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見仁見智:有人在笑 看誰最願中國被熱錢「煮青蛙」?(ZT)

[複製鏈接]

404

主題

1977

帖子

701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0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雨來 發表於 2008-8-19 14: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再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幾個「誘餌彈」。

  ——在Topview第二天就可以看到機構持倉變化的情況下,機構說謊然後第二天被拆穿,自取其辱?這不合常理!

  ——大小非解禁可能是空方力量,可大小非解禁已經是一年多的事了,它們突然選擇8月8日奧運會開幕**發難,太巧了吧。

  ——至於**「明維穩實砸盤」論,管理層怎可能拿新華社和《人民日報》的聲譽來開玩笑,在奧運會開幕時,股市大跌的羞辱更遠甚於中國足球。這種輿論是熱錢最希望看到和引導的輿論,為的是混淆視聽製造禍端。

  Topview8月8~12日的三個交易日數據顯示:保險公司凈買入6.15億元,基金席位這3天在滬市A股凈買入121.97億元。國內機構持倉比重由17.149%增加到17.292%。

  這三天,上海交易所共有三筆大小非解禁,分別是8月11日的中國聯通(600050,股吧)賣出1824萬元,8月12日交通銀行(601328,股吧)賣出5298萬元,ST長信賣出2628萬元,總額不足1億元,以上三筆均通過大宗交易系統。值得注意的是,8月8日開始大跌的第一天,沒有一筆大小非大宗交易,11日一筆,12日兩筆,明顯有著恐慌跟風賣出的特徵。至於散戶從來都是跟風盤,不可能成為做空主力的。

  這樣一筆筆排除之後,最大的嫌疑者水落石出了——A股大戶和中戶。滬市大戶持倉比例由8月8日開盤的14.284%減少到12日收盤的14.233%,其中8日一天就減少到14.253%,中戶由8月8日開盤的16.3%減少到12日收盤的16.1%。以8月8日滬市流通市值4.04萬億元計,大戶和中戶在滬市凈賣出超過100億元,其中8月8日一天凈賣出52億元人民幣,這在非常脆弱平衡的A股,已是很強的空方力量了。

  眾所周知,熱錢潛伏A股,首選的是大戶和中戶,既可以躲避監管,又可以避免資金太分散而難以操作。因此,這些數據再一次證明,熱錢仍是此輪A股大跌的最主要嫌疑者。

  至於熱錢怎樣做空A股,正如一位網友所指出:打個簡單的比喻,有個人今天在5元進1000股,明天他在4.8元出了1000,並且他又在4.8元進了2000股;後天他在4.8元出了2000股,並且他又在4.6元進了4000股;這就是砸盤。降低進倉成本。

  持這種「陰謀論」者同時否認熱錢流出,就像他們當年否認人民幣升值會引誘熱錢投機一樣。已經有事實數據勝於雄辯。6月份,我國外匯儲備僅增加119億美元,而根據中國海關和商務部公布的數據,當月我國貿易順差達213.5億美元,使用的外商直接投資達96.1億美元,扣除上述兩項后,當月外匯儲備餘額增長為負190.6億美元。也就是說,在貿易順差和外商直接投資之外,其餘項目的資本流動為凈流出。如果我估計不錯,7月份的外匯儲備環比(比上個月)仍然會減少。更何況人民幣對美元如此湊巧地連跌11天。

  持「陰謀論」者可能有兩種原因。一是,最新的價值立場博弈論、大國金融博弈論和跨國界多緯度立體博弈論超出了他們原來的工具理性,一時難以消化,先來個排斥——「陰謀論」。第二種是,他們本身的機密被揭穿了,為了掩飾自己,則稱對方是「陰謀論」。

  「陰謀論」首發於對《貨幣戰爭》的攻訐。最有代表性的是胡祖六先生《子虛烏有的貨幣戰爭》,它以「簡單得出格、歪曲得離譜」、「謬誤甚多,斷章取義、牽強附會、言過其實,或根本就是妄加猜測、肆意定論」,並給這本書定論為「瀰漫反猶太色彩、糅雜了極左思潮、極右傾向、民粹主義、孤立主義、無**主義、對日本的同情與反西方意識。」這麼高密度「主義」定性批評,卻幾乎沒有什麼說明,實在不是個好開端?而且這來自於素以民主理性自詡的某些西化人士更令人意外。

  筆者曾經指出,所謂「陰謀論」的客觀的表述是「動機論」,一個人只要有所行動,必然先有動機,為名為利為填飽肚皮都是動機,有了動機要去爭取,資源有限而爭奪者日多,就要博弈。反過來說,否認「陰謀論」就是否認「動機論」,就是否認「博弈論」,就是否認人性是自私的,而「人性自私論」是整個資本主義體系的基礎,換言之,就是否定資本主義。

  我們會有趣地發現,現在否認熱錢做空股市,做空中國的人,往往是當年否認人民幣大幅升值會導致熱錢大規模投機的人。如果不是當年索羅斯在香港鬧得太高調,不排除有人連「亞洲金融危機」都會否認掉。他們是否想以此麻痹我們,使中國人成為溫水裡的青蛙,讓我們樂呵呵地被熱錢給煮熟了?

  中國人素來有「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古訓。更何況中央一直高度關注金融安全問題,溫總理早在「兩會」的時候就警告:「今年(2008年)可能是中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分管金融的王岐山副總理也特彆強調:「必須把維護金融安全放在首要位置」。而在中國金融安全的問題上,最新也是最巨大的挑戰無疑是熱錢,加大對熱錢的追蹤、研究和警告,正是一個中國公民和主流財經媒體人最大的責任。

  簡言之,如果我們不想中國人的財富和國家經濟金融主權被熱錢煮成一鍋超級美味的「青蛙湯」,我們必須對熱錢及其政策和輿論導向保持高度警惕。

[ 本帖最後由 雨來 於 2008-8-19 14:28 編輯 ]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3: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