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成年女性的難言之隱:尿失禁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蝸牛的家 發表於 2004-5-29 21: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尿失禁是成年女性最常見的一種疾病,由於缺乏健康知識,包括相當一部分醫務人員對這種病認識不足,真正到醫院接受臨床治療的患者僅為10%―20%。加強相關知識的宣傳,讓眾多尿失禁患者從痛苦中解脫出來,是每一個醫務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為此,我採訪了解放軍304醫院婦產科主任魯永鮮教授。

  老年漏尿也是病

  尿失禁是老年女性較常見的一種疾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46.5%的老年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南京市婦幼保健院最新統計,該市老年女性中有35.9%的人患有壓力性尿失禁。

  臨床上尿失禁主要有三種類型:急迫性尿失禁、壓力性尿失禁和充溢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表現為有了尿感時來不及上廁所尿就漏出來,有時開水管也會條件反射尿流出來;壓力性尿失禁表現為咳嗽、跳躍、下樓梯、抬重物等任何腹部用力的動作,都會有尿液漏出,甚至笑一笑,打個噴嚏尿就會流出來。充溢性尿失禁則主要是由於膀胱收縮無力,在尿液漲滿后,順著尿道慢慢滲出,一般多發生在糖尿病及中風后的病人。臨床上常見的老年女性尿失禁多為壓力性尿失禁。

  尿失禁雖不能致命,但卻嚴重地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如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動,許多患者為此不敢參加社會活動,甚至不敢走親戚,不敢串門。尿失禁給許多中老年女性帶來巨大身體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壓力。但人們對此病認識不夠,有的認為人老了可能都是這樣,不當病看;有的怕人笑話,難以啟齒;有的想到醫院看也不知看哪個科,加上既往手術治療效果不佳,使許多患者長期生活在病痛的折磨之中。

  尿失禁病因複雜

  魯主任說,壓力性尿失禁的主要病理改變是內源性尿道括約肌乏力及膀胱尿道后角過度向下移動兩種,以後者多見,少數病人兩者兼有之。按照儲尿排尿的關係,只有當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約肌相輔相成,密切協同,才能完成正常人的生理機能。兩組肌肉中無論哪一組發生問題,就會出現排尿障礙。儲尿期膀胱鬆弛,壓力低,尿道阻力大於膀胱壓力,尿液不會自動流出。排尿期膀胱收縮,壓力升高,尿道鬆弛,壓力下降,膀胱壓力大於尿道阻力,尿液迅速排出。正常情況下,腹壓驟升時,雖然膀胱壓力隨腹壓升高而升高,但由於盆底肌肉立刻發生反射性收縮使尿道伸長和管腔變細,阻力上升,且腹壓也同時作用於尿道,增加了尿道壓力,所以尿道壓力仍然大於膀胱壓力,尿液被控制在膀胱內。當發生盆底缺陷,膀胱尿道后角下移以及周圍肌肉萎縮時,收縮力量削弱,尿道阻力下降,一旦膀胱壓力隨腹壓驟升,而腹壓又傳達不到尿道,尿道阻力不足以抵抗膀胱壓力,就會發生尿失禁。

  女性較男性容易產生尿失禁,其原因很多,常見原因:1、女性先天尿路較短,容易尿路感染:2、懷孕生產後骨盆肌肉韌帶鬆弛,生產後休息不好,過早負重;3、生孩子較多,或產傷修復不好,導致盆底肌肉筋膜缺陷;4、進入更年期后,卵巢合成雌激素的功能大幅度降低,尿道及膀胱頸黏膜萎縮、皺壁消失,造成封閉尿道的力量變弱。因病切除雙側卵巢的青年婦女,也會因為雌激素水平過低造成壓力性尿失禁;5、盆腔手術后對膀胱及尿道組織直接或間接的傷害等等。

  尿失禁可以治癒

  魯主任說,尿失禁並非不治之症,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完全可以治癒。

  臨床上尿失禁可分為輕度、中度、重度三期,根據病情的不同程度,可分別採取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

  1、雌激素替代療法。近年來,世界各國專家都積極主張應用雌激素替代療法補充更年期婦女體內雌激素不足,以防治老年性陰道炎、壓力性尿失禁、冠心病、骨質疏鬆症等,並已獲得顯著效果。有些已經絕經的老年女性使用雌激素替代療法初期,會出現少量「月經」現象,這屬正常現象,仍可繼續應用,稍後會逐漸消失。由於個體差異對雌激素敏感性不同,應該在經驗豐富的專家指導下實行個體化用藥。既往患過子宮內膜癌、乳腺癌、宮頸癌、卵巢癌的人則不宜使用或慎用。

