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西方媒體的不實報道到底在挑戰什麼?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8-4-26 23: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viewthread.php?tid=38083&extra=page%3D1
安定門  發表於 2008-4-24 04:34  資料 短消息   

當西方媒體就3.14事件的不實報道被披露后,新一輪的民族主義情緒又似吃了春藥般給推到了一個新的熱度。在這場民族主義「性慾」的熊熊烈火地勢欲滌盪一切之際,《南方都市報》所刊載的長平的文章《西藏真相與民族主義情緒 》與梁文道先生大文《為西藏問題尋找最大公約數----期待民族的和解》兩文無疑就像在炎熱的夏天路邊售賣的冰棍兒,讓我們那狂熱的頭腦,有了一個不至於被這場民族主義的「炎症」給燒壞的機會。這「冰棍兒」是何其地難能可貴,讓我們清爽了許多,故凡我理性冷靜、不肯中敵對勢力的圈套而干出親痛仇快的事之國民,不可不少安毋躁、暫去我執、滌神靜慮、安坐而諦「吃」此難能可貴之「冰棍兒」也。


中國人有一個毛病,就是一種「無條件的同夥意識」。當被視為同夥者的誰誰受到外人攻擊,則同夥中人率皆無條件站在一起,槍口一致對外,將那個外在的侵犯者籠統地裝進一個叫「敵人」的靶子中,一通掃射了事。當然,這種被滿足的「同夥感」沖淡了我們無意識中的不安全焦慮,但對於矛盾起因的研究、與乎是非的細辨、以及問題的解決,則通常顯得含混和馬虎、乃至計拙而乏力。這並不是一個好的作風。甚至不客氣地說,這真的未免有些魯莽滅裂,而恐怕不免被人譏為「老土」。


在這次西方媒體的歪曲報道中,德國媒體可謂表現突出。據說,當中國的新聞界人士詢問他們為什麼歪曲報道、並怎麼看待中國網民的反對聲浪時,某些德國新聞從業人士表現得傲慢和不屑。這些代表著當今西方文明的良心的人到底是怎麼了?德國這個「不拷問世界就拷打世界」為什麼就不願意接受拷問?


其實這並不難理解,打個比方,這就好像我們所常見的一種現象:一從鄉下來到京城打工的哥們兒,忽然發了財,於是要努力擠入京城的「小資」們的社交圈焉。而此社交圈看在他發財了的份上,而默許了這哥們兒在圈裡的存在。然而這哥們兒之出言行事,與乎京城小資們引以自戀的「份兒」,是那麼的格格不入。於是「小資」們群起而側目焉。而這哥們兒雖獲進入圈子,卻始終理解不了那個「份兒」,只按一套鄉下人的邏輯行事。於是乎,「小資」們怫然而怒,決計將借題而群起修理之。在這哥們兒,則總覺得自己沒有什麼錯而遭到很是不公平之對待,而就那被借的「題」而憤憤然抗辯焉。在小資們,則不屑於糾纏於那被借的「題」,而堅持著為維護他們的「份兒」而修理此「老土」的立場。
  

在這次西方媒體的歪曲報道3.14事件中,西方的所謂主流價值觀與話語權,就好比是那「小資」和他們的「份兒」,而我們自感「崛起」了的國民與其心態,亦猶那發了財的「老土」。而對3.14事件報道虛實之爭,也就是那「小資」與「老土」之爭了。


那麼,「小資」與「老土」誰對誰錯呢?換句話說,西方的所謂主流價值觀與我們自感「崛起」了的國民與其心態誰對誰錯呢?或者,再換句話說,「做人太CNN」和「做人太CCTV」到底誰對誰錯呢?其實,提這樣的問題就根本不靠譜。真正的問題是:西方反對或挑戰了我們的什麼,而我們又用著什麼去對應那反對或挑戰。


先讓我們看看西方為什麼要「太CNN」,再看看我們自己又是如何地「太CCTV」吧。


首先,不可不辨的是,對西方反華聲浪分為兩種。一種是戰略反華,一種是文化反華。前者出於某種嫉妒與惡意和自身戰略利益的需要自不待言,這是我們當迎頭抵制的。但後者就情況複雜了。我個人認為,來自歐洲人的「文化反華」與其說是「反華」,不如說是反他們自己的過去。


歐洲人對於中國的認識多來自與書本,而這書本上的中國又並非現實中的中國,而是一個被理想化了的、鄉土的、在老子與孔子的智慧熏陶下的中國。對這個中國,他們是懷有某種想入非非、不切實際的好感的。然而自改革開放后,一些首先富起來的人成為了社會的主流力量。他們中很多人沒有信仰,沒有修養,有的只是對內的驕奢淫逸、胡作非為與對外的淺薄無知、狂妄自大,並把這種惡習發展成了一種流行的社會風氣。


