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耿慶國在四川震災后痛哭,因為他早就預測到?

[複製鏈接]

142

主題

706

帖子

2619

積分

禁止訪問

積分
261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anwoo 發表於 2008-5-24 06: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耿慶國在四川震災后痛哭,因為他早就預測到?
倍可親 京港台時間:05/24 向您播報 消息來源:亞洲周刊   字體: 【字型大小:大 中 小】 列印版  

耿慶國在四川震災后痛哭,因為他早就預測到?

倍可親(backchina.com)越是大地震越容易預測

亞洲周刊江迅獨家專訪中國地震局前研究員、地球物理學會天災預測專家耿慶國/耿慶國在四川震災后痛哭,因為他早在四月底就預測今年五月至明年四月,蘭州以南,四川、甘肅、青海交界附近,可能發生六至七級地震。他的密件曾送給國家地震局,但卻無人重視。學者認為,地震預測的資訊應當完全公開。

中國地震局前研究員、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天災預測專業委員會副主審耿慶國等人,對四川大地震曾作出預測,文字報告於四月三十日密件發至國家地震局。

一批學者和網民紛紛要求國家地震局公開相關信息,耿慶國等人的密件目前在哪_堙H是怎麽處置的?處置的理由何在?《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五月一日實施。這標誌著各級政府要邁向信息公開時代。根據《條例》規定,及時公布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預案、預警信息及應對情況,是官方的責任和義務。

汶川特大地震發生三十九小時后,六十七歲的耿慶國在北京接受亞洲周刊訪問。他說,剛過去的幾十小時內,他痛哭好幾回,為汶川災民憂傷,為自己的研究成果沒能拯救人命而悲痛。這是畢生的遺憾。在接受採訪時他多次抽泣而中斷談話,他說:「國內外的地震專家長期來都有一個說法,強地震、大地震是無法預測的。他們異口同聲說,目前地震是不能預測,誰預測就是騙子,不能預測才是科學家。」

他說:「每年全球大小地震五百萬次,其中小地震四百九十五萬次,三級以上有感地震五萬次。這有感地震中,有破壞性的五級以上地震八百次,其中,六級以上一百二十次,七級至七點九級十八次,達到八級的是一、二次。經驗告訴我們,越是強烈地震,越是特大地震,就越容易預測、容易預報。」

曾出版《中國旱震關係》(科學出版社)一書的耿慶國,早在二零零六年,他根據旱震關係提出中期預報,近年阿壩地區將發生七級地震。二零零八年四月二十六日、二十七日,在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下屬的「天災預測委員會」,經集體討論,作出「二零零八年五月至二零零九年四月的一年內,應注意蘭州以南,四川、甘肅、青海交界附近,可能發生六至七級地震」的預報,明確提出「阿壩地區七級以上地震的危險點在五月八日(前後十天以內)」。

耿慶國說:「地震局的工作人員沒有執行貫徹當年周恩來總理的『預防為主,專群結合,土洋結合』的準則,認真開展地震預測。他們放棄了,覺得地震不能預測,工作重點放在震后評估,這樣還能拿到專項經費。中國現在的地震預測水平比三十多年前的唐山地震那年代,非但沒有提高,反而下降下滑了。」

五月十五日上午,亞洲周刊電話撥往中國地震局,要求陳建民局長辦公室回答關於耿慶國這次大地震預測有關問題,接電話者回答說,局長和其他負責人都不在局_堙A有關問題無法作答,香港傳媒要採訪總得有個程序。

五月二十日上午,亞洲周刊再次電話給地震局,地震局總機始終無法撥通,後轉撥地震局值班室,值班室禮貌地請記者轉撥地震局新聞處。新聞處閻先生聽了採訪要求,平和地回答說:「局領導人目前公務繁忙,拖后一些時間會安排記者採訪,請你將採訪要求和聯繫方法傳真告訴我們,到時我們一定通知你。至於關於耿慶國的事情,不久我們會有相關信息發布。」

