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感受美國的基督教文化

[複製鏈接]

229

主題

2031

帖子

1232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rossing 發表於 2008-3-28 21: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第三隻眼看基督教,很好的文章和討論。http://club.cat898.com/newbbs/di ... p;skin=0&page=1

[轉貼]感受美國的基督教文化
文章提交者:貓眼瞪瞪 加帖在 貓眼看人 【凱迪網路】 http://www.

感受美國的基督教文化 (文章教長,摘錄)

文章作者:文軍
­——一位社會學者的訪美札記

     美國是一個典型的宗教大國,在當今西方發達國家中,美國的宗教色彩可能是最為濃厚的一個國家。它有30多萬個以上的基督教教堂、猶太教會堂、清真寺以及其他宗教活動場所。20世紀90年代初期進行的一項國際性調查曾顯示,有82%的美國人信仰宗教,而同期的英國、德國和法國卻分別只有55%、54%和 48%。而且,美國人花在宗教上的時間和金錢遠比花在體育方面的多。例如,1990年,美國人觀看職業或大學橄欖球、棒球、籃球、冰球、拳擊、網球、足球等項目的比賽為3.88億人次,而出席宗教活動的人次則為52億,13倍於觀看體育比賽的總人次。1992年,美國人貢獻給宗教事業的資金總額為567億美元,是花費在棒球、橄欖球和籃球這三大聯賽上40億美元的14倍。甚至連美國的貨幣美元上也忘不了感恩「上帝」——所有美元都印有「in god we trust」的字樣,足見美國宗教文化的影響力。

     在美國眾多的宗教派別中,基督教毫無疑問佔有絕對優勢。有數據表明,在美國有信仰宗教的人數中,約有85%的人聲明自己是信仰基督教。以基督教的教義《聖經》為例,它始終是美國最為暢銷的書籍之一,年銷量高達900萬冊左右。雖然基督教並不起源於美洲大陸,但基督教實際上成了美國的國教,基督教文化也演變成了美國的主流文化,其影響之大隻有深入到美國社會之中才能深刻地感受到。美國思想界權威諾瓦克(michael novak)曾說過,在美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三個系統中,文化系統是以基督教文化精神為核心的,這在今天仍是相當主流的觀點。

     我所在的美國城市就是密歇根州的宗教文化中心,這裡基督教教堂林立,如果開車在市區和周邊地區轉悠,幾乎不到三分鐘就能看到一個教堂,而且都是清一色的磚式結構的建築,與美國大多數木式結構的民房反差很大。有資料表明,美國教堂建築的數量在現代社會中的發展是驚人的,新的教堂建築幾乎同住房建築是齊頭並進的,加起來足以容納2/3的美國人。當地的基督教徒告訴我,只要您是基督教徒,您就一定能夠在這裡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堂。除了到一些白人教堂以外,我也去過一些黑人比較集中的教堂和當地的華人教堂。儘管教堂的宗旨與風格不盡相同,有些是基督教中的自由派,有些是屬於福音派,但信仰和基本程序卻是大同小異。

    我們知道,西方文化主要來源於希臘文化和希伯來文化。從宗教的角度來說,基督教是從猶太教(即希伯來文化)派生出來的,所以基督教文化主要是繼承希伯來文化並吸收一些希臘的影響演變而來的,它比較強調「原罪意識」,以「有罪者必得懲罰」的觀念來警醒世人(這一點與其他許多宗教似乎並沒有本質性區別)。作為對美國社會的一個觀察,我曾參加過很多次的基督教崇拜儀式,他們經常唱的一首讚美歌就是「我是一個罪人」。在基督教看來,人都是有罪的,從人類的祖先亞當和夏娃偷吃知識果開始,整個人類就陷入了深深的罪惡之中,所以整箇舊約全書記載的全都是犯罪。而只有基督耶穌才能拯救人類,幫助人們脫離罪惡的深淵。正如《聖經》上耶穌所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夜裡走,且必得生命之光。

