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色情文學在西方:越多,性犯罪越少?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8-9-4 23: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culture.ifeng.com/abroad/200809/0904_4088_764082.shtml
2008年09月04日 09:37

在西方文化學術界,有關色情文學(pornography)問題的論爭,可說是由來已久,至今猶存。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由於西方經濟高速增長,人們生活水準大幅度提高,再加上先進印刷技術的運用、大規模銷售網路的形成等等原因,致使整個西方社會色情文學讀物的發行量出現了巨大增長,各種色情文學讀物似潮水到處泛濫,充斥於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成為現代西方大眾文化的顯著特徵。如目前在加拿大最暢銷的十種雜誌中,就有六種是色情雜誌,最典型的兩種是《花花公子》(Playboy)和《棚屋》(Penthouse)。這一現象不僅為文化學術界人士所關心,而且為整個社會所關注。色情文學與讀者之間的關係如何?對整個社會會產生怎樣的影響?這種影響是正面有益的還是負面有害的?其影響是在讀者的心理水平上,還是在行為水平上?由此而引發出的另一重要問題就是:色情文學對一般文學作品具有怎樣的影響,以及怎樣評價這種影響?為此,西方文化學術界從道德、法律、社會民主和個人自由以及文學心理學方面對色情文學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展開了激烈的論爭。



勞倫斯(D. H. Lawrence)曾經給色情文學下過一個定義:色情文學"是對性的侮辱和糟蹋"。被人誤認為色情文學作家的勞倫斯,對色情文學的態度似乎頗為嚴厲,他曾公然宣稱:色情文學作品漫無止境地、令人厭倦地反覆描寫各種性行為,這是不可寬恕的犯罪,理應受到嚴厲的禁止。同樣被人認為是色情文學作家的納博科夫(Nabokov)對色情文學也無好感,他認為:色情文學只是關於"性交的一些陳詞濫調,色情文學作者的唯一目的只是刺激讀者的性興奮"。有趣的是,儘管兩人的態度如此鮮明,卻仍不能解除世人的誤解,兩人的作品,如勞倫斯的《查太萊夫人的情人》、《虹》和納博科夫的《洛麗泰》都曾被歐美一些國家官方認為是色情淫穢作品而遭到查禁,不準進口。即使在今天,這幾部作品的閱讀在有些地方仍受到限制。不過,兩人對色情文學的見解,卻被人們作為重要的恰當定義而經常引用。



眾所周知,西方各國官方,對於色情文學讀物始終是持否定和排斥態度的。除了宗教國家和教會基於宗教方面的理由禁止和限制色情文學之外,西方各國政府過去是,現在仍然是對色情文學熱衷於禁止和限制,為此而先後制訂了一系列嚴厲的法律和規定。唐納德·托馬斯(Donald Thomas)的《漫長的焚燒》(A Long Time Burning,Routledge,1969)和安妮·萊卡·海特(Anne Lyon Haight)的《古今禁書》(Banned Books,R. R. Bonker Compony,1978)兩書所列的禁書中,有很大一部分即為色情文學作品。正如書中所言,許多著名作家都因為"色情淫穢"的罪名而被列入政府審查官的黑名單。由於具體承辦人員特別是海關官員往往無能力分辨文學作品的優劣,有些事實上是文學上的精品,也在統一的禁令中被查禁和沒收,這類事屢見不鮮。喬伊斯的《尤利西斯》、納博科夫的《洛麗泰》、勞倫斯的《虹》和《查太萊夫人的情人》只是本世紀幾個最特殊的事例而已。不過,西方各國官方查禁和限制色情文學,各個時代卻是出自其不同的理由。

色情文學,最初是在十七世紀的英國出現並引起公眾注意的。這些最早出現的色情文學作品,內容主要是對妓院中妓女和嫖客的日常生活描寫。當時,英國政府將色情文學、宗教異端和鼓吹政治革命三者視為一體,因此認定,色情文學對人們和整個社會有害。當時的統治者認為:反叛者反對政府,反對政治統治,擾亂社會秩序,通常首先採取的是宗教異端的形式,繼而是政治革命的形式,最後採取的則是性放縱、性自由的形式。很明顯,在官方眼中,色情文學等同於反叛,色情文學的寫作、出版和發行其性質相當於反政府行為,因而必須禁止。?

十九世紀以後,官方禁止色情文學的理由有所變化,放棄了色情文學等同於政治反叛那樣激烈的看法,而開始注重於社會道德方面的理由。當時的官方輿論認為,色情文學造成了、至少是部分造成了社會嚴肅純正的道德風氣的腐敗,由此對建立在道德基礎之上的整個社會結構形成威脅。?

