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迅速行動安置災民

[複製鏈接]

1410

主題

8362

帖子

31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3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m021 發表於 2008-5-21 18: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據估算,上周中國四川省強烈地震現在已造成500萬人無家可歸,是人們記憶中全球最嚴重的難民危機之一。為安置災民,中國政府動用了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工作策略,並將為他們建造大量的價值460美元的房屋。

中國民政部發言人周二發布了上述數據,意味著和2005年美國的卡特里娜颶風以及巴基斯坦大地震時相比,中國眼下面臨著更嚴峻的災民安置問題,當時在美國和巴基斯坦分別有超過100萬和300萬人因災痛失家園。據估算,2004年襲擊12個亞洲國家的海嘯致使100萬人無家可歸。

在這場中國數十年來最慘重的自然災害發生八天後,從廢墟中拯救倖存者的工作迅速被另一項同樣艱巨的任務所取代──對數百萬生還者進行救濟。

中國民政部副部長姜力表示,現在政府的工作重點是重新安置受災人員,並為他們的生活提供保障。

中國在幫助流離失所的災民解決住房問題時秉承了政府參與、低成本高產出的原則,這一點和中國經濟奇迹的特點倒頗有相似之處。

在四川都江堰市,一種價值460美元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房屋能夠解決燃眉之急;它的牆壁定型就像水泥地板風乾那樣迅速。在容納了逾25,000名災民的綿陽市某體育館,政府部門已災民的安置點進行了「分區」,很快各區將接管分發食品、現金等救濟事務。

總工程師黃良表示,預計在不到兩周的時間裡,這種價值460美元的房屋將在都江堰為2,000個家庭提供棲身之所。這種15平方米的房屋前後都有窗戶,每家都能供電,在每條街區的兩端都有公共廚房和衛生間。通常這樣的房屋是供建築工地的工人居住和使用的。

工人們從上周六開始全天工作。他們平整了一塊直到上周前還是建築垃圾傾倒場的土地,並從60輛水泥攪拌車中向木製結構中注入水泥。當水泥半干后工人們將由雙層預製薄水泥板夾30厘米厚泡沫塑料製成的牆壁立起,然後再用金屬框架加以支撐固定。工人把一扇扇綠色的窗戶從一輛卡車上卸下,再把它們鑲嵌在牆壁里。

很難為這麼多無家可歸的人找到一個更持久的解決方案。這些難民中大多數人既無保險又無其他指望得上的資金來源,因為老家現已被地震摧毀的房屋就是他們曾有的全部身家了。

黃良表示,他所隸屬的這家總部設在成都的國有建築企業已擱置了超過9萬平方米的其他建築項目,全力以赴投入到災民安置房的建設中。黃良說他不清楚成本將由誰來負擔,但當務之急是先把房子建起來。

在重建工作開始之時,災區城市中的帳篷已是隨處可見,人行道和公園看起來就像是巨大的露營地。政府估計還需要多達150萬頂帳篷,它們當中有些要留給成都當地人,雖然後者的房屋沒被震倒,但對餘震的恐懼令他們有家不敢回。

在什邡,各種紅色、白色、藍色的帳篷綿延了幾公里。周二下午開始下雨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這裡把守了起來。這個地方比鄰一個新的鎮中心,現在這裡滿是免費的食品、飲用水,中國紅十字會的醫療設備,當地還有一家郵局,甚至還有中國移動(China Mobile Ltd.)提供的電話卡。

中國政府所付出的努力給一些局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退休的美國海軍將軍詹姆斯•瓊斯(James Jones)周二在北京表示,這一地區顯得井然有序。

已有25,000多人逃離了家鄉,在綿陽郊區的某足球場安頓了下來。他們當中大多數都說自己來自北川,這座縣城現在已是廢墟一片,洪水和泥石流迫使許多人倉皇逃命,一開始是徒步,後來乘坐了軍隊提供的交通工具。許多戶人家都表示他們對政府提供棲身之處心存感激。