中國科學院工程地質力學重點實驗室李世輝,於汶川大地震當晚,即十一點五十二分在新浪博客上貼出文章稱,在中國,一批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中國地震工作者,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包括充分利用歷史文獻記載和「取象比類」的方法等,取得遙遙領先國際的科研成果。「一九七二年,地震工作者耿慶國提出『旱震關係大地震中期預報方法』,根據這一規律,他預報了一九七五年海城地震,特別是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這些成果觸犯了地震界當權者的利益,耿被調出地震預報隊伍」。

耿慶國的研究領域是從旱震關係開展大地震中期研究的,旱震關係尚無法針對短期臨震預測。七三年起,他潛心研究短期氣象要素指標問題,七五年撰寫了第一篇有關論文,正式提出地震前三十天短期臨震氣象要素五項指標異常的概念、特徵及其震例,對地震作出短期預測和臨震預測。

耿慶國的地震探索在中國地震界處於非主流派。儘管學術界對他的研究方法爭議很多,但他始終堅持探索,問題的關鍵是,他的地震預測結果一而再,再而三證明是準確的。耿慶國師承著名地震學家傅承義教授,耿氏旱震理論是研究地震與氣象的關係,他認為,在大地震的孕育過程中會有氣象效應存在。如震前一至三年半往往是旱區,如果一年內震,那是小震,如果兩三年內震,就極有可能是大震。上世紀七十年代,他的研究成果受到國務院重視,周恩來多次聽取他和地震科學家的彙報。

日前,國家地震局副局長修濟剛說:「每次地震后都遇到這種情況,就是社會上有一些愛好者,也有一些是專家、科學家,他自己用某種方法常年做一些工作。但是這個意見應該報給有關地震工作部門,地震工作部門有一套工作程式,會研究他的意見、分析他的意見,根據綜合的判定得出一個結論。可能有些個人最後認為他是有道理的,很堅持,只是根據他自己一些單向提法,專家集體很難作出這種判斷。比如有的意見可以說的尺度很大,時間很長,?圍很廣,這種意見可能對長期的判斷有參考價值,但真正有減災效果的短期和臨震預報,是無法參考這種意見的,因為政府作出這種決策是需要一個明確的意見,而且預報有工作的程式和發布規定。」

國家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研究員張國民認為,地震預測是一個全球性的科學難題,它主要難在三方面:地震過程的複雜性;地殼深部的不可入性;地震事件的小概率性。目前,還只能是在某些有利的條件下,對某種類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預報的可能。這次沒有成功預報,非常愧疚。但要成功預報地震,還需要不斷努力,需要幾代人的努力。

中國地震台網中心副主任張曉東也認為,對於有人說這次地震事先有預報,這事情已經注意到了,情況正在調查和進一步核實中。地震預報有一套地震預報發布規定,地震預報意見要經過評審之後進行發布,有一道程序,其實在這之前都是專家研究的意見,不是預測的意見。專家研究的意見有很多,包括國內外都有很多專家研究,它不是一種地震預報的意見。

五月二十日,中國地震局監測預報司副司長車時透過中國地震資訊網說,這次地震前,中國地震局沒收到任何單位、個人或團體提交的有關這次地震的短臨預報意見。至於網上發布曾經有人提出過關於這次地震的預報意見的資訊,是不符合實際的。地震預報是公認的世界科學難題,中國地震局收到短臨預報總體水平很低,準確的短臨預報意見非常少。中國地震台網中心今年共收到二十六份,目前尚沒有正確預報的短臨預報意見。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說,震前的預測信息應當完全公開。在現代互聯網時代,想隱瞞巨大災難真相的人最終肯定會弄巧成拙;即使若干年後也會有人披露、追問、調查,甚至會問責。胡認為,應追查地震預測預警是否存在失職的問題。失職本來是一錯,如今還要隱瞞、甚至對準確預測者進行詆毀,這是錯上加錯;不對失職進行反省,連承認失誤的勇氣都沒有。

眾網民質問地震局

眾多網民在互聯網上表示意見說:「不明白國家為什麽不重視耿慶國這樣的地震科學家?害苦了無辜的老百姓!」「如果地震局的官員都像耿慶國這樣一心為人民、不處處為自己的官帽著想、具有高度的責任心的科學家的話,總理就不會整天這樣勞累!」■

