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歷史上的8月13日:中日淞滬會戰開始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7-8-13 23: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圖片說明:這是上海守軍在閘北堡壘內同日軍巷戰

  1937年8月13日,中日淞滬會戰開始。日本侵略軍先後調集28萬人,動用軍艦30餘艘,飛機500餘架 <廣告>
,坦克300餘輛,大舉進犯上海。中國軍隊先後調集70餘個師,艦艇約40艘,飛機250架,投入戰鬥。經過浴血奮戰,中國軍隊斃傷日軍4萬多人,堅守上海達3個月之久,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者速戰速決的美夢。


                         蔣介石在前線視察


                       準備與敵作戰的我88師戰士


                           羅店前線反攻


                     江灣陣地前沿我士兵鄉村小道前往殺敵


                       堅守在四行倉庫上的我軍戰士


                    上海市民挺身衛國依據街壘向敵軍射擊


                     敵我在蘇州河兩岸對峙終日激戰


                      敵我雙方在閘北反覆較量


                    一架日機在閘北被我高射炮擊中 冒煙墜落


                   88師一部與日軍的激烈爭奪戰在八字橋周圍進行

求凇滬會戰謝晉元與「八百壯士」全資料


在淞滬會戰1937年10月29日,日軍攻佔上海的第三天,市民一早出門,突然看到四行倉庫
樓頂上飄揚著中國國旗!自從中國軍隊撤離后,上海濃煙翻滾的天空中,就只能看到租界
的英國米字旗、美國星條旗、白俄三色旗和日佔區的「膏藥」旗了。

三天前,與日軍苦戰了75天的中國軍隊,就像他們來上海時一樣,一夜就消失了。佔領上
海后的日軍先是推倒了先總理孫中山的塑像,繼而到處懸挂太陽旗――中國人形象地稱之
為膏藥旗――中國報紙稱之為「被正義的子彈打穿的一個血洞」的旗幟。

現在,這些房頂上掛著膏藥旗的中國人,看到了自己國家的國旗!他們還是中國人,他們
還在自己的家園!當天的《申報》有這樣的一篇特寫:「天亮時分,國旗飄展,隔河民眾
經此地,紛紛脫帽鞠躬,感動落淚。」在淪陷的上海,在數萬日本陸、海、空軍圍困中,
升起上海市唯一的一面國旗的,就是謝晉元和他率領的名震天下的「八百壯士」。

國民黨原第88師參謀長張柏亭在其回憶文章《淞滬會戰紀要》中,這樣寫謝晉元:「世人
咸知謝晉元將軍――死後為蔣介石追認為少將――為一勇將,殊不知謝將軍智謀深遠,更
是一位有著高度修養的參謀人才……」

「八一三淞滬抗戰」中,日軍投入了14個半師團,近30萬人,其中投入的海軍力量佔全部
海軍的一半。打擊敵艦,特別是打擊敵旗艦「出雲」號,成了中國軍隊的主要目標之一。
身為陸軍旅中校參謀主任的謝晉元,拿出了摧毀「出雲」艦的計劃――經快速小火輪攜特
種爆炸物對「出雲」艦進行偷襲。當時的《申報》這樣報道了偷襲結果:「匯山碼頭髮生
大火,謝同志的計劃雖未全部達成計劃,但已震撼敵軍,其後敵酋不敢再在出雲艦駐節,
而黃浦江內敵艦,也遠向楊樹浦以東江面移動,艦炮射擊一時陷於沉寂……」

淞滬抗戰時,對日軍造成重創的「鐵拳計劃」,也是由謝晉元負責細部作業並指揮實施
的。張柏亭這樣回憶「鐵拳計劃」:「炮兵於拂曉密集射擊,虯江路陣地一片火海,烈焰
衝天,所有工事與建築物盡行摧毀,緊接著突擊部隊適時衝進,斃敵無算,橫屍街巷……


