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宣部新聞局原局長:2008憂思錄

[複製鏈接]

1074

主題

2690

帖子

173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7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arsdent 發表於 2008-4-8 02: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宣部新聞局原局長:2008憂思錄
作者:鍾沛璋

我這個人是一個充滿憂患意識的人,今年恐怕是中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
——溫家寶

  在中共十七大之後,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也順利召開。民主與民生是兩個大會的主題。兩個大會對改善我國農民狀況,改善民生,都予以很大的關注。作為政治體制改革的組成部分,對我國的行政體制改革,也決定邁出了新的一步。這一切說明,我國繼續在改革中前進。這是順歷史潮流,是得民心、黨心的。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取得了巨大成就。國內外出現了一片叫好聲。海外甚至有人把中國的經驗,概括為北京共識,聽來好使人陶醉。打開我們的報紙,宣傳的主旋律都是歌功頌德,聽不到或很少聽到不同的聲音。打開電視機,看到處處都是排場豪華的歌舞昇平的演出和壯觀的形象工程。這使人不禁想起當年豪華游輪泰坦尼克號上乘客們的心態,根本沒想到會遇到暗礁或風暴的襲擊。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對17個國家人們樂觀程度調查,發現76%的中國受訪者認為前途一片光明,為所有受訪國之首。

  事實上,我國貧富差距和城鄉差距還在不斷擴大,腐敗的勢頭並沒有得到遏制。教育、醫療、社保的劣勢狀態,上學難、住房難、看病難,還沒有根本改變,生態破壞、生存環境正日益險惡。面對現實,人們意見分歧。我國目前存在兩大爭論:是前進,還是倒退:是漸進,還是激進?

  倒退是沒有出路的。黨的十七大已作了明確響亮的回答。但是只要上述這些狀況沒有根本改變,叫嚷倒退,甚至高喊以階級鬥爭為綱,要求回到文化大革命的言論,還會興風作浪。

  根據歷史的經驗和我國的實際,循序漸進地進行改革,是全國人代大會和全國政協會的主調,並且正逐漸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同樣的,如果上述的矛盾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如果我國的改革停滯不前,被官僚主義、既得利益勢力和壟斷集團,以穩定第一等種種藉口阻擋、甚至淹沒,要求激進的衝動,也隨時可能爆發。還要警惕頻頻發生的群體事件可能星火燎原。

  是前進,還是倒退?是漸進,還是激進?這兩大爭論,將會在我國長期存在。

  憂從何來

  首先向我們發出警報的是老天爺——大自然。2008年剛開始,一月間突如其來的大冰雪,頃刻冰凍了半個中國,南方許多地方一片癱瘓,電網紛紛倒塌,許多縣市處於斷電、挨凍、缺食的危急狀態,大批春節回家的民工被困於冰雪的途中。這不僅暴露了我們缺乏應對這樣突然災難的思想準備和應急機制,還暴露了我國原煤炭儲備和能源危機,也暴露因腐敗造成的嚴重惡果。為什麼一些電網鋼架會在冰雪襲擊下扭成麻花?原因是某些企業壟斷集團偷工減料,把原本應該用鋼筋的改成用鋼絲。

  這樣五十年未遇或百年未遇的極端氣候,是否災難過後就可太平無事呢?否!這樣極端的氣候,歸根到底是地球變暖造成的。在人類還未能扭轉氣候變暖的勢頭此前,這樣的極端氣候,將不止是五十年、百年一遇,而可能頻頻出現。特別是我國三十年高速發展己使我國的生態受到嚴重的破壞。請看看冷眼旁觀的國外的評論。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網站3月19日雅克·萊斯利的評論說:

  中國崛起為重要的經濟強國,這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引發人類歷史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資源再分配。中國也成了消費大國。

  目前四分之一的中國領土成了沙漠,四分之三以上的森林已經消失。燃燒煤炭以及汽車廢氣形成的含鉛、汞、二氧化硫及其它成分的毒氣籠罩在中國的多數城市的上空。

  與此同時,全球大約70%的廢棄電腦和電子設備最終流入中國,在拆取了有用的零部件后,這些電子垃圾被拋棄,有毒金屬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如果不採取遏制措施,這不僅會讓中國的經濟增長驟然停止,還會與其它不注重環保的國家(特別是美國、印度和巴西)一道,給全球的社會及生態系統帶來一場浩劫。

