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在文學的亂世中談高行健和沈從文

[複製鏈接]

1097

主題

4592

帖子

2155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15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夏之聲 發表於 2007-9-19 08: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博客專欄xuenigu.vip.bokee.com 作者:雪泥西歐 2007-08-17 02:33:47 發表於:博客中國

2000年高行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著名漢學家、瑞典學院里唯一懂中文的院士馬悅然說:「在那麼多中國作家中,其實沈從文是最接近諾貝爾獎的人。1987年和1988年曾兩次被提名,從當年同事們的評論來說,他是很有希望得獎的。……如果他能再晚點去世,一定會成為中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第一人。」對這位被迫封筆改行,文革中又被批臭下放的優秀作家,馬悅然遺憾了很久。

而國內對高行健的反應,更是啼笑皆非。很多大陸同行不以為然,或者也不怎麼服氣,民間百姓更是無人識君。
誠然,諾貝爾文學獎是一項世界性的文學榮譽,但並不絕對代表文學的最高成就,也有它的局限性,被很好地翻譯成外文的中文作品較少。但諾貝爾文學獎的基本精神,瑞典學院的院士和評委的水準,慧眼識英才,眾人仰之。要不然怎會舉世矚目,年年如此。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柯思仁博士說:「高行健長達半世紀的流亡生活,選擇在大中國以外的邊緣地帶,對政治與文化進行冷靜超脫地反思。這對處於中國以外的(邊緣位置的新加坡)華人社群來說,或許是一種相當恰當的參考。不少大陸作家雖有成就,但他們摻雜政治元素的民族情意結太強,對中國問題有很深的沉溺。……高行健有意把自己安放在邊緣,卻站在了舞台最正中的位置。」

83年,高行健的劇作遭查禁,離開北京,在長江流域流浪了十個月。1989年他因戲劇《逃亡》受到公開點名批判,開除公職,所有作品被禁。
高行健對任何足以左右個人心理、引誘作家背叛文學及自我的力量(意識形態、理論或市場因素等等)皆十分警惕。流亡寫作使高行健開始冷銳超然地反思。

沈從文和高行健有一個共通性,那就是邊緣化與獨特性。
沈從文遊離於滔滔的革命洪流之外,魂系鳳凰古城、綿長千里的湘西水,用看似輕淡的筆墨,寫出令人心顫的故事,刻畫的農人、士兵、婦女異常生動逼真,又對他們充滿悲憫和愛,表現了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清新俊逸的風格,具有超越時空的獨特價值和永恆之美。

沈從文既沒有留洋背景,也沒有家學淵源,卻以其獨特的生活體驗為人們構築了一幅幅古樸自然的湘西生活畫卷。小說《邊城》優美得如一首抒情的田園詩,《長河》是與父老兄弟秉燭夜談的知心書,他的《蕭蕭》讓那種典型的五四批判話語及衍生的文學敘述模式落了空。他的《從文自傳》,單純而又厚實,樸素而又傳神,蘊涵著天地運行、生生不息的活力。他完全來自於生活這本天地間無言的大書,故鄉山水的氤氳,生活閱歷的滋養,對生活的忠實和愛,對文學的忠實和愛,是沈從文的眾多作品能夠超越時空而長久地充滿生命活力的秘密。他從大自然那裡體會到生命的豐富和偉大,找到愛與美相交融的情感。用他的話來說,這就像尋找到一種偉大的宗教一樣。

沈從文的文學不屬於當時的城市文化,也不屬於革命文學,他的「美在生命」的主張也與新文學主將們相悖,沈從文越與眾不同,就越招來非議。責備他「不寫階級鬥爭」,對不同階級人物「缺乏愛憎分明的立場」。
文學不能淪為商業和政治的雇傭,必須有根本的擔當。他始終保持著一種獨立選擇和獨立人格,忠實於自己的靈魂和手中的筆。這種邊緣的、民間文化立場的堅守,讓沈從文自成一格,沒有五四以來文學常有的弊病,沒有移植牽強的現代觀念及虛妄的革命鬥志。

他有著清醒的自知之明:「我希望我的工作,在歷史上能負一點兒責任,盡時間來陶冶,給它證明什麼應消失,什麼宜存在。」希望他的讀者是「在各種事業里低頭努力,很寂寞的從事於民族復興大業的人。」
1948年,郭沫若發表文章《斥反動文藝》,斥責沈從文是個「看雲摘星的風流小生」,「他一直是有意識地作為反動派而活動著」,「存心不良,意在蠱惑讀者,軟化人們的鬥爭情緒。」尤其是郭沫若對沈從文的「作為反動派」的階級定性猶如一顆重磅炸彈,給沈從文以沉重的打擊。

次年接踵而來的是,沈從文任教的北大校園裡,有人指使學生們將郭沫若的《斥反動文藝》重抄成大字報,並貼出「打倒新月派、現代評論派、第三條路線的沈從文!」的大標語。沈從文又收到恐嚇信,他感到有一張網在收緊。他憂懼的還不僅僅是激烈批判的本身,而是背後強大的政治力量的威脅。
他陷入空前的孤獨感,心力交瘁,極為痛苦,有時候一邊工作一邊流下淚來。「生存亦若吾喪我,我應當休息了,我不毀也會瘋去。」1949年3月,他兩度自殺。先是他將手伸到電線插頭上,慌亂中長子沉龍朱拔掉電源將父親蹬開;再是將自己反鎖在房內,用刀片割開手腕動脈及頸上血管,並喝了些煤油。及至有人破窗而入,已是鮮血四濺。獲救后,沈從文入精神病院療養。