整個淞滬抗戰中,謝晉元所在的閘北地區,始終是戰線旋迴的軸心,88師也因此被日軍稱
為「閘北可恨之敵」。

我軍由閘北大場撤退時,許多人建議考慮長期抗戰,有秩序退守經營了三年之久的防禦
陣地。但蔣介石又以國際聯盟開會在即,能保持在上海的存在,「可壯國際視聽」。要求
撤退下來的三軍,在毫無思想和軍事準備的情況下,在滬西倉促擺開戰場。令88師留在閘
北,死守上海。

此時的88師已補充過5次,平均每班老兵不足2名,大部分連長戰死,「一個團整整齊

齊上去,下來時,只剩下幾副伙食擔子」。部隊已經沒有戰鬥力了。為了落實委員長的指
示,88師師長孫元良決定,只留下一個團死守閘北――這就是「八百壯士」的由來。

「死守上海最後陣地」的命令,迅速地交到了時任88師262旅524團中校團副謝晉元的手上
。孫元良要求他們,把指揮所設在88師原司令部「四行倉庫」。四行倉庫是四家銀行聯營
的倉庫,樓高六層,為當時上海少有的高樓,牆體厚實,日軍小鋼炮也打不透。該倉庫坐
落於蘇州河邊,在公共租界的西北方,與公共租界以鐵絲網相隔。英軍在其東邊設有碉堡
,日軍在其西、北面設有暗堡。

其實,堅守四行倉庫的只有一個營的兵力。該營士兵陳德松在《殊死報國的四行孤軍》一
文詳細記述道:「以該團第一營為基幹,組成加強營,仍用團番號。全團410人左右,一個
機槍連三個步兵連,一個迫擊炮排。」為迷惑敵人,在記者採訪時,謝晉元假告800人。這
才有了「八百壯士」之說。

曾進入四行倉庫,親睹八百壯士與敵血戰的原國民黨軍委特務處駐上海辦事處處長文強
回憶說:「(謝晉元)與我且說且走,在倉庫內巡視了一周。所到之處,營房布置整潔有序
,井然不亂,間聞愛國歌曲,雄壯激越,令人振奮鼓舞。」

唯一不足的是,倉庫並不像孫元良師長所說「糧水充足」。部隊進駐的第二天,自來水就
斷了,官兵把污水小便留下來以作滅火之用;沒有糧吃,他們只好向租界愛國團體和民眾
求援。民眾偷偷將食品送到倉庫邊的一個小屋內,再由守衛官兵設法取進去,才保證了供
給。

孤軍的精神極大地感染了民眾,也感化了租界的外國人和外國軍隊。童子軍楊惠敏冒生命
危險,為孤軍送來國旗后,還參加了孤軍的升旗儀式:「沒有旗杆,臨時用兩根竹桿連接
紮成;沒有音樂,只有一兩聲冷槍聲;沒有壯觀的場面,只有十幾位軍人向國旗敬禮……
」每天一早,租界民眾就爬上高樓頂,看孤軍殺敵。發現敵人來襲,就喊話通知孤軍。喊
話聽不到,有人搬來大黑板,哪裡有敵人行動,即用大字寫在黑板上,並畫出敵人的行進
圖。

一德國婦女感動於孤軍的精神,親自開卡車送來食物,並聲稱:孤軍每天的生活全部由她
負責。英軍司令員史摩萊少將說:「我們都是經歷過歐戰的軍人,但我從來沒有看到過比
中國『敢死隊員』最後保衛閘北更英勇、更壯烈的事了。」

就在孤軍4個晝夜不曾合眼,邊戰鬥、邊修好工事,準備與敵人作長時間的殊死決戰時,1
0月30日,統帥部命令孤軍停止戰鬥,退入公共租界。

英軍當時答應,「負責掩護孤軍撤退」,使「孤軍由租界到滬西歸隊」。可當孤軍冒著日
軍的槍林彈雨,以與四晝夜血戰一般大的代價――死傷30多人――營長楊瑞符就是在撤退
時身負重傷的――進入租界時,立即被英軍勒令收繳武器。孤軍以「軍人不能離槍」為由
,拒絕繳械,雙方形成對峙。這時,國民黨政府還派人勸說孤軍配合英軍。可孤軍的槍剛
交出去,英軍就將孤軍押上車輛,送膠州路羈留。