綿陽市人大代錶王瑜表示,政府的目標是在未來四、五天中讓這些災民搬離體育館,住進帳篷。體育館周圍現在看上去已經密密麻麻地支起了1,000頂帳篷。

眼下朱黃翠就住在體育館較高層的看台上,她和幾位家人共用兩塊小小的硬紙板。她丈夫的哥哥也和他們生活在一起;他是一位40歲的智障人士,總是把在地震中受傷的胳膊伸給記者看。朱黃翠說北川老家的村莊已經斷水,所有房屋都坍塌了。她說:「政府讓我們去哪兒,我們就去哪兒。」

由於使用太過頻繁,體育館的廁所臭氣熏天,而且災民們也沒有地方洗澡。不過這裡有志願者給孩子們分發糖棒,並不停地清空垃圾,打掃地板。很多人都拿到了替換的衣服,他們脫下來的臟衣被鏟到了一輛垃圾車裡留待異地處理。

中國政府在組織類似於綿陽體育館這樣的災民救濟工作時有一個巨大的優勢,那就是中國的戶籍登記制度,這套體系大致跟蹤紀錄了持有政府發放的居民身份證的所有人員。

像中國許多城市一樣,綿陽體育館也已經進行了分區。信息產業部當地官員管理了靠近東門的第16區,他們已經對這裡180多人身份證的詳細信息進行了紀錄,並承諾他們將在隨後幾天領到「救濟卡」。憑這張卡片,災民每天可以領到1斤糧食,外加人民幣10元(合1.43美元)的現金補助。官員表示,這套分區系統還將幫助政府分配帳篷以及其他更長期的住房。

災民自己動手改造的臨時居所中國政府的快速反應應該歸功於像武曉玲這樣的幹部。這位什邡黨組副書記現在駐紮在當地人民解放軍78187部隊所搭帳篷旁邊的捐贈中心,她工作中離不開一個錢包大小的筆記本,上面記著所有重要的電話號碼。她指出,在上周大地震發生后僅僅幾分鐘,市長就在政府大樓的停車場召開了首次會議。現在這個鎮容納了周圍六個村至少5萬名難民,他們被臨時安排在26個安置點。

武曉玲自豪地帶領訪客來到了當地一個運動場,暫住在這裡的人家已經把跑道變成了帳篷的海洋。她說,這裡是鎮里的中心地帶,有很多空地。

在跑道邊上,一塊綠標的啤酒廣告牌下住著25名從紅白鎮逃難至此的災民。他們表示很高興能在經過這麼一場劫難之後在什邡安頓下來。他們說很多村民在地震中遇難,在村裡上小學的孩子中有一多半都夭折了。一隊村民翻山越嶺逃了出來,在走了五個小時之後遇到了一位志願者,他用自己的卡車把他們送到了什邡市。這群人中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年輕女子說,政府叫我們來的這裡。當被問到他們什麼時候離開、又往哪裡去時,她說:「我們怎麼會知道?」

政府在給難民重建家園的工作中並不是在孤軍奮戰。什邡一家化工廠正在清理一塊自有土地,旨在為300戶失去住房的員工建設一個新的帳篷村。重型推土機正在清理場地,挖掘機則在開挖排水溝。該工程的財務負責人馬曉念表示,員工們有望在五天之內搬進新家。馬曉念說,由於有這麼多人仍無家可歸,我們應該儘快完工,不能等著政府來安排這件事。

不過馬曉念的迅速行動給48歲的邱燕帶來了影響。就在地震發生前,她和她的丈夫還在這片土地上種植水稻。雖然他們知道早晚要搬走,但這一天還是來得太快了。她自己的家現在也不安全,一大塊天花板懸挂在爐子上方,她們夫婦二人只好在一個簡陋的小木屋裡睡覺,而且他們還擔心自己搬進樓房的計劃會因這場大地震而泡湯。聽著推土機的噪音,邱燕大聲說,現在我們是沒有土地的農民。

James T. Areddy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2: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