耿慶國小檔案

一九四一年生,北京人,滿族。六五年八月中國科技大學地球物理系地震專業畢業,分配到地質部物探研究所,六八年任地質部物探所地震預報室技術負責人、北京管庄地震前兆預測台站首任台長。七零年起在北京地震隊工作,八零年起在國家地震局分析預報中心從事預報應用研究,現任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天災預測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聯合國行政管理與減災全球計劃項目科學顧問。

21

主題

1331

帖子

28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83
沙發
WinterDog 發表於 2008-5-24 07:38 | 只看該作者
你說這些話耿國慶自己看了都不好意思, 以前耿國慶也預測過20多次地震, 都沒準過, 90年代末期有一次他自己說再不準以後就再也不預測了, 結果又不準, 本來國震局為了避免所謂各種民間科學家們為搏名利胡亂預測地震, 要求每次預測都要填寫卡片, 以登記預測失敗率, 這次耿教授沒有填卡片公開預測, 只是私下裡預測了一下,結果就被某些人拿出來當成了攻擊國震局的暗器~
豬要養肥了再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

主題

677

帖子

16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4
3
ancientash 發表於 2008-5-24 08:26 | 只看該作者
『國內外的地震專家長期來都有一個說法,強地震、大地震是無法預測的。他們異口同聲說,目前地震是不能預測,誰預測就是騙子,不能預測才是科學家。』

就憑這句話,感覺就不專業。一個做科學的科學家是沒有這麼不自重的。
"Democracy is two wolves and a lamb voting on what to have for lunch."  -- Benjamin Franklin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4
laodai 發表於 2008-5-24 09:33 | 只看該作者
這就是最無能的人的表演:對無法預知的自然災難,總是以「事後諸葛亮」的角色來證明自己有先知先覺的特異才能,然後把「責任」推給政府。但大多數有正常思維能力的人,能看懂利用這些「事後諸葛亮」的人的另外目的。

試問:99%的美國人都相信美國加洲在30年內會發生7級以上的大地震。「事後諸葛亮」們最好的證明自己有「先知先覺的特異才能」的方式,就是把發生這個災難的地點和時間向公眾公布。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43

帖子

9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9
5
風雨中的人 發表於 2008-5-24 09:35 | 只看該作者
信息不透明的結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3

主題

5690

帖子

1239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9
6
借屍還魂 發表於 2008-5-24 09:37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風雨中的人 於 2008-5-24 09:35 發表
信息不透明的結果!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釣魚島是中國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2

主題

706

帖子

2619

積分

禁止訪問

積分
2619
7
 樓主| Janwoo 發表於 2008-5-24 11:42 | 只看該作者

在百度百科的《亞洲周刊》介紹

亞洲周刊》(Yazhou Zhoukan,YZZK)創刊於1987年12月,在香港編輯發行,是全球第一本、且是目前唯一一本國際性中文時事周刊。《亞洲周刊》為全球華人提供每周最新的區內及全球時事資訊,以他們熟悉的語言及華人的價值觀報道和分析新聞,也是國際華商的資訊平台。《亞洲周刊》涵蓋的內容包括經濟、政治及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廣獲全球華人關注,尤其是香港、台灣、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地區。《亞洲周刊》以中文報道新聞資訊,以「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中文為要求和標準,為使用不同方言的各地華人讀者構築文化橋樑。

  《亞洲周刊》是全球第一本、且是目前唯一一本國際性中文時事周刊。《亞洲周刊》為全球華人提供每周最新的區內及全球時事資訊,以他們熟悉的語言及華人的價值觀報道和分析新聞,也是國際華商的資訊平台。《亞洲周刊》涵蓋的內容包括經濟、政治及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廣獲全球華人關注,尤其是香港、台灣、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地區。《亞洲周刊》以中文報道新聞資訊,以「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中文為要求和標準,為使用不同方言的各地華人讀者構築文化橋樑。 《亞洲周刊》總部位於香港柴灣嘉業街18號明報工業中心,現任總編輯為邱立本。

