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揭秘:毛澤東選擇鄧小平接班的來龍去脈

[複製鏈接]

482

主題

680

帖子

803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0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star 發表於 2007-9-9 08: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佚名





1974年,毛澤東和鄧小平在北京

  
1974年7月至1975年4月,毛澤東最後一次離開北京,先後在武漢、長沙、南昌、杭州停留270天。在此期間,特別是在長沙停留的114天,毛澤東作出了決定中國未來命運的重大決策--推出鄧小平擔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第一副總理、中央軍委副主席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取代在中共十大上當選為中共中央副主席的王洪文,主持中央工作。本文將詳細講述毛澤東最後一次離開北京、作出這一重大決策的來龍去脈。  

  ●中共八大前夕,毛澤東開始考慮把鄧小平作為又一個接班人來培養  


  新中國建立初期,主持西南黨、政、軍工作的鄧小平被毛澤東調到中央工作,很快擔任了中共中央秘書長兼中央組織部長、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總書記等重要領導職務,成為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鄧小平德才兼備,軍政皆優,是一位能夠「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非凡帥才。就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而言,鄧小平具有早年在法國和蘇聯奠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凡起草文件和工作報告、經驗總結、講話稿等,從來都是自己動手,一氣呵成,且言簡意賅,觀點鮮明,深得毛澤東的好評。鄧小平起草的給中央的報告,曾多次被毛澤東視為有創見而批轉給各中央局、各解放區參照執行。就安邦治國而言,從抗日戰爭到新中國建立初期,鄧小平先後主持過太行分局、北方局、晉冀魯豫中央局、中原局、華東局和西南局的工作,長期擔任大戰略區的主要負責人,獨當一面,積累了豐富的領導工作經驗。就帶兵打仗而言,鄧小平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已經統兵一方,任紅七軍、紅八軍政治委員。從1938年開始,相繼擔任八路軍一二九師政治委員和第二野戰軍政治委員,領導過華北抗戰,與劉伯承一起指揮過上黨戰役、平漢戰役、挺進大別山、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和解放大西南等重要的戰役戰鬥。  

  對於鄧小平的文韜武略,毛澤東1951年在同一位民主人士的談話中作了高度評價:「無論是政治,還是軍事,論文論武,鄧小平都是一把好手。」除此之外,鄧小平雷厲風行、知難而進、勇挑重擔、善於開創新局面的作風,也給毛澤東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年齡而言,1956年鄧小平才52歲,在中共第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是比較年輕的一位。中共八大前夕,毛澤東開始考慮把鄧小平作為又一個接班人來培養。1956年,在中共七屆七中全會上的一次講話中,毛澤東特別就鄧小平的情況向中央委員們作了介紹:「至於秘書長改為總書記,那只是中國話變成外國話。(鄧小平插話說:我還是比較安於擔任秘書長這個職務。)他願意當中國的秘書長,不願意當外國的總書記。其實外國的總書記就相當於中國的秘書長,中國的秘書長就相當於外國的總書記。他說不順,我可以宣傳宣傳,大家如果都贊成,就順了。我看鄧小平這個人比較公道,他跟我一樣,不是沒有缺點,但是比較公道。他比較有才幹,比較能辦事。你說他樣樣事情都辦得好嗎?不是。他跟我一樣,有許多事情辦錯了,也有的話說錯了,但比較起來,他會辦事。他比較周到,比較公道,是個厚道人,使人不那麼怕。我今天給他宣傳幾句。他說他不行,我看行。順不順要看大家的輿論如何,我觀察是比較順的……這個人比較顧全大局,比較厚道,處理問題比較公正,他犯了錯誤對自己很嚴格。他說他有點誠惶誠恐,他是在黨內經過鬥爭的。」在中共高級幹部中,能夠獲得毛澤東如此高度評價的,確實為數不多。由於毛澤東的鼎力推薦,在中共八大上,鄧小平順利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總書記,實際上確立了他作為毛澤東又一個接班人的地位。中共八大以後,鄧小平作為中共中央總書記,主持中央書記處的工作;作為國務院副總理,協助周恩來處理國務院的工作;作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參與中共最高領導核心,對黨和國家的重大事務進行決策。  

