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總理之子不宜當"洋買辦"---評經濟學者何新致朱鎔基總理的一封信

[複製鏈接]

162

主題

843

帖子

326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2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起軒 發表於 2007-12-2 00: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總理之子不宜當"洋買辦"---評經濟學者何新致朱鎔基總理的一封信


尊敬的朱鎔基總理:


   拜讀您的工作報告,併當面聆聽了您在我們(經濟農業)小組會上的講話。您在講話中駁斥,有人批評目前的財政是"赤字財政"等問題。去年我在提交九屆三次會議的書面發言以及接受記者的採訪談話中,揭露了中國股市中大庄圈錢的黑幕,指出失業問題是當前中國面臨的首要問題,批評了依靠赤字及債務促進發展的政策難為後繼。雖然對我去年的書面發言,政協簡報組未予印發。但會後我已將其送報中央常委各領導同志。這些批評意見,我至今仍未改變。



  觀察近一年來的形勢,我認為,經濟及社會生活中的深層問題仍未得到解決。部分地方工農群眾由於生活困苦失業而鬧事現象不斷。(我個人在黑、吉、遼、晉、冀、豫、皖、川的一些地區即遭遇多次。)在中心城市表面的燈紅酒綠的繁榮景象之後,掩蓋著社會不安定的隱憂。

  當前中國社會內部的尖銳兩極分化,不僅表現在社會內部的貧富巨大鴻溝上,也體現在少數中心城市(京、滬、深、廣等)和經濟不發達地區特別是中西部區域的巨大經濟斷裂與鴻溝上。


  讀您的報告后,感到報告的執筆人抽象地談結構,卻忽視了以上兩種根本性的結構差異(即貧富結構失衡及區域結構失衡)。報告中抽象地談加快發展與增長,卻忽視了發展的根本動力是人,而不是抽象的經濟要素或數字(包括科技問題)。而當今人民特別是下層人民究竟生活得如何?他們的情緒如何?這個問題值得關注。在"封建"時代,路有喘牛,宰相不安。(見《漢書》丙吉傳)當今天下洶洶,而如何仍能認為形勢大好?賈誼"論治安疏"說:


  "臣竊謂今之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泣者二,可為長太息者三(應為六--起軒注),其他背理而傷情者,難遍以疏舉。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莫也!曰安曰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而知治亂之體者也。夫抱火處之積薪之下,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時勢,何以異此?"


  我個人認為,在當今表面的歌舞昇平、高樓快路之後隱伏著極其深刻的社會危機。而其根源,在於國民經濟的運行不良。當今國民經濟的首要問題,並非結構問題--結構問題早已存在。甚至可能永遠都會存在。它不應該被作為一個解釋一切問題的垃圾簍。當今真正的大問題,是國家社會能否保持持久穩定?會不會發生動蕩以至動亂?而這就涉及當前國務院一系列具體政策及方針的問題(如大力鼓勵私有化,大規模推行失業下崗政策等)。我認為正是由於您主持下的一系列政策失誤(如解散國企,如"下崗分流、減員增效")導致了當前嚴重的社會問題。


  對於您個人的崇頌之聲,近年在海內外傳媒上,您聽到的應已很多。但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我認為自己有必要本"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原則坦陳我個人的以上一些不同意見。


  毀譽無常,歷史則是客觀存在。政治家總是要對歷史負責的!我真希望形勢並非如我所言那樣消極,而我的上述看法都是極端荒謬錯誤的。那將是國家之大幸!人民之大幸!而我個人則情願以言邀罪,成為千古罪人。


  您來經濟組聽取委員意見之前,小組秘書曾問我是否想要發言。我想講話。但我認為如果在會上公開陳述我以上的個人意見,必會釀成海內外新聞事件。於國家不利。因此謹以書面形式將我的以上不成熟意見向您、並向中央呈報。


  又及:我竊以為,您的公子如大有為,似可委之為中國石化或中國證券的領導,可在國內領取高薪。所謂內舉不避親。但作為國家首相之子,似不宜作為外國在華區域的利益代理人,尤不宜擔任美國巨型跨國公司(如高盛財團)享持高薪的在華督辦或業務主管。這是會招致物議和令人想入非非的。此或會有損您持政"清廉"的政聲和清望。


  誠惶誠恐,不知所云。敬頌

政祺!

起軒評:
何新先生在經濟學界並非"泰山北斗"級的人物. 在6/4之後,趙紫陽的"經濟學家"們惶惶如喪家之犬,何新卻因其"左派"觀點而迅速走紅.他因此在當時受到海內外許多人的責難.

以筆者之見,不應以觀點的"左"和"右"來區分人的好與壞.芝加哥大學"右",加大BERKELEY出左派;MIT經濟系以右聞名於世,英國劍橋卻培育出左派凱恩斯經濟學家.社會科學家如果立場,觀點,方法都一致,所有社會科學都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多年來,許多人大罵極"左"鄧立群,很"右"的本人卻從未跟風.原因是,他在文革後期,曾替鄧小平執筆,寫出被"四人幫"批為"三株大毒草"之首的"論總綱".在關"黑屋子"的日子裡,鄧立群始終堅持己見,沒有出賣任何人,比起軟骨頭的胡喬木,可稱是諍諍鐵漢,"真正的共產黨員".可惜在物慾橫流的今天,這樣的人已經是"稀缺動物"了.

借鄧小平之賜,朱鎔基在中國主導經濟界甚至經濟學界十幾年,何新先生敢於堂堂正正地站出來,挑戰他過度搞赤字財政和殺貧濟富的經濟政策,甚至質疑他有利用職權,借美國跨國公司之名,行圖利其子朱雲來之實的個人操守問題,在我眼中,也是一位"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清官戲"是朱鎔基在中國政壇上的主要品牌.但歷代清官都是以保護弱勢百姓,打擊豪強勢力,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為特點的.朱鎔基卻反其道而行之,他的"新三座大山"醫療產業化,教育產業化和住房改革把中國無數窮苦百姓逼上了絕境.他主導的分稅制,金融政策,糧食政策,股票市場,三農政策,國企政策等更是劫貧濟富,把大批工人農民推向"萬丈深淵".這樣的人怎配有清官之譽?

