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騮騮--陳德銘接薄熙來管商務部

[複製鏈接]

4854

主題

6919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18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西洋人 發表於 2007-12-9 19: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商務部黨組書記陳德銘:五年間四次「變換」身份

陳德銘於一九四九年三月生於上海,擁有管理學博士學位。曾任江蘇省蘇州市市委書記、陝西省委副書記、陝西省省長等職。二00六年五月開始,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主管能源、固定資產投資及經濟規劃工作。二00七年十月,於中共十七大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從蘇州市委書記到商務部黨組書記、副部長,陳德銘僅僅用了五年時間,這在中國政界幾乎是一個特例。( 新華網 )

    當陳德銘出現在中日經濟高層對話的現場時,他的身份已經不再是人們習慣的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而是全面主持商務部工作的副部長、黨組書記。這是他在過去的五年間第四次「變換」身份,在此之前,他從蘇州起步,五年間歷任蘇州市委書記、陝西省省長、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而他豐富的學識與務實的作風,也成為了從政經歷的絕佳註腳。

    「大學教授」  記者接觸過的陳德銘,更像一位大學教授,笑眯眯的,為人隨和,透過他的玻璃眼鏡,那雙思考的雙眼似乎隨時在和你探討問題,他用得比較多的詞語是「我認為、我以為、在我看來……」,講話溫文爾雅富於書卷氣,沒有任何華麗的辭藻。

    58歲的陳德銘履歷較為豐富。他出生於上海一個知識分子家庭,曾做過下鄉知青,務過工,從村官干起,歷經農機局幹部、肉聯廠,但真正幫助他走上從政道路的,是他孜孜不倦的學習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這讓他在工作中如虎添翼,得心應手。

    1996年,已經獲得南京大學國際數量經濟碩士學位的陳德銘進入南京大學深造,成為著名經濟學家周三多教授頗為得意的經濟學博士。周三多教授回憶說:「那時他已是江蘇省政府副秘書長,工作很繁忙,卻能學習工作兩不誤,實在很難得,還與我一起合著了《中小企業競爭力研究》一書。」

    2006年6月,57歲的陳德銘調任國家發改委,擔任副主任,主管能源和經濟體制改革,一年多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完全印證了外界對他的評價。

    陳德銘剛剛調入發改委時,經過了一段相當刻苦的學習。因為之前在地方工作,有很大的局限性,而發改委是國務院的綜合協調部門,幾乎和每個專業部門都有關係。據陳德銘身邊的一位工作人員稱,「陳主任忙完一天的公務回家后,再忙再累也要看國際、國內的背景資料,因為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全面、系統地把握國際、國內形勢。」

    這位工作人員向記者回憶,陳德銘對每一份文件都不只是認真地讀一遍,而是認真地讀好幾遍。記得他剛來時,辦公室報給他一份能源材料。材料返回來時,幹部們吃了一驚:頁面空白處密密麻麻地寫滿了近千字的批示:「初步同意上述意見,但是……建議……」那不是普通的瀏覽,而是一邊看,一邊在思索。「他看似陰柔,卻偏偏可以寫出言語犀利的觀點。」

    陳德銘還是發改委首屈一指的「說英語的部長」。在一次國際能源會議上,記者看到陳德銘不需要翻譯就能了解外國記者意思,還會在他夾雜著濃重南方口音的普通話中,習慣性地蹦出一些經濟學英語單詞。可是沒人知道,為了學習英語,他曾吃住在南京大學中美文化中心,天天和外國同學泡在一起練口語。

    外貿實戰   雖然陳德銘曾是主管能源的發改委第一副主任,但在商務部看來,以他在外貿實戰業務豐富的經驗,此番調任在情理之中。

    「陳德銘長期在東部工作,經過在陝西四年的鍛煉后,經驗和知識結構更為完整。」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黃國雄說,「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商務部多了一個具備沿海與內陸、並且外貿領域工作經驗豐富的領導。」

    1985年,陳德銘任江蘇省商業廳(商務廳前身)副廳長,當時他年僅36歲。其間,他與東南亞乃至歐美工商界和政界廣泛接觸,被香港《亞洲周刊》評價為「罕有的具有國際視野的官員」。

    當時的蘇州正處於一個發展的重要節點——受當時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加上對蘇州招商引資的一些做法不滿意,新加坡政府決定從雙方共建的蘇州工業園區股份有限公司撤資。

    「一對夫妻,絕對不會因為偶爾發生口角而影響感情,中新雙方也絕不會因小問題而影響合作。」陳德銘幽默過後,開始親自擔任工業園區的黨委書記,與時任新加坡總理的李光耀開始了為期一年多的談判,他令人折服的談判能力和對英語的運用自如,對談判的順利完成頗有功勞,最終確保了中國政府在園區的控股權。

    「陝西經驗」是他人生另一場歷練。2004年11月,他接替賈治邦出任陝西省代省長。他發現陝西的投資環境很不完善,比如乾旱問題,環境惡劣,工業化程度相對還很滯后。每次興師動眾招商回來后,都是雷聲大,雨點小。

