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海歸人才「流」向何處?區域間人才環流漸成趨勢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4-6 20: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青島留學人員創業園



上海莘閔科技創業園

    新聞背景

  上海、青島搭建區域海歸創業合作平台

  3月17日,上海、青島兩地留學回國人員服務機構在青島簽署協議,正式建立兩地留學人員服務工作交流制度,積極鼓勵在上海的海歸到青島創業。

  煙台攜手上海共建創業通道

  3月20日,煙台市人事局與上海市回國留學人員服務中心負責人在煙台留學人員創業園區舉行《上海—煙台兩地留學人員服務工作合作協議》簽字儀式,這標誌著兩地留學回國服務工作合作正式啟動。 

  一個海歸人才環流的信號

  海歸潮漲,如今越來越多的海外留學人員選擇歸國創業。各地留學生創業園除了發揮自身優勢為海歸創業者建立孵化機制,吸納、培育海歸人才外,更建立了一條條地區之間溝通的綠色通道,形成了一座座互通共贏的人才輸送橋樑,以互助協作的方式構建雙方交流機制。

  從上海、青島、煙台的實踐中,我們得到一個區域間海歸人才環流的積極信號,「海歸創業不應該局限於地域,在經濟全球化、世界一體化的呼聲下,海歸更應當掙脫空間約束,將創業交融起來,開闢自己更廣闊的窗口。」青島市外國專家局副局長先明在接受採訪時說。如今,海歸人才的全球性框架正在形成,這個框架不只是走向宏觀世界的國際化,也是走進內地區域的流動化。「海歸是多元文化的融合,建立起相關機制將海歸這個群體有序地組織起來,形成一個人才互通網路已經顯得十分必要。」

  現在,更多地區已經開始留意到這種海歸人才區域間環流的現象,上海留學回國人員服務機構與青島、煙台之間的合作只是一個楔子,是一個海歸人才交流良性循環的開端,它將預示著更大範圍內人才合作項目的美好前景。



煙台留學人員創業園



  煙台是製造業基地。創業園中則聚集了眾多以生產型為主的海歸企業。(齊欣 攝)

    如何看待區域間海歸人才流動?

  旅居日本多年的蒙育,現在是青島華桑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我離開祖國20多年了,心裡一直很牽挂這裡。幾年前,我帶著自己的項目從日本回來,想在祖國的土地上做些事。作為海歸,我們帶來的是種子和苗,需要適合生長的土壤。」談起這次上海、青島兩地的合作,他表示非常支持,「過去,我們只是單純在青島創業,利用一些在國外的人際資源拓展自己的業務。現在,留學服務機構給了兩地海歸一個互通互助的平台,打破了過去只靠熟人的模式,是一個開拓性的舉措。」

  青島賽爾環保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范迪,於上世紀90年代留學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學,「出國前我在環保局工作,公派6年回來后,我發現中國的環保產業比較貧瘠,缺乏高素質的人才和先進技術。我想在這個領域干出一番事業來,就下海經商了。」范迪告訴筆者,這次人才交流合作項目對海歸意義重大,「海歸創業者是一個群體,他們不只需要與國際融通,更需要在國內融通,這樣平台才會大,產業才能本土化。」互助平台的建立是強強聯手,集合各自的優勢共同佔有兩個市場,從而集中雙方的力量,把好的技術整合起來,搭建區域間海歸人才交流的綠色通道,對於今後全國範圍內高層人才環流具有建設性的意義。青島市外國專家局副局長先明表示,「這只是個開端,相信這種彼此溝通,互利共贏的模式將會帶動更多的地區搭建起互通海歸人才的橋樑,使人才不再單項輸送,讓環流體系暢通。」

  上海莘閔高新技術暨回國留學生科技創業園區總經理陶曙華,是此次上海——青島留學回國服務合作項目的積极參与者,她表示,這種區域間海歸人才合作的趨勢將有很大的發展前景,「我相信這種跨地域的合作是海歸高層人才活躍流動的積極信號,如今,海歸回國創業日趨普遍,為他們提供一個舒適而健康的創業孵化環境是當務之急,而建立互通互動的人才服務網路正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功課。」



  在上海莘閔園區留學生創業項目交流活動上,海歸創業者與國外企業討論合作項目。



上海、青島的合作開創了區域間海歸人才環流的全新模式。(邱國偉 攝)