更有甚者,朱鎔基在90年代台灣拉法葉軍購弊案中擔任重要角色.在1991年在他剛擔任副總理不久即訪問法國,在和法外長,也捲入拉法葉醜聞的杜馬會談之後,杜馬立即宣布同意出售六艘拉法葉驅逐艦給台灣.五年之後,法國巴黎人報揭發出了中法台三方吃回扣的拉法葉軍購弊案.由姚依林的侄子,軍火肩客愛德蒙*關給朱鎔基一系人的回扣即達7000萬美元.這個出賣國家吃回扣的巨貪賣國賊使人想起了當年代表清朝和俄國談判,卻從俄國吃300萬盧布賄賂的大漢奸李鴻章.所不同的是,李鴻章"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貪名,當時即朝野皆知,可當了婊子的朱鎔基卻為自己立了個大貞潔牌坊.

李鴻章的兒子李經方始終在吃"皇糧",身為中國經濟政策制定者的朱鎔基卻走後門安排自己的兒子代理外國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利益,利用總理的權勢,搶中國本土證劵公司的海外上市生意.朱雲來到"中金"公司之後,中國各大證劵公司的海外上市業務幾乎被朱氏搶了個精光.幾年前,在中國股票市場不景氣的時候,各大證劵公司普遍是負資產,很多甚至宣告破產,只有以朱鎔基為後台的"中金"壟斷了國內幾乎所有的海外上市業務,成為了唯一贏利的證劵商.朱公子也因此而"富可敵國".朱鎔基父子的這種無恥行為應該受到歷史的譴責吧!

28

主題

2646

帖子

2238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4

積分
2238
沙發
YellowTiger 發表於 2007-12-2 05:45 | 只看該作者
Who are you? 乜quali 講嘢?不服氣的下世找個總理做老子(或今世趕去涊個乾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2

主題

843

帖子

326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26
3
 樓主| 起軒 發表於 2007-12-2 07:11 | 只看該作者

我是誰並不重要

我和大多數中國人一樣,痛恨那些喝著老百姓的血汗, 當了婊子又要立牌坊的寄生蟲.
我即使有一個總理老子,也不會成為像朱鎔基,朱雲來父子那樣的吸血鬼,賣國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2

主題

843

帖子

326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26
4
 樓主| 起軒 發表於 2007-12-2 09:10 | 只看該作者

著名學者**何新**致朱容基的一封批評信 [內幕]

著名學者**何新**致朱容基的一封批評信 [內幕]
全國政協九屆四次會議期間

何新致朱鎔基總理的一封信和一篇形勢分析

2001年3月8日

何新附記:

下面這封信及書面發言,均寫於2001年3月召開的全國政協九屆四次會上。信與文件都在當天即送報到最高層。

當時之所以感到有必要講話,是因我認為當時已經推行數年的所謂「轉制下崗」政策,不過是又一版本的休克療法,繼續搞下去,後果會不堪設想。

此信及文章送上后,似激怒了一些人。不久,原政協主席派某副秘書長與作者談話,微示上峰不滿,又云為照顧我「身體」,並因機構改革,建議安排提前退休。因彼雲只是徵求我意見,故我當時對之未置可否。

但是在這一年夏季,我又出版了一部更系統尖銳地批評新自由主義經濟理念和政策的書,即《思考》第二卷「新國家主義的經濟觀。」此書出版后亦於當年十月間送報了各方面。

上述信件及發言均是通過正式渠道上報的,因此官方有紀錄。

人們會注意到,2002年以後,改制下崗政策終於被收斂,失業問題以及社會保障問題也終於得到了中央高度重視。雖然難以知道調整決策的具體過程。但在國內經濟學界,這一組信件及文論應是較早面對面地向高層揭露了休克療法的嚴重後果,並擊破了支持這種政策的統計和理論根據。

現在,這些都已經成為歷史。披露以上事實,可以使未來的史家了解有關的政策爭論以及這一段真實的歷史,也有助於讀者理解筆者當時所以寫此信、此文和此書的用意。

故此將兩年前的這封原信及那篇經濟形勢分析,刊布如下。


(文件一/2001年3月致朱的信)


尊敬的朱鎔基總理:

拜讀您的工作報告,併當面聆聽了您在我們(經濟農業)小組會上的講話。您在講話中駁斥,有人批評目前的財政是「赤字財政「等問題。去年我在提交九屆三次會議的書面發言以及接受記者的採訪談話中,揭露了中國股市中大庄圈錢的黑幕,指出失業問題是當前中國面臨的首要問題,批評了依靠赤字及債務促進發展的政策難為後繼。雖然對我去年的書面發言,政協簡報組未予印發。但會後我已將其送報中央常委各領導同志。這些批評意見,我至今仍未改變。

觀察近一年來的形勢,我認為,經濟及社會生活中的深層問題仍未得到解決。部分地方工農群眾由於生活困苦失業而鬧事現象不斷。(我個人在黑、吉、遼、晉、冀、豫、皖、川的一些地區即遭遇多次。)在中心城市表面的燈紅酒綠的繁榮景象之後,掩蓋著社會不安定的隱憂。

當前中國社會內部的尖銳兩極分化,不僅表現在社會內部的貧富巨大鴻溝上,也體現在少數中心城市(京、滬、深、廣等)和經濟不發達地區特別是中西部區域的巨大經濟斷裂與鴻溝上。


讀您的報告后,感到報告的執筆人抽象地談結構,卻忽視了以上兩種根本性的結構差異(即貧富結構失衡及區域結構失衡)。報告中抽象地談加快發展與增長,卻忽視了發展的根本動力是人,而不是抽象的經濟要素或數字(包括科技問題)。而當今人民特別是下層人民究竟生活得如何?他們的情緒如何?這個問題值得關注。在「封建「時代,路有喘牛,宰相不安。(見《漢書》丙吉傳)當今天下洶洶,而如何仍能認為形勢大好?賈誼「論治安疏「說:

「臣竊謂今之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泣者二,可為長太息者三,其他背理而傷情者,難遍以疏舉。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莫也!曰安曰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而知治亂之體者也。夫抱火處之積薪之下,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時勢,何以異此?「

我個人認為,在當今表面的歌舞昇平、高樓快路之後隱伏著極其深刻的社會危機。而其根源,在於國民經濟的運行不良。當今國民經濟的首要問題,並非結構問題--結構問題早已存在。甚至可能永遠都會存在。它不應該被作為一個解釋一切問題的垃圾簍。當今真正的大問題,是國家社會能否保持持久穩定?會不會發生動蕩以至動亂?而這就涉及當前國務院一系列具體政策及方針的問題(如大力鼓勵私有化,大規模推行失業下崗政策等)。我認為正是由於您主持下的一系列政策失誤(如解散國企,如「下崗分流、減員增效「)導致了當前嚴重的社會問題。

