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英勇悲壯南口戰役:湯恩伯率13軍血戰日軍實錄

[複製鏈接]

15

主題

259

帖子

6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patric 發表於 2007-11-25 13: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937年8月中國守軍在居庸關附近進行的南口戰役,迄今已過去了70年。70年,是一段並不短暫的歲月,然而這次英勇悲壯的戰役,在14年抗戰史上,仍閃耀著無比光輝,它在中國人民的記憶中,永遠是那麼的深刻、難忘和激動人心,當年那些在戰場上慷慨悲歌、視死如歸、英勇奮戰的先烈們,他們的鮮活形象,彷彿就在眼前。今天,我們再次回顧南口戰役,為的是要我們的後世子孫永遠不要忘卻那段血與火的歲月,永遠不要忘卻那些為國捐軀的先烈,並藉此表達我們對他們的無限懷念與深刻的敬意。

1937年7月底,日寇相繼佔領了北平、天津。為了滅亡中國,日寇緊接著沿津浦、平漢、平綏三線擴大侵略。沿津浦路進攻,為的是策應對上海、華東等地的侵犯;沿平漢路南下,為的是奪取中原,進逼華中、長江;沿平綏路西進,為的是佔領山西,進而控制整個華北。蔣介石這時已看清對日妥協無望,遂決心抗戰,對日寇的三路進犯,都做了相應的戰鬥部署,在平綏路方面,組織了著名的南口戰役。

南口,位於北平城西北45公里處燕山余脈與太行山的交會處,是居庸關南側的長城要隘,是北平通向大西北的門戶。這一帶地形複雜,崇山峻岭,關隘重疊。從南口經居庸關西行至宣化、張家口,為一東西狹長之盆地,南北多山,中央凹下,平綏鐵路橫貫其中,並有公路相輔行,形成為連通西北、華北及東北的交通幹線。南口的南北兩側,又是築在高山脊背的內外長城,山上僅有羊腸小道穿行,故南口是名符其實的「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天險之地,人們稱它是「綏察之前門,平津之後門,華北之咽喉,冀西之心腹。」守住了南口,即可阻止日寇佔領察哈爾省,進而分兵晉、綏之圖謀,從而保衛察、晉、綏三省。可見南口從來為兵家必爭之軍事要地。

平、津失守之後,為了保衛和搶佔南口,敵我雙方都部署了雄厚的兵力。日軍派出兩個混成旅團,板垣第五師團全部,以及川岸第二十師團之一部,總人數約7萬人,並配備了大量的火炮、坦克、飛機參戰。中國軍隊主力為湯恩伯將軍率領的第十三軍,轄第八十九、第四兩個師,以及陸續支援的第二十一師、第九十四師、第七十二師、獨立第七旅及兩個炮兵團,總兵力約6萬人。

南口戰役從1937年8月8日打響,至8月26日撤退,歷時近20天。8月8日至15日,為得勝口、南口之爭奪戰;8月16日至19日,為南口亘橫嶺城間之爭奪戰;8月20日至26日,為延翼競爭和中央被突破作戰。戰鬥中,日寇憑藉其優勢兵器飛機、坦克、大炮等,每日向我陣地傾瀉數千發炮彈、炸彈,依山草草修築的工事,總是剛修好就被毀,再修好,再被毀。但中國軍隊依仗保衛祖國的誓死決心,以步槍、手榴彈、大刀,與敵軍拼殺,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敵人的進攻。戰鬥之慘烈、殘酷,真是驚天地而泣鬼神。當時的戰地記者、參戰將領書寫的戰地採訪,紀實報告,戰地信函,新聞電訊,是南口戰史的真實記錄:

9日,南口正面衝突爆發了,敵人炮火猛烈的比我們的機關槍還要密,我們的前哨,首當其衝的是龍虎台陣地。我們的戰士對於炮戰有相當的認識,當敵人的炮火最猛烈之際,大家就離開了陣地,但這並不是後退,而相反的是跑到陣地的前面去。炮火之下,敵人是不會衝鋒的,到晚間炮火停止,大家又回來。我們之所以能這樣安全地躲過炮火,高粱地幫助很大。