4月出院后,沈從文被趕下北大的講台。他下決心改行,遠離既給他帶來榮譽又招來是非的文壇,1949年8月,他來到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年沈從文47歲。永遠的告別了安身立命、已取得非凡成就的事業,從此沒能寫出一篇小說,而在這以前的25年中他卻出版了80多部,1000多萬字。天才文學大師的藝術之翼就此折斷了。
沈從文在歷史博物館當起了義務講解員、勤雜工,埋頭研究文物古迹。他封筆以後,有人一直勸他寫點東西,他不為所動,說:「框框太多,寫了也寫不好。」

錢鍾書曾說:「從文這個人,你不要以為他總是溫文爾雅,他骨子裡很硬,不想乾的事,你強迫他試試?!」
文革中,沈從文的處境更慘了,無休止的檢查、批鬥,掃女廁所,七十多歲的他,心臟病、高血壓隨時會有危險,還被弄到鄉下勞動,看鴨子,看菜園。有一次他和幾個人上街,迷了路,沈從文指著住處附近火葬場那高高的煙囪說:「那是我們每個人的最後歸宿。」
1985年有數人一起訪問沈從文,說起文革中他打掃女廁所的事,在場一位女記者動情地擁住他肩膀說:「沉老,您真是受苦受委屈了!」不想,83歲的老人當下抱著她的胳膊,嚎啕大哭起來,哭得就像個受了委屈的孩子,什麼話都不說,就是不停地大哭。所有人都驚呆了。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老作家,茅盾、巴金、冰心、老舍、錢鍾書、夏衍、曹禺、葉聖陶等,在49年後都毫無例外的沒有寫出什麼成功的、有影響的文藝作品,有時勉強寫也差強人意,與他們曾經的輝煌無法相比。
以《駱駝祥子》和《茶館》而大名鼎鼎的老舍寫了《龍鬚溝》等劇本,被樹為文藝界的樣板,什麼都要他以「人民藝術家」的姿態進行宣傳。1966年8月,老舍被紅衛兵揪斗,慘遭折磨,跳太平湖自盡。
郭沫若寫了許多迎合時代的文字,受到後人詬病。1958年,他高歌:「才見早稻三萬六,又傳中稻四萬」,「不闖鋼鐵千萬二,再過幾年一萬萬」。

曾寫出《雷雨》等名劇的曹禺,1951年按照領導意圖寫了知識份子思想改造的劇本《明朗的天》,宣告失敗。57年,劇作家吳祖光在文聯座談會上直言:「黨趁早別領導文藝工作。」剛剛入黨的曹禺立即痛加批判。1958年、 1964年曹禺寫了「大躍進」和河北抗洪題材的話劇,無一成功。後來寫歷史題材的《膽劍篇》、《王昭君》屬於完全按政治意圖的「憑空虛構」,也很快消亡。文革中,他躺在牛棚中,才從自己被批判被打倒的經歷中,深切地體驗到:一個運動到一個運動,總是讓知識份子批判知識份子,深感痛心和被愚弄。曹禺最後病中悟出一痛:「我總是聽領導的,領導一說什麼,我馬上去干,有時候還得揣磨領導意圖……可是,寫作怎麼總聽領導的?」

文革時狂熱的個人崇拜,到處充斥著語錄,遍地是盲從的奴隸,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接觸到正常的文化和思想。文藝作品假、大、空。任何太有人情味的方式,所有人性的因素都被壓抑或清除殆盡,都被以暴力方式強行扭曲,甚至達到非人的境地。
如果說政治挂帥時代的小說沒有文學價值,那麼在一切向錢看的大潮衝擊下,文化的處境也是非常糟糕,令人憂慮。泛濫成災的是色情、暴力、急功近利的炒作。傳統文化早已摧毀殆盡,一切以市場馬首是瞻,人們利用凋零的傳統文化皮毛作秀,裝點門面或招徠旅遊業。

中國作家協會的官方網站上協會章程第五條寫道:「組織作家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樹立科學發展觀,學習黨的方針政策,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這不是明擺著文學領域的思想監控依然如故,寫什麼都可以但不能反對我們偉大的黨、偉大的領袖。敢講真話,有思想深度的作品,多半會像右派女兒章詒和的書一樣遭禁,而被網民們怒斥為垃圾文學的美女作家的作品、「下半身寫作」、「裸體寫作」卻滿天飛。難怪有人悲嘆:中國文學已經死了!難怪余秋雨無奈地說:或許這是個「文學的亂世」!

如果沒有說真話、表達真感情的文化氛圍,中國現在以及將來都不會出現文學藝術大師。
呼籲文學的真正回歸!

[本文網址] http://vip.bokee.com/20070817364605.html

我的導航簡介
雪泥,70年代生,原籍四川省內江市,現定居西歐盧森堡大公國。曾就讀於川大、英國劍橋大學和法國梅斯大學,文學博士。歐洲梅園文學社社長,梅園雜誌主編。散文、詩歌早年收錄於牡丹江市出版的《中國當代散文詩歌選集》,英文詩選入Songs of Honour(英國),和Eternal Portraits Series(美國)有《外國短篇小說選》叢書和詩集《人在歐洲》、Lonely Journey、To Eternity出版,長期從事翻譯工作和文學創作,作品散見於祖國大陸、台灣、澳洲、美國、加拿大、歐洲。*******************特別聲明:請您在點評時留下您的ID或筆名,以便回訪。希望得到善意的批評和鼓勵而不是侮辱攻擊謾罵。

1097

主題

4592

帖子

2155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155
沙發
 樓主| 華夏之聲 發表於 2007-9-19 08:54 | 只看該作者
看到沈從文的遭遇,感到眼睛有些濕潤。

有時也很想知道胡適,因為中學學到魯迅的文章,老師必然批一番胡適。像我這樣具有叛逆個性的人雖然認同魯迅,但相信挨罵的胡適也肯定不錯,只是一直沒有機會了解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17: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