    基督教在美國華人之中也發展很快,據《華盛頓郵報》2003年刊登的一篇報道稱,近年來,在美國的華人,信仰基督教的數量上升很快。華人教會,已經從五十年前的66所,增加到現在的1000多所。該報道還引述普渡大學教授、研究華人基督徒的專家楊奉鋼教授的話說,在美國,差不多三分之一的華人去基督教會。如果以美國現有的約300萬華人計算,就等於有 100萬左右的華人是基督徒。我發現自己周圍的確有許多華人都信仰基督教,尤其是從中國大陸去的知識分子,信教比例極高,而且其信仰的虔誠之心甚至遠遠超過許多年的基督教徒。有一段時間,我每周星期日都去華人教堂,其熱鬧場面遠遠超出當地的白人教堂。華人教會的每一個人對新來的人員都非常熱情,他們也從沒有勸我加入基督教會,只是每次都歡迎我們的到來,同時也送給我們許多有關基督教的書籍,其中最震撼人心的就是那些在國內受馬克思主義教育多年的科技專家、自然科學學者到美國以後都轉變為信仰基督教了,他們受洗成為基督徒以後,以自己的切身體會寫出了自己由一個排斥宗教信仰的無神論者到最終成為虔誠的基督教徒的心理歷程,給人的感覺非常真實且具有說服力。為什麼這麼多曾經是堅定的無神論者移民美國以後便成了宗教信仰的追隨者與崇拜者?這的確是一個值得思考的社會學課題。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許多華人到美國以後熱衷於宗教活動,絕不僅僅是追求一種信仰,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教堂是人們互相交往的一個重要場所,是他們獲得族群歸屬與文化認同的一個重要途徑。尤其是當一個教徒搬遷到一個新的地方,他會千方百計地去尋找華人教堂,這絕對不是因為宗教方面的原因,而是在尋找「文化」的根。在一個陌生的文化環境中,如何去建構中國傳統的「熟人社會」,以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間,這是每一個旅美中國人都不得不思考的重要問題。而教堂在這裡就起到了重要的「架構」關係的作用。所以,對許多華人基督教徒來說,教堂不僅是舉行宗教儀式的地方,而且還是教育、文化和社交中心。在那裡,他們經常舉行教友聚餐會、座談會,甚至文娛活動和旅遊項目等。我記得每一次在星期日做完禮拜以後,教會都有一個「咖啡時刻」,提供各種各樣的「點心」,甚至「免費午餐」,這是一個不拘禮儀的社交場合,大家相互交談,彼此交流信息,就像在自己家裡一樣,輕鬆隨便。可見,從社會功能上看,宗教不僅是人類行為的動力和連接人類社會的重要紐帶,而且在嫁接社會關係方面起著不可取代的社會補償作用。我想,在美國的華人對宗教的熱情,也許主要不是因為人生觀、價值觀的突然改變,更重要的是它成了自己社會參與的標誌與象徵,也是重塑個人社會關係網路的主要途徑。

    有一次,一位華人朋友帶我去當地一座非常有名的教堂,那裡的牧師得知我是剛從中國來的非基督教徒,與我寒暄以後就問我:「您知道物理學的奠基人牛頓嗎」,我說: 「當然知道,每一個有自然科學常識的人都知道牛頓的名字」,他說:「很好,但是您知道他一生研究《聖經》的時間要超過他從事科學研究的時間嗎?」他見我睜著大大的眼睛,滿臉驚訝的樣子,就從教堂的圖書館里拿出了幾本牛頓寫的書給我看,然後告訴我,這都是牛頓寫的關於《聖經》的研究專著。後來,我回去查閱了一些資料,發現許多自然科學史上的科學巨人都是基督教徒,為什麼信仰基督教與追求科學真理能夠如此完美地結合在一個人身上呢?這個謎團一直困惑了我很長一段時間。有一天,我遇到了一位神學院的博士生,兩人聊天,無意中我提到了這個問題,他笑著說,我也曾經對此很困惑,但現在想明白了。他告訴我說,如果您相信基督教是真理,那它就不會錯,因此,也就沒有必要再徵求其他學說的證明了。同樣地,信仰真理的人也不可能用教條主義來壓制他人對真理的尋求。認為基督教是真理的人,對科學的立場一般是客觀的,心靈是開放的,他能夠接納新的信息,也敢於向權威挑戰,雖然他有信仰上的預設立場,但這種立場不會使他違背其他真理,相反,因為他對上帝有信心,能夠體會到創造的偉大,他可能更具有洞察力。這就是為什麼美國這麼多人都信仰基督教,而科學技術照樣最發達的原因。

     在美國訪問期間,我還讀到過一篇題為《馬克思主義與基督教意識形態之比較》的論文,是一位社會工作學教授寫的。開始我感到很驚訝,因為在我看來,馬克思主義與作為宗教的基督教之間是水火不相容的,有什麼可以進行比較的呢?如果單純是比較他們之間的差異還可以理解,但問題是作者不僅就其差異進行了多方面的比較,更重要的是對他們的共同點進行了深入地分析,這倒是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

    我們知道,作為社會主義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馬克思主義與基督教等宗教文化之間的差異是非常大的,比如,在本體論層面,馬克思主義倡導的是進化論,而基督教所崇拜的是創造論。基督教相信上帝的存在,認為上帝是一個全知全能且完美無比的神,他創造並控制著宇宙上的一切,而馬克思主義則否定所有的宗教信仰,認為歷史是人類自己創造的,它把宗教看作是引誘人們逃避現實問題的鴉片,認為世界的一切都是由物質自身的規律來決定的。在人性觀方面,基督教認為人是上帝根據他自身的形象創造出來的,因此,人類的命運要依賴於與上帝的關係,而馬克思主義則否認所有這一切,也否定個體道德自由的重要性。它相信人的道德觀念與態度是由我們所生活的社會環境決定的,而不是先驗的。

     讀完了這篇文章,我才深刻地感受到它的價值。的確,這種比較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無論是作為社會主義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馬克思主義,還是作為美國精神文化核心的基督教文化,都是人類創造的精神文化產品,在某種意義上都有一定的共同性。但是,由於他們對世界、人性的基本認識不一致,結果會產生出種種完全不同的政策制度與解決方法。比如,在人性方面,如果其主流文化普遍認為人性是邪惡的,那麼,公共政策將很可能最終傾向於如何防止人性的變壞,比如反映到反貧困的方式上,政府就會使用食品購物券來限制窮人的行為,而不是給他們現金任其購買物品。這種政策的背後實際上就隱藏著深厚的文化內涵。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5: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