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牛頓簡介

[複製鏈接]

204

主題

2227

帖子

674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7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nfuse 發表於 2007-9-30 03: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雖然運動定律與萬有引力是牛頓最著名的發現,他卻反對用它們來將宇宙解釋為一部純粹的機器,譬如一座大鐘。他說:「引力解釋了行星的運動,但卻不能解釋誰讓行星運動起來的。上帝統治萬物,知曉所有做過和能做的事。」[13]

儘管擁有科學上的名望,牛頓在《聖經》與早期教會父老上的研究也是值得注意的。牛頓寫作了一些聖經批判的作品,最著名的就是《兩處著名聖經訛誤的歷史變遷》。牛頓還擺放了一座與傳說日期公元33年4月3日相符[14]的耶穌·基督受難像。他亦嘗試,但未成功地,去尋找《聖經》中隱藏的消息(參看聖經密碼)。

牛頓可能拒絕了教會的三位一體教義。在少數的觀點裡,T·C·普菲岑邁爾(T.C. Pfizenmaier)認為他更像是持有東方東正教三位一體觀,而不是西方天主教、聖公會和大部分新教的觀點。[15]在他的時代里,牛頓(與不少活躍於皇家學會和查理二世宮廷的人士一樣)被指是玫瑰十字會的會員。[16]

在他的一生中,牛頓寫作了比自然科學更多的在宗教學著述。他相信一個理性的主觀世界(immanent world),但他卻拒絕萊布尼茨和巴魯赫·斯賓諾莎深信的萬物有生論。因此,有序且動態的(ordered and dynamically informed)宇宙可以被理解,而且必須以主動的理性(active reason)去理解,但是這個完美且註定中的宇宙,必須有規律地運行。


牛頓在宗教思想上的影響
牛頓與羅伯特·波義耳的機械論學說被理性主義作者提升成了泛神論和狂熱論的一個可行替代選項,並為東正教傳教士與宗教自由主義(Latitudinarian)一類的異見傳教士有保留地接受了。[17]這樣,科學的清晰簡潔,使得無論是在迷信者還是無神論者中,均無人可以企及,亦無人可以駁斥之。[18]而與之同時,英國自然神論者的第二波浪潮使用了牛頓的發現來論證「自然宗教」的可能性。

波義耳的機械論宇宙觀給出了不利於啟蒙時代前的「魔法思想」和基督教神秘元素存在基礎的抨擊。牛頓通過數學證明的方式完善了波義耳的思想,並且,也許更重要的一點是,它們的普及也是非常成功的。[19]打比方說,如果原來的世界是干涉主義的上帝所統治之世界的話,那麼牛頓就將它變成了用理性及普遍原理進行設計的上帝所創造之世界。[20]這些原理讓每個人都能去獲取知識,讓每個人都能在此生此世積極地追求自身目標,並讓每個人都能用自身的理性力量來完善自我。[21]

牛頓把上帝視作造物的大師,認為在面對著所有生物之宏偉時,祂的存在不容否認。[22][23][24]但他的上帝觀產生了無法預見的神學結果,如同萊布尼茨指出的那樣,上帝現在已經完全地從世界事務中隱退了:對干涉的需要只會證明上帝作品中的一些瑕疵,而這對一個完美且全能的造物主來說是不可能的事。[25]萊布尼茨的神正論(theodicy)將上帝與參與祂的創造物的行為中分離開,從而消除了上帝在「罪惡問題」中承擔的責任。於是,對世界的理解便降低到了個體原因的水平,而人類,如同奧多·馬誇德(Odo Marquard)所認識的那樣,應為修正和消滅罪惡承擔責任。[26]

從另一方面說,宗教自由主義和牛頓學說的思想對千禧年主義的產生具有深遠的影響。千禧年主義是一個相信機械論宇宙觀的宗教派別,但其在實際上與狂熱論和神秘論如出一轍。啟蒙運動為了消滅它而與之進行了艱苦的鬥爭。[27]

世界末日的觀點
在1704年的一本手稿中,牛頓描述了他試圖從《聖經》中提取出科學的信息,據他估計,世界將在2060年前終結。在預言中他說道:「我提到的這點並沒有斷言終結的時間,而是為那些頻繁預測終結時間的空想者們輕率的臆說畫上句號,每當他們的預言失敗時,便給神聖的預言帶來了恥辱。」[28]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 ... F&variant=zh-cn

209

主題

1487

帖子

488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88
沙發
也和話 發表於 2007-9-30 03:25 | 只看該作者
最新的考古發現牛頓和萊布尼茨一起密謀發起了微積分之爭,並非以前想的這麼簡單,兩人各自爭誰先發現微積分。

好可能因為這次密謀,牛頓成了第三者(Johann Bernoulli)的受害人。

http://www.helsinki.fi/~mroinila/NewtonLeibniz.pdf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0 05: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