  中國最大的錯誤在於效仿美國的經濟模式,中國官員做出的最重要的決定之一是把汽車產業作為中國經濟的一個支柱。如今中國汽車產業的規模居全球第三,許多城市的交通陷入癱瘓,汽車尾氣讓城市居民透不過氣來。

  還必須警惕的是,一些跨國公司利用目前中國對環保管理的缺陷,正把中國作為可以放任污染的垃圾場。據中國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負責人馬軍披露:被環保部門點名批評過的跨國公司,已從一年前的***十家增加到目前的近三百家。

  為了應對北京空氣污染危害奧運會的責難,北京的官員們正採取種種臨時措施,以減少汽車的污氣排放量。那麼奧運會過後,情況又將會如何呢?

  除了大自然的報復,目前國內外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狀況,也存在著種種隱患和風險。美國經濟衰退,必然會影響已與美國經濟密切關聯的中國,金融風暴隨時可能會襲擊中國。目前就有物價過快上漲和通貨膨脹的壓力,物價能否控制在4.8%這樣高增長點上?在北京召開一亇奧運會,竟招來這麼多敵對勢力的攻擊,拉薩騷亂,足以使人清醒。

  居安必須思危,必須喚起全民族的憂患意識。美國這樣的世界超強大國還耗巨資拍攝《後天》那樣的大片來嚇唬自己,警告人們可能降臨的災難。日本也天天在喊著日本沉沒。在地球村的境況日益脆弱的今天,如何把握好我們滿載十三億人口的這艘大船的船舵,光靠一位總理充滿憂患意識行嗎?什麼時候能使我國的各級官員們,從熱衷於創造GDP的政績和形象工程中清醒過來,切切實實地擔負對我們人民的責任,為子孫後代造福呢?

  花人民的錢誰來監督

  中國三十年的高速發展,積累了大量財富。溫家寶的政府報告,列舉了一系列令人耀眼的數字: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4.66萬億元,世界排名升至第四位。全國財政收入達5.13萬億元,增長1.71倍。外匯儲備超過1.52萬億元(外匯儲備比居世界第二的日本多大約5000億美元)。胡錦濤在人代大會上說,中國的成就歸功於人民。是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齊心協力,頑強拼搏的結果。

  中國開始富了,那麼究竟是誰富了,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中究竟受益多少?

  陳志武教授分折:從1995年到2007年,去掉通脹成分后,政府財政收入增加5.7倍,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增加1.4倍,農民人均純收入才增1.2倍。財政稅收只是政府最看得見的收入部分。實際上,隨著中國經濟這些年的高速發展,政府作為中國最大的資產所有者,其擁有的國有企業資產、公有土地以及礦產資源的增值比財政稅更大,增長速度更快。在中國,多於76%的資產是政府擁有的,民間只有不到25%的資產。把國家的資產性可支配收入和財政稅收的5.1萬億加在一起,去年政府可以支配的總收入是15.7萬億元。

  上述情況表明,當前中國的實際情況是國富民貧。陳志武教授指出:今天的中國,最大的貧富差距是國家與社會之間,而不是在多數國民之間。

  政府官員,也就是人民的公僕,手中掌握大量的錢,都是人民的錢,那些錢是怎麼花的?這是每一個現代國家的人民都有權要問的問題。依法治國、依法治權,最重要的就是依法治錢。政府行使權力為人民做好事,最根本的就是要管好錢。在現代國家裡,政府是如何化納稅人的錢,是受到人民作為納稅人嚴格監督的。在這次人代大會和政協大會上,一個強烈的聲音就是責問:五萬億財政收入,再加上超收的七千億,是怎麼花出去的?

