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監督怎麼蛻變成分肥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7-10-5 12: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7年10月05日08:25   南方周末 

作者:張鳴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教授

只要官員是只對上負責的,無論監督怎樣綿密,都無濟於事,監督變成分肥,絕對是官員的理性選擇。只有讓官員不只對上負責,而且對下負責,讓社會來監督,保障輿論監督自由,監督機構才會真正有效。

一有官員貪污腐化,總結經驗教訓,總免不了要說,監督不力。怎麼才算有力呢?我們現在政府有監察部門,有審計部門,有反貪局,黨還有紀律檢查部門,現在又成立了國家預防腐敗局。世界上有哪個國家有我們這麼多專門的監督部門呢?沒有,那為什麼我們還是監督不力?

有人說了,各個地方政府里的監督機構,跟被監督的對象屬於同一個級別,同級之間,監督的有效性,自然不高。於是改進,紀檢委級別提高。好像改善也不大。又有人認為監督部門跟地方黨政負責部門,有統屬關係,於是改進,監督部門盡量獨立,由中央直線領導。但是,如果監督機構也出問題怎麼辦?那就再派監督監督者。現在,聽說已經開始實行中央向地方派巡視員制度,類似於古代的欽差大臣,此舉能否有效遏制腐敗?從歷史的經驗上看,短期效果應該有,但想要根本改善,也難。

做古代歷史研究的,大多認為明代的政治昏亂,但是從制度層面講,明代的監督機制偏偏最發達,歷朝都有的監察機構自然少不了,只是不叫御史台而叫都察院,轄十三道御史,原來專門的諫官給事中,此時也演變成分佈在六部的監察官,從給皇帝提意見,轉變為給京官挑錯。此外,各省還派有專門定期駐省監察的巡按,後來再加派巡撫、總督。政府體系之外,皇帝還要派自己身邊的人,到各地監察,有礦監、稅監,最重要的是監軍,正因為如此,被閹割過的宦官,到了明代被尊稱為太監。這還不算那些直屬於皇帝,權力無邊,近似於特務組織的錦衣衛和東西廠。

巡按是最早下派的監督人員,官位不高,不過跟一般的御史一個級別,七品官而已;跟四處走走的十三道御史不同,巡按盯在一個地方,不可能什麼都看不出來,因此,早期的巡按,還真能查出點事來。但是,恰好也是因為定期駐在一個地方,很容易被地方官們包圍軟化。按規矩,監察官位卑而權重,可以跟省級的三司長官相分庭抗禮,三司見了巡按,只能客客氣氣的。客氣歸客氣,禮貌歸禮貌,但巡按沒有具體的行政權,按規矩辦事,實惠撈不到。人都是要吃飯的,官員也是人,當官還是要圖吃好飯,明朝的官俸又低得可憐,大家只有自己想辦法。巡按雖然只有七品,但也是官,有跟所有官一樣的想法。巡按沒有行政權力,卻有跟行使行政權的人挑刺的權力,於是,大家心照不宣,監察變成了分肥。這下好了,巡按不僅地位跟省級官員平起平坐,連實惠也平起平坐,朝廷要的監督,自然也就不了了之。

巡按不中用,有人找原因,說是官位不高,於是派下來六部堂官一級(類似部長和副部長)的人掛上都察院的副職,下來做巡撫、總督。原來七品芝麻官派下來,都可以跟省級官員平起平坐,派來部長副部長,跟省級三司官階相當,更了不得,直接就把個三司變成自己的下屬,以至於後來人們不認為巡撫和總督是中央派出官員,徑直把他們當成了省長。

最受皇帝信任的太監,雖說身體關鍵零件少了,但貪心一點都不少,只要被派下去,就無師自通地把監督化為分肥的契機,打著皇帝的名義,為自己撈足了好處。明代宦官機構二十四監,權力最大的是司禮監,因為那裡的太監可以替皇帝批奏摺;最實惠的卻是御馬監,御馬監里的太監,官階都跟當年的孫猴子差不多(估計當年吳承恩寫這個情節,有諷刺太監之意),但權勢可不小,不僅掌握著調兵遣將的令牌兵符,而且可以向外派監軍。軍隊多了監軍,長官無所謂,但是小兵倒霉,因為又多了一個喝兵血的。時人寫道:「監視之設,止多一扣餉之人。監視之欲滿,則督撫鎮道皆有所恃矣。故邊臣反樂於有監視,功易飾,敗易掩也。上(指皇帝)性多疑,有監視,又有監視監視者,多一人有一人之費,窮邊士卒,何不幸一至於此。」(楊士聰《玉堂薈記》)

只要官員是只對上負責的,無論監督怎樣綿密,都無濟於事,監督變成分肥,絕對是官員的理性選擇。只有讓官員不只對上負責,而且對下負責,讓社會來監督,保障輿論監督自由,監督機構才會真正有效。19世紀中葉,美國工業化時期,也一度出現過官商勾結,權錢交易盛行的局面,但是由於有社會的監督,有輿論的揭弊,民間掀起掃黑風暴,很快就扭轉了局面。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02: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