不幸的是,恰恰是這些人,是少數能夠走出國門給西方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而這種印象對那些原本對中國懷有某種想入非非、不切實際的好感的歐洲人心目中產生的作用是悲劇性的。他們感到能夠讓他們投射鄉愁與懷古情緒那個文化中國破滅了,他們看見的是一個正走著他們過去走過的可恥的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代的老路的「暴發戶」中國。而這個中國所能提供給他們投射的是怎樣一種情緒呢?這種情緒就是他們對自己的過去的憎恨和羞恥。


換句話說,當德國人在這次3.14事件中所表現出的非理性敵意的本質就是,德國人從「傲慢」的、「無信仰」的、「狂熱民族主義」的中國身上看到的正是過去的他們自己!他們對中國的敵意其實就是他們對自己過去的敵意!他們覺得他們有在道義上有理由反這個他們眼中的「華」,因為這個「華」已然不是那個為他們所幻想的、鄉土的、在老子與孔子的智慧熏陶下的「華」,而是一個拋棄並侮辱了老子與孔子的智慧的、淪落成了醜惡的、資本主義暴發戶的「華」。他們反對這個現實中的「華」,就是為了維護理想中的那個「華」。


這就是歐洲「小資」們之所以「太CNN」的本質。他們犯的是形而上學的錯誤,這讓他們總喜歡站在自我幻想的雲端投射情緒、說東道西,而不肯降落到具體的中國這片充滿了泥土與糞便氣味的土地上看看莊稼是怎麼長出來的的原因。


在回過頭來看看我們自己的社會主流觀念又是如何地「老土」、如何「太CCTV」的吧。


前些年一部名叫《英雄》影片敘述了這麼個故事:刺秦的英雄最後都放下了他們武器。因為,秦始皇這個強權的代表給天下帶來了安定。既然安定壓倒一切,則任何不和安定穿同一條褲子的的聲音就應該啞然失語。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就是一部非常「CCTV」的影片。


「安定」壓倒了不同的聲音,但不能讓一個社會的深層次矛盾化為烏有。那些被壓抑的聲音和社會需要總是要在某個時候鑽出來自我表達的,只要時機成熟。在「改革進入深水區」的今天,一些深層次社會矛盾浮出了水面,社會道德體系的崩潰與社會底層的不滿情緒成了我們不能不直面的現實。但遺憾的是,我們那養成已久的「太CCTV」思維模式是缺乏直面那些現實的勇氣的。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個爭面子巨大機會擺在了我們面前,也就是「奧運」。但「奧運」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依然借用前面用過的比方:「奧運」就好像是京城的小資們發給鄉下來的暴發戶的參加聚會的「請帖」。發出這樣的「請帖」不是無條件的,接受邀請的條件就是從鄉下來的「老土」必須要按小資們的方式說話行事、按他們中流行的方式玩遊戲,也就是徹底地被「小資」所收編。


然而,從鄉下來的「老土」理解和接受了小資們的條件嗎?可悲的是,「老土」不但沒有理解和接受小資們的條件,相反,「老土」誤讀這請帖背後的用意。「老土」把這請帖看成是更加有資格我行我素的機會、看成了一個「一肥遮百丑」的機會。就這樣,「CCTV」與「CNN」之爭就勢不可免了,而3、14事件,不過是這場爆發在「小資」與「老土」間的意識形態之爭的由頭而已。


我不是說「老土」就應當迎合「小資」的趣味、或者正好相反。但既然雙方都同意玩同一個遊戲,則雙方理解問題方式的錯位,對將遊戲繼續玩下去,無疑是一種可悲的障礙。並且,玩這遊戲也就失去了意義。既然我們已然玩上了這遊戲,為什麼不尋求在玩這遊戲的過程中爭取雙贏的可能性呢?


所以,當我們憤怒的網民熱血沸騰地一定要和西方媒體爭個是非曲直、怒吼著「做人不能太CNN」之際,我們是否應該回過頭想想:第一,要躋身國際大舞台的自以為崛起了的我們所秉持的語言習慣與行事作風是否的確與國際通行模式的確太不接軌、因而未免被人視為「老土」?第二,當我們因為我們那「太CCTV」的思維習慣與行事準則而遭到西方的群起修理之際,我們是否應該以更加「CCTV」方式來反抗那修理呢,還是應當有所去舊圖新?第三,除了作無謂的民族主義情緒的大發泄外,難道我們不該從這場東西方意識形態的衝突中學到些什麼嗎?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2

主題

468

帖子

9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7
沙發
1333 發表於 2008-4-27 05:00 | 只看該作者
既然大家都是「太xxxx」的,就沒有誰是公正的。大家都一樣虛偽就不要整天去批評別人。

樓主本身就是一個無人權觀,無正義感的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621

帖子

12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27
3
漫步人生路 發表於 2008-4-27 08:21 | 只看該作者
不知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544

帖子

17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76
4
tinglu 發表於 2008-4-27 08:29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1333 於 2008-4-27 05:00 發表
既然大家都是「太xxxx」的,就沒有誰是公正的。大家都一樣虛偽就不要整天去批評別人。

樓主本身就是一個無人權觀,無正義感的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

主題

1620

帖子

340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40
5
禁衛軍whj 發表於 2008-4-27 08:5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20: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