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怎樣的隔代撫養讓三代都受益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1-27 22: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認為「隔代撫養」的孩子嬌縱、任性,認為「隔代撫養」的效果弊大於利,更有人全盤否定「隔代撫養」。但心理專家認為,「隔代撫養」只是一個過渡時期,究竟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論。只要我們注意方式方法,「隔代撫養」也可以一舉三得,讓父母輕鬆,孩子有長進,老人有所寄託,成為特色教育。本期《成長周刊》就和讀者交流如何讓「隔代撫養」成為特色教育的話題。





  [網友激辯]「隔代撫養」好壞一直有爭議

  -支持方:爺爺奶奶誇孩子有方

  雖然是少數,還是有一些家長對「隔代撫養」表示認可。

  網友「遲桂花」生活在三代同堂的家庭,她女兒出生后,孩子的奶奶就主動擔起了照看孫女的重任。奶奶是醫生,經驗豐富,孩子從小很少生病。奶奶的幾個子女都比較孝順,經常回來看看父母,家裡總是很熱鬧,孩子耳濡目染對長輩也懂得尊敬。不過,「遲桂花」在心裡還是有個界限的,生活方面的問題由孩子奶奶做主,孩子的早教她則親力親為。這樣的默契分工,喜歡熱鬧的奶奶照顧孫女樂此不疲,「遲桂花」也省了不少心。

  網友「墨鼠9911」和「lili」也認為,有不少有知識、修養良好、人生閱歷豐富的老人對孫輩的教育也很成功。這樣的「隔代撫養」說不定比父母自己帶還要好。比起爭論孰是孰非,上下輩之間的溝通對於帶好孩子可能更重要。金東區含香中心學校的老師陳鸞英認為,爺爺奶奶只會寵壞孫子的說法是錯誤的。爺爺奶奶比父母更經常誇孩子,給他們充分的選擇和自我表現空間,對他們總是有求必應,幹什麼都由著他們的性子,恰恰是這種「縱容」有助於孩子創造力的發展。而父母的嚴格要求和動輒懲罰的嚴厲教育方法反而會扼殺了孩子的天賦。

  -反對方:「隔代親」成為父母心頭之痛

  年輕父母把孩子託付給祖輩照看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工作太忙,無暇照顧孩子;因離婚、喪偶、再婚或夫妻兩地分居,住房緊張;出國工作或到外地工作;民工夫妻雙雙外出打工;怕辛苦,年輕父母無經驗或希望保留二人世界;祖輩主動要求撫養孩子,為年輕父母分憂。看來,在自己沒有能力或精力的情況下,將學齡前孩子交給祖輩照看是年輕父母最現實的選擇。

  站在反方陣營里的網友家長佔了大多數,網友家長的部分觀點很有代表性。

  網友「南齊」認為:我們這代人和父母在文化和觀念上就存在偏差,他們與我們的子女偏差就更大了,「隔代撫養」會使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大打折扣。網友「酸風」則擔憂,孩子具有模仿的天性,由老人撫養的孩子會在潛移默化中模仿老人的一些習性,比如動作慢,做事縮手縮腳。網友「米了」對此有同感,她說,老人的年齡特點決定他們處事待人、探索新鮮事物都缺少了積極主動性,直接影響了下一代的性格形成,萬萬不能誘導孩子老年化。

  老人易「重養輕教」,老人的溺愛和遷就容易使孩子以自我為中心。而老人對孩子過分保護,也會扼制孩子的獨立能力和自信心,增加孩子的依賴性,使孩子變得更加嬌氣,膽小怕事。身為幼兒園老師的「江南玉」說,班上就有這樣一個孩子,上中班之前,孩子的奶奶幾乎每天中午都要來幼兒園,先是躲在門口看孫子吃飯,後來乾脆強行進教室給孩子喂飯。在老師的堅持下,後來孩子的奶奶終於不來幼兒園照顧孫子了,但那孩子在班上還是不太合群,膽小孤僻,動手能力差,在同伴面前顯得有些自卑。

