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個巴掌是拍不響的——從<竊明>起頭,亂談幾句

[複製鏈接]

233

主題

510

帖子

31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1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ntindonesia 發表於 2008-1-22 23: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 黑島人 ] 於:2008-01-19 02:25:25
    好吧,我承認,除了一小段時間外,我基本是《竊明》的粉絲,故而從先天來看就有個屁股已經坐到斯通黃一邊去的立場問題了。所以呢,我也就不多談該書中的什麼情節安排、人物塑造之優劣了(當然,對於正經的文學評論,偶也是七竅已經通了六竅^^)

    幸好儘管對《竊明》的評價很多時候趨於兩極,但是似乎有一點讀者們都是同意的,那就是《竊明》的日益引人注目,與它對明末歷史許多重要事件、人物的評價採取了一種以往除了小範圍的學術圈內,幾乎在大眾信息中完全聽不到的全新立場密切相關。說具體的,主要包括:天啟並非傻瓜皇帝,魏忠賢也不過只是個明朝傳統的權宦;與閹黨相比,東林黨才更無能更可惡更是導致明亡的罪魁禍首;還有最刺激人的——袁崇煥本來就是誤國之巨蠢,崇禎殺他沒有錯,北京市民爭食其肉更沒有錯。至於其它對滿清多直以「建奴」稱呼之,猛烈抨擊滿清應該對中國在近代全面落後於世界而負起大部分責任,等等,因而引起部分讀者不快,相比之下,實在已經是等而次之了(類似這些在《竊明》之前已經相當多見,不足為賣點)。當然,在架空歷史里,率先強調以近代化的先進位度、集團力量而不是先進武器為強軍之本也是《竊明》的一大亮點,不過這些比較「技術性」的問題請允許我暫且按下。

    引起我塗鴉心思的,是看到大概如下的意見(不止在西西河):袁崇煥雖然不如原來傳說的那麼文武全才、忠勇兼備,但既然已經被立成了民族英雄的形象,那麼就這樣保持下去吧,不必把歷史考據中得到的新證據告訴公眾,更不必為此而動搖袁已有的地位,否則於民心於國家皆不利。
   
    老實說,對於這種看法,你說它都不對吧,從被拿來與袁崇煥並列的岳飛之便來看,也不能說全錯,歷史上真實的岳飛並沒有傳統民間形象中的那麼偉岸無暇,而以十全十美的聖賢標準去要求英雄人物更確實沒有意義,甚至正是應了孔子責子路的義利之辯。但為什麼就是怎麼都感到如梗在喉呢?仔細想了想,其實還是因為具體事例應當具體分析,不要機械的套用結論。或者請面大旗來樹,那就是:真理多跨出一步就成了謬誤。

    最基本的問題就是:袁崇煥除了也曾指揮軍隊與當年的異族作戰,最後也被皇帝下令處決之外,還有什麼可以與岳飛相比擬的事迹呢?岳飛在宋朝近於崩潰之際,從召募義兵始,屢敗強敵,成為南宋得以偏安,千百萬中國百姓得以幸免於難的擎天大柱之一,在朱仙鎮大捷后做滿江紅,更是達到了從石敬塘割燕雲之後,直到朱元璋建立明朝之間的整整四百年多間,漢族或者說中國人心氣的最高峰。而袁崇煥呢?他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強大帝國的全力支持,可他在歷史上樹下了什麼真值得一提的成績?……我刪掉了具體的責問,那顯得太「袁黑」了,還是請認為袁崇煥非常偉大的朋友來填空吧。而如果袁其實根本沒有光榮的歷史可言,那麼還要故意誤導大眾對其頂禮膜拜,算是什麼呢?難道是民可使之,不可使知之嗎?