  除此之外,尿道黏膜皺壁變平或消失后,防禦致病微生物上行感染的免疫力隨之下降。因此,壓力性尿失禁患者併發尿路感染率極高,雌激素替代療法和抗感染應同時進行,才可在短期內獲得滿意療效。

  2、運動療法。有學者統計分析,約有70%壓力性尿失禁患者可通過加強盆底肌張力的鍛煉而使癥狀得到減輕或獲得糾正。其方法為:(1)每日進行45―100次緊縮肛門及陰道運動;每次3―5秒;(2)平躺在床上,每天至少進行仰卧起坐運動2次;(3)平卧在床上進行快捷而有規律的伸縮雙腿運動,每日3次;(4)提倡蹲式排便。蹲式排便有益於盆底肌張力的維持或提高。

  3、中醫針灸療法:針刺中極、關元、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也可提升盆底肌的張力,從而改善膀胱功能。

  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適宜於輕度尿失禁患者,對於中、重度的患者,單純保守治療很難達到理想效果,必須採取手術治療。傳統的手術方法一般採取陰道前壁修補,遠期療效差,且僅限於輕度尿失禁患者。近年來,國外有學者採用無張力「尿道懸吊術」、「膀胱頸懸吊術」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取得良好效果。其方法是使用生物相容性很好的懸弔帶,通過微創手術進行膀胱頸懸吊。手術后,患者體內的纖維組織會逐漸長入聚丙烯網帶內,故能有效長久保持尿道支撐,有人把這種弔帶稱為「柔性支架」。採訪中,魯主任給我們介紹了這樣一個病例。患者是一位73歲的老太太,10多年前出現漏尿,幹活稍微累一點,不自覺就會尿到褲子里。開始她認為人老了可能就是這樣,沒有在意。後來越來越嚴重,咳嗽一下,打個噴嚏,甚至笑一笑尿就會流出來,褲子常年是濕的。4年前,出現了子宮脫垂,脫在陰道外面的腫物像個小「白蘭瓜」。由於褲子磨擦,腫物表面鮮血淋淋,加上尿的浸漬,時間一長,發生感染,糜爛化膿,身上散發著難聞的氣味,老人精神上極為痛苦。去年初,女兒帶她到304醫院求治。魯主任採用「懸吊術」為其進行盆底重建,經術后一年的隨訪,效果極為滿意,外陰恢復如初,脫出的腫物完全回納到盆腔,沒有出現過漏尿現象。現在老人和正常人一樣,散步、竄門、走親戚,還能幹一些家務活。魯主任說,採用懸吊術治療女性尿失禁,其特點是不用開腹,手術損傷小,時間短,局麻下即可完成。病人痛苦小,恢復快,術后控尿效果好,不易複發。對老年婦女特別是患有內科疾病,不易耐受開腹手術治療的尿失禁者非常適宜,目前在歐美髮達國家已被普遍採用。

  尿失禁重在預防

  1.要有樂觀、豁達的心情。以積極平和的心態,笑對生活和工作中的成功、失敗、壓力和煩惱,學會自己調節心境和情緒。

  2.防止尿道感染。平時養成大小便後由前往後擦手紙的習慣,避免尿道口感染;性生活前,夫妻先用溫開水洗凈外陰,性交后女方立即排空尿液,清洗外陰;若性交后發生尿痛、尿頻,可口服抗尿路感染藥物3―5天,在炎症初期快速治癒。

  3、保持有規律的性生活。研究證明,更年期絕經后的婦女繼續保持有規律的性生活,能明顯延緩卵巢合成雌激素功能的生理性退變,降低壓力性尿失禁發生率,同時可防止其他老年性疾病,提高健康水平。

  4、加強體育鍛煉,積極治療各種慢性疾病。如肺氣腫、哮喘、支氣管炎、肥胖、腹腔內巨大腫瘤等,都可引起腹壓增高而導致尿失禁,應積極治療這些慢性疾病,改善全身營養狀況。同時要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和盆底肌群鍛煉。最簡便的方法是每天晨醒下床前和晚上就寢平卧后,各做50―100次緊縮肛門和上提肛門活動,可以明顯改善尿失禁癥狀。

  5、婦女生小孩后要注意休息,不要過早負重和勞累,每天應堅持收縮肛門5―10分鐘。平時不要憋尿,還要注意減肥,如果有產傷要及時修復。

  6、注意飲食清淡,多食含纖維豐富的食物,防止因便秘而引起的腹壓增高。

  7、早發現,早治療。如果發現陰道有堵塞感,大小便或用力時有塊狀物突出外陰,陰道分泌物有異味或帶血,排尿困難、不順暢,尿頻或失禁,腰酸、腹墜等癥狀,要及時就診,防止盆腔器官脫垂。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2: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