孤軍被送到膠州公園時,有350人和一面國旗。楊瑞符1939年6月12日在《大聲報》發表文
章,對四行保衛戰作了這樣的評價:「是役也,既未成功,又未成仁,僅僅作到『絕對服
從命令』六個字……」

在「八百壯士」撤入租界時,日軍即要求租界當局引渡。但迫於我國民眾的壓力,租界工
部局始終不敢答應。後來,日偽又陰謀劫持和暗殺,多次派日本浪人或漢奸,懷藏手榴彈
、短槍等武器,闖入孤軍營圖謀暗害,但未得逞。中外人士十分擔心謝晉元和八百壯士的
安危,多次提出用難民分批將孤軍調換走等救孤軍的方案。但謝晉元一一謝絕。他表示:
「余自奉命撤退之始,即知今後環境之艱危,當十倍於固守四行之時。地方人士曾有私潛
離上海之建議,但經余拒絕。因余為奉令撤退,光明而來,亦當正大而去。」

汪偽上台後,陳公博當了偽上海市長,多次勸降謝晉元,請謝晉元去當偽第一方面軍司
令。謝將委任狀撕得粉碎,並大罵賣國賊。謝晉元說:「我父母都是中國人,生下我這個
兒子也是中國人,中國人決不當外國人的走狗!」

1941年4月24日晨5時,謝晉元和以往一樣,率領官兵早操。當他看到上等兵郝鼎誠等4人遲
到后,就詢問原因。誰知他們4人突然取出預先藏在身上的匕首及鐵鎬等兇器,蜂擁而上,
猛刺謝晉元胸部及頭部。謝多處重傷,流血不止,至6時許悲壯長逝,年37歲。4個兇手當
場被擒,后交待是汪偽政府收買所為。

謝晉元犧牲的消息傳出,上海各界人士深為震驚,前往弔唁者達十餘萬人。5月8日,中國
政府下令追認謝晉元為陸軍步兵少將。

1941年12月8日,日本突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上海淪為真正的孤島。

12月28日,日軍突入孤軍營,將手無寸鐵的孤軍全部押走。歷時四年有餘困守的謝晉元的
隊伍又淪為日軍的戰俘。但迫於孤軍在世界上的影響,日軍沒敢殺他們。在這麼惡劣情況
下,孤軍仍保持了堅強的團結力和嚴格的紀律,每天抽空由官長率領跑步和體操。

不久,日軍將孤軍分別押解到孝陵衛、杭州等做苦工。到孝陵衛的部分孤軍奪取日軍的
槍械后逃走,后又走上抗日戰場。36名孤軍軍官被日軍押到新幾內亞作苦力。1945年,孤
軍看到日軍垂頭喪氣,整天酗酒,才知道日本戰敗,反過來把日軍抓起來當了俘虜。