二十世紀中期以後,西方各國政府禁止色情文學的立場又有所轉變,但也更為具體,其具體主要表現在,突出強調色情文學的泛濫與社會上性犯罪之間的因果關係。



色情文學與社會上的性犯罪聯繫,並不僅僅是官方的觀點。美國一個半官方機構"色情文學研究委員會"(Commission On Obsccenity and Pornography)在六十年代初所做的一項調查表明:色情文學會導致性犯罪這種看法普遍存在於美國公眾中,受調查者中的47%男性公民和51%的婦女認為:閱讀色情文學會導致人們犯強姦罪。一位女學者(P.H.Johnson)分析美國約克郡幾年來所發生的兒童性虐待案件時,義正詞嚴地指出,這類犯罪與罪犯們閱讀有關性虐待、性受虐狂的色情文學作品之間有著不容否認的關聯。還有人從犯罪統計上找根據,證明色情文學導致性犯罪,尤其是那些涉及暴力的性犯罪,如強姦、性凌辱、性變態和許多其他類似的犯罪。

這種將色情文學與性犯罪之間做直接因果相連的看法,雖然為一般公眾普遍認可,但卻一直受到學術界的質疑。許多學者為此做了多方面的調查研究,在大量資料的基礎上,他們提出,色情文學作品到處泛濫因而造成性犯罪增加這樣的推論是不能成立的。英、美兩國由官方組成的有關色情文學問題的專門研究機構也認為,沒有足夠的證據能證明,色情文學是引發性犯罪的具有決定性的因素,兩者之間沒有直接的因果關聯。誠然,任何形式的文學作品都會對人產生影響,但這種影響只是落實在閱讀者看待周圍世界的思維方法上。作為一種推論,色情文學作品當然對人也有影響,但即使認定色情文學對人們有著有害的影響,這種有害的影響也只是落實在人們的心理水平上,而不是落實在人們的行為水平上。



由此,學術界將矛頭轉而指向了官方。學者們指出,既然不存在色情文學對社會有危害的確切證據,那麼,政府就無理由禁止。在任何民主社會中,公民都有選擇自己讀物的自由權利,如果要干涉或剝奪這樣的權利,必須要有充分的理由。

英國藝術委員會(British Arts Council)在1969年的一份報告中指出:政府禁止公民自主地選擇欣賞哪一種文學藝術作品的行為是錯誤的,除非是有色情文學會對社會造成危害的不可辯駁的證據。但事實上並不存在這樣的證據。有些官方成立的專門調查色情文學的委員會也提出建議,對色情文學藝術出版物的法律控制應該減少或根本取消。有人更進而否定政府對此設定各種審查制度,他們認為,官方的審查制度會侵害民主社會中的最根本的原則,任何控制都會限制和剝奪人們的言論自由及其他自由權利。而在民主社會中,任何人都有不受政府控制、自主選擇讀什麼的權利。此外,就嚴肅的創造性文藝作品而言,審查制度還有一個極其嚴重的後果,它往往會阻礙真正有創造性的文藝作品和一些嚴肅的學術著作的自由發行。藹理斯的《性心理學》、山額爾夫人關於節制生育的書籍,就曾經被認為是色情文學讀物而遭到禁止。



六、七十年代以後,西方社會輿論更趨向一個極端,從對色情文學作品的無害認定,轉而變為肯定和讚揚。這是從兩個方面進行的。

一方面,是從文學創作的自由角度出發的。持此論者多為文學界人士,他們認為,色情文學的創作、發行自由,不僅應受到保護,而且應該積極歡迎和大力提倡,因為色情文學開拓了文學新的描寫領域,為探索人的心靈和生命本質提供了新的途徑。小說家斯托姆·詹姆森(Storm Janeson)的意見概括了這一派的觀點,他說:色情文學的"忠誠的擁護者將其看作是道德與心智解放的偉大象徵,人類精神可以不受阻礙地自由地探索這一充滿生命力的肉感性慾經驗的領地,這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為迄今為止,這一領地仍被各種禁忌和虛偽所壓抑和輕賤"。詹姆森這個觀點是有說服力的。至少在英國,作家將性行為作為人類生活的一個正常部分加以描寫的自由,直到六十年代才被公眾所承認,這是以1960年,經過英國倫敦刑事法庭辯論,陪審團宣布勞倫斯的《查太萊夫人的情人》非色情淫穢書而是具有很高文學價值的作品、可自由發行為標誌的。自此之後,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刻板拘謹的風氣才在一般文學作品中銷聲匿跡。