《亞洲周刊》歷史

  《亞洲周刊》(Yazhou Zhoukan,YZZK)1987年12月創刊,原是英文《亞洲周刊》(Asiaweek)的姊妹刊物,原總公司是美國時代華納集團。1994年1月,明報企業集團與時代華納達成收購中文《亞洲周刊》協議,明報企業擁有該刊控制權。
  英文《亞洲周刊》(Asiaweek)創刊於1975年,由原《遠東經濟評論》(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FEER)旗下的編輯紐西蘭人邁克爾·奧尼爾(Michael O』Neill)和印度人喬治(T.J.SGeorge)自立門戶成立,與《評論》對壘。自1985年起,時代公司(Time Inc.,後來的時代華納集團)一直是該周刊的股東之一。儘管英文《亞洲周刊》(Asiaweek)與《時代周刊》自己的亞洲版構成直接競爭,但時代華納集團仍在1994年取得了對英文《亞洲周刊》(Asiaweek)的完全控制。在股東的壓力之下,時代華納不得不在2001年12月7日關閉了英文《亞洲周刊》(Asiaweek)。

《亞洲周刊》風格特色

  1、以「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中文為要求和標準,為使用不同方言的各地華人讀者構築文化橋樑。
  2、客觀中立,超越政治和意識形態,為全球華人打造全新的資訊空間。
[編輯]《亞洲周刊》主要欄目
  該刊辟有「封面專題」、「亞洲焦點」、「中華天地」、「歷史現場」、「人物剪影」、「財經脈搏」、「筆鋒」、「特別報道」、「文化藝術」、「資訊科技」等欄目。 中華天地:重點介紹兩岸三地的商業、經濟和社會發展。 亞洲焦點:為華人讀者提供亞洲各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民生的全方位報道。 世界動態:突出報道國際經濟與政治的重要事件和發展變化,並跟進分析評論。 文化藝術:為華人讀者提供多個地區的文化指標,包括流行歌曲及暢銷書榜,還有新書推介、影評等,以華人的角度,展示文化、消閑娛樂、運動、科學及健康等資訊。


上面是在百度百科的《亞洲周刊》介紹,《亞洲周刊》香港被認為是親中媒體,在中國大陸部分沿海城市可訂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2

主題

706

帖子

2619

積分

禁止訪問

積分
2619
8
 樓主| Janwoo 發表於 2008-5-24 12:25 | 只看該作者

為什麼論壇給了個向下的拇指?喝倒彩??

這是各大網站都登了的新聞,Backchina主站也登了,本人就是從backchina複製過來的!,難道論壇要對負責首頁的同仁喝倒彩嗎?

本文來源也是有公信力的《亞洲周刊》!

耿慶國現任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天災預測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聯合國行政管理與減災全球計劃項目科學顧問。他一個老人,有必要在一個全球矚目的重大議題亂說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主題

346

帖子

7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77
9
六月 發表於 2008-5-24 13:35 | 只看該作者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一個經濟學家跑來搞什麼古怪

地震---動物異常---氣象異常---蛤蟆上街
這些之間的關係並無確切關聯,沒人能夠證明,靠著這些來預測地震純屬拿老百姓開心,為了私利出名就行預測,讓人不齒。
這樣的預測這和占卜星相有何區別??????
發布這樣的帖子,讓我嚴重懷疑你的用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228

帖子

6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2

積分
66
10
sxmldz123 發表於 2008-5-24 17:38 | 只看該作者
耿國慶先生如果確信,此後在中國的某某地區將會發生6級以上強烈地震,要有更強烈的責任感,接受教訓多作幾種打算;首先向國家地震局報告(程序).其次同時在國外相關刊物上發表預測結論和觀點.最後向該地區小、中、大學寄發一定數量的明信片,在網上發大量的郵件,用手機群發簡訊(一定要署真名、身份).
即使政府不睬,百姓們接到地震信息后,總會有一些以各種借口逃學、逃課的學生和老師會幸免於難.(如果沒有太多孩子們的死,不會有太多男子漢落淚和太多女人的心碎,災情怎會這樣悲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5

主題

734

帖子

16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5
11
SecondEdition 發表於 2008-5-24 19:23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sxmldz123 於 2008-5-24 17:38 發表
耿國慶先生如果確信,此後在中國的某某地區將會發生6級以上強烈地震,要有更強烈的責任感,接受教訓多作幾種打算;首先向國家地震局報告(程序).其次同時在國外相關刊物上發表預測結論和觀點.最後向該地區小 ...