1946年,名揚天下的「八百壯士」,從各地回到上海,總計100餘人。他們請回老團長的
遺霜凌維誠,在老團長的陵墓四周搭起棚子住了下來,為老團長守靈。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沙發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7-8-13 23:39 | 只看該作者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中日雙方在上海及其周圍地區進行了長達3個多月的大會戰。10月26日,日軍攻陷大場、江灣、閘北、廟行地區。中國守軍腹背受敵,戰局危急。為避免全軍覆沒,中國最高軍事當局決定將主力撤至蘇州河以南陣地。為掩護大軍撤退,第88師奉命留下1個團,死守閘北,牽制日軍。師長孫元良在團以上軍官會上,問誰願意挑這副重擔,第524團中校團副謝晉元當即表示願意留下。於是,決定以該團第1營為基幹,組成加強營。全營共有3個步兵連、1個機槍連、1個迫擊炮連,共450餘人,對外仍用團番號,稱800人,由團副謝晉元、一營營長楊瑞符少校等率領,以四行倉庫為固守據點,實施掩護任務。
謝晉元受領死守四行倉庫的任務后,對全體官兵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是中國人,要有中國人的志氣。現在我們四面被日軍包圍,這個倉庫就是我們的最後陣地,也可能是我們的墳墓,只要我們還有一個人,就要同敵人拼到底!」全體官兵表示:誓與四行倉庫共存亡!
四行倉庫是大陸、金城、鹽業、中南四家銀行的儲備倉庫,位於蘇州河北岸西藏路附近,是一座鋼筋水泥結構的7層大樓,樓高牆厚,易守難攻。這裡曾是第88師司令部駐地,儲備了不少彈藥和糧食。倉庫的西面和北面是中國地界,已被日軍佔領,東面是公共租界,南面是蘇州河,河的南岸也是公共租界。因此,四行倉庫同未被佔領的中國地界完全隔絕,成為一個「孤島」。堅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也就成了孤軍。
謝晉元率部進入四行倉庫后,迅速加強了四周防禦工事,並在四行倉庫內部署兵力,構築強固工事。四行倉庫內有大量的大豆、小麥,這些包裝糧食的麻包成了理想的構築工事的材料。他們用麻包堵住了倉庫的大門,封閉了所有的窗戶,留出了射擊孔,派人分層據守。為了隱蔽部隊,還把大樓的電燈全部破壞掉,同時焚燒了倉庫周圍的房屋,防止日軍據此向大樓進攻。