  有誰在監督政府花錢?我國不實行立法、司法、行政分立的互相制約的制度,據說這是資本主義的,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的人民代表大會制。人民當然只能把監督主要寄托在人民代表大會。但是令人驚恐的是全國人大至今還沒有切實履行監督政府財政的職能。據財政部一位官員賈康(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說:每年全國人大開會期間,財政部都要派一批司局級幹部到每個分會場做講解員,準備人大代表提問。前幾年他當過講解員,一直設有碰到發言機會,因為沒有代表提問。更有令人不解的,全國人大甚至把人民交給的這個神聖職責,推給了政府本身。沒有監督機制,就必然出現暗箱操作,特別是對預算超收部分,一些省市想方設法說動一些部門和領導,通過批條子,跑部錢進方式爭取。這樣如何防止腐敗呢?

  沒有嚴格的監督機制,公共財政也就無法透明。人們又寄希望於陽光法案,即對官員財產的監督。早在1766年,瑞典公民就有權查看從一般官員到首相的納稅清單,這個制度被世界上許多國家借鑒,成為極具有約束力的反腐機制,因此被稱為陽光法案。目前世界上已有90多個國家建立了相當完善的官員財產申報制度,包括亞洲的新加坡、韓國和中國的香港、澳門地區,對腐敗的治理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2005年10月,我國的全國人大常委會也批准中國成為《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的締約國。該公約規定:各締約國均應當考慮根據本國法律對有關公職人員確立有效的財產申報制度,並應當對不遵守制度的情形規定適當的制裁。幾年來,已經有多名全國人大代表,如山東煙台的王金傑、上海的韓德雲,曾連續多次在全國人代大會上提出關於財產申報的議案和建議。我國的社會各界對此也十分關心。今年1月,就有50多位退休高官和學者聯名向全國人大、全國政協發出建議書,要求儘快制定和認真實施《縣處以上公職人員財產申報公布法》但是由於許多官員抵制和據說技術上的原因,至今我們還未見這至關重要的法制的制定和實施。

  只有嚴格有效的監督機制,才能有效地防止腐敗,這不僅是為了管好人民的錢這樣的大事,也是為了挽救人民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原本可以成為好乾部、好官員,不至令人痛心陷入墮落的深淵,也是為了我們民族數千年形成的優良道德風尚不再沉淪。

  溫家寶總理在全國人大記者招待會答中外記者問時說:在今後5年,我們要下決心推進財政體制改革,讓人民的錢更好地為人民謀利益。人民盼望不是要再等5年後才能看到陽光普照。

  只有把人民放在心裡,人民才能讓你坐台上

  這是溫家寶總理在記者招待會上,語重心長的話。人們看到,一些國家經濟情況好了,那裡的官員們就考慮怎樣還富於民給人民發大紅包,不光是新加坡這樣做,我國香港、澳門也都這樣做。

  特別值得深思的是許多年來與我們緊密相關的近鄰俄羅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強大的蘇聯突然自動瓦解。急性的改革家們推行所謂休克療法的激進改革,結果導致國家經濟一落千丈,橫掃全國的經濟和金融危機,使俄國政局陷入混亂,經濟一片蕭條。俄羅斯人民痛定思痛,特別是普京上台後,採取一些有力措施,堅決懲治敢於覬覦政治權力的經濟寡頭,堅決打擊恐怖主義,俄羅斯的經濟迅速恢復連續增長,去年增長率達到8.1%,成為僅次於中國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外匯儲備國。俄羅斯居民的實際收入高於GDP的增長率,每年以兩位數增長,人均達到9000美元,退休金也增加了近9位,人均購買力已躍居世界第7位。

  在新聞發布會上,西方記者對俄羅斯的總統競選尖銳提問:為什麼俄羅斯不存在政治競爭?普京回應:這裡的工資以16%速度增長,這就是對你的回答。

  這個回答明快,深刻。正因為是還富於民,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在俄羅斯經濟上升中得到切切實實的利益,普京和他的官員才能穩穩坐在人民給他們的領導位子上。

  還有值得深一層思考的問題,為什麼中國經濟今天還停滯在靠廉價出口外銷上,而遲遲喚不起國內強大的購買力?為什麼美國人的購買力總是高居世界首位?原因是美國政府基本沒有生產性資產,也只有少量的土地,不像中國政府那樣擁有76%以上的資產。美國的內需這樣旺盛,因為美國的資產基本上都是私人所有,政府也不會與民爭利。我們看到美國人總是把每個月的工資花光而不存錢,儲蓄率為-1%。同時,許多美國人都擁有股票或基金。美國人能夠只靠資產升值來使自己的財富上升。