    對袁負面評價,還有人把它說成是明粉們出於替明朝翻案的緣故,我們暫且不論明清的高下,我倒先想問問,按這個理論邏輯,如果有很多明粉們是袁黑派,所以黑袁之動機就有可疑,那麼擁袁派里很有一部分擁有相當話語權的精英,包括許多歷史學界、傳媒業界、教育機構內的相當有活動能量的人物,他們完全清楚或者可以輕易了解到袁崇煥的地位至少來說也是極有爭議的,但他們為什麼還要極力推崇袁崇煥,把他推上神壇?那麼毫無疑問,答案是其中有的人自然為遵祖宗之遺志,而有的人只怕不過正是看中了袁的下場可以利用罷了。君不見近年來,有多少精英們拿著市民爭食袁崇煥之肉的典故,來大罵中國人早幾百年就愚昧專制到了極致,證明傳統文化盡為糟粕,應該徹底打倒砸爛,只有全盤西化才是唯一出路的文章?

    談到袁崇煥,自然要談到明末清初的大歷史背景,而論起這段歷史,除了在官方或正式場合為了避諱,就無可避免要碰上滿清於中國的性質定位問題。原來在沒有網路之前,官方口徑是唯一的標準答案,清代只是一次普通的中國朝代變更,其中的戰禍雖然可悲,但從長遠看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融合。但當讓普通人也能發問的網路大興后,自然而然就一定會有人問:為什麼天下人口傷亡六七是民族融合必須付出的代價?沒有這種屠殺,中華民族就無法融合了?而為這種融合唱讚歌的人,自己願不願意成為這代價中的一份子呢?

    即使不用腦子,我都可以想到,對此最強有力的反駁自然是:滿族是我們的同胞,所以誰上台都一樣;要講民族和諧,對過去不愉快的歷史就不要多提了。如果不厚道一點,恐怕一頂皇漢的帽子就壓將過來了。老實說,對於前者的意見,我是完全同意的。如果某位或某幾位滿族或其它少民同胞如今當選國家主席、總理等等國家最高級的職務,我也只會對他們的能力有興趣。但這基礎是什麼?是我們都贊成多數人統治(至少理論上如此)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請問,至少在清入關前後的一段時間,它符不符合這種標準?

    作為現代民族國家的中國與古代天下概念中的中國,其中本質性的差別已經被無數人指出過無數次了,但毫無疑問,以後仍然會有無數次的混淆,無它,除此無法把相關歷史輕描淡寫的糊弄過去。在我看來,糊弄過去本來倒也罷了,正如上面我表示同意的,不管任何人喜歡與否,五十六族都是當今中國人的一分子,淡化歷史上的不愉快也是正理。但這同樣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大家都這樣做,而不是把一方的剋制當成軟弱,當成愚蠢、當成仍然可欺。如同中國也曾企圖與日本徹底揭過歷史上的一頁而終於失敗一樣,如果一方有人繼續公開大肆鼓吹搶劫漢族是幫助漢族提高基因活力的偉大善舉,繼續公開大肆鼓吹屠殺了幾千萬人,把中國社會打倒退並強制停滯幾百年,是偉大的民族融合需要,是曠古未有的盛世,是聖聖相傳、賢臣畢集的黃金時代。卻還要讓別人住嘴,否則就是破壞民族團結,那麼至少以我而言,雖然按從前的歷史表現,還戴不上皇漢的帽子,不過我現在倒是很樂意戴上它,並且來而不往非君子的也送給某些人一頂「包衣」的頭銜。

    我同意,網上確實有些人的表現很有濃厚的大漢族主義傾向,將懷疑和不信任擴大的某個或某幾個少數民族整體群體上更是不應該和完全錯誤的。但是,這絕不是意味著可以拿著反對「大漢族主義」的大棒到處去打人,並把對某些歷史的傳統評價列為不可觸碰的禁區。實際上,在當代的信息時代、網路時代,這種行為也只會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需知,一個巴掌是拍不響的。當有人當初得意洋洋的把鐘擺推向一邊時,就應該想到,他們的手終歸是要鬆開的,而宇宙的基本定律已經決定了,鐘擺必然會狠狠的擺向另一邊。
人不能無恥到把屠殺自己父兄子女,姦淫母親妻女的野蠻人當成英明神武的先人崇拜.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1 14: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