12日早晨,30多輛坦克車駛入了南口,應驗了美國武官給我們的忠告。坦克車簡直是「鐵怪」,3寸厚的鋼殼,什麼也打不透它,炮彈打正了它,最多不過打一個翻身,然後它又會自己把自己調整過來繼續行駛。只要有一道山溝,它就隙沿而上,怎麼奈何它呢?辦法是有的,第七連連長帶著兩排人跳出陣地沖向坦克車去,他們衝到這個「鐵怪」跟前,鐵怪少不了有好多窗戶以備裡面的人向外射擊之用,於是大家就不顧一切的攀上前去,把手榴彈往窗口裡丟,把手槍伸進去打,以血肉和鋼鐵搏鬥,鐵怪不支了,居然敗走,並且其中的6輛因為裡面的人全部死了,所以就成了我們的戰利品,兩排勇敢的健兒雖然死了大半,但我們終於獲得勝利。

從13日起,敵人的炮火更烈,他們把重炮每四門一行地排成三行縱隊,四圍用坦克車圈起來,以防我們的進襲。一圈一圈地向著南口戰線擺列起來,從早到晚不停地施放。我們的工事都是臨時掘的,擋不起重炮轟擊,兵士們每兩個人為一單位,在山石上掘開一個小小的隱蔽洞,反正你的炮打上了,也只能打掉我們兩個人。每一方吋的地方,都有炮彈落過,它企圖將整個的山打平。進南口的路途上,都是一步一彈。

每天都有20架飛機在空中威脅著,但飛機的力量與作用,幾乎等於零,沒有一個人怕它。十三軍的將士真了不得,他們奉到的命令就是死守陣地。

三晝夜(得)不到水喝,馬鞍山上,第四連全體只剩一個弟兄,但是他還沉著地堅守陣地,而不稍退,直到我們補上去的生力軍到達了,方把他接下來。一個機關槍連的班長,他指揮著幾架機關槍在一座山頭上作戰,敵人衝上來了,他痛罵他的機關槍手打得太慢,但隨後他眼前的一個槍手陣亡了,他自己就把這架機槍接過來,繼續著干,一不小心,他順山城跌滾下去了,但機關槍仍抱在懷裡。再爬上來,敵人已到面前,他憑空手把日本軍官的指揮刀奪了來,立即還手砍去,第一下砍到對方的鋼盔上,第二下方把敵人砍死。

王仲廉師長,他有強壯的體魄,高大的身量,黑而堅實的臉,師部設在居庸關山洞裡,一列火車作了辦公廳,他本人和兩位旅長四位團長,都在前線指揮。炮彈曾把他的頭打傷了,若不是還有一個鋼盔戴在頭上,就不堪設想了。戰爭剝奪了他的睡覺權利,又瘦又黑,表現著是一個為國宣勞的忠勇將軍。

湯恩伯,這個鐵漢子,他不要命了。這的確厲害,十三軍從軍長到勤務兵,他們全不要命了,大家都把一條命決心拼在民族解放戰爭的火線上。從戰爭發動以來他就沒有睡眠的時間了,一切的精神,都用香煙維持著,瘦得像「鬼」一樣,只有兩個傳令兵隨身跟著他,那麼衛兵、勤務兵呢?早已加入火線去了。

從南口到居庸關有15里路,八十九師一共只有四團人,戰至20日,已不足一團,王仲廉在居庸關把剩餘的部隊集合起來,再向侵入南口之敵反攻,士氣絕未稍餒,當夜又奪回3個山頭。湯恩伯苦笑著說:「殘兵鎮守居庸關!」

(以上引文見小方:《血戰居庸關》載1937年9月29日天津《大公報》)

8月15日,敵軍攻入黃老院陣地,炮火的猛密,與攻南口一樣的戰法,並且逐步向右翼缺口奪進,情況非常嚴重,師長王萬齡也到橫嶺城坐鎮。出發時把他的物件,一針之微,都囑勤務兵收拾帶走,準備不再回來。他說:要是把日本打跑了,當跟蹤追擊,不幸而失敗,則以橫嶺城為墳墓。

不論機關槍怎樣準確向我軍掃射,奮勇的十三軍戰士,沒有一個想到槍彈會打進血肉來,短兵相接時,手榴彈是唯一可以對大炮報復一下的東西,擲手榴彈的戰士,雖然一批一批的倒下來,第二批馬上又跳出戰壕去抵抗。

這樣的衝鋒,接連3次以後,機槍連僅剩一個戰鬥兵、一個傳令兵、一個伙夫了。戰鬥兵、傳令兵把住兩挺機槍,伙夫在中間向左右輸送子彈,繼續對2000敵眾強烈反抗。

太陽照臨著整個山谷,這3位作殊死戰的英雄,最後含著光榮的微笑,躺在陽光中!