對於您個人的崇頌之聲,近年在海內外傳媒上,您聽到的應已很多。但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我認為自己有必要本「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原則坦陳我個人的以上一些不同意見。

毀譽無常,歷史則是客觀存在。政治家總是要對歷史負責的!我真希望形勢並非如我所言那樣消極,而我的上述看法都是極端荒謬錯誤的。那將是國家之大幸!人民之大幸!而我個人則情願以言邀罪,成為千古罪人。

您來經濟組聽取委員意見之前,小組秘書曾問我是否想要發言。我想講話。但我認為如果在會上公開陳述我以上的個人意見,必會釀成海內外新聞事件。於國家不利。因此謹以書面形式將我的以上不成熟意見向您、並向中央呈報。

又及:我竊以為,您的公子如大有為,似可委之為中國石化或中國證券的領導,可在國內領取高薪。所謂內舉不避親。但作為國家首相之子,似不宜作為外國在華區域的利益代理人,尤不宜擔任美國巨型跨國公司(如高盛財團)享持高薪的在華督辦或業務主管。這是會招致物議和令人想入非非的。此或會有損您持政「清廉「的政聲和清望。


  誠惶誠恐,不知所云。敬頌

政祺!(后附一文僅供參考)


何 新

2001.3.8



(文件二/2001年3月致朱的意見書)

論股市泡沫、統計失真與下崗問題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我認為自己有責任講一點真話。當前國家的真實形勢是:

1. 國家在近年內可能由於失業問題爆發中型較嚴重的社會動亂。

2. 香港近期可能發生第二次金融危機。



對於經濟統計數字究竟應如何看?我認為其他數字意義不大。目前國內形勢中最大、最險惡的問題是國企破產,職工下崗,即大規模失業的發生。在當前,談國民經濟的增長率如果不與職工的社會就業率、失業率聯繫在一起考察,是毫無意義而且會嚴重誤導決策的。換句話說,如果經濟的增長率不伴隨著就業率的上升,就不是真的存在經濟增長,實質還是在衰退。就業率及失業率,始終是世界各國評估經濟景氣的最重要數據之一。(奇怪的是,這個數字在中國例年的經濟統計中竟完全被忽略。)

近年來,中國的年失業率真實數字是統計不出的,但觸目所及,幾乎已遍及千家萬戶和所有的企業。在城市適齡就業人口中,無固定或穩定職業的失業、半失業人口,可能高達20%-30%。由於政府所謂「下崗分流、減員增效「的政策,失業率仍在高速上升。有必要指出,近年我國失業增長速度之快,在世界經濟史上應該說甚為罕見。這些數字之規模及其潛伏的社會危險,已使得一切其他統計數字失去意義。城鄉失業率的升降,乃是觀察當前社會形勢的一項決定性尺度。實際上,也一直是世界各國藉以觀察經濟景氣的普遍尺度。

值得深思的是,香港失業率(即「人員下崗「)每上升千分之一個點,社會及輿論就會大吵大叫,指責特區政府無能。而我國國內失業率目前達到如此嚴重的程度,香港報章卻在鼓掌叫好,大聲喝彩,鼓吹說這是體制改革的偉大成功。而且下崗失業愈多,改革成功愈大。這究竟是為什麼?

希望本屆政府在觀察形勢、描述形勢時密切注意城鄉失業、待業、無業人口的劇增這一問題。這個問題不能通過所謂「下崗救助「小額撥款來解決。就業機會關係著幾代人的生存機會、發展前途、身家性命。關係著社會穩定和國家前途。如在本屆政府任期的今後三年內,政府不把解決這個問題放在工作首位,甚至不考慮將這個問題放到政府的視野之內,那就是對社會、對人民、對歷史的不負責任。

我擔心,也許有一天,了無生計、不敷溫飽的失業、無業人口會走上街頭,釀成變亂!(這種小規模變亂,作為一種信號和預演,在若干中小城市,近年已層出不窮)。



一些國企的崩潰性瓦解不是機制問題,不是結構問題。而是被有意識縱容鼓勵的私有化政策一步步推入困境的。它與近年國家投資結構及政策的變化,與股市泡沫經濟的勃起具有直接的關係。

由於股票市場的出現及交易額的日益增大,中國國內投資形態發生根本變化。在1994年以前,政府投資為主。資金通過國家及地方政府財政撥款,通過銀行投向市場。在1995年後,財政投資日益減少。大量資金轉入股市。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製造了股市萬能論的神話。導致中國虛擬經濟的興起,枯渴了國家的金融資源,預伏了嚴重的金融危機的種子。

大量資金被導入股市,由此轉入消費領域,退出投資領域。大量資金積蓄在不從事生產活動的股市投機者手中。股票虛擬經濟愈膨脹,用於興業投資的實體經濟即愈萎縮。股市現在已成為國內資本分配的主要方式。股市是金融大資本遊戲競爭和掠食吞噬小投資者的最佳場所。股票市場導致中國投資結構的失序與失衡,貧者愈貧,富者愈富。

究竟如何看待股市?我認為當今股市的本質,實質上乃是大戶和機構的一種「圈錢「活動。在股市中,大戶作莊,圈小民百姓(散戶)的錢。在股市中,機會從來不是均等的,少數大戶所獲取的巨額利潤,完全建立在掠取小戶資金的基礎上。股市投機已成為資本間競爭、加劇兩極分化和形成大資本壟斷的最佳手段。

股市遊戲建立於一個虛妄的神話上,即理性投資者總會要把錢投放在經濟效益最高的股票上。(薩繆爾森)

這完全是欺人之談。真實的現實是,大莊家注入資金,將其投放到盤子較小,最有利於炒作的股票上。這種股票乃是最有利於莊家獲利圈錢的股票,而與該企業的真實效益毫無關係。這種大莊家注入大筆資金的股票,增長最快,吸引散戶遊資也最多。一旦莊家獲利回吐后,小戶股民即被貶值股票套牢。結果是,大魚吃小魚,大資金吞噬掉小資金,這就是股市中的真實邏輯。獲利最大的股票,即莊家與散戶投錢最多的股票,與發行股票的企業本身效益毫無關係。中國股市如此,香港股市如此,美國股市也如此。中國國企的瓦解,是國內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競爭失敗的必然結果。資金的困竭與市場封殺,高稅率的壓榨,加速促成了這一衰變。

