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比元級更先進:提前大泄我039B新潛性能!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雲遊大俠

Rank: 5Rank: 5

積分
1357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llenjsau 發表於 2008-1-11 20: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事先聲明,有骨氣的平可夫先生若誤入了本貼,還請馬上自覺"轉進"。相信十分專業、而且自信的平大師不會屑於拿俺這樣幼稚菜鳥的猜測來啟發自己的"思路"和 "靈感",更不屑於盜用俺的結論去碼字換錢。作為回報,俺可以直接向平老師透露,俺此貼完全是為了迎合網民口味的胡說八道。真正的039B設計拙劣,質量低下,其綜合戰力充其量只相當於台灣N年前進口的荷制潛艇之69.25%。再加上艇員素質上的差距,雙方直接對抗的後果就是其中一方必死......您的文章應當按這個思路去寫。聽俺的包準沒錯......

  這幾天網上相繼出現了武船新艇的照片,許多網友的第一反應是:039A--也就是網友們俗稱的"元級",現在終於開始批量建造了!但亦有網友指出,它們其實很可能就是傳聞中的039B!如果真如此,那麼039A出來已經三年、直到半年前終於傳來入役消息的情況下,其結局卻是以039B先期驗證艇的身份,最終落得個"孤家寡人"的下場,而真正作為我軍主力成批建造的將是039B。目前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不管照片上的兩條新艇是元還是039B,至少039B這個編號肯定是存在的,也肯定會成為我軍批量建造的主力型號。通過對以往我軍裝備發展模式和思路的觀察,我們其實不必乾等學霸和特務們的泄料,就可以提前對該艇的性能進行一些邏輯性的推理和分析。當然,得出的結論是否經得起事實的檢驗尚需觀察。也歡迎大家參加討論。若是俺的分析文字中有不合"居心黨人"胃口的,也請各位英雄的小將們饒命,俺期待的是技術方面的砸磚。

  考慮到039A--也就是所謂的"元級",多年來一直沒有後續艇出現,那麼可以推斷:039B實際上就是039A成熟之後的"批產版"。在039B身上,將繼續體現天朝武器研發中一貫的"穩健"和"漸改"思路,所以它跟039A在艇體以及動力之類的主要系統上的區別,應當不會很大。事實上從照片中我們已經能看出,該艇的艇體外形跟元級基本一致。

  至於改進,除了汲取039A上的一些經驗教訓,糾正一些設計上的缺陷,採用一些更新式的設備之外,俺個人對它能在039A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AIP系統與艇體搭配的整體功效,抱有較大的期望。其實就跟戰機研製中會有原型機和量產型的情況類似,039A作為新艇體和AIP系統的驗證和測試艇,肯定會有經驗不足的地方,同時一些方面也沒必要搞得那麼細緻。而039B作為批量生產的成熟型號,則必然會充分汲取其經驗教訓,並真正細緻、深入地研究怎樣從每個細節來改善、提高全艇的戰鬥力,其中自然會包括最大限度地發揮AIP系統之功效這一項。比如只需多帶些液氧,就能提高水下續航力,同時也不用對整艇設計進行傷筋動骨式的大改動。

  作戰能力,根據"小步快跑"原則,039B估計仍會以039A的聲吶和指控系統為基礎,完全另起爐灶重新研發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整體性能或有提高,但出現革命性飛躍的可能性並不大--這麼些年過去了,軍迷們也應當有些經驗了:過頭的喜悅最後常常會被證明是竹籃打水(就象那個著名的"093/094使用氣冷堆"的謠傳),而"謹慎的樂觀"態度一般到最後反能經常與事實接軌。

  至於軍迷們關心的是否會有拖曳聲納的問題,目前暫時無法判斷,或許某些大佬和學霸會在適當的時候曝點料......武器系統應當仍為傳統的魚、水雷和"鷹擊"潛射反艦導彈,其中的亮點當屬國產最新的魚六重型魚雷,不過國艇暫時沒有俄制"俱樂部"那一檔次的導彈系統,所以該艇的綜合作戰能力在國產常規潛艇中最強,跟進口基洛級相比則各有千秋。