    環流還需精準對接和政策扶持

  「合理配比孵化器內企業與孵化器外企業份額,使他們進行有機對接,形成留學生創業園內綠色生態群落和園外生態鏈,可以產生聚集放大效應。企業之間可以不斷實現有機協作、產能互補。」煙台市留學人員創業園區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紀華芹告訴筆者,兩地對海歸創業者的服務需要為企業量體裁衣,進行合作溝通的企業雙方也必須對接合縫。

  青島華桑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蒙育指出,信息獲取不對稱是海歸創業的一個難題,而地區間的人才互通打破了過去對信息閉目塞聽的障礙,「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這種橫向合作給了我們許多實質性的幫助,通過創業園和留學服務機構就可以直接找到對口的企業和廠家,就可以進行交流。頭腦里有了這種概念以後,企業就有了一種新的經營模式。」

  據先明介紹,現在上海、青島兩地留學服務機構所做的工作只是在搭建一個平台,建立起一種交流互訪的機制,彼此溝通,互利共贏,讓海歸在更廣闊的舞台上自由表演。「因為是服務性質的機構合作,在政策上還沒有明確的優惠措施,但是我們相信這是一個雙贏的交易,對雙方都是有好處的,希望得到政府部門有力的支撐。」

  在採訪的過程中,很多海歸表示,人員、資金、場地是他們自主創業的關鍵因素,而資金問題往往是瓶頸。一名來自煙台創業園區的海歸創業者告訴筆者,「很多海歸從國外帶來了項目,但是沒有帶來資金,如果海歸的背後是一家公司,那麼錢也是公司的,籌、融資和貸款是難題,需要政策上給予大力扶持。」陶曙華告訴筆者,她所經營的企業是一家事業單位性質卻自負盈虧的服務機構,為各地海歸提供商務、融資、信息諮詢等多項服務,「我們的服務為上海海歸更好地創業孵化提供了一些有利條件,同樣歡迎其他地區的海歸來到上海共同發展,我們會將有效的信息提供給他們。」她同時指出,這種區域間海歸人才流動應當繼續被推廣,讓政府部門也參與進來,建立專門的辦事處及專項資助的經費等。

  海歸人才環流不應該只依附於留學服務中心和創業園區之間的交流合作,更需要政府的扶持,只有通過上級政府制定相關政策加大力度規範海歸人才交流機制,鼓勵人才交流項目開展,才能保證更大範圍內環流渠道的暢通。由於人才需求的緊迫性,一些地區政府已經開始為當地的海歸高層人才制定優惠政策,如發放低息貸款、提供生產場地和試驗田等。那麼,當人才聚集打破了地域的局限,開始以全國為單位進行更為廣泛的流動時,政府隨之採取相應舉措就更顯必要了。

  展望人才「流」向何處?

  對於區域間海歸人才環流的前景,紀華芹表示樂觀,雖然這種人才合作機制的構建是開創性的,也是沒有規律可循的,但在提倡多元化和一體化的今天,這必然是一條指引海歸人才通往美好未來的正確思路。她表示,通過與上海的溝通交流,煙台方面將總結經驗,為以後更深層次及更廣區域內拓展海歸人才合作項目做好準備。

  先明指出,青島留學服務中心下一步還將繼續加強互動,攜著海歸創業者的需求前往上海甚至更多地區尋求合作夥伴,同時鼓勵上海及其他地區的海歸來青島挖掘創業機會,建立互訪制度,推進更深層的服務。

  當筆者詢問參與項目的海歸創業者對未來的合作和發展動向有何期待時,很多人表示,希望由沿海向內陸擴展,形成一張更加廣闊的人才合作網路,「沿海地區的海歸人才優勢比較明顯,機會比較多,但是隨著經濟一體化的日趨深入,將高層人才串聯起來會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據一位上海海歸介紹,現在內陸的西安、杭州、武漢等地創業園區發展很快,且各有特色,相互之間交流合作的觸角應該更廣泛地延伸。

  同時,上海人事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海歸人才還應向西部地區流動,以實現人才的二次開發。西部缺乏人才,鼓勵海歸向西部流動,將帶動新一輪高層人才流動潮,使海歸人才市場重新洗牌,「我們呼籲越來越多的海歸加入到這個互動互助的行列中來,這對於經濟的騰飛意義重大,中國人才格局的分佈可能因此改寫。」

  區域間海歸人才環流,漸成趨勢。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2 08: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