自90年代以來發生的一系列國際金融危機表明,國際金融市場中發生的金融突襲和掠奪,已逐漸取代產業及市場利潤的競爭,而成為20世紀後期以來國際間資本競爭和兼并的主要形態。

日本在亞洲金融危機中投資於亞洲產業的資本形態嚴重受損,幾乎丟得精光。但在美國金融市場投資的證券及股票等金融資本則大獲其利。正是日本金融與美英金融資本之間這種新的共生利益,壓制了其產業競爭的矛盾面,並且主導了日美政治聯盟在近十年來的加強。

日本國內產業衰退,但金融業的地位則在上升。英國國內製造業已近消亡。但由於其金融資本與美國資本緊密結合,在亞洲金融危機中實施金融突襲和掠取成功,其經濟實力現已壓倒仍以傳統產業為資本主導形態的法國,並且即將超過德國而上升為歐洲第一位的經濟強國。90年代一系列國際金融危機表明,金融掠取已發展成20世紀末以來國際資本競爭和兼并的主要新形態。此也是「新興(第三)產業論「、「知識經濟論「的真正涵義之所在。

由於政府近年對股市採取放任不管的自由主義政策,中國股市中私人壟斷資本集中速度之快也已達到驚人程度。近十年來,中國股市上現已形成巨無霸式的私人資本巨鱷。

據我的不確切估計,在1000名左右的股市巨鱷手中持有著10,000億以上的巨額金融資產。每一次股市高潮,即是一場瘋狂的巨鱷吞金運動。當潮退後,那些可憐的散戶股民象被潮水拋棄的魚一樣,握著貶值的股票被擱淺在沙灘上無奈地等待著下一次新潮。

香港股市則一直是英、美、日、華資本巨鱷,圈本地中小華商、中資機構及散戶錢的獵金場所。

在第一次金融危機之前,地產股成為國際巨鱷們炒作的大好題材。現在國際大鱷正在悄悄潛回香港。高科技股和網路股取代了90年代中期的房地產證券,成為炒作對象。

所謂高科技股,並不是「高科技「,與高科技並無實質關係。風險投資,納斯達克指數為什麼被高炒?因為這些新興股票盤子小,便於炒作,有虛擬的概念性。一旦巨鱷們獲利回吐,將資金撤出香港,則香港必會發生大的金融動蕩,從而導致第二次金融危機。這場危機已不太遠。

決定自由市場中競爭成敗的根本因素,不是效益,而是累積資本的實力和規模。誰的資本雄厚,誰壟斷控制了市場,誰就在競爭中具有絕對優勢。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實質是按資本數量實行分配,這一點在股票市場的利潤分配中是最明顯的。所謂按公平和效益分配,只是一種虛幻的欺人之談。(高科技競爭和人才競爭,在本質上也服從上述規律。因為資本規模的大小已決定了在高科技及人才資源競爭中誰佔據有優勢主導的地位。)



中國資本市場目前深陷困境,一方面是資本過剩,銀行錢貸不出去。另一方面是資金稀缺,表現為企業流動資金困難,眾多下層人民生活貧困化,政府財政資金緊張(因此出現了通貨緊縮及產品過剩)。由於資金稀缺,儘管表面上銀行利率已調低,但黑市上的利率則日漸高企(地下錢莊業的勃興反映了這一現實),各種代金券及實物交易等非貨幣流通手段亦相應而生。

解散及私有化國有企業的主要論據,是國有企業的效益低,有虧損。需要財政補貼。而私營企業的效益高,可以不要政府補貼。這種論點是站不住的。
大型企業的運營困難以至破產,與產權形態無關。

大型企業的運營困難以至破產,與產權形態無關。在股份制下,私有制下,以及「現代企業制度「下,國外同樣發生大企業的倒閉,如韓國大宇集團、美國洛克希德飛機公司、日本興業銀行等。大型企業由於資本構成大,結構調整難,資金周轉不易,在市場結構變化及遭遇危機時陷入困境是常見情況。並不因其是「現代企業制度「或「股份制「或「私有制「形態而可以避免危機。

在1994-1995年前,中國國有企業雖已遭遇困難,但尚未大面積崩潰。自90年代中後期以來,中國國有企業經歷了大面積陷入困境以及崩潰性瓦解的進程。由此爆發了嚴重的失業問題,同時併發極其嚴重的社會危機和不穩定,使國家形勢陷入動蕩。其原因,不是國有企業的「機制「不良,而是政策不良,是由於新自由主義經濟意識形態影響下的現行金融投資政策。

將工人驅趕下崗,使企業私有化,表面上似乎改善了效益,實際上是將國有(社會)資產廉價地贈送給私人(老闆及管理者),同時把失業者拋向社會。製造了社會不穩定的禍亂之源。中國的社會主義國有企業制度本來正是一個強大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系統,減輕了國家的負擔。它有缺陷,應當改善。但在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所謂「企業只應企業化,不應管職工養老、職工社會福利、醫療保險、托幼兒教育「等主張的抨擊下,這一系統被摧毀了。巨大的負擔轉移到國家和地方財政身上,這本身又是國家和地方所承受不起的。

由於模仿西方的分稅制改革,以高稅負扼殺了企業生機。近年來,中國產業的平均利潤率一般在10%以下。但各項稅率總和約佔銷售額的40%,甚至更高。加上銀行年利率即高達50%。以這種高稅負與平均利率相比較即可看出,任何生產型企業,若不逃稅則註定應倒閉關門。正是這種高稅負的政策,在許多地區(例如浙江溫州),導致眾多企業為避稅而外逃。政府目前應付失業問題所支付的巨額社會保險金是純粹消費性的(而過去給企業的補貼則是作為生產投資),其總額及社會代價較之過去給企業的補貼要重得多。我們似乎正在一步步地重蹈東歐及俄羅斯陷入社會危機的覆轍。

西方國家的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這一套以私有化為核心的改革方案,通過其在中國的利益代表人推薦給中國決策者,目的不僅是為了摧毀中國的國民經濟,而且是為了搞垮中國的社會制度,使之最終陷入分裂和動亂。

希望政府對來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這一整套經濟改革建議有所警覺。希望在東歐及俄羅斯已徹底失敗的「休克療法「,在我國不會以「結構改革「的名義,而得到一種新版本的慘痛重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2