  還有不少網友擔心的是,長時間地讓祖輩帶養孩子,孩子更喜歡依賴老人,而在感情上與親生父母疏遠,造成親子隔閡。劉女士就說,她女兒上幼兒園前大部分時間都住在奶奶家,因此在孩子的眼裡,最「親」的是奶奶。如果自己與孩子的奶奶意見不合,孩子肯定站在奶奶一邊,一旦孩子不聽話挨幾句責罵,就會向奶奶告狀,使她管教孩子更加困難。從江西來金華打工的小李夫婦也有同樣的苦惱,他們夫婦在外打工7年,9歲的兒子與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成了名副其實的留守兒童。夫婦倆一年最多回家探親兩次,兒子與他們生分得很,除了在電話里叫聲爸爸媽媽,見了面反倒像陌生人,話都不肯說,夫婦倆為了與兒子培養感情還得想方設法套近乎。由於「隔代撫養」而導致「隔代親」的現象成為很多年輕父母心頭之痛。

  [專家觀點]隔代教育要講究現代意識

  不管贊成還是反對,「隔代撫養」是當代社會無法迴避的國情。相對於年輕父母來說,老人有著較多的育兒經驗和耐心,有著豐富的生活閱歷,只要注意更新生活、教育觀念和方法,「隔代撫養」也可以一舉三得,讓父母輕鬆,孩子有長進,老人有所寄託,成為特色教育

  心理學專家指出,有許多知識層次高、修養良好、人生閱歷豐富的老人,他們對孫子、孫女的教育也是非常成功的。孩子更容易接受爺爺、奶奶慈祥的愛,老人的充足時間和對孩子的耐心是對父母的一種彌補。孩子的父母面對現實生活中的種種矛盾應該學會調節,應該鼓勵老人、加強對孩子的教育,並通過溝通與老人相互形成合力和共同的教育觀,形成更符合時代的新的「隔代教育」,三代人的和睦關係這本身就是對孩子的一項良好教育。如果是那些教育程度不夠的老人,可以考慮由相關部門開設一些「隔代教育培訓班」,教一些現代化的教育方法,讓「隔代教育」成為一種中國特色,實現「三代同贏」的現代化家庭教育模式。



  [示範方法]好辦法有助於「隔代撫養」


  針對「隔代撫養」中的一些問題,心理學專家還給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法。

  情景一:

  奶奶:多抱抱孩子,他更容易入睡,也很乖;孩子睡前鬧,給他顆糖就好了。

  導致結果:孩子只有在抱著時才容易睡著;孩子總要含著糖才能睡著,容易患齲齒。

  解決方案:父母儘可能參與育兒,以科學的育兒觀念來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孩子入睡前要把他平放在床上,大人可在身邊陪伴,注意睡眠環境的安靜、舒適,讓孩子自然入睡。父母工作實在很忙,可以讓祖父母多看一些育兒方面的書籍,並參加育兒培訓。

  情景二:

  孩子(五歲):我要喝水。

  奶奶:好寶貝,杯子放那麼高,你拿不到。來,奶奶幫你倒水,太燙了,我再吹一下,別碰杯子,奶奶喂你。

  導致結果:孩子依賴性強,不想自己動手解決問題,且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不會關心別人。

  解決方案:父母積极參与到對孩子的教導中,設置情境,在情境中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提高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媽媽(或爸爸)告訴孩子杯子放在柜子上,讓他自己去取。先教導孩子學會倒涼開水,並及時給予鼓勵。在媽媽的訓練下,孩子很有成就感,不但學會取杯子喝水,還能為媽媽倒水喝,奶奶也能自然地接受這個結果。

  情景三:

  孩子:外婆,電視上的小孩都在玩小汽車,你陪我到公園裡去玩小汽車好不好。

  外婆:別吵,外婆要睡覺,你自己在屋裡玩吧。

  解決方案:父母下班后盡量帶孩子到室外玩,滿足孩子的求知慾,激發孩子的活力,不斷給予孩子語言和智力上的良性刺激,引導孩子去探索外部世界,培養他們廣闊的視野和良好的適應能力。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21: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