  靜音性能,該艇顯然也代表了國內最新水平。那些已經濫大街的流行降噪技術,比如大傾側七葉槳、減震浮筏、消聲瓦等等,該艇應當都有採用。不過相同的降噪手段大家都用,水平卻有高下之分。再考慮到工業基礎、加工製造水平所帶來的艇內機械設備運行雜訊方面的固有差距......我們或許只能籠統套用一句介紹我軍新型武器文章中常見的話:"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也就是說,039B或許還達不到"大洋黑洞"的程度,但應當至少能做到"比較安靜"。

  潛深,是潛艇最重要的作戰指標之一,亦是敏感度很高的情報,我們只能完全靠猜。眾所周知,我國是鋼鐵大國,卻不是鋼鐵強國,在特種鋼材的開發與生產技術能力方面,目前仍比較一般。所以039B的潛深指標恐怕也不會突出。倭國剛下水的"蒼龍"和南棒剛入役的"孫元一"潛深都號稱可達400米,而039B恐怕仍跟上一代的水平差不多,也就是仍保持在300米以內。

  動力系統,考慮到天朝地發動機水平一向很那啥,俺不敢對國產第一代熱氣機的功率和雜訊水平等性能參數抱太大希望,瑞典考庫姆公司作為先行者,歷經多年研究開發的"斯特林"系列機型無疑代表此類發動機的頭等水平,象倭國新"蒼龍"使用的就是該公司新型MK III型機的日產版。國產機撐死能接近其水平已經很讓人滿意了。我們還應考慮到,熱氣機的一個缺點是功率較低,所以每條艇必須安裝多台才能滿足最基本的功率需求。世界上第一種裝備了熱氣機AIP系統的潛艇--瑞典的哥特蘭級,水下排水量不到1500噸,裝了兩台"斯特林"型機。而鬼子的"蒼龍"水下排水量據說高達4200噸,於是裝了4台。考慮到裝機數量要受潛艇排水量及內部空間的嚴苛限制,多了裝不下,但裝少了又沒用,所以如果國產熱氣機的單台功率能做到跟瑞典產品差不多的話,考慮到039B的排水量明顯超過"哥特蘭"號這樣只適合波羅的海內海作戰的"小魚",那麼所裝的台數應為3~4台。

  進一步分析,039B上的AIP基本上可以肯定仍屬於 "輔助性AIP系統",僅靠它推進從水下前往戰區,所能達到的航渡速度將極其緩慢,而且等抵達戰區,AIP所需的寶貴液氧說不定已經所剩無幾了。所以柴油機+通氣管仍將是該艇航渡期間的主要動力方式,而這一階段也仍是常規潛艇危險的"軟肋"。AIP系統最主要的作用是使該艇可在戰區水下保持低速航行狀態長期潛伏,消除因探頭換氣暴露的危險。然而"輔助性AIP系統"在作戰中卻仍會受到相當大的限制,比如:

  有些樂觀的網文說在淺海里,俺軍 AIP常規潛艇在使用上有全面優勢,能利用自身雜訊小、行動靈活的特點輕易設伏獵殺身軀龐大、行動不便的美軍核潛艇,俺個人對此持相當的懷疑態度。首先,美軍是否會派其核潛艇進入對其極端不利之海域與我軍常規潛艇對抗,這本身就是個問題。其次,要知道除了武器裝載量和自持力之外,核潛艇至少還有兩項戰術優勢是常規潛艇根本無法比擬的:

  一是超強的機動性,能在較安靜的狀態下以較高的速度--比如15~20節--進行無時間限制的機動,而這種速度已經是常規潛艇的最大速度!常規潛艇開到這種速度必須動用蓄電池組,而且用不了一刻鐘電池的電能就會耗盡。現階段不管哪國的AIP潛艇,其"AIP巡航速度"撐死也就是大約4、5節的樣子吧?總之,要進行速度較高的佔位或是規避一類的戰術機動,AIP潛艇同樣不得不擔心電力耗盡這個老問題;