  因此不能迷信,只有國有經濟強大,國家才能富強的本本主義教條。世界上沒有哪個富有國家還維繫大規模的國有經濟,也沒有哪個國家真正靠國有制富起來。(陳志武《中國經濟未來的動力》)。為人民謀利益,除了要還富於民,還應藏富於民,放手發展為民造福的民營經濟。

  怎樣才能漸進改革

  漸進改革已為我國越來越多人的共識。

  漸進改革,是恩格斯對19世紀社會主義運動史的經驗總結。他在逝世前五個月,回顧推行暴力革命時指出:歷史表明我們也曾經錯了。我們當時所持有的觀點只是一個幻想。歷史做的還要更多,它不僅消除了我們當時迷誤,並且還完全改變了無產階級進行鬥爭的條件。恩格斯認為資本主義舊社會可以和平演變為社會主義。可以設想,在人民代議機關把一切權力集中在自己手裡、只要取得大多數人民的支持就能夠按憲法隨意辦事的國家裡,舊社會可以和平長入新社會,比如在法國和美國那樣的民主共和園,在英國那樣的君主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22卷601一610)

  漸進改革,是二十世紀許多歐洲國家,推行民主社會主義實踐的成功經驗,在瑞典等國家,在資本主義國家的框架內,通過生產力的大發展和調節分配,基本上消滅了城鄉差別、工農差別和體腦差別,調動了工人和企業家兩個積極性,實現勞資雙贏,有效地防止特權階層的出現,杜絕官員以權謀私、貪污受賄,從總統、首相到一般官員都做到廉潔奉公。現在多國家、多民族的歐洲,正在走向一體化的聯盟。

  漸進改革,也是世界超級大國美國成功的實踐經驗。在19世紀,原來把埋葬資本義作為自己天職的恩格斯,十分注意美國的興起,感到一個新世界正在出現。二十世紀的列寧看美國,在1912年說過一段話,說美國正在拯救資本主義。美國百年走過的道路,充滿經濟危機、社會危機、種族衝突對外熱戰和冷戰,而美國避免了暴力革命、軍事政變或其他方式的政權更替,一個世紀來獨領風騷,至今還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成功的秘密在哪裡?中國五四運動的旗手胡適說:美國不會有革命,因為美國天天在社會進步中,這種革命是漸進的。我國當代美國研究專家資中筠在她《冷眼向洋一一二十世紀風雲啟示錄》一書中作了深入的分析。她認為歷史上一切大國興起,首先決不僅是船堅炮利開疆拓土,而必須有優秀的人文傳統。美國享有源自歐洲悠久而豐富的精神遺產,而創造自己的美國特色。簡而言之,就是基督教精神和體現在憲法中的自由主義思想。美國社會發展有兩條線索,一是自由主義,一是改良主義。可以說美國最大的特色,就是不斷在漸進的改良和妥協中化解矛盾,或將其控制在一定範圍內,以化解危機。

  漸進改革,也從俄羅斯90年代失敗的激進改革中得到反證。教訓是問題關鍵不在於當時錯用了西方的改革藥方,而在於沒有根據本國當時的實際,照抄照搬西方模式,性急地企圖一口吃成胖子。

  漸進改革,中國三十年改革的實踐,證明這是一條能使我們走向成功的正確道路。我們民族經過長期動亂和災難,滿身創傷,已經經不起折騰和冒失。怎樣才能前進呢?摸著石頭過河,鄧小平的話有著深刻智慧內涵:摸著石頭——就是必須弄清中國的實際,從中國的實際出發。但這不是說我們可以穩定壓倒一切站著不動。我們的目的還是要過河——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來,這就是要堅持改革開放中前進。

  漸進改革的三個要點

  那麼怎樣才能保證漸進改革呢?我看最重要的可歸結為三點:

