解放」部分見解的結果。我希望所有反對社會主義的人去思考這個問題:這個制度持續實施100年後,這個制度所在國是不是就自動過度到社會主義了?另一個問題則是——大家可以去查查,有多少個發達國家在實行這一制度。
  但是,我們被改革派精英刻意灌輸的觀念卻是,社會主義過時了,「共產主義是二十世紀人類的最大噩夢」,拜改革精英30年努力所賜,現在大多數中國人在思想里幾乎自動屏蔽了社會主義,一提起社會主義就「深惡痛絕」,似乎不深惡痛絕一番就會表示自己「不正常」,這是一個民族多大的悲劇?我曾很苦悶地告訴一個朋友,中國真象網上流傳的「城裡人鄉下人」段子里的鄉下人,城裡人在用紙擦屁股了,我們還樂呵呵地用它擦嘴——國外已經在限制資本權利、不斷用社會主義理念來改造社會了,我們卻在又一個所謂的歷史機遇前,開始為資本高唱讚歌。並認為開始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我最不能寬恕改革精英之處在於他們在新的社會發展方案中毫無顧忌地放棄了社會主義分配原則,這是我們民族已經取得的一大文明成果,內涵著勞動者在社會和勞動中的地位,財富的公共性質及否定資本具有剝奪他人權利的特權。而幾乎是在用18世紀的觀念來解釋勞動、財產、分工、社會發展等諸多對我們生活和社會走向構成重大影響的概念,以致在今天,資本已經主宰對他人的勞動分配,絕大部分勞動者淪為一個經濟元素,在工作中陷入「被異化」的處境,甚至我們中的很多人還開始理直氣壯地維護資本的這種權利,認為「資本是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功臣,資本為我們提供了勞動機會」,真是這樣嗎?資本是為了盈利而雇傭工人的還是因為要解決社會就業而雇傭工人的?——我們已經被顛倒黑白到如此荒唐的程度!
  現在很多中國人都在提「民主、自由」,殊不知,就在被他們嘲笑的社會主義價值里(甚至已經明確寫進了《憲法》),有比現在西方更徹底、不單單隻有政治民主,還包含了對人人平等的法律認同也即經濟民主。
  這是幾千萬先烈用生命換得到一個文明成果。
  發生在半個多世紀前的那場戰爭,應該是中國人用戰爭這種最殘忍、最慘烈、也最有說服力的方式來決定未來中國走向的一次全民公決。也許,這幾千萬先烈,並不能像一個學者那樣去清晰地描繪社會主義這種制度,但這種制度的基本價值:直到今天也在世界範圍享有崇高位置,也滲透到了西方社會的血液之中。但我們的改革精英,根本就對這一價值沒有起碼的敬畏和尊重,根本就不告訴我們這個世界的全部真相,或者真正真相,而是按「社會主義是一種過時的專制制度」的預設來安排了這場改革。
  因為社會主義在具體執行過程出現了失誤,甚至釀出過悲劇,我們就徹底拋棄這套價值,把「髒水和嬰兒一起潑了出去」,張燈結綵重新迎接資本的回歸,為資本豎立起一個讓全體中國人頂禮膜拜的神壇,這是一個多麼荒唐的邏輯推理!這是一場多麼壯觀的時代悲劇!
  我曾說,我並不喜歡愛罵人,我實際很希望讚美人,我的文章也讚美過不少人,比如遭人非議的郭台銘、張宏良,甚至在一些「高大全」眼裡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我都讚美過,我甚至也不排斥資本在一定歷史階段的積極作用,不排斥用「市場」原則去調劑社會資源,激發社會活力,但它們都該有一個重要前提——不能放棄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即不能讓「資本」、「市場」成為剝奪、踐踏他人權利的工具。很可惜,很多知名學者已經越過了這個底線,我實在沒辦法為他們唱讚歌,這次我所點名的這幾位「學者大員」,他們誤導整個社會,或為資本大唱讚歌,或為國企改制鳴鑼開道,或不惜激起眾怒為貧富懸殊提供另類解釋,或赤裸裸為富人得到社會更多保護搖旗吶喊的壯舉,早在社會廣為流傳。
  在傳統價值被解構,為國家奉獻的價值被解構的情況下,改革出一個對資本產生嚴重依賴的社會結構,進而衍生出以「金錢為標準乃至唯一標準」的社會價值。必然致使道德觀念日益淡漠,人的行為異化,因為說到底,多數人的行為是由社會流行觀念決定的(關於這一點,行為心理學已經有相當成熟的系統闡述,有興趣的可在網上查閱),於是,我們生活里也順理成章地有了毒大米,蘇丹紅,地溝油,糞坑發酵的臭豆腐,化工奶粉乃至假雞蛋。
  所以,在化工奶粉這一事件上,別跟我扯什麼制度,這是一種絕對託辭,在這一事件上,制度並不缺位,而是責任缺位;為什麼責任缺位?因為道德缺位;為什麼道德缺位,是「人人向錢看」、「人人不得不向錢看」的大環境擠壓的結果;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大環境,是因為「經濟至上」的發展觀,催生了對資本產生嚴重依賴的社會結構,並進而衍生出了「以金錢衡量人生」 的價值觀、再進而衍生出了「用金錢幾乎可以無限獲得個人需求」的社會價值和服務體系,這些價值體系和服務體系又反向以「現實」的方式強化和證明著「以金錢衡量人生」 的價值觀;這些社會結構、發展觀、人生觀、價值體系來自何處?改革理論;誰提供或在鼓吹這個理論,答:正是這些改革精英。
唐太宗李世民:君子有道,奉為天子;君子無道,棄為獨夫!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沙發
廣南子 發表於 2008-9-24 07:09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雨來 於 2008-9-23 20:31 發表 [三談奶粉事件:為什麼我認為改革精英是真正罪魁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把任何惡性事件的原因都推到制度身上,...