主題

843

帖子

326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26
5
 樓主| 起軒 發表於 2007-12-3 03:42 | 只看該作者
朱鎔基催生法國軍售臺灣
溫紳
當中Gong總理朱鎔基造訪巴黎之際,法國新聞界摩拳擦掌準備「重砲侍候」的歡迎式完全迥異於官方的廿一砲響,他們儼然希望能從北京領導班子的新秀口中獲悉兩岸之間軍火傭金流向;設若朱鎔基裝蒜拒予吐實,則法國輿論界恐怕不會輕易放過。
因為,根據法國記者們鍥而不捨的追蹤調查顯示,當朱鎔基於一九九一年訪問巴黎時,牽扯到軍售臺灣拉法葉艦鉅 額傭金而亡命瑞士的關鍵人物席文(Alfred Sirven)曾證實:目前已遭司法單位收押在牢的米亞拉(Gilbert Miara)便透露其曾陪同朱鎔基拜會時任外長的杜馬,由於這次接觸,竟使得向來堅決主張與臺灣保持「載高樂一貫原則」拒售軍火的外交部,突於隔天便「奇 蹟般地急轉彎」,有關軍售隱形戰艦予臺灣的合約突告解凍,連總理府的「最高階層」人士也火速催促「戰爭物資輸出跨部會研究委員會」 (C.I.E.E.M.G.),批准這筆六艘拉法葉艦的廿八億美金交易。
除了席文在法國權威性相當於美國「紐約時報」的「世界報」透露朱鎔基這位中國高官,在巴黎批准軍售臺灣具有 催生婆角色外,法院方面所進行的司法調查書面證詞中,也提及居中穿針引線的億而富(Elf)石油集團總裁勒弗洛克,普利強(Loik Le Floch-Prigent)曾提及:朱鎔基當年來訪問後,席文與杜馬都相繼告訴他「巴黎與北京正對軍售臺灣一事達成協議中」,而曾奉命前往「溝通」北 京、上海的艾德蒙‧關,則自稱已對朱鎔基「施出了影響力」。結果,法國官方在朱鎔基的一九九一年花都行之後,過去所有的阻力與顧慮全部出人意表擺平,於是 才會有同年九月廿七日的外交部公報證實軍售臺灣,顯見朱鎔基扮演著關鍵性角色。
正巧就在杜馬面臨法院傳訊而可能引爆法國與兩岸之間許多軍購傭金內幕之際,昔日促成這筆交易的朱鎔基剛好也 以參加「歐亞高峰會議」之便順便來訪,無怪乎巴黎媒體間普遍盛傳,中國人所謂的「解鈴還需繫鈴人」,是目前拉法葉艦傭金弊案的活生生案例,儘管前任愛麗榭 宮(即總統府)秘書長畢揚果(J.L. Bianco)堅決撇清,內政部長巴斯戛(Charles Pasqua)則反撲控訴「媒體預先審判,簡直就是私刑」。
然而,真正促成法國軍售臺灣拉法葉艦的朱鎔基,才是夠資格談談的關係者,因其對於中Gong當局何以會出人意料同 意法國軍售「敵手」﹖對於傭金弊案爆發後,中南海的江澤民辦公室機要秘書王建國為何同時間自殺?對於法國在交付軍艦行將告一段落前夕,何以巴黎當局會調派 拉法葉艦駛訪香港,讓中Gong南海艦隊得以破解這種隱形艦的雷達反射面積、對電磁波的隱蔽程度,以及紅外線幅射、水下噪音等技術參數,是否在進行「國防技術交 流」﹖對於捲入傭金疑雲的法國Elf集團何以要撥鉅款贊助上海的現代藝術館?以及巴黎媒體指稱有一億八千萬元的傭金係交付給「鄧小平周圍的親信和中Gong外交 部相關人士」一節,此間新聞界鹹認朱鎔基必然知之甚詳,所以才會趕在杜馬出庭偵訊吐實之前趕來巴黎「化解」;否則,事端掀騰之後不僅法國脆弱的第五共和恐 怕不堪一擊;恐怕連他這位中Gong新科總理或蹚入「臺灣傭金」渾水的中南海權貴們全會受到波及,屆時,朱鎔基過去膾炙人口的「給我一百具棺材,九十九具埋貪官 污吏,最後一具留給我使用」,可真有可能會一語成讖,難怪他會在「拉法葉艦傭金」另波高潮之前趕來紓解。
相對於法國政壇人人自危與中Gong總理「禦駕親徵」情形,被巴黎媒體指稱五億美元傭金中有「三億兩千萬美元是在台北付出」的臺灣,則似乎是處變不驚,其中,曾造成法國略感興趣的國防部長蔣仲苓揚言「拒付四千三百萬美元尾款」一節,據說已在自知理虧的情況下表示「如期付款」。
另一方面,官方計畫指派相關將領的海總武獲室主任王立申少將、國防部採購局局長孫韜夫中將等人來法國了解弊 情一節,也被法方以「朱鎔基來訪」的敏感時刻由暫予擱置,而延宕到四月十日成行;不過,屆時這批中階將領與派駐法國代表處內的「軍事協調組」三位校級軍 官、兩位國安局探員,再加上教育部長出身的斯文外交官郭為藩組合,嚴格來說是「位階不高」的文武官員參訪團而已,台北高層人士何以不理直氣壯指派部長級、 院長級或副總統到巴黎,實地接觸瞭解,反而極盡低姿勢能事地百般委屈求全,樟鍆飩緙{悶與不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2

主題

843

帖子

326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26
6
 樓主| 起軒 發表於 2007-12-4 06:21 | 只看該作者
前總理朱鎔基嚴重違犯黨紀:他主管國家金融竟安排其兒女在金融業風光

馬克思曾經說過,"金融是對內的掠奪,戰爭則是對外的掠奪".在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過程中是如此,在今天的金融社會中依然是如此.金融市場的波動,受國家權力,特別是經濟和政治政策制定權的影響極大,所以各國基本都有政治和金融界的政府領導人本人和直系親屬不從事金融市場業務的不成文規定,以防止以權謀私,金融腐敗事件的發生.

