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亞洲周刊》以黨內民主推進人民民主,奠定胡錦濤的歷史地位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7-10-22 07: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共十七大政治報告以中央黨校一系列的大型調研為基礎,回答了中國當下社會中的一系列難題。十七大不僅增加了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為中國民主政治預留了很大的彈性和空間,也明確了以黨內民主帶動並推進人民民主,更奠定了胡錦濤的歷史地位。

  五年一度的中共黨代表大會在舉世矚目下拉開序幕。十月十五日,二千多名中共黨的代表和特邀代表出席了十七大,在人民大會堂聆聽總書記胡錦濤代表黨中央所作政治報告。七天的會期,代表們討論政治工作報告,修改黨章,討論和選舉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及新的黨領導。

  政治報告的題目很長,開宗明義「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不僅突出了這次會議的主題,更顯示了中國未來發展的路向。這個主題,是集中了胡錦濤執政五年來的治國思想理念,總結了三十年來改革開放經驗的結果,也將是中國一段時期內既定的發展主題。有學者認為,胡錦濤高高舉起中國特色的旗幟,推動人民「共享」的總路線,以科學發展觀為內涵,和諧社會為號召,形成了他的理論框架,奠定了其在中國發展歷史中的地位。

  胡錦濤的政治報告,實際上是共產黨中央對過去的總結及對末來的工作宣言,是執政黨的政策、方針。雖然,中國改革開放近三十年,經濟上取得突出成就,但貧富兩極分化嚴重;中國老百姓生活普遍得到改善,但社會矛盾仍然尖銳;改革開放成績顯著,但迷思不少,學術界更是爭議眾多;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實踐順暢,但由此產生的腐敗嚴重動搖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可以說,中國的發展,中國的改革開放走到了一個新的時期,新的時代。中國未來發展到底應該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為目標,民間呼聲極高的政治體制改革如何推進等,都擺在執政黨的總書記胡錦濤面前,繞不開躲不過。

  可以說,中共黨的十七大通過總書記的政治報告,撥開了這些迷霧,探明航道,回答了社會中的一系列難題,指明了中國發展的方向。這一主題亦是胡錦濤於今年六月二十五日,在中央黨校所作的「七一」講話所提及「四個堅定不移」的主要內容,並將在修改黨章時寫入黨章內。中共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潮在討論時稱:「這是一個順應潮流,回應百姓期待的好報告,繼往開來與時俱進的新宣言。」

  亞洲周刊獲悉,十七大形成的中共創新理論和胡錦濤路線,中共中央黨校提供了很大的貢獻。黨校是培養中共接班人的堡壘,統一思想的教學基地,也是中共理論的創新高地,「和平崛起」、「依法治國」最先發聲於此。胡錦濤曾經是中央黨校近十年的校長,也曾經是一九八三年的學員。被視為中共十七大報告藍本的胡錦濤 「六二五講話」,就是出自中央黨校,黨校的著名黨建專家直接參与了黨章修改。年初,胡錦濤指示黨校對中國社會發展作調研,黨校校長曾慶紅直接作出安排,由中央黨校兩位副校長李君如、王偉光分別帶領兩支調查隊伍到全國各省市作調查研究,不少黨校的理論權威、教授參加了調研,對中國的社會狀況、經濟發展、政治改革訴求等作了廣泛的調查研究,寫出的綜合研究報告,直接向胡錦濤作了報告,胡錦濤專門作出批示,對黨校的調研給予很高的評價,也奠定了胡錦濤政治報告實踐性的基礎。

  有關理論形成以後,中央黨校的主要負責人及教授們還承擔宣傳的任務,副校長李君如利用暑期到廈門、上海、西安等各地去宣講胡錦濤的「六二五講話」,解讀 「講話」內容。被稱為中共黨建第一人的葉篤初接受中央委託撰寫有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章。據悉,十七大召開時,各地都進京請黨校教員前去講解,有黨校教授的演講任務已經排到十一月十日以後了。

  在中共黨的十六大報告中,當時的總書記江澤民第一次直接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念。而此前,「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連續三次凸顯於中共全國代表大會報告的標題坐丑A「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沿著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等語句也家喻戶曉。如今,胡錦濤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旗幟高高舉起,寫入黨章,開啟了一個中國式社會主義發展的新時代。

  雖然,中國的改革總設計師鄧小平在南巡講話時指,對「姓資姓社」的問題「不搞爭論」,但長期來,民間的爭論不斷,一段時期借鑒外國民主社會主義經驗的聲音更烈,而民間和黨內對政治體制改革的呼聲更為高漲。中共上海市委黨校教授周東華對亞洲周刊表示,儘管國際社會有不同模式的社會主義,胡錦濤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旗幟舉起,實際上明確表示了,中國要走自己的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了的社會主義,完完全全由自己創造的模式。實踐中的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結合,已經是中國最大的創新了。周東華指出:「十七大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確定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思想,最大的貢獻是奠定了黨的政治路線,其歷史地位猶如中共一九四五年在延安召開的七大。」

  周東華說,站在現在的歷史觀看,毛澤東成立了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的社會政治制度;一九八四年六月三十日,鄧小平會見第二次中日民間人士會議日方委員會代表團時談話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八七年十月召開的十三大,提出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鄧小平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主改變中國貧窮落後的面貌;今天,胡錦濤舉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提出了經濟、民主、文化的全民共享,是要從此走上全民共同富裕的道路。

  中共中央編譯局當代所比較政治與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高新軍指出,胡溫體制五年執政,中國的進步很明顯,突出在經濟方面,但可以看得出,十七大對政治體制改革是有新意的,把最近幾年來地方政府和黨委的試點實驗結果寫入報告內,把發展基層群眾自治寫入報告中。高新軍說,過去中國的政治制度強調的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多黨合作協商,和民族區域自治,現在增加了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這中間預留了很大的彈性和空間,「很明顯,自治包涵了民主選舉,究竟哪一級是基層,村一級肯定是,鄉一級是不是?如果縣級也算是基層,那麼,中國民主政治的發展空間就出來了」。

  胡錦濤政治報告中還特彆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高新軍表示,他注意到,胡錦濤在 「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這一章內,多次突出了「人民當家作主」這一提法,強調了「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高新軍說:「選舉就是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重要方式,過去往往是政府為老百姓作主,老百姓根本享受不到作主的權利,胡錦濤的這些提法,與以往比,都有新意。」

  十七大也明確了以黨內民主帶動並推進人民民主,民間、黨內關心的黨代表大會的常任制,黨的幹部選拔的競爭性等。特別提到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由黨員和群眾公開推薦與上級黨組織推薦相結合的辦法。

  中共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潮在接受亞洲周刊提問時表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就從黨內民主開始,黨在決策過程、幹部選拔過程中都擴大到黨外,擴大到群眾。江蘇在選拔幹部時除了黨內外推薦考察以外,還有公示制度,如果公示后老百姓有意見,通不過,這樣的幹部也不能任用。

  中共十七大試圖以新思想迎接中國發展的新時代,但中國的新思想和新理論的貫徹實行,還需制度保證,中國特色到底可以「特」在哪些方面,空間有多大也需要在實踐中探索。考驗黨內民主的關鍵在於差額選舉的層級,是否能上升到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有了這個基礎,才能有機會一步一步拓展人民民主。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1: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