這些價值體系和服務體系又反向以「現實」的方式強化和證明著「以金錢衡量人生」 的價值觀;這些社會結構、發展觀、人生觀、價值體系來自何處?改革理論;誰提供或在鼓吹這個理論,答:正是這些改革精英。


從廣義說,其實我們就是制度。如果我們不遵守做人的基本的道德,人云亦云;如果我們對違法的生產和資本不制止不揭發,甚至還享受著賺來的昧心錢;如果我們對社會亂象睜一眼閉一眼,害怕打擊報復,如果我們對官官相護不拍案而起,還一起同流合污;如果我們對正確地追求富民強國建言不敢於表態,卻望左右而言它;最終,我們就會變成他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3
新鮮人 發表於 2008-9-24 07:3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廣南子 於 2008-9-24 07:09 發表 [三談奶粉事件:為什麼我認為改革精英是真正罪魁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從廣義說,其實我們就是制度。如果我們不遵守做人的基本的道德,人云亦云;如果我們對違法的生產和資本不制止不揭發,甚至還享受著賺來的昧心錢;如果我們對社會亂象睜一眼閉一眼,害怕打擊報復,如果我們對 ...


我想問題的實質是三鹿有意隱瞞. 中央事故處理小組已宣布三鹿奶粉早在8月初就偷偷進行毒奶粉回收, 就是一直沒有向河北省及中央政府報告而已. 媒體是在克服消息閉塞的情況下來獲得消息的. 當然因為媒體市場化的結果. 也有鞋媒體一切向錢看.做了三鹿隱瞞事故的幫凶. 但畢竟是少數. 我相信大部分媒體人還是能遵守媒體人應有的道德底線.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4

主題

1114

帖子

715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15
4
BigMouth3 發表於 2008-9-24 08:2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樓主 雨來 的帖子

道德缺位,沒錯。但奢談道德,會流於形式。再搞搞精神文明建設??

美國建國精英,多出身基督教。他們同樣注重製度建設,不只強調道德。

制度和道德相輔相成。無論如何講道德,總有一部分人見利忘為。制度起的作用就是讓這些人不成氣候,掀不起大浪。

光有法律條例,沒有講究道德的人把關,法律總有空子。所以,官員選拔,除了能力,也要考察品德。這也是制度,即人事制度。

中國正是人事制度,尤其是掌握了權力的人,出了問題,包括道德在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30

主題

6364

帖子

9186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186
5
buweizhai 發表於 2008-9-24 09:3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雨來 於 2008-9-23 18:31 發表 [三談奶粉事件:為什麼我認為改革精英是真正罪魁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在4月份博客中國主辦的「激辯廣東模式」研討會上,我有這樣一段發言:現在我們有很多思維定式,比如「七八年前的東西都是錯的」,誰要去肯定那段歷史里的某些東西,誰就有被扣上「極左」這個帽子的危險,很有些風聲鶴唳的味道……一部全部都錯了的歷史大家見過嗎?就連焚書坑儒的秦始皇我們都能客觀肯定他的歷史功績,為什麼我們一些人卻如此堅決地仇恨多次打敗列強,把我們帶到現代民族之列、讓我們擁有了完備工業體系的那段歷史?我總覺得這種全盤否定的態度並不僅僅只是個認識偏差這麼簡單,而是,從客觀上而言,這種全盤否定的姿態是為了滿足社會按符合這些人意願的方向發展的需要,他們需要這樣的價值觀來奠定他們一些具體改革主張的合理性。比如解構國企,否定國家發展經濟的正當性。解構勞動者的權利等等。


