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不急於做"世界級大國" 韜光養晦避注意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4-27 20: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俄外媒網轉西班牙《國家報》4月21日文章,原題: 中國和亞洲「反常」  幾乎沒有人會懷疑經濟中心已轉移到太平洋地區,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和印度的發展。伴隨著種種逆境與外界層層阻力發展經濟,其過程讓人目眩,但其至今卻還沒對世界政治格局產生影響。提到中國,確實出現了某些跡象,但顯然還無法與其在世界架構體系中出現的身影和發揮的影響相提並論。

  中國韜光養晦躲避注意力


  這裡有諸多原因,首先是中國不急於這樣做,這絕不是在搞謙遜而是有明確的戰略目的:逃避其他大國的注意力。俄羅斯在G8中充當的小角色已向中國充分證明:出現並不意味著現實影響力。



  其次,圍繞中國有種種揣測和顧慮:一方面現有變化會帶來什麼後果,對於西方價值觀中國是歸屬還是像其領導常說的:走自己的的路。再次,克服所謂的亞洲「異常」存在困難。



  這取決於三方面(日、朝、中),我們可以想象的到要讓(亞洲)地區局勢正常化會遇到多大阻力。日、朝、中都還不能被稱為「正常化」國家(都有各自的問題)。東京,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曾制定雄心勃勃的計劃:建立國防內閣和希望參與國際軍事行動,但最終只完成了計劃的一部分。朝鮮半島和核問題讓這一地區安全面臨嚴峻阻礙。中國有台灣問題,絕不會讓台灣變成「貨真價實」的「國家」,這是中國要克服的一個難題。「統一」觀念,在中國頭腦里是一個重要概念。中國絕不會滿足於成為經濟大國,而不達到(統一)目的。



  中日仿效德法 美國就無法插手亞洲



  中國,日本,韓國和印度看來都為自己制定了明確的國際戰略,因此他們現身在某特定地區的次數異常增加,以此試探自己在關鍵性體制中是否被承認。但由於種種歷史遺留問題,亞洲國家之間坦誠對話機制問題,經貿乃至政治、安全、戰略問題阻礙著該地區在國際舞台上很難實行有效自治,因此導致美國經常性的,斷然的出面調停和干預。



  亞洲幾大國憑經濟影響力還未發生實質性的跳躍,而其內部正常化也將面臨困境,即使其經濟影響力已輻射到國際關係其它領域。要想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美國影響力,除了軍隊和經濟,還有對周邊地區的調整。德法之間互諒是歐洲穩定關鍵因素。中日是否可以仿效?



  中國知道自己的發展會引來怎樣的不安,不止是對西方還有周邊一些小國。中國曾在1997年金融危機時表現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在政治上(韓朝對話、參與地區對話論壇)也是如此。日本、印度的理解更會讓中國贏得比賽,走向一致。



  在沒有出現鮮明的地區領導者和出現可以號召起該地區的口號時還是保留原狀吧,中國,要想鞏固自己的發展勢頭,讓大家感覺他是世界級大國還需不少時間。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