  一、解放思想

  胡錦濤說:解放思想是個寶。溫家寶說,解放思想永遠不停止,都說得非常好。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把世界上人類創造的一切對我們有用的文明成果拿過來豐富我們的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培養出我們自己的大師級的人才和富有創造力的各種人才。只有解放思想,我們中國才能走出只會仿造的世界工廠,而成為擁有大量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的大國,為人類現代文明做出中華民族的新貢獻。解放思想,首先要徹底打破恐資病。我們信奉的馬克思主義經典《共產黨宣言》明確指出,資本主義創造的財富比人類許多世代創造的財富還要多。資本主義至今還在許多方面創造著先進生產力。要有能力登上資本主義創造的高峰,才能去創造社會主義的新高峰。我們為什麼要把自己束縛在毛澤東說的凡是或別的領袖說過的新的凡是,而不敢把幾百年來資本主義創造的明明有用的經驗,拿過來為我所用呢?

  二、切實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要切實解決好鄧小平同志早就指出的權力過分集中和黨政分開的改革,切實做到立法和司法獨立。我國的全國人大許多年已經立了許多法,卻沒有切實履行起監督政府的作用。現在各級人大的主任都是省市掌權的一把手,許多省長、市長都是人大代表,既是球員又是裁判,怎樣能自己監督自己呢?全國人大要能切實監督政府的財政,要儘快制定和實施官員財產申報制度。中國的香港通過廉政公署有效地監督特區政府的所有官員,為什麼我們大陸卻做不到呢?

  三、保證言論自由,建立輿論監督

  不能想象,世界上有哪一個國家、哪一種社會,一切都是美好無缺,一切都和諧沒有矛盾。問題在於是揭露缺點,解決矛盾,還是捂住蓋子,讓矛盾激化,走向腐化、崩潰。可以說,資本主義從一誕生就是伴隨著對它的揭露和批判而成長的。西方世界至今還認為19世紀最強烈批判資本主義的馬克思是世界最偉大的思想家。在美國從政治家到老百姓,大都認為高昂的社會批判的號角是社會的主旋律,是促進社會的潤滑劑,是政治改革的催化劑。我國繼續前進的動力,除了自上而下的領導英明決策外,還靠自下而上的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靠社會的輿論監督。我國歷代,凡是英明的領導,總是把批評和監督看成是改進統治不可少的力量。如唐太宗就把魏徵的批評看成是自己非常需要的一面寶鏡。但是現在我們有一些官員卻聽不得不同意見。已經發生多起縣委書記把提不同意見的人關進大牢的事件。為什麼把愛國、愛我們民族的積極力量看成可怕的敵對力量呢?要切實保障公民的言論自由權利。聯合國早已通過了《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我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簽署這一國際公約已整整十年,現在就等全國人大批准實施。人們還盼望能制定和實施已醞釀了二、三十年的保障我國新聞自由的新聞法。

  《冷眼向洋》的作者資中筠指出:一句話,三權分立、輿論監督、思想界的批判,這些美國看家法寶,能否如當年一樣繼續有效地制約金錢和市場的腐蝕力量,是美國進入二十一世紀的重大考驗。歷史並沒有終結。世界總是在矛盾鬥爭中發展前進。所有的國家都要經受各種考驗。願我們偉大祖國在考驗中奮勇前進。

  我國領導人已經說了許多人民希望的話。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現在人民就希望能見到切實的實際行動——動真格。就舉教育為例。教育的質量決定一個民族的質量,決定我們民族的命運和未來。我們領導說,要把教育放在首位,但是多年來,中國教育的投入還比不上官員們消費的兩個小項一一公車消費和公費吃喝。聯合國建議教育投入的標淮是應占國民經濟總值GDP的6%。世界平均水平為4.9%。欠發達國家平均水平是4.1%。而我國教育投入多年徘徊在2-3%之間,確定目標要到2010年才達到4%。雖經許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強烈呼籲,2007年的教育投入還未達到4%。說要普及義務教育,目前全國有80%以上的小學和64%以上的初中設置在農村,而目前許多縣的財政赤字很大,怎樣保證義務教育的質量呢?領導說:再窮不能窮教育,並說要把中國建設成為創新的國家。現在國家有錢了,能不能下決心學學瑞典、芬蘭教育高投入而成為世界創新之首的成功經驗呢?人民在期待。(作者系中.宣部新聞局原局長)

  2008年4月2日
自由自在,享受生活每一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0 20: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