(以上引文見秋江:《南口迂迴線上》載1937年10月《國聞周報》第14卷第39期)

頃據官方消息,本月14日南口方面的戰爭,甚為激烈,敵竟日以重炮轟擊,至5000發左右,同時用重坦克車30餘輛,向我陣地猛衝,我內外壕工事均被沖毀,我王仲廉師第五二九團羅芳珪部,流血奮戰,死守不退,以致全團殉國,團長以下無一生存,其壯烈犧牲,實為近代戰爭所未有。

(《申報》1937年8月19日)

「五二九團羅團長芳珪兄,文電誦悉,貴團連日力挫強敵,已確立本軍未來全部勝利之基石,曷勝欣慰!南口陣地,關係國家對抗戰之成敗,敵寇雖眾而凶頑,僅將其優勢之炮火,而不能盡毀此一帶。尤其吾人賴以抵抗強敵者,為戰鬥精神,而非大兵與精良之武器,吾儕誓死決不離開陣地寸步。人生百年,終須一死,好漢死在陣頭上,即為軍人光榮之歸宿。」

「第八十九師王師長介人兄,文申電誦悉,李旅連日力挫強敵,已樹本軍勝利之先聲,曷勝欣慰!南口陣地,即為吾儕光榮之歸宿。我死則國生,我貪生則國死,吾儕寧死盡以維護此陣地,並不幸求生還也。望轉告貴師全體同生死之官兵們,努力爭取勝利為盼!」

(以上兩則,為湯恩伯軍長8月13日致羅芳珪、王仲廉的戰地通信。見上海出版的《中國陸軍第三方面軍抗戰紀實》。)

我們無須更多地摘引有關南口戰役寫真的戰地紀事資料了。因為上述所引,足以說明南口戰役的悲壯激烈,以及我軍官兵英勇無畏的偉大抗戰精神。

南口戰役,中國軍隊從布防到最後撤退,前後計一個月零三天,傷亡計1.6萬餘人;日軍亦付出了1.5萬餘人的慘重損失。其傷亡之重,是日軍萬萬沒有料到的。

南口之最後失守,根本原因不但敵人作戰人數多於我,其武器裝備之優劣更不成比例;此外,中國軍隊倉促應戰,準備不足,第六十八軍劉汝明部只圖保存自己的實力,不願積極配合,致援軍不能及時到位;此外,在戰術上打陣地戰,消極被動,不懂得保存有生力量,在運動中消滅敵人,這些都是南口作戰最後失敗的重要原因。

但南口戰役,仍不失其為我國抗戰史上極其光榮的一頁,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南口戰役嚴重地挫傷了日寇,打亂了日寇的作戰計劃,使「三月亡華」的神話破滅。

南口戰役和當時進行的淞滬會戰,顯示出日本帝國主義侵佔全中國的圖謀已暴露無遺,蔣介石決心由應戰轉為抗戰,因而對談判已一年有餘的國共合作抗戰問題,其態度積極起來,終於接受了我黨的《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1937年8月22日,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發布了將工農紅軍改編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命令;9月23日,蔣介石發表廬山談話,宣布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因此,南口戰役促進了第二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南口戰役,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熱情和鬥志,從此,「中國不會亡!」「築成我們民族新的長城!」「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等抗戰口號,深入人心,傳遍祖國大地。正如我黨編輯出版的《解放》周刊短評所言:南口戰役「這一頁光榮的戰史,將永遠與長城各口抗戰、淞滬兩次戰役鼎足而三,長久活在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中。」(1937年8月31日《解放》周刊第1卷第15期。)南口戰役的政治動員作用,遠遠超出了它的軍事意義。

0

主題

26

帖子

5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5
沙發
正大 發表於 2007-11-29 12:4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1 03: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