另一方面,是直接針對色情文學作品與性犯罪之間是否存在確定的關聯所做的社會學方面的研究工作,這一派人士主要是社會學、心理學工作者,他們以自己的實驗統計資料為根據,否認色情文學與性犯罪之間存在因果聯繫。他們一反常態,轉而大力贊成色情文學作品的創作和大量發行,所持的理由是:色情文學作品不僅不會造成性犯罪,恰恰相反,色情文學作品還有助於減少性犯罪。正如反對色情文學的人總是尋找統計上的根據如強姦案增多等等,他們也在北歐的丹麥找到了自己所需要的證據。丹麥在1967年廢除了禁止色情文學方面的有關法令,1969年又廢除了色情繪畫方面的禁令,在這之後若干年,丹麥社會上的性犯罪有了明顯的減少。與以往將色情文學作品與性犯罪增多相關聯的看法正相反,這些社會學、心理學的專家們將丹麥社會性犯罪減少的事實,看作是色情文學作品的廣泛傳布的有益後果,據此他們推導出這樣的結論:對於那些可能成為性犯罪罪犯的人來說,色情文藝有一種心理治療的效果,罪犯們那些難以抑制的、對社會可能造成危害的性衝動,通過閱讀色情文學作品以及其他色情文藝就能夠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和疏解,因而排除了直接訴諸行為的犯罪。美國一位性心理醫生也做如此分析:"閱讀色情文學作品的人,比那些從來不讀的人更少有可能成為性犯罪者。其原因就是,經常閱讀色情作品,可以平復和排遣那些會不斷積聚起來的性衝動。"因此,在這些人眼中,色情文學的作者和推銷者提供的乃是一種有價值的社會服務,這種服務是值得政府獎勵和提倡發展的一個特殊項目。色情文學愈多,強姦案愈少,這就是他們的口號。



論爭至此,反對和支持色情文學的兩派,似乎各有自己的理論和依據,論爭一時陷於膠著狀態。此時,一些更嚴肅的持中性立場的學者另闢蹊徑,從方法論上著手,才使論爭有了進一步發展。

這些學者指出,有關色情文學的論爭,之所以長期不曾取得實質上的進展,問題主要出在論爭雙方所使用的方法上。雙方聲嘶力竭地列舉事實和數字,這隻能使論爭陷於困境。這些學者指出,試圖用統計學的方法來證明文學作品的影響和後果,註定是徒勞無功的。文學、文藝作品誠然對人會有影響,但這種影響是不可測度,也無從測度的。我們也許可以認為,一個劇本的上演引起了觀眾的騷亂;我們也可以將十九世紀西方國家的某些社會改革,與狄更斯的全部小說聯繫起來;我們或許還可宣稱,《聖經》在形成西方文明的過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等等。但是,文學與現實生活之間精確清楚的因果聯繫,我們恐怕永遠無法知道。同樣道理,如果我們試圖確定多少強姦案是由哪些色情作品所誘發或者所避免,那純粹是浪費時間。這類統計遊戲的荒唐,可由一個實驗研究來形象地說明。

美國幾位性研究專家,以194位男大學生和183位女大學生做被試,讓他們觀看兩部色情影片,然後測試他們各自"生殖器的生理反應"。測試結果竟完全出乎主持者的意料之外。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有152位男生的生殖器達到了充分勃起,37位男生在三分鐘后才達到充分勃起,而8位高大英武的男生六分鐘后才完全勃起。女生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1位達到了性高潮,174位沒有反應,還有6位可憐的羔羊,則自始至終都不能確定,自己是達到了高潮還是根本沒有反應。學者們據此發出詰問:這樣的實驗統計研究,能說明什麼呢?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沙發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8-9-4 23:35 | 只看該作者


既不能確切證明,色情文學作品使社會上充滿性犯罪;同樣,也不能確切證明,色情文學作品能使社會擺脫性犯罪。這樣,不可避免地也就出現了色情文學在道德上是中性的觀點。有人就此提出,色情文學既無益也無害,對此人們所可能採取的唯一理智態度,就是超然和旁觀。

這種觀點認為,色情文學、色情文藝已成為今天西方大眾文化的一部分,正如其他大眾文化一樣,我們無法遽然斷定它的好壞,判斷它目前正在以及今後可能對我們的社會文化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因此,貿然加以詛咒或讚揚都是不合適的。美國《時代》周刊文學副刊編輯部的一篇文章所持的正是這樣的態度:"不要再迷戀於這樣的幻覺,即色情文學是社會幸福的一種工具,而應代之以這樣的看法:色情文學既無益也無害。這才是明智的態度。"

但這種觀點,許多人都不願接受,因為這實質上是一種悲觀主義的態度,如果說色情文學既無益也無害,即色情文學對人們沒有任何影響,那麼實際上也就意味著,一般文學作品在影響人們的心理狀況、生活觀念方面,也同樣是無能為力的。