他也怕說錯了學術權威就掃地了。所以他對自己都不敢相信,怎麼讓別人相信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2

主題

706

帖子

2619

積分

禁止訪問

積分
2619
12
 樓主| Janwoo 發表於 2008-5-24 20:29 | 只看該作者
中國政府怎麼請他做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天災預測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聯合國也是,請他做什麼聯合國行政管理與減災全球計劃項目科學顧問!

現在,給騙了!麻煩了!

老耿啊,您都退休了,還圖什麼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

主題

391

帖子

123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23
13
王企鵝 發表於 2008-5-24 21:16 | 只看該作者

天天預測,總有一天會成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8

主題

902

帖子

20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05
14
guoth72 發表於 2008-5-24 21:35 | 只看該作者
在某些人的不懈努力和堅持下,如今癩蛤蟆都成了地震專家。現在終於知道張衡發明地動儀是為啥在下面放幾個癩蛤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451

帖子

9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5
15
zhiyuanliu 發表於 2008-5-24 21:58 | 只看該作者
文中說耿先生4月30號以密件的方式把預測信息傳給了國家地震局,我想國家地震局就該出面澄清到底有無此事?!信息公開嘛!

不要管人家預測幾次,准還是不準,這次預測起碼要公開的吧?畢竟耿先生公開接受採訪了,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國家地震局為什麼不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8

主題

902

帖子

20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05
16
guoth72 發表於 2008-5-24 22:11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先看看這個吧:臉厚可以預測地震
http://www.fyjs.cn/viewarticle.php?id=142893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3

主題

2757

帖子

1037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37
17
格林 發表於 2008-5-24 22:16 | 只看該作者
不相信人民群眾、拋棄了「人民戰爭」的法寶,是當代治國精英們的致命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769

帖子

558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58
18
JDL 發表於 2008-5-24 23:5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7 格林 的帖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4

主題

2227

帖子

674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74
19
confuse 發表於 2008-5-25 00:15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Janwoo 於 2008-5-24 06:53 發表
他說:「每年全球大小地震五百萬次,其中小地震四百九十五萬次,三級以上有感地震五萬次。這有感地震中,有破壞性的五級以上地震八百次,其中,六級以上一百二十次,七級至七點九級十八次,達到八級的是一、二次。經驗告訴我們,越是強烈地震,越是特大地震,就越容易預測、容易預報。」

我想知道世界上的大地震被成功預測、預報了幾次?幾率是多少?兩片嘴皮張張合合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72

主題

3463

帖子

1873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4

積分
1873
20
愛華 發表於 2008-5-25 00:46 | 只看該作者
地震短期預測這玩藝的不確定性引起這麼多的質疑。

現在的大家作的都是中長期預測。如果有道理。這些預測也能被政府有關部門接受。

但說誰搞了一個短期預測,會有很多人不相信。搞預測的人也不敢說自己的預測多麼可信。這個世界上初了中國在70年代碰了一個死老鼠之外,有短期預報成功的例子嗎?

不確定的預報,政府能拿來作決策嗎?特別是設計成百萬,到千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的事情。比如前幾天說成都會有7級餘震。到現在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那還只是說兩天內。再長點也會是民怨沸騰。別說兩天,如果有人能拍著胸脯說一個月內某地會地震。那我就真算他厲害了。

如果你是政府決策者,你是不是聽有人說在1年內某地可能會地震,就決定讓幾千萬老百姓住一年帳篷呢?

關於網路轉貼新聞。網路會有一定的社會責任。但有幾個網路是不賺錢的呢?想賺錢就要轉貼一些吸引人的東西。準確性就顯得次要些。特別是這類似是而非的、又吸引眼球的東西。在網路時代,接觸的信息多,但魚龍混雜。讀者需要更多的自己的判斷。

[ 本帖最後由 愛華 於 2008-5-25 00:51 編輯 ]
一個需要謠言作為論據的論點是沒有說服力的。 一個經常被謠言攻擊的人應該是偉人。 一個經常散布謠言的人絕對是道德低下的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5: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