台灣陳水扁政府半年多來金融腐敗事件層出不窮,如陳的夫人吳淑貞和總統府副秘書長馬永成陳哲南涉嫌內幕消息炒股醜聞,陳的女婿趙建銘台開內線交易案和前「金管會檢查局局長」李進誠的"禿鷹"案等.其中有些事件(如吳淑貞等人的內線消息炒股)雖屬定罪證據不足,但它們違反了政府領導人及其親屬不得炒股的基本規則,仍然在台灣掀起聲討巨浪.台行政院長蘇貞昌令其內閣各部會首長100多人實行財產盲目信託,不得從事金融證劵交易,也是為了避免重蹈陳水扁的覆轍.

台灣的李登輝身陷拉法葉,國安局密帳和新瑞都三大弊案而聲名狼藉.就是這樣一個貪腐之輩,在其執政期間,也未敢讓他的老婆曾文惠女兒李安妮等人涉足金融界.

中國共產黨在防止領導幹部金融腐敗方面的規定不可謂不嚴,早在2000年就嚴令"領導幹部的配偶、子女,不準在該領導幹部管轄的業務範圍內個人從事可能與公共利益發生衝突的經商辦企業活動。"前總理朱鎔基卻嚴重違犯黨紀,通過其親信,前建行行長王歧山,明目張胆地把他的兒子朱雲來安排到合資企業"中金公司"從事證劵業務,甚至充作跨國公司在華利益的代理人,這是比陳水扁家的內線炒股案更大的弊案.


朱鎔基兒子朱雲來:現主管大陸最大的金融經紀公司---中金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朱雲來加入中金公司任管委會委員之時,恰恰是在中央國家機關發文限制領導幹部配偶子女經商辦企業之前的三個月,但其後朱雲來並沒有根據國家規定,主動退出中金公司。

朱鎔基女兒朱燕來原本是中銀香港分行助理總經理.中銀重組,合併九家姊妹行組成新公司,她就連升兩級,出掌十五個部門之一發展規劃部負責人,職級是總經理.她在專程到香港出席中銀上市活動期間,收到數百份港商請柬。。。既然她是到香港出席上市活動,而且搞到眾人皆知,可見她在金融領域內的巨大影響力。

人們有必要問一直自稱清廉的前總理朱鎔基:您主抓大陸國家金融是眾所周知的(其他政治局委員則分管總理之下的其他經濟事務,如吳邦國分管國企改革,姜春雲分管農業等等),為什麼您的兒女偏偏都擠在您主抓的大陸金融領域中經商呢?難道您當時不該根據中央的有關規定,主動避嫌,要求兒女遠離分明可以因您的特權位給他們帶來好處的金融行業尤其是金融骨幹企業嗎?!

朱鎔基之子朱雲來在中金公司呼風喚雨的情況,美國著名報刊早就有了報道。其後中金公司剛剛獲得國內股票二級市場經紀業務牌照(以前主要做上市承銷),國務院就連續出台「國有股減持」等利空政策,而中金公司主要領導及其顧問吳敬鏈則同時公開主張中國股市應該暴跌到(上海股市)1000才能「回歸投資價值」。。。當時大陸股市就有傳聞:中金公司因為有朱鎔基兒子的關係,正得到國務院的政策配合,希望通過打壓股市在低價區搜集籌碼,我本人還不怎麼相信。不料後來國務院忽然出爾反爾,推出「暫停國有股減持」的重大利好,我一查相關資料,才驚奇地發現:這一例好的出台,剛好是在中金公司完成承銷廣船國際等兩隻巨型股票之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這樣的時間配合無疑對中金公司太有利了,因為他們可以趁股市低迷,利用承銷而買家意願不強的機會悄悄搜集大量原始股籌碼,然後資金占用不到一月,就利用國務院中大利好出台的機會猛炒一輪、大賺一筆!(後來廣船國際果然漲幅領先大勢很多,分明有強庄炒作,一般而言,新股的強庄都同承銷商有關)---以上相關資料,大家可以隨便去查查大陸股市的行情表,看看我說的中金公司剛完成承銷,國務院就出爾反爾退出中大利好。。。這話是不是事實。

朱鎔基兒子朱雲來在中金公司的呼風喚雨,連帶中金公司在中國股市的興風作浪我們還沒有琢磨清楚,忽然人們驚奇地發現:原來朱鎔基的寶貝女兒居然也在那個點石成金、而他朱鎔基又曾經說一不二的大陸金融市場中混!而且居然也成了能有機會赴港出席中銀上市活動的重要人物之一---這,這,這是不是也太「碰巧」、太過分了一些呢?大陸那麼多政治局委員,象朱家兒女這樣都擠在老頭子主管的行業下「悶聲大發財」的,我還真找不出第二例來(江綿恆老頭子並沒有直接抓電信或者科研行業,這同朱鎔基對金融的主管性質程度完全不同)呢!

大家評評理:朱鎔基要自稱廉潔,該不該首先讓自己的這一對寶貝兒女主動退出金融行業?!---不要說這是一個國家領導人主動避嫌的高風亮節,就算是下面這篇中共自己的紀律規定,好像也給你朱鎔基兒女在金融行業的得意風光早早亮過了紅燈是吧?!

---既然如此,你朱鎔基為什麼不嚴格約束自己的兒女?!你說要把99口棺材留給貪官,一口留給自己。。。依我看:您先前在電視機前吹鬍子瞪眼,裝神弄鬼全是為了哄騙老百姓:您貴為大國總理,連自己兒女違反中央有關規定在您主管行業發財都沒人吭一聲,莫非誰還真敢送您老上西天不成?當然你要是不肯廉政從自己做起,好好管管你一對兒女的話,那麼到您爬進棺材的那一天,您的墓志銘恐怕就會很難看----要知道歷史和人民,他們最後都不是那麼容易被您糊弄的傻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189

主題

3562

帖子

2514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4

積分
2514
7
gskhg 發表於 2007-12-4 06:34 | 只看該作者
真理面前就是要人人平等,所謂的一X兩制或者多制其實都是破壞法制的罪魁禍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2

主題

843

帖子

326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26
8
 樓主| 起軒 發表於 2007-12-4 10:06 | 只看該作者
說的好! 王子犯法與民同罪. 任何政治和經濟政策決定人的直系親屬炒股均為犯法, 按2000年中紀委規定,朱雲來在中金也屬嚴重違反黨紀. 理應嚴肅查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382

帖子

9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1
9
儀乾 發表於 2007-12-4 22:05 | 只看該作者
不知道高級官員的子女有沒有下崗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2

主題

843

帖子

326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26
10
 樓主| 起軒 發表於 2007-12-5 00:51 | 只看該作者