近幾年來,依循方法論的路線,西方文化學術界有關色情文學的論爭又有了新的進展。一些學者,比如伊恩·羅賓遜(Ian Robison)和馬蘇德·汗(Masud Khan)改變以往道德評判的標準,轉而從文學批評的角度展開對色情文學作品的分析批判。他們提出:我們不應從色情文學產生了什麼社會影響的角度去判斷,而應從它本身的文學性質上來認識;不應用社會學的語言來分析,而應用文學的語言來評價。以往的論爭整個地偏離了軌道,因此長期糾纏不清。其實,色情文學的真正問題不是不道德,而在於它是一種可悲的壞文學。

這一批評確像是抓住了要害。在文學界已出現一種頗具諷刺意味的現象,色情文學作家及其擁護者在和道德主義者所進行的無休止的論爭中,往往持滿不在乎的態度,可有一種批評,卻是他們所不能容忍的,那就是:人們指斥色情文學是一種拙劣的壞文學,所販賣的只是一些可憐的文學和病態的心理學。

要說色情文學是一種拙劣的壞文學,這一點是不難得到證明的。康諾利(L. W. Conolly)專門對色情文學作品的語言做了分析,他評價說:色情文學作品中的描寫和比喻往往是隨心所欲的、前後矛盾的,有時又誇張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語言貧乏,總離不開如悲鳴、呻吟、迷亂、狂歡、高潮那一套陳詞濫調,缺乏探索和說明那些需詳細描寫的主題的能力,色情文學脫離了人類在運用語言以了解和提高自己的過程中所形成的一切想象的風格和傳統。

更有人指出了色情文學另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那就是將性滿足等同於性暴力。在所有色情文學作品中,幾乎都能看到涉及暴力的比喻,如:"進攻"、"爆炸"、"戳刺"、"打洞"、"猛撞"、"挖空槍筒"等等,可以說,色情文學是具有侵略性的性暴力文學,是永無止境的性獲得文學,是機械性質的性關係文學。事實上,色情文學是在歪曲性和醜化性,將人類性活動變得醜陋、墮落、廉價和骯髒,它是有關性的謊言,它不僅不能增進人們對性關係的理解和把握,相反阻礙了人們對人類性本質的理解。色情文學使性變得廉價,將人的性關係降低到動物的水平甚至更低,色情文學正在毀滅人類從性的複雜中所體驗到的各種情感和意義。

由此,許多西方學者開始反省,他們意識到,雖然不必為以前的社會學因果論辯護,但還是應該實事求是地承認,色情文學與人們的觀念及其行為之間仍可找出重要的關聯,儘管這種關聯既不是直接的,也不是可以客觀測量的。一個社會中有關性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實際上代表了這個社會對於性的意義的普遍理解,有關性的語言的一切表達,就是生活在這個語言環境中的人們對於性的理解和評價。人們只能夠通過日常的語言去理解性,如果一個社會中,有關性的語言都被色情文學的語言所掩蓋和取代,那麼,人們就只能根據色情文學去理解性了。色情文學的語言粗魯、醜陋、貧乏且充滿暴力,人們對於性的理解也就只能如此醜陋和貧乏了。正如奧威爾在《政治和語言》中所作的論斷,政治思想,最主要是政治行為的質量取決於人們日常所使用的政治語言。人類性關係的質量同樣取決於人們解釋性關係、性行為所使用的語言。

毫無疑義,色情文學的盛行將會腐蝕一個社會的性語言,並進而腐蝕人們的性心理以至性行為本身,從而產生消極的社會後果。一位社會哲學家推論說:"如果我們允許色情文學到處泛濫,那麼,從最好的方面說,人們在性的方面會變得越來越粗魯、野蠻、憂慮、冷漠、非個性化、貪圖享受;從最壞的方面說,我們社會的精神素質將整個地崩潰瓦解。"這可能有點誇大,但許多人認識到,這些誇大的部分只要有一小部分是真實的,色情文學也就是社會中一個嚴重的問題。



那麼,究竟應該如何對待色情文學呢?

堅持文學批評立場的學者認為:既不要像丹麥人那樣,鼓勵色情文學的發展,進一步聳人聽聞,讓這些文字垃圾供應者賺大錢;但也不必對他們起訴,不用去審查他們在寫些什麼和賣些什麼。官方審查制度令人反感,也不起作用,再說政府也無權這麼做。最好、最理智的方法就是:承認它的存在,同時毫不留情地予以批評斥責,這就是我們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很可能,當我們承認色情文學的存在之際,它就會悄悄地溜走。我們應該使色情文學在蔑視中滅亡。

(作者張桂華,學者,現居上海。主要著作有《怎樣講道理》等。 )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5 19: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