  二是核潛艇那套"大而全"的複雜聲吶系統,常規潛艇只能幹瞅著流哈喇子。

  AIP 潛艇也許可以憑藉目標較小(而實際上,許多現代常規潛艇的噸位已經很不小了。前面提到過日本剛下水的"蒼龍"號,水下滿排可能高達4200噸之巨,已經接近一些中型核潛艇了。而039B作為能進行遠洋作戰的艇型,肯定也屬於"豐滿"型的,這點大家只需看看元級的外觀就能明白)、以及相對安靜這點有限的優勢,在某些特殊海區的某些特定戰術態勢下對核潛艇取得相對優勢,但這種優勢也許並不象我們想像中那麼絕對。就總體而言,常規潛艇在先進的攻擊核潛艇面前更多扮演的仍是"獵物"的角色。而象美軍最新型的弗吉尼亞級這樣著重加強淺海作戰能力的核潛艇,更是能對常規潛艇構成壓倒性的全面優勢。從長遠看,解決了技術困擾和資金不足問題之後的天朝海軍也應全力打造自己的核魚群,常規潛艇部隊即使保留,也應退居一個比較次要的從屬位置。當然,這應是若干年後的事了,現在談及還為時過早。

  總之,跟經常會扮演"寂寞獨行俠"的高性能核潛艇相比,039B只能充當"水下殺手鐧系統"的組成要素,該艇自身並不足以構成"殺手鐧"本身。。面對具有較強海、空反潛實力的敵手時,該艇離不開己方空中及水面兵力的強力保護、情報支援和作戰配合,否則無法確保自身安全,並充分發揮戰鬥力。

  總之,該艇的出現標誌著我軍水下作戰能力即將出現一個歷史性的飛躍,在我軍潛艇技術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路途上又踏出了堅實的一步,大大縮小了與世界最先進水平的距離。下一步,天朝軍迷們將懷著過節般的歡快心情觀察著新"黑魚"將以多快的速度一條接一條地從船廠游向大海......

  不過我們同時也應看到,我軍潛艇性能的提升跟世界水平的發展是同時進行的--我們提高了,別人也在前進。而我們目前的發展雖然步幅很大,但多少卻仍帶著"補課"的性質。僅在周邊水域,就麋集著毛子的阿穆爾、基洛改、日本的蒼龍、韓國的孫元一,以及那些東南亞國家準備引進的諸如法制"魚由魚"這樣的低噪AIP潛艇,更別提美軍的那些象洛杉磯改、海狼、弗吉尼亞那樣兇猛的核魚群......所以我們在歡呼雀躍的同時也應保持一份清醒的頭腦,不要指望該艇一出,就能帶來"美帝膽寒、群邪辟易"之效果,而我們馬上就可以靠它"劍指......"了。中國海軍要真正稱雄大洋,尚需要更多更為先進的裝備,以及各種兵力均衡、全面地發展進步。我們還需為此付出數十年的艱苦努力。

  FY bg556

  三年前剛出現時曾引起網友極大熱情的所謂元級--039A,是否會成為孤零零的一條單艇?

  國產最新"魚六"反潛/反艦兩用魚雷,據說除線導/聲導外,還具備尾流制導模式,性能值得期待

  核潛艇在淺海難以運用的定律未必會永遠正確下去,天朝未來水下力量的重心遲早也應押在核魚身上

  日本剛下水不久的"蒼龍"無疑代表了全球最新一代AIP常規潛艇的最高技術水平。039B在各方面應當跟它還有些差距。我們固然不必妄自菲薄,但也不可盲目樂觀。

  "阿穆爾"作為俄國人的新一代產品,性能到底能超出基洛級多少尚需觀察。個人總覺得它有點為了出口騙錢,以至在設計上流於媚俗的味道......儘管宣傳上吹得很響,但其中究竟有幾成可信亦成問題。不過不管怎樣,毛子作為老牌潛艇大國,"阿穆爾"的性能無疑仍屬世界前列。

  南棒子的"孫元一"雖是德國212級的縮水版,但我們萬勿低估其實際戰鬥力

  歐洲先進潛艇的最新代表作--魚由魚級遲早也會出現在亞洲地區,成為天朝的又一潛在威脅

  美國海軍最新的弗吉尼亞級核潛艇設計之初就考慮了近海海域作戰的特點,重點加強了淺海作戰的能力。常規潛艇即便是在淺海環境下,要與之對抗也是極度兇險之事。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emas/msgview-821955-620251.html[[url=javascript:copyToClip('msgUrl')]複製地址[/url]]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13: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