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糧食調控未雨綢繆穩定供需

[複製鏈接]

603

主題

846

帖子

484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8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俺說兩句 發表於 2008-4-22 20: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全球糧價屢創新高、糧食庫存連創新低的背景下,溫家寶總理一句「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顯示了中國政府在糧食供給方面的深刻自信。

    這源自2003年新一屆政府
上任以來對農業、糧食問題的持續舉措:暫停徵收農業稅、加大對農民的直補力度、五個一號文件系統的「支農惠農」,加之完善糧食流通體制的一系列舉措,使得中國在2003年糧食出現較大缺口后,接連四年獲得豐收,糧食生產能力得以迅速恢復。

    接受《瞭望》新聞周刊採訪的多位專家表示,自去年以來,國家進一步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調動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鼓勵稻穀生產,加強產銷銜接,保證市場供應,效果明顯。

    來自國家糧食局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糧食年產量在1萬億斤左右;國家糧食總庫存在1.5億~2億噸,遠遠高於國際公認的17%~18%安全線,平抑市場糧價有豐厚的資源。

    而在剛剛結束的「2008中國糧油市場展望會」上,國家糧食局副局長曾麗瑛表示,由於農戶和國家儲備均較充足,加上今年糧食播種面積穩中有升,糧食有望第五年豐收。而新出台的有關進一步扶持稻穀生產舉措,將有利於確保國內大米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

    連年豐收的供需矛盾

    全球糧價驟然上揚,使糧食成為繼油價之後又一全球焦點。

    這一背景下,有著13億人口的中國糧食供需狀況,自然受到格外關注,特別是在一季度CPI漲幅高達8%、食品價格居高不下的形勢下。

    「儘管目前我們的糧食生產和庫存都比較充裕,但由於國際市場目前的狀況,使得我們在糧食問題上沒有外援可依,必須更加依靠自己。」採訪中,國家糧油信息中心主任尚強民這樣告訴本刊記者,「而受現有流通體制、宏觀經濟形勢及自然災害等因素影響,在糧食產銷環節仍不能放鬆。」

    一是連年豐產、庫存充裕之後,部分糧食主產區再現賣糧難。

    《瞭望》新聞周刊近一段時間在黑龍江、吉林、安徽等種糧大省的調研中,均發現不同程度地存在賣糧難問題,一方面是庫存充裕,一些糧庫缺乏收購積極性;另一方面,由於對收購價不滿意,農民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惜售心理。這兩者,都在一定程度上打擊著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二是物價上漲、農資價格上漲,吃掉了農民預期種糧收益。

    今春黑龍江省農資價格大幅上漲。據哈爾濱市政府部門的監測信息顯示,當前種子、化肥、農藥、農膜、柴油等生產資料價格與去年相比平均漲幅達到20%以上,部分品種漲幅達到50%以上。

    哈爾濱市有關部門對農戶的入戶調查顯示,80%的農戶手中餘糧佔總產量的七成以上,40%的農戶春耕資金尚缺一半以上,40%的農戶全部春耕資金尚無著落,除極少數農戶購買了水稻種子,其他生產資料均無人購進。在五常市生資銷售一條街上,目前僅有兩家商鋪營業,且未見農戶購買,十分冷清。主要原因就是肥價飛漲,不少農民持幣觀望。

    三是南方雨雪冰凍災害、北方旱情對糧食生產影響不可低估。

    以旱情為例。據黑龍江省政府統計,目前全省農田受旱面積已發展至8698萬畝,其中嚴重乾旱面積3500多萬畝,水田渴水面積823萬畝。全省旱區進一步擴大,重旱市縣比去年11月時增加了17個,受旱和重旱面積均高於常年和上年。由於大中型水庫蓄水嚴重不足、地下水位下降、江河水位偏低等原因,全省抗旱水源異常緊張。在水稻主產區哈爾濱市,1/3的水田面臨無水泡田的威脅。

    密集調控穩定供需

    當前正是春耕大好時節,為鼓勵春耕生產,確保全年糧食的產量,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及時出台了多項措施。

    本刊記者獲悉,繼今年預算增加1307億元「三農」投入,3月27日再次追加252.5億元「三農」投入,並出台十項惠農舉措之後,近日中央高層再次對糧食問題作出了新的部署。

    首先,要穩定增加稻穀生產。儘快落實各項補貼政策,將補貼資金髮放到農戶手中,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動員和鼓勵南方稻穀產區農民「單改雙」,努力擴大雙季稻播種面積,堅決遏制撂荒現象。同時,加大農業科技推廣力度,加快良種推廣,加強病蟲害防治,力爭單產有新的突破。

    對於農民最關心的最低收購價政策,記者了解到,2008年2月8日,國家有關部門公布了2008年稻穀和小麥各品種的最低收購價的提價幅度及水平。考慮到今年糧食生產成本上升較多,進一步促進糧食生產發展,給農民更加直接、更加有力的信號,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國家決定從新糧上市起再次提高2008年生產的稻穀和小麥最低收購價水平。目前,國家已將今年的稻穀最低收購價提高了0.07元/斤,在此基礎上,今年新糧上市時,稻穀最低收購價執行範圍將一步擴大。