    於是他提出提高招商實效的策略:由政府的大團隊作戰,逐步變成靈活性和實效性的小團隊招商;由大量的到外國演說宣傳,變成具體企業對具體企業就具體項目進行洽談;更多地依靠社會中介力量來幫助政府招商引資。最終將美國應用材料公司、美國美光公司等一大批跨國公司引入陝西。

    嶄新使命  在中國,人事變動往往具有非同小可的意義,不僅可以顯現政府對官員的選擇標準,更重要的,在於可以從中窺探出政府運籌帷幄的戰略部署。

    12月1日,陳德銘首次以商務部副部長的身份在公開場合亮相。「技術貿易特別是高新技術貿易是中日經貿合作中最具潛力的部分。目前,日本出口管制最終用戶名單等問題已成為困擾兩國高技術合作的障礙之一,中方希望日方採取切實措施,取消名單中的中國實體,以改善雙邊經貿合作關係……」他侃侃而談。

    但是在他此番話背後,是中國日益嚴峻的外貿形勢。自美國次級債危機席捲全球開始,中國的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資增速均呈放緩態勢,作為主管部門,商務部的壓力頗大。這是陳德銘接手商務部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頭。今年以來中國的對歐美出口企業都感受到美國對華政策變化帶來的擠壓和威脅。而隨著美國大選的真正臨近,這一趨勢愈演愈烈,令中國企業疲於應對。

    內貿面臨的急迫問題則是,商務部在內外貿的整合上起步不久,用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李雨時的話說,商務部上上下下系統龐大,各部門的整合不是成立短短几年時間就可以做好的,內貿還未完全放開,如何將內貿變為外貿的基礎、外貿變為內貿的延伸,真正將內外貿融成一體,對陳德銘也是一個考驗。

    商務部的主要職責是建立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對內對外市場體系。這讓記者想起了陳德銘曾經說過的一番話,「開放是一個永無止境的話題,開放包含三層意思,即觀念的開放、政策措施的開放、對資本和人力資源的開放。」

    他說,首先是觀念的開放。應該說我們正在逐步開放,但觀念的開放在現實中被利益問題所困擾。其次是政策措施的開放。具體投資項目由投資者決定,而不是政府說了算。政府應該出台吸引投資者的政策措施,向投資商承諾的一定要做到,要講誠信,講服務,這方面還有大量工作要做。第三是對資本、人力資源的開放。首先要打造一個好的人居環境和投資環境,以吸引資本和人才。但這一點要給政府一點時間和機會。

    黃國雄對此評價說,「陳德銘的思想頗具開拓性,在他的帶領下整個商務部的風格將變得更加開放。」

    「話」說陳德銘「英語部長」「那時候,不像現在官員讀書的風氣這麼濃,大學也沒有給官員單獨開口子的習慣,陳德銘考數量經濟學研究生,需要考高等數學、英語,只能完全靠自己。那時,他就跑過來和我說,讀不下去了,我就勸他和當時的省長顧秀蓮講一下,脫產專門過來學習。後來,他聽從了我的建議,脫產在南京大學專心讀書,吃住在南京大學中美文化中心,天天和外國同學泡在一起,英語水平突飛猛進。」——陳德銘的博士導師經濟管理學家 周三多

    知識青年 「在江西一待我就待了10年9個月,其中有五年是在崇山峻岭的生產隊裡面。戶口也遷過去了,糧食也有供應,每天打工,記工分,得靠自己的生計來維持生活。晚上偷過一根黃瓜,實在嘴太幹了,但覺得像孔乙己那樣竊書不算偷,所以,這個黃瓜屬於竊過。」——原國家發改委副主任 現商務部副部長、黨組書記 陳德銘

    為官 「一身正氣做人,一塵不染做官,一絲不苟做事,我堅持這樣做,要做不到的話我就去學校教書,當教授。」
——時任陝西省省長 陳德銘

    體育鍛煉 「在現在這種矛盾凸顯期,除了個別腐敗的官員外,省市兩級主要領導的工作是勤奮的,壓力也很大。我們這些人沒有一個好的身體,沒有一個科學的生活方式,是支撐不下來的。我們自己要創造這種鍛煉的機會。」——時任陝西省省長 陳德銘

    履新  「陳德銘調離,對於目前陝西來說可能是一種損失,但對國家應該是一件好事。」 ——網友,摘自《陳德銘省長您走好》

    務實  「沒啥官腔,沒啥套話,不需要費勁揣摩——他的意見都表達得清清楚楚。」 ——國家發改委工作人員

   陳德銘以商務部副部長身份亮相中日經濟高層對話  原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陳德銘今天(2日)首次以商務部副部長的身份亮相首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

    同日,中共中央宣布,薄熙來兼任重慶市委委員、常委、書記。自二00四年二月至今,薄熙來一直擔任商務部長之職,並在中共十七大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

和平不是一個絕對的和平,而是不同的勢力在衝突和較量中所達到的一個短暫的平衡狀態。

4854

主題

6919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1845
沙發
 樓主| 大西洋人 發表於 2007-12-11 06:4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2: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