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缺乏中技人才 (ZT)

[複製鏈接]

422

主題

4013

帖子

2492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4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anren 發表於 2008-8-17 22: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百分之百贊成下面這位仁兄的話 -------- 中國實在太缺少中等技術人才了!如今的教育結構和重點,距離社會、經濟活動的實際需求相去太遠。確實該向德國的教育體制學習。



中國缺乏中技人才

作者:謝盛友


《東西方家庭教育對比》一文發表后,讀者留言:
中國家庭:把高考作為指揮棒,幫孩子安排好一切,一切圍繞孩子的讀書高考。
德國家庭:尊重孩子的意願,開發孩子的想象能力,培養他們的獨立自主能力。
如果德國不上大學的孩子和中國不上大學的孩子一樣的就業和生活前景,不知德國的父母會怎麼做?

二十年前我寫過,中國不缺乏高等教育人才,中國最缺乏中技人才,缺乏技術熟練工人。今天我仍然是這個觀點。

一個親戚(男生)在同濟大學讀汽車製造專業(五年制),四年級時22歲,在上海大眾實習,一起實習的還有從德國去的中技學生19歲。幾個月的實習后,那個親戚不得不服:德國中技生太厲害了、太專業了、太了不起了。我會的,他會;我不會的,他也會;我能的,他能;我不能的,他也能。
親戚總結:我一個堂堂同濟大學高材生真的不如一個德國中技生。

根據國內廣西人才市場最近進行的一項關於大學生就業現狀及就業服務需求的問卷調查, 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缺乏自信,對自己的職業素質能否符合用人單位要求缺乏信心。這個問卷調查的對象是高校的學生代表,其中本科生佔55.6%,專科生佔44.4%。 調查顯示,83.33%的受訪者對當前就業形勢表示「不樂觀」,超過50%的受訪者承認自己對職業規劃較模糊,甚至有5.6%的受訪者坦言根本沒有職業規劃的概念,打算走一步看一步。 在對就業需求的調查中,有33.3%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缺乏專業知識和能力,33%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求職能力一般。調查發現,缺乏實際技能和經驗是高校學生就業時遇到的最大問題,其次分別是競爭激烈、就業期望過高、缺乏社會關係、用人單位要求太高和專業不對口或專業面過窄。

中國曆來不重視中技教育,不過,讀報獲知,國內技工學校就業形勢越來越看好,使一度降到「冰點」的技工教育隨之「轉暖」。技工學校招生出現了自高校擴招以來的回升,技工教育以其貼近市場、直面需求、解決就業的特點,越來越多地吸引了社會各界關注。

「技校是大專還是本科?」這句問話反映出家長的心態:仍然注重學歷,輕視技能。家長和學生的普遍心理都是想當「白領」,很少有人願意下車間,當技術工人。「初中-高中-大學」的道路仍是絕大多數家長對孩子的期望。「考不上高中、大學的學生才上技校」的局面仍沒有根本改變,這直接影響了技校生源的數量和質量。

不過,國內有一個殘酷的現實:從整體看,普通技術工人的工資水平偏低。根據石家莊高級技工學校校長王興昌的介紹,他們的學生就業后中級工實習期工資約400元,高級工一般七八百元,已經算不錯的了。

在國內,技術工人的收入、社會地位、勞動強度等現實問題決定著人們的就業觀念和教育選擇。

在德國,職業教育、技術學校也是義務教育,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的人佔60%多。而中國一直以來偏重高等教育,中等職業教育處於劣勢,而在職業教育中技工教育又處於更劣勢。由勞動部門分管的技工教育雖然是職業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但因為區別於學歷教育,許多政策享受不到,職教經費也很少。

觀念和現實,嚴重製約著中國的技校教育。


寫於2008年8月15日,德國班貝克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沙發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08-8-18 03:42 | 只看該作者
中國曆來不重視中技教育,不過,讀報獲知,國內技工學校就業形勢越來越看好,使一度降到「冰點」的技工教育隨之「轉暖」。技工學校招生出現了自高校擴招以來的回升,技工教育以其貼近市場、直面需求、解決就業的特點,越來越多地吸引了社會各界關注。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1: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