    受全國粳稻增產、運力緊張等因素影響,2007年粳稻上市后,市場價格持續下降,黑龍江和吉林兩省部分地區收購價格已低於最低收購價水平。為保護種糧農民利益,國家分別於2007年12月和2008年2月,在黑龍江和吉林省部分地區啟動了粳稻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截至4月初,已累計按最低收購價分別收購2007年新產粳稻35億和9億斤。

    除生產領域的舉措之外,流通領域的政策也在緊鑼密鼓地部署中。

    一是安排最低收購價糧食和中央儲備糧的跨省移庫工作。為減輕主產區收儲壓力,支持主產區搞好收購工作,保護種糧農民利益,同時優化糧食庫存布局,充實銷區和庫存薄弱地區庫存。為了鼓勵關內銷區到東北三省積極採購粳稻,中央財政適當補貼運費,以解決黑龍江省粳稻「賣糧難」問題,保護種糧農民利益,同時促進糧食資源的合理有序流通,推進產銷合作。2008年1月,國家有關部門出台政策,對關內銷區到東北地區按不低於最低收購價採購粳稻(大米),由中央財政給予適當運費補貼,其後這一政策的實施範圍又擴大到遼寧、吉林兩省。

    二是繼續做好東北地區稻穀收購工作,延長東北地區粳稻最低收購價預案執行時間。同時加強對收購工作的監督檢查,儘快將農民手中待售稻穀收上來。對於新糧收購,中儲糧總公司會按照方便農民售糧的要求,盡量增加收購網點,充分利用地方糧食系統和中央大型糧食企業的現有空倉容,擴大收儲能力。

    此外,為加強糧食市場調控,滿足南方飼料市場需求,穩定玉米市場價格,2008年1月和3月,國家有關部門分兩批下達了中央儲備和國家臨時儲存玉米收購計劃,目前收購計劃正在執行之中。

    同時,增加投放,對於現有臨時存儲最低收購價稻穀和新收購的臨時存儲稻穀,要根據宏觀調控需要和市場價格情況,適時組織銷售,保證市場供應和價格穩定。自去年10月以來,國家有關部門根據糧食形勢變化情況和宏觀調控需要,加大了最低收購價稻穀和小麥投放力度,並兩次調低稻穀拍賣底價,保證了市場供應,滿足了市場需要,穩定了市場價格。

    從一號文件對農業生產的強調,到上述流通領域系列舉措,中央對糧食生產的強調可謂力度空前。

    糧價上漲壓力仍存

    儘管如此,「中國糧食產需仍存在一定缺口」,在肯定庫存充足的同時,曾麗瑛也指出在目前全球糧價上揚形勢下,國內糧價仍存上漲壓力。

    當前,國內糧食生產和市場形勢正面臨一些新情況:糧食連年豐收后,一些地方出現放鬆糧食生產傾向,重農抓糧力度有所減弱,種糧比較效益偏低,稻穀種植仍然存在「雙改單」現象,南方遭受雨雪冰凍災害,北方旱情嚴重,病蟲害可能偏重發生,對糧食生產帶來不利影響。再者,糧食區域平衡矛盾和品種矛盾突出,而產銷區差距的擴大,提升了北糧南運的比重,增加了糧食物流運輸的矛盾,也給糧價的波動帶來了影響。

    「雖然中國糧食總產量已連續4年保持增長,但是展望未來,中國糧油的緊平衡格局不會改變。」中國糧油協會會長朱長國告誡道。

    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測,2007/2008年度全國稻穀產量預計將達到18650萬噸,較之國內的年度消費量尚可多出幾百萬噸,因此從總量上判斷,全國的稻穀市場是一個平衡有餘的市場,年度不會出現大的問題。而小麥市場,由於國家採取最低收購價收購的總量調控措施后,有效地實現了國內市場的供求平衡。該中心預測,當前的國內小麥市場供求格局將繼續。

    來自農業部的統計數字可以佐證上述判斷:今年冬小麥面積達到3.2億畝,比去年增加90萬多畝,基本實現了安全越冬,為奪取夏糧豐收奠定了基礎。

    而水稻方面,南方水稻主產省面積增長趨勢明顯,北方水稻主產省水稻面積穩中略減,總體來看,預計全國水稻種植面積較上年增312萬畝。尤其是由於今年國家水稻良種補貼資金提前預撥,最低收購價水平提高,扶持政策不斷強化,且早秈稻市場價格較高,早稻種植面積會進一步擴大。

    但是,對小麥來說,尚強民認為,由於國家將小麥最低收購價提高了4%至7%,同時由於社會物價總體上漲,預計2008年全國小麥總體價格水平會有提高,有可能出現階段性的價格波動。這就要求根據糧食市場的情況適時調控,穩定好糧價,這不僅對穩定糧食市場,對中國宏觀經濟的平穩發展、減輕通脹壓力,意義重大。

    據本刊了解,高層再次重申要切實落實糧食省長負責制;要求省級人民政府主要領導對本地區保護基本農田、發展糧食生產、搞好總量平衡和產銷銜接、充實地方儲備、保障市場供應、穩定市場價格負全責,並將「重農抓糧、保供穩價」作為對地方各級政府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20: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