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09月02日 東方網

由中國自行研製的殲10戰鬥機
編者按:中國長期以來,一直保持對軍事工業生產於研發的低調姿態處理,同時,中國為了有效避免「地區間的」軍備競賽。採取了相當有規則的武器製造與研發進度的控制。但是,為何維護中國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維護世界和平。中國應該有能力與有必要提升自己的國防現代化水平。以下是英國《簡氏防務周刊》最近報道的關於中國國防工業現代化變革的文章:
中國是正處於對外開放的一個潛在的巨大市場,中國新的防衛裝備和投資計劃出台後,在通過前所未有的努力,以加速現代化其國防力量,並為此增加了國防預算開支。
最近提交的一份報告,簡氏防務經濟學分析師馬修史密斯稱:從2001年以後,中國國家國防預算經費增長進一倍多,並有可能繼續增長到兩倍以上,預計2010年將可能達到590億美元。
史密斯說:「中國主張,對瀕臨國家開放部分國防工業合作領域,由此創造了巨大的商機。特別是在其航天等高端軍事科技領域。再結合其本國內國防預算開支的增加,更加會進一步提升中國的國防科技水準,而擴大與開放本國國防工業,主要是在其高尖端的航天航空領域。」
"新推出的改革計劃,在過去的五年裡,實質上在提高新的中國軍備質量和修正老式的原國防設備,加入了競爭激勵手段,包括:系統工程外包,並鼓勵外商投資於非戰略性國防工業"
「中國的非官方國防開支即:「灰色開支」被認為是一直處於相當高的水平領域,如新增戰略武器和進口武器系統(主要來自俄羅斯)與未來計劃中的內部採購武器支出計劃的差異,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這個改革。
史密斯說:「中國武器採購支出,主要集中在高科技信息化先進防衛裝備上。其主要增加資金將用於培養增加專業知識。同時大批新的裝備進入解放軍,因此需要解放軍的軍事訓練水平與手段也相應得到改進。」
「中國此舉關鍵性任務,是為其國防工業實現完全擺脫以往舊的傳統體制,進入這個全新的具有市場競爭能力的建設軌道。在進入這個新的防務市場,中國還將建立相應投資產業。這將引起國際武器軍備市場的巨大震動。從而使得中國成為新的軍火市場的增長點。因此中國將會就此獲得大量外國公司的資金與技術。」
「中國此類做法可以形成整個國際武器市場的帶動作用。雖然它必不可少的帶來了中國軍費開支預算的不斷增長趨勢,但是,自由化市場與靈活多變的競爭手段。將可以帶動45100多個新的就業崗位,同時中國再次也是擁有全世界最大的自身消化市場。這對目前緊張被動的歐洲國防工業來說,將是一次難得機遇,歐洲國防工業有必要認真考慮與對待這個十分誘人的機會。」
史密斯最後說:「但是,中國一貫難以尊重對方知識產權的行為,與將帶給俄羅斯的軍事國防產品共給國的主打地位的動搖,都是會影響到這個計劃實施的潛在因素。」(編譯/寒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