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學者:針對處理災難的權力問題 中國須認真考慮立法抗災

[複製鏈接]

506

主題

1329

帖子

708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0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fkfnew 發表於 2008-6-2 13: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 何惜薇(上海特派員)
聯合早報

  熒幕上,解放軍戰士陳洪埋葬了在地震中喪生的妻子和孩子,隨手抓起木頭就為妻子立碑。過後,他馬上再次投入救災工作。

  熒幕下,儘管高度讚賞解放軍的表現,不少人仍質問:中國到底有沒有專門用於救災抗災的力量,難道災難發生以後就只能依靠軍隊救災?

  各方於是呼籲中國仿效美國,成立類似聯邦救急管理局(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簡稱FEMA)的組織,以負責統籌處理各種自然災害。在這片聲浪中,受訪的專家學者卻持著不同看法。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沈丁立教授認為,應發展出具「中國特色」的相關機構,「把美國的制度保障和中國親民的做法很好的結合起來」。

  他指出,美國為了成立FEMA,反覆地修改有關法律,據說修改了一百多次,顯示法律必須根據新的情況不斷做出調整,而以法抗災、防災正是中國必須認真考慮的事情。

  「中國出了問題以後總是要總理到現場去,這當然是以人為本、人民政府做得到位,但是也產生很多問題:為什麼副總理就沒有足夠的能力受權去做?總理是不是有足夠的能力去做?怎麼從法律方面去解決處理災難的權力問題,以及到底應該由誰來做?」沈丁立問道。

  沈丁立接著說,總理沒有調動部隊救災的權力,但又得「管全國老百姓吃飯溫飽」,也就浮現了如何協調同軍隊關係的問題。他認為,應設專業應急部門,從技術上防備災難,例如平時在高風險區部署諸如起重機和鏟車等設備,才不會在道路被堵后,機械運不進災區。此外,把每年國內生產總值的一部份用於防災,由特定機構在出現災難時提出預算要求,才是應急上策。

  不過,沈丁立也意識到,美國設立FEMA「好的想法」未必就能落實到「好的行動」上,中國與美國的客觀條件也不盡相同。他舉例,美國南部密西西比州的新奧爾良市出現卡特里娜(Katrina)颶風時,州長出於個人仕途等考量不願讓聯邦政府的救援進入災區,結果總統調動國民警衛隊去時已太晚了,FEMA發揮不了作用。

  他認為應通過立法制定對付自然災害的辦法:「通過對付自然災害,幾十年下來,我們(中國)已經形成有效的做法,但本身還要加強。……現在法律並沒有要求我們總理這麼做(去前線),它更多的是一種道義上去做的。現在總理在做副總理的事情,副總理做部長的事情,雖然每個人很親民,但效率是低的。」

       其實,中國目前也並非完全沒有相關的法律條文,去年11月它即實施《突發事件應對法》,以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的發生,控制、減輕和消除突發事件引起的嚴重社會危害,並規範突發事件應對活動。不過,年初的一場雪災卻凸現了它的不足,各級政府顯然仍倚重自上而下的行政預案和行政會議。與此同時,雖然中國國務院已經在2006年成立了國務院應急管理辦公室,但它不被視為完整的職能部門。

讓國務院應急辦

成為專職機構部門

  南洋理工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兼中國項目辦主任吳偉告訴本報,中國可考慮將國務院應急管理辦公室的職能「固定化、明確化、專業化,讓其成為一個專職機構部門,如同美國的聯邦危機管理署般配備專職領導、專職人員和各類專家,以便在將來面對類似特大危機時,能夠統一指揮,協調抗災機制」。

  吳偉也希望中國能更充分地發揮民間的自救與互救能力,而不只是依靠軍隊的力量。他說,在這次四川地震中,無論是蚌埠四兄弟第一時間駕駛挖土機到達現場救災,或江蘇的一個民營企業調動救災車輛,幾乎和部隊同時抵達現場,都引人注目。他希望中國政府多注意發揮這類自發的力量。

  然而,放眼這次投入救災工作的軍力(超過11萬人)以及中國各個媒體對官兵英勇行為的無限放大:把自身攜帶的糧食和飲料送給受災群眾,寧願自己挨餓;哪裡最需要,就出現在哪裡,哪裡最危險就沖向哪裡,哪裡最艱苦就戰鬥在哪裡,軍隊抗災的角色霎時間恐怕難以取代。


軍隊有救災法律責任

  對此,沈丁立指出,除了保衛國土、防範侵略外,國家在和平時期遇到重大災難,軍隊有救災的法律責任。認清軍隊的責任,在軍隊做出超出本份的貢獻才給予肯定,是更高的認可。

  沈丁立說:「他(民眾)感謝軍隊,他(們)不知道平時付了稅就是在養軍隊,軍隊在做它應該做的事情……現在在國家現代化管理當中,人民獲得正當的權利,但他(們)不知道,他(們)以為是得到他(們)超出應該得到的東西。」
愛江山,更愛美人

0

主題

191

帖子

4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0
沙發
parvati 發表於 2008-6-2 15:39 | 只看該作者
不敢苟同。
專門建立那樣的機構反而會降低效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蝸牛的家 發表於 2008-6-2 17:5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fkfnew 於 2008-6-2 13:45 發表
沈丁立說:「他(民眾)感謝軍隊,他(們)不知道平時付了稅就是在養軍隊,軍隊在做它應該做的事情……現在在國家現代化管理當中,人民獲得正當的權利,但他(們)不知道,他(們)以為是得到他(們)超出應該得到的東西。」

這句話就好象去餐廳吃飯,服務員給我添茶水時,我說謝謝,同行的一個人說:「謝什麼,這是他應該做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01: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