有下崗的, 而且是自願的

只要他們的老子掌權, 自己"創業" 一年賺幾億沒問題. 看看朱雲來, 溫雲松, 曾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97

主題

4592

帖子

2155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155
11
華夏之聲 發表於 2007-12-5 02:00 | 只看該作者
知足吧,他們純當買辦倒也罷了,給國家損失少一點。要是當了大官還買辦,那可是沒辦法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2

主題

843

帖子

326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26
12
 樓主| 起軒 發表於 2007-12-5 06:1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1 華夏之聲 的帖子

靠老子的權勢賺老百姓的血汗錢, 哪有什麼純買辦. 沒有他們的爹, 那朱雲來頂多是個氣象學教授. 溫雲松也就是個工程師, 哪有百億資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2

主題

843

帖子

326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26
13
 樓主| 起軒 發表於 2007-12-6 06:36 | 只看該作者
沙皇俄國時期,帝俄財政部有一個專項基金,歸口在總務廳的下面,名字就叫「李鴻章基金」,李鴻章接受俄國人的賄賂在沙皇時代是很多人都知道的,而且,這筆基金的設立就是沙俄財政大臣微德向沙皇建議的,總數一共是三百萬盧布,約和190萬美元左右。這筆錢存在華俄道盛銀行,但是卻由財政部直接管理支配。而華俄道盛銀行用微德自己的話說,那就是「鞏固俄國在華的經濟勢力,以便與英國人主要由於實際攫取了海關管理權而在中國佔有的極重要地位相抗衡。」

《中俄密約》簽署后,俄國支付給李鴻章、李經方父子第一筆,
後來又陸續給過兩筆,其中一筆是俄國專使吳克托穆親王到北京
交給李鴻章的,按照《財政部檔案》(全稱叫《沙俄財政部檔案
彙編》,中國人事出版社出版)中記載,李鴻章一共接受了沙皇
俄國170.25萬的盧布的賄賂(有李鴻章派人提取款項存條和當日提款的記錄),而後,李經方在民國時期曾經說過:「俄國人花小錢辦大事,最不講信義,老爺子為了他們挨了多少罵,最後跟打發要飯的差不多。」(《我所知道的李經方--北洋雜聞錄》)按照沙俄的一些官員的回憶:「《中俄密約》簽字后的第二天,財政部辦公廳主任羅曼諾夫與華俄道勝銀行董事長烏赫托姆斯基、總辦羅啟泰在一份向李鴻章付款的協定書上簽字。協定書規定,頭一個一百萬盧布在清帝降旨允准築路后付給,第二個一百萬盧布在簽訂鐵路合同和確定鐵路路線后交付,第三個一百萬盧布則等到鐵路工程全部竣工后才支付。這份議定書並沒有交給李鴻章本人,而是作為絕密文件由俄國財政部收藏起來。」(引自《對清國的戰略上的勝利》
俄羅斯德米特里·烏赫托姆斯基回憶錄)



中俄密約的主要內容如下:(1)如日本對俄國東亞領土、或對中國或朝鮮領土,實行侵佔,兩國應以全部海陸軍互相援助;戰時允准俄國軍艦駛入中國的一切口岸。(2)中國允由華俄道勝銀行承辦經理在黑龍江、吉林兩省接造鐵路以達海參崴;戰時俄國可利用此鐵路運兵、運糧、運軍械;平時也可用以運過境的兵、糧。(3)本條約自鐵路合同批准日起有效期15年。(引自《中國外交史》),隨後北滿逐步成為沙皇俄國的勢力範圍。

1898年3月22日,沙俄給李鴻章和總理衙門張蔭桓各五十萬元的賄賂(張蔭桓實得25萬),旨在儘快簽署《旅大租地條約》和稍後的《續訂旅大租地條約》。李鴻章在俄國人指定的時間之內完成了「任務」。這兩個條約的主要內容如下:

這兩個條約的主要內容如下:

(1)中國將旅順口、大連灣及附近水面租與俄國,租期二十五年,「但限滿后,由兩國相商展限亦可」。旅順為中俄共用的軍港,大連則開放為通商口岸。

(2)在租借地以北,劃出幾乎包括整個遼東半島的其餘部分為「隙地」(中立區),在此地區內,中國軍隊非經俄國官吏同意不得進入。這個地區內的土地不得讓予他國人使用,其東西沿海口岸不得開放和他國通商,築路、開礦和其他工商利益也不得讓與他國。這樣,整個遼東半島實際上即成為俄國的獨佔殖民地。

(3)准中東鐵路自幹線展修至旅順口、大連灣支路一條,「此支路經過地方,不將鐵路利益給與別國人」。南滿從此也成為沙俄獨佔的鐵路投資範圍。(引自《中國近代外交實錄》)

中俄旅大租約的訂立,使俄國的侵略勢力從北滿伸展到南滿,整個東三省成為沙俄的勢力範圍。不但如此,沙俄既據有旅大,便控制了渤海灣的門戶,從而加強了它在華北的侵略地位。(引自《中國近代外交實錄》)

當時滿清的一些比較清醒的官員也指出李鴻章使俄的目的所在,
如張百熙給慈禧太后的奏摺說道:「李鴻章決無禦侮於樽俎之心……李鴻章此行,必陰托於俄矣。」

中國當時的另一位官員許景澄在負責中東鐵路交涉過程中,俄國人許以一萬五千兩銀子每月的辦公費,可以自行隨意支取,旨在
中東鐵路上大做文章,被許堅決拒絕,並且把已經到帳的一萬兩銀子提交總理衙門。許當時不過是三品頂戴,而李鴻章以首輔大臣的身份居然受賄而無愧,大言而賣國,可謂無恥之極。

網上一些為李鴻章翻案的文章對李鴻章受賄一事絕口不提,不知道熱愛民主的鬥士們何以兩重標準來論定歷史人物。李鴻章身居政府要職,一言興邦或者反之,而李二先生竟然惑於私利把中國的權益出賣給俄國人,如果這樣的人還不是賣國賊的話,那麼,什麼樣的才算是賣國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2

主題

843

帖子

326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26
14
 樓主| 起軒 發表於 2007-12-6 12:39 | 只看該作者
前總理朱鎔基嚴重違犯黨紀:他主管國家金融竟安排其兒女在金融業風光

馬克思曾經說過,"金融是對內的掠奪,戰爭則是對外的掠奪".在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過程中是如此,在今天的金融社會中依然是如此.金融市場的波動,受國家權力,特別是經濟和政治政策制定權的影響極大,所以各國基本都有政治和金融界的政府領導人本人和直系親屬不從事金融市場業務的不成文規定,以防止以權謀私,金融腐敗事件的發生.

