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製造」股指期貨: 老百姓怎敢玩?

[複製鏈接]

141

主題

185

帖子

16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橘中秘 發表於 2008-1-17 19: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股指期貨的推出將改變以前「單邊市」的格局,為市場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投資渠道,標誌著機構博弈時代的到來,市場的博弈規則也將會更為合理。但是,股指期貨投資機會到來的同時,風險也隨之而來,其最大的風險是在操縱下的逼空行情。

在過去的2007年中,股指期貨始終是資本市場熱門議題,投資者在談論跌宕起伏的中國股市的同時,必然會提及股指期貨以及其推出的時間。可以說,股指期貨推出的時間成為2007年中國資本市場最大的懸念之一。

步入2008年後,期指推出的時間依然被市場投資者樂此不疲的猜測著,雖然股指期貨相關的法制框架構建、操作方法宣傳以及風險防範教育等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落實,但是至今股指期貨推出日期依然杳無音信,給投資者的感覺依舊是「咫尺天涯。」

2007年12月25日,在「2007年中國金融論壇」上尚福林表示,要穩步發展股指期貨等金融衍生品,深入做好股指期貨上市準備工作,推動股指期貨安全上市和平穩運行。

尚福林的這番話被普遍解讀為,股指期貨的推出很可能會在一些大宗商品期貨產品推出之後。而作為中國資本市場中流砥柱的機構投資者則認為,推出股指期貨的技術已沒有障礙,關鍵在於推出時機的選擇。

就在尚福林講話後不久,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有聯合各家銀行、期貨公司、軟體公司在上海舉行了有關銀期轉賬服務的交流會。這被視為是業內備戰股指期貨進入最後衝刺階段的標誌性事件。

從期貨交易管理條例和期貨公司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頒布,以及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公布、批准一批會員單位,股指期貨推出的技術準備工作已基本完成。

但是,市場投資者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現在股指期貨風險的可控性還是未知數。股指期貨最大的風險是在操縱下的逼空行情,有可能成為資本市場強勢集團的掠財工具。

由於目前我國大盤藍籌股中流通股數量佔總股本的數量明顯不夠,在境內上市比例遠低於《證券法》所規定的發行量不得低於總股本10%的規定,只佔總股本的2%~3%左右,幾百億的市值撬動的往往是萬億以上的總市值,很容易受到人為操縱。

從近期管理層一系列股指期貨模擬操作看,滬深300指數將成為股指期貨的標的指數。雖然中石油、中國神華等大盤權重股的回歸,降低了金融股在滬深300中所佔的比例,同時也一定限度上避免了通過操縱金融股的漲跌達到操縱滬深300指數現象的出現,但是這種操縱行為並不會因為幾隻股票的回歸而徹底的消失。

一旦大機構以部分資金猛拉所佔權重前幾名的大盤股,那麽做空股指期貨的投資者將失去生存空間,引頸就戮。這種悲慘的結果也算是烙上了「中國製造」的印記。

要化解逼空行情所帶來的風險,筆者認為管理層應有兩種對付辦法:

首先,大力推出融資融券業務。如果想要做空者在逼空行情下得以生存,政府應指定相關機構推出融券業務,可以讓做空者增加他們手中的籌碼,而且到期仍需歸還給相關部門。這樣不僅可以使市場中逼空行情的始作俑者有所顧忌,同時也給了做空者一定的操作空間。

當然,推出融券業務的同時,政府也應該指定相關機構推出融資業務,目的是為了放大資金,使做多者同樣擁有與做空者對壘的武器。不過,這樣做的後果是,有可能使風險進一步加大甚至達到失控的境地,嚴重的會危及整個中國金融系統的安全性。

另一個方法就是,政府在「適當時候」釋放出國有控股的股份,抵抗逼空者。這樣做的結果是股指期貨從逼空者操縱變成政府操縱的工具,因為只要政府不斷向市場釋放股票增加流通份額,就會使做多逼空者一敗塗地。不過,如果這樣做,政府的信用在民眾心裡也會直線下降,人們會把矛頭指向政府,認為政府成了最大的操縱者。

相對於第一個方法而言,釋放國有股份並不是明智之舉,其負面效應還不止如此,當政府釋放股票時會嚴重影響市場中相應股票的價格,這不僅阻礙了資本市場未來的健康發展,也會打亂市場秩序,使投資者在投資這些股票時產生恐懼感,尤其是投資預期。

總的來說,由於中國資本市場自有非流通性、沉澱資本等特性,以及投資機構的不平等機制,導致金融衍生品的風險成倍增加,行政風險雖然可控,但是一旦疊加到市場風險上,其威力就不容忽視。管理層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僅僅靠行政干預或者提高保證金是遠遠不夠的。

以例說明,上世紀九十年代,上海搞過匯率期貨和國債期貨,在海南搞過利率期貨,在深圳搞過股指期貨,最後都以失敗而告終,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操縱集團的存在。防止股指期貨成為資本市場強勢集團的又一掠財工具,應該成為風險控制體系的重中之重。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7: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