謝謝轉貼好文章。

中國曆來走的是德才兼備的選材任官的道路。

兩千年前就有的選孝廉、舉鴻儒等等都是。就是科舉,也要注重這個人的德行。

到了毛澤東時代,提倡又紅又專。這實際上是傳統的繼續。而且在毛澤東時代,這也是貫徹最好的時代。

到了老鄧時代,提出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江澤民提出要德才兼備。但是遺憾的事,這些在政府和共產黨幹部中並沒有真正的得到實踐。在精英們佔據輿論高地,大肆鼓吹經濟發展高於一切的時候,整個民族的道德意識淪陷了。而作為國家中堅的官員道德意識缺失的最厲害。這也是中國在南不斷的更本原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

主題

1522

帖子

33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34
6
fztutu 發表於 2008-9-24 09:40 | 只看該作者
好文章。不過現在的問題是規章制度不去執行,或者在執行中產生偏差卻不及時糾正,單靠道德約束是不能解決這些問題的,一百個人,有98個能遵守道德規範,但另外兩個人不遵守還是可能贊成嚴重後果。毒奶粉的事件,很早以前就有案例上報,但沒有一個認真去追查,導致發展到今天如此嚴重的後果,說到底,還是要有一個高效透明的制度才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30

主題

6364

帖子

9186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186
7
buweizhai 發表於 2008-9-24 09:4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7樓 fztutu 的帖子

道德水平高守法意識也高。

目前的問題是道德水平高的官員越來越少了。所以才出現了這麼多事故。

一百個人里能有九十八個人遵守道德規範的話,問題就不會像今天那樣嚴重了。現在很可能是一百個人里五十個對五十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468

帖子

9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7
8
1333 發表於 2008-9-24 11:21 | 只看該作者
好文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主題

209

帖子

20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04
9
Aboriginal 發表於 2008-9-24 12:43 | 只看該作者
我覺得這些所謂精英的可惡之處在於鼓吹和誘導中國重走一條西方國家曾走過的原始積累的路子,只不過以前西方國家通過向外掠奪和殖民來完成,而目前主要遭掠奪對象是國內的弱勢群體,與此同時為自己和自己所處的階層攫取巨額利潤,卻冠以強國的幌子。社會進步的主要標誌是民眾的物質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空間的優化。何謂民眾,誰能代表民眾?
我想起了一個笑話,有一部戰爭巨片即將殺青,影片拍攝效果非常理想,但是因為動用了龐大的群眾演員隊伍,製片商在為支付巨額工資的事情發愁,導演想了想,說:這樣吧,最後一天來個真槍實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

主題

170

帖子

5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2

積分
50
10
kevin3000 發表於 2008-9-24 13:58 | 只看該作者
謝謝轉貼好文章。

在這一事件上,制度並不缺位,而是責任缺位;為什麼責任缺位?因為道德缺位;為什麼道德缺位,是「人人向錢看」、「人人不得不向錢看」的大環境擠壓的結果;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大環境,是因為「經濟至上」的發展觀,催生了對資本產生嚴重依賴的社會結構,並進而衍生出了「以金錢衡量人生」 的價值觀、再進而衍生出了「用金錢幾乎可以無限獲得個人需求」的社會價值和服務體系,這些價值體系和服務體系又反向以「現實」的方式強化和證明著「以金錢衡量人生」 的價值觀;這些社會結構、發展觀、人生觀、價值體系來自何處?改革理論;誰提供或在鼓吹這個理論,答:正是這些改革精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11
Hanxin 發表於 2008-9-24 18:49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雨來 於 2008-9-23 18:31 發表 [三談奶粉事件:為什麼我認為改革精英是真正罪魁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三談奶粉事件:為什麼我認為改革精英是真正罪魁
作者:俞飛龍
  
  拙作《「經濟至上」摧毀了中國人的生活》、《再談奶粉事件:牛根生的謊言毫無智商》見於網路后,得到了很多網友支持(在此表示感謝),

 但諸多改革精英,卻在此期間,把改革一步步引入歧路。逐步在中國誘導出了一個對資本產生嚴重依賴的社會結構以及「一切以『資本』為中心和標準的」的價值體系。在達到這個目的過程中,他們不但歪曲中國的歷史,也歪曲世界發達國家的歷史及流行價值,並按「社會主義不合時宜」這一預設設計和推動了90年代之後的改革。使這期間的改革尤其具有從價值和社會結構兩個層面「解構中國」的性質。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7: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