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兩岸適處「大破大立」拐點上

[複製鏈接]

506

主題

1329

帖子

708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0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fkfnew 發表於 2008-4-25 10: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 陳子帛
聯合早報

  辜汪會談已經過去了整整十五年。辜汪會談之所以能在新加坡舉行,和兩岸「兩會」在九二年香港會談上達致的「九二共識」有必然的關係。儘管所謂的「九二共識」只是一系列來往文件和文書累積的雙方默契或模糊共識的歸納,但之所以能因此啟動兩岸兩會的互動和交流,更多的是雙方都有現實的需求。

  而這次在博鰲論壇舉行的「胡蕭會」儘管從博弈論的純理論分析來看,這並不是一次符合政治遊戲規則的賽局,但由於適時適地產生了兩岸政治僵局的「融冰效果」,打開了長達十六年兩岸政治互動關係「死結」,使過往諸多的不可能,出現了峰迴路轉的可能空間。

  博鰲論壇在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拐點,扮演了如此吃重的角色,可能也是創辦者當初所始料不及的。它是歷史的偶然,但也是歷史的必然。

配合馬英九順利接權

  2008年3月22日之後,台灣人民選擇了馬英九,在野八年的國民黨重掌台灣執政權,可能促使和導致台灣局勢高危期的入聯公投和返聯公投未能獲得通過。這一結果,除了來自外部的美國因素和大陸因素的作用力之外,最主要的是台灣選民在涉及自身前途命運的大是大非問題上,作出了務實理性的選擇,也意味著台海危機獲得了緩解。人們期待內部政局穩定,結束政黨惡鬥虛耗,希望台海局勢維持和平格局,密切兩岸經貿互動的主觀意願,有付諸實踐的可能。

  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兩岸兩會協商會談,落實政治層面以外的兩岸關係合作交流,不僅是馬英九和國民黨的政策訴求,也是大陸對台決策當局近些年來的堅持。

  這次的漂亮轉身,已經被視為是兩岸關係一次大破大立的典型範例。對於北京對台決策當局在面對兩岸關係如此自信和充滿彈性的調適,人們已經給以諸多正面的肯定和評價,人們預期2008年之後的兩岸關係正在醞釀一個前所未有的變化。

  而蕭萬長主動提出的「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十六個字,最本質精神就是務實開放。據說,務實開放和胡錦濤最新的對台政策立場和主張是接近或者一致的。

  台灣媒體報道指稱,為了避免兩岸關係節外生枝,北京對台部門嚴禁大陸台灣問題研究部門和個人,擅自對外發表對兩岸關係及台灣內部政局的看法和評論。理由無他,據說是希望能更好的配合馬英九順利接掌政權,也避免陳水扁政府借題發揮,製造新的政治事端。

    如果不是筆者也有類似的體驗和感受,我們是斷然不會認為上述傳言的真實程度。我們發現,台灣選舉之後至今,除了國台辦發言人在難得一見的記者會上的寥寥數語之外,大陸方面的學者、專家幾乎一片沉寂,連慣常的詮釋和解讀博鰲論壇「胡蕭會」的歷史意義的文章都付諸闕如。這樣的沉寂,在兩岸關係醞釀一個重大歷史變革的拐點之前,顯然有很多的弔詭。

是否為大破大立做好準備

  在博鰲論壇舉行的「胡蕭會」上,胡錦濤訴諸於台灣社會各界,並獲得廣泛好評的立場和政策宣示,是否遭遇到來自內部的各種質疑和壓力?北京對兩岸關係即將面臨大破大立的歷史轉折是否依然缺乏信心,或者缺乏內部共識?如果不是,那所謂對馬英九是否能夠順利接掌政權的擔心和牽挂,反映的就是缺乏對台灣政局走向最起碼的信心,抑或是對陳水扁在下台之前伺機反撲的可能性依然保持高度警覺。如此遷就自己即將遭遇和正面迎受的政治博弈對手,在兩岸關係歷史上,尤其是國共互動的歷史上是極為罕見的。至少,這樣的話語禁令給外界留下的印象是相當深刻和強烈的。

  同步的思考還包括:「胡蕭會」上,台灣方面主動提出了「十六字箴言」,也主動提出了四個期待。我們注意到了這個主動態勢,不是來自東道主,而來自台灣,在兩岸關係互動史上似乎也是少見;

  在「胡蕭會」前,馬英九主動重申「九二共識」的同時,更多強調了「九二共識」和「一中各表」的不可分割性,甚至揚言,如果不包括「一中各表」,兩岸就不必談判了。這樣主動出擊的姿態,在以往的兩岸關係互動中也是殊少遇見的。

  「殊少遇見」的還包括,對於即將恢復的「兩會」協商談判,多半是台灣方面主動提出了諸多議題,其中包括7月起實現周末包機、開放大陸觀光客赴台、年底開放央行兌換人民幣、開放陸資來台投資、年底實現兩岸直航、海基與海協復談,乃至涉及敏感政治定位的設立「辦事處」等,還將每項協商議題都確定了具體時間表,這是兩岸關係互動過程的一反常態。

  一邊廂是靜默不語,顧全大局,一邊廂是頻頻放話,不斷展示積極進取的企圖心;一邊廂是釋放利多,一邊廂是謹慎低調。北京的審慎或有更多自身的政治考量,而國民黨一反常態的政治過動,或有其急於兌現競選支票,爭取民眾認同的現實考量。但我們也知道,期待值過高,一廂情願的遠景太多,勾勒的藍圖過於美好,在錯綜複雜的兩岸關係歷史進程中,往往難於獲得預期的目的,反而會有背道而馳的結局。

  台北的手舞足蹈,和北京的沉默不語,不由得讓我們有了更多的擔心:在兩岸關係醞釀「大破大立」的歷史變化之前,北京和台北都準備好了嗎?

  且讓我們在紀念辜汪會談十五周年之際,細細思考這一個最基本的問題。

·作者是香港資深時事評論員
愛江山,更愛美人

19

主題

1620

帖子

340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40
沙發
禁衛軍whj 發表於 2008-4-25 10:4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0

主題

2265

帖子

1294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4
3
lchi2000 發表於 2008-4-27 11:1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7: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