  中共八大以後,毛澤東繼續在國內外一些重大場合宣傳劉少奇和鄧小平,多次明確地透露出自己把劉少奇和鄧小平作為接班人看待的信息,力圖使國內外更多的人瞭解劉少奇和鄧小平。1957年11月,毛澤東率領中國黨政代表團訪問蘇聯,在同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的談話中,在談到自己準備辭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職務時,赫魯曉夫問道,有人接替嗎?毛澤東說,有。我們黨里有幾位同志,他們都不比我差,完全有條件。接著,毛澤東一一評價了中央幾位主要領導同志。他指出,第一個是劉少奇。這個人在北京和保定參加了五四運動,後來到你們這裡學習,1921年轉入共產黨,無論能力、經驗,還是聲望,都完全具備條件了。他的長處是原則性很強,弱點是靈活性不夠。第二個是鄧小平。這個人既有原則性,又有靈活性,柔中有剛,綿里藏針,很有發展前途。在1959年舉行的中共八屆七中全會上,毛澤東在關於工作方法的講話中,講到權力要集中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和中央書記處時,詼諧而富有深意地說:「我這個人的名字叫毛澤東,我掛正帥,就是大元帥;鄧小平為副總司令,副元帥。我們兩個人,一正一副。」他還對鄧小平說:「你是總書記嘛!鄧小平,你挂帥了,一朝權在手,就把令來行,你敢不敢呀?你是書記處的總書記,你也是常委的總書記,你也是政治局的總書記,你也是中央委員會的總書記。」  

  1959年以後,中共中央的工作分為第一線和第二線。毛澤東退居第二線,劉少奇、鄧小平作為毛澤東的兩位接班人,主持中共中央第一線的工作。劉少奇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對黨和國家的重大問題進行決策和處理;鄧小平主持中央書記處會議,對繁重的黨、政、軍日常工作進行決策和處理。在劉少奇、鄧小平主持中共中央第一線工作的前期,總的來說,毛澤東是滿意的。但是,隨著劉少奇、鄧小平為了恢復在「大躍進」中傷了元氣的國民經濟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后(這些措施被實踐證明是完全正確的、完全必要的),隨著劉少奇、鄧小平在實際工作中對「大躍進」以來社會主義建設中一系列「左」傾錯誤指導方針的糾正,隨著劉少奇、鄧小平在探索具有中國自己特點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問題上認識的深化和實踐上的深入,他們與退居二線的毛澤東之間出現了分歧。這樣,就使林彪、江青有了可乘之機,他們利用十年內亂,把劉少奇打成「黨內頭號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迫害致死;把鄧小平打成「黨內第二號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流放江西。  

  「九一三」事件使毛澤東受到極大的精神打擊,大病了一場,從此身體日漸衰弱,進入了暮年。但是,愈是年老體弱,毛澤東選擇接班人的心情愈迫切。在1973年的中共十大上,他又選擇了38歲的王洪文擔任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王洪文擔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后,毛澤東對他的態度逐漸由希望變成失望  

  王洪文擔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以後,毛澤東曾經對他寄予厚望。從1973年9月12日到1974年5月29日,毛澤東先後16次讓王洪文陪同,會見來訪的外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以便在各種場合樹立他的形象,增加他的政治活動經驗。對於毛澤東的這種做法,一位英國記者作了如下評述:「38歲的上海造反領袖王洪文,已明白無疑地成為毛的繼承人。毛在中共十大之後每一次會見外國首腦,坐在他兩側的總是周和王。周已75歲,是毛的同輩戰友。因此,毛用這種特殊的方式,向全世界表明,王是他的接班人。未來的中國,是王洪文的中國。毛顯然已經吸取林彪事件的教訓,不再把接班人的名字寫入中共黨章。但是,毛仍明確地指定了自己的接班人。因為毛畢竟已是80老翁,隨時都可能發生意外。毛在生前指定接班人,為的是在他突然亡故時,可以使人口眾多、派系紛爭激烈的中國,有一個眾所公認的領袖,避免中國的內戰和混亂……」  

  毛澤東的這次安排為中國後來的改革開放奠定了基礎!為鄧小平的領袖地位奠定了基礎!(來源:人民網)

9

主題

78

帖子

63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3
沙發
cadillac 發表於 2007-9-13 04:19 | 只看該作者

事實本身不能說明全部問題

因為有很多事實被有意略去了。

鄧小平的重新抬頭,是準備接葉劍英的班,就像當年葉劍英接朱德的班一樣。無論犯了什麼「錯誤」,作為統治民族之一的代言人,如「軍閥」朱德以及「裡通外國」和「走後門」的葉劍英,只要這個民族選擇了你,黨就必須把他選進最高統帥部。鄧小平就是這樣「眾望不歸」的情況下復出的。

如果不是後來的政變,我猜測鄧小平的最終位置是接替葉劍英任中央軍委常務副主席。王洪文任黨主席,張春橋任總理。即使經歷了政變「四人幫」下台,鄧小平也只是在軍委呆著,是軍隊黨代表,並沒有其他顯赫的職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14: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