台灣陳水扁政府半年多來金融腐敗事件層出不窮,如陳的夫人吳淑貞和總統府副秘書長馬永成陳哲南涉嫌內幕消息炒股醜聞,陳的女婿趙建銘台開內線交易案和前「金管會檢查局局長」李進誠的"禿鷹"案等.其中有些事件(如吳淑貞等人的內線消息炒股)雖屬定罪證據不足,但它們違反了政府領導人及其親屬不得炒股的基本規則,仍然在台灣掀起聲討巨浪.台行政院長蘇貞昌令其內閣各部會首長100多人實行財產盲目信託,不得從事金融證劵交易,也是為了避免重蹈陳水扁的覆轍.

台灣的李登輝身陷拉法葉,國安局密帳和新瑞都三大弊案而聲名狼藉.就是這樣一個貪腐之輩,在其執政期間,也未敢讓他的老婆曾文惠女兒李安妮等人涉足金融界.

中國共產黨在防止領導幹部金融腐敗方面的規定不可謂不嚴,早在2000年就嚴令"領導幹部的配偶、子女,不準在該領導幹部管轄的業務範圍內個人從事可能與公共利益發生衝突的經商辦企業活動。"前總理朱鎔基卻嚴重違犯黨紀,通過其親信,前建行行長王歧山,明目張胆地把他的兒子朱雲來安排到合資企業"中金公司"從事證劵業務,甚至充作跨國公司在華利益的代理人,這是比陳水扁家的內線炒股案更大的弊案.


朱鎔基兒子朱雲來:現主管大陸最大的金融經紀公司---中金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朱雲來加入中金公司任管委會委員之時,恰恰是在中央國家機關發文限制領導幹部配偶子女經商辦企業之前的三個月,但其後朱雲來並沒有根據國家規定,主動退出中金公司。

朱鎔基女兒朱燕來原本是中銀香港分行助理總經理.中銀重組,合併九家姊妹行組成新公司,她就連升兩級,出掌十五個部門之一發展規劃部負責人,職級是總經理.她在專程到香港出席中銀上市活動期間,收到數百份港商請柬。。。既然她是到香港出席上市活動,而且搞到眾人皆知,可見她在金融領域內的巨大影響力。

人們有必要問一直自稱清廉的前總理朱鎔基:您主抓大陸國家金融是眾所周知的(其他政治局委員則分管總理之下的其他經濟事務,如吳邦國分管國企改革,姜春雲分管農業等等),為什麼您的兒女偏偏都擠在您主抓的大陸金融領域中經商呢?難道您當時不該根據中央的有關規定,主動避嫌,要求兒女遠離分明可以因您的特權位給他們帶來好處的金融行業尤其是金融骨幹企業嗎?!

朱鎔基之子朱雲來在中金公司呼風喚雨的情況,美國著名報刊早就有了報道。其後中金公司剛剛獲得國內股票二級市場經紀業務牌照(以前主要做上市承銷),國務院就連續出台「國有股減持」等利空政策,而中金公司主要領導及其顧問吳敬鏈則同時公開主張中國股市應該暴跌到(上海股市)1000才能「回歸投資價值」。。。當時大陸股市就有傳聞:中金公司因為有朱鎔基兒子的關係,正得到國務院的政策配合,希望通過打壓股市在低價區搜集籌碼,我本人還不怎麼相信。不料後來國務院忽然出爾反爾,推出「暫停國有股減持」的重大利好,我一查相關資料,才驚奇地發現:這一例好的出台,剛好是在中金公司完成承銷廣船國際等兩隻巨型股票之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這樣的時間配合無疑對中金公司太有利了,因為他們可以趁股市低迷,利用承銷而買家意願不強的機會悄悄搜集大量原始股籌碼,然後資金占用不到一月,就利用國務院中大利好出台的機會猛炒一輪、大賺一筆!(後來廣船國際果然漲幅領先大勢很多,分明有強庄炒作,一般而言,新股的強庄都同承銷商有關)---以上相關資料,大家可以隨便去查查大陸股市的行情表,看看我說的中金公司剛完成承銷,國務院就出爾反爾退出中大利好。。。這話是不是事實。

朱鎔基兒子朱雲來在中金公司的呼風喚雨,連帶中金公司在中國股市的興風作浪我們還沒有琢磨清楚,忽然人們驚奇地發現:原來朱鎔基的寶貝女兒居然也在那個點石成金、而他朱鎔基又曾經說一不二的大陸金融市場中混!而且居然也成了能有機會赴港出席中銀上市活動的重要人物之一---這,這,這是不是也太「碰巧」、太過分了一些呢?大陸那麼多政治局委員,象朱家兒女這樣都擠在老頭子主管的行業下「悶聲大發財」的,我還真找不出第二例來(江綿恆老頭子並沒有直接抓電信或者科研行業,這同朱鎔基對金融的主管性質程度完全不同)呢!

大家評評理:朱鎔基要自稱廉潔,該不該首先讓自己的這一對寶貝兒女主動退出金融行業?!---不要說這是一個國家領導人主動避嫌的高風亮節,就算是下面這篇中共自己的紀律規定,好像也給你朱鎔基兒女在金融行業的得意風光早早亮過了紅燈是吧?!

---既然如此,你朱鎔基為什麼不嚴格約束自己的兒女?!你說要把99口棺材留給貪官,一口留給自己。。。依我看:您先前在電視機前吹鬍子瞪眼,裝神弄鬼全是為了哄騙老百姓:您貴為大國總理,連自己兒女違反中央有關規定在您主管行業發財都沒人吭一聲,莫非誰還真敢送您老上西天不成?當然你要是不肯廉政從自己做起,好好管管你一對兒女的話,那麼到您爬進棺材的那一天,您的墓志銘恐怕就會很難看----要知道歷史和人民,他們最後都不是那麼容易被您糊弄的傻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2

主題

843

帖子

326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26
15
 樓主| 起軒 發表於 2007-12-12 06:51 | 只看該作者

朱鎔基的教育產業化逼的許多學生家長賣血供子女上學

最後很多人得了艾滋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4: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