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警惕以奧運之名玷污奧運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8-7-21 09: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592792.html
發佈於:2008-07-21 08:36
  奧運是開放的,有人卻硬把奧運說成是「封閉」的,甚至說奧運是拒絕輿論監督、可以用來掩藏他的錯事的,這不是在「嫁禍」奧運嗎?

  華中科技大學招生人員在報考人數少時,承諾招收順德一中的上線考生,但後來報考人數多了,就忘掉了曾經的許諾,導致許多高分考生無法上學。——這種拿政府公信力「忽悠」公眾的事不少見,但不多見的是該校招生辦李主任的話:「你們報道就報道吧,我相信這個報道你們是不會輕易見報的,現在是奧運會期間,一切以維護穩定為主」(《新快報》7月18日)

  那位李主任說「我相信」,看來算計錯了。一則,這個醜事畢竟見了報,也沒見有什麼太多的曲折;二則報道之後,輿論也都是就事論事的批評,也沒見什麼「影響穩定」。不過,自己辦了錯事,不是想到馬上改正,而是扯上「奧運」的旗幟為自己「遮羞」,這個思維值得說說。

  我總覺得這是在「嫁禍」奧運。奧運哪裡會是他所認為的那樣?在「科技、人文、綠色」等諸多理念之外,「開放」其實也是蘊含其中無需特意指出的一個。你看,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上萬名運動員參加奧運會就不說了,僅僅來採訪報道的境外記者就有兩三萬人。這是什麼陣勢?如果說前段中國敢於把美國國務卿、有些外國總統、甚至聯合國秘書長都請到地震災區現場讓他們看看我們是如何救災的,以此證明中國開放的底氣和自信,那當然同樣可以表明中國有勇氣和氣度接受別人以及自己人的批評。

  巧合的是,就在那位李主任拿奧運「擋箭」的同一天,奧運會新聞發言人郭衛民在北京表示,境外有一些媒體報道擔心「奧運會採訪自由是否得到保障」,他再次明確「境外記者只需被採訪個人和單位同意就可以進行採訪」。既然是自由採訪,當然不能保證所有的報道都是正面的,批評性的報道甚至會成為有些媒體的常態,但,也正如此,發言人這種表態依然可以看作奧運乃至中國信息開放的態度不會改變。作出這樣的承諾,必然考慮到了對批評性報道的承受力。

  奧運是開放的,有人卻硬把奧運說成是「封閉」的,甚至說奧運是拒絕輿論監督、可以用來掩藏他的錯事的,這不是在「嫁禍」奧運嗎?

  事實上,總有一些人,但凡國家要隆重舉行的重大活動,便想當然地認為媒體是不能報道任何負面信息的,哪怕是一些突發事件;他們同時也會冠以「穩定」的幌子,隨手拿來作為他們醜事的遮擋物,全然不顧國家搞這樣的活動有著怎樣的先進理念的推動,比如奧運。然而,他們經不起推敲的邏輯是:如果真是為了奧運的好,就要按規矩辦事,不要發生醜聞,而做了錯事,本身就已經為奧運抹了黑,卻要繼續玷污奧運的名聲,讓開放的奧運替他背黑鍋。照這樣的邏輯看,那豈不是越是舉辦奧運,一些不法之徒越可以胡作非為——反正,出了問題,都由奧運擋著?

  從「以人為本」理念的提出,到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實施,從汶川地震到奧運會,於無聲處,中國已經在發生變化,已經從某些概念化的道德虛無大踏步回歸常識和理性,這也得到了世界的讚譽。但是也總有人固守落後的思維不變,無論是「災區要忘掉悲痛營造歡樂氣氛」,到「作鬼也幸福」,再到拿奧運遮羞,他們都錯誤地以為,只要站到某種道德制高點上,就可以不管人性信口開河,遇到醜事就以此堵人之口,不戰而勝。然而,進步著的中國已經讓這種言論變成了謬論。

  奧運必將推動中國進步,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但這種進步需要人們的辛勤努力。以開放的姿態舉辦奧運,也要警惕有人以奧運的名義玷污奧運。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1 13: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