27日中午,日軍開始從西面的交通銀行方向向四行倉庫逼近,當即遭外圍陣地守軍頑強抗擊。日軍扔下數具屍體,抱頭回竄。隨後,日軍糾集兵力再次撲向外圍陣地,外圍守軍進行英勇抵抗后,退入倉庫。日軍佔領外圍陣地后,立即猛攻倉庫大門。日軍兵力幾倍於守軍,但八百壯士沉著應戰,全樓火力一齊射擊。三連連長面部受傷,血流滿面,仍不下火線,一面以毛巾捂住傷口,一面繼續指揮戰鬥。是日,日軍遺屍80餘具,四行倉庫絲毫無損。
隨後兩日,日軍動用飛機、坦克,連續向四行倉庫發動猛烈進攻。八百壯士賃借堅固工事,頑強抵抗。謝晉元親手斃敵1名。日軍屢遭重創,毫無進展。四行倉庫巍然屹立。
經過三晝夜浴血奮戰,將士們已疲憊之極,但士氣仍然十分高昂。謝晉元在陣地上賦詩一首:「勇敢殺敵八百兵,抗敵豪情以詩鳴;誰憐愛國千行淚,說到倭奴氣不平。」激勵大家奮勇殺敵。楊瑞符召集官兵講話,說:「望各位愛國的男兒都抱定必死的決心,和謝團副、本營長死在一塊吧!大家可以簡單地寫遺書一封,通知家中。寫好后,收集起來,等待將來設法送到郵局去,以表示大家犧牲的決心。」
30日,日軍向倉庫發起總攻。戰鬥從上午7時開始,一直持續到午夜。早已置生死於度外的勇士們,眾志成城,憑堅固守,日本侵略軍徒喚奈何。日軍雖有飛機,但不敢投彈;雖有大炮,卻不敢轟擊。因為倉庫附近就是公共租界,若流彈落入租界地區,就會引起國際爭端,他們只好望樓興嘆。
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與日軍血戰4晝夜,殲敵200餘名,自己僅傷亡30餘人,勝利完成任務。
八百壯士孤軍抗擊日寇的英雄壯舉,震撼了全國人心,引起了國內國際的關注和尊敬。飽受日本侵略軍摧殘凌辱之苦的同胞們,以各種方式支援孤軍,表達他們對八百壯士的愛戴與敬佩。在蘇州河南岸公共租界大樓上觀戰的群眾,每當壯士們擊斃一名日軍,無不拍手稱快,揮動著帽子、手巾向他們歡呼致意,周圍的群眾還把日軍集結地點、行動情況用黑板寫字報告給孤軍。上海各界群眾連日簞食壺漿,熱情慰勞抗日勇士。信件、食品、藥物源源不斷地送入四行倉庫。就在戰鬥進行得最激烈的28日午夜,女童子軍楊慧敏小姐把一面國旗裹在身上,冒著生命危險,衝過火線,獻給八百壯士。當楊小姐獻上浸透了汗水的國旗時,八百壯十激動得熱淚盈眶,謝晉元激動地說:「勇敢的同志,你給我們送來的不僅是一面崇高的國旗,而是我們中華民族誓死不屈的堅毅精神!」第二天凌晨,八百壯士在敬禮的號音中,將楊小姐獻送的國旗高高升起在四行倉庫大樓頂上。看到冉冉升起的國旗,隔河觀戰的群眾歡聲雷動,在場的外籍人士也無不為之動容。楊慧敏送旗的壯舉,當即由路透社傳遍全國、全世界。自從日軍佔領上海市區后,到處都是侵略者的太陽旗,唯有四行倉庫上高高飄揚著中國國旗。在太陽旗和米字旗之間,中國國旗顯得格外醒目。當日軍發現這面國旗后,便再次向四行倉庫發動瘋狂的進攻,並用機槍向國旗掃射。謝晉元向八百壯士高聲呼喊:「兄弟們,我們要和國旗共存亡,誓死不投降,狠狠消滅敵人!」上海的進步作家,紛紛提筆謳歌勇士們的英雄壯舉,著名劇作家田漢、陳白塵創作舞台劇《八百壯士》公演,八百壯士與上海人民隔河合唱《八百壯士之歌》。英文《大美晚報》發表社論說:「吾人目睹閘北華軍之英勇抗戰精神,於吾人腦海中永留深刻之印象,華軍作戰之奮勇空前未有,足永垂青史。」英國倫敦《新聞紀事報》也指出:「華軍在滬抵抗日軍之成績,實為任何國家史記中最勇武的諸頁之一。」
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孤軍抗戰,引起了上海公共租界當局的不安,他們害怕戰事的繼續會危及租界安全,要求中國政府下令孤軍撤退。中國軍事當局考慮到預定任務已經完成,乃於31日命令孤軍撤退。謝晉元接到命令后,當即代表八百壯士表示:全體官兵早已立下遺囑,誓與陣地共存亡,但求死得有意義,但求死得其所!后經再三電令,八百壯士才揮淚表示執行命令,退入租界。
第88師副師長馮聖法、參謀長張柏亭,上海市政府秘書長俞鴻鈞,上海警備司令楊虎等為安排孤軍撤退,曾同負責租界駐軍的英軍司令斯馬萊特進行交涉,雙方達成協議:由英軍壓制日軍火力,孤軍通過西藏路,從新垃圾橋進入租界,然後搭乘英軍汽車到滬西歸隊。
31日凌晨,謝晉元率孤軍開始撤退。壯士們敏捷地衝出大樓,由新垃圾橋進入租界。謝晉元自己最後一個離開倉庫陣地,楊瑞符營長身負重傷,住院治療。

謝晉元率八百壯士成功地撤出四行倉庫,退入租界,正準備從滬西方向歸隊,繼續與日軍作戰時,租界當局迫於日軍關於若租界准許孤軍通過,日軍也將通過租界追擊孤軍的威脅,違背諾言,要收繳孤軍的武器,車運膠州路羈留。八百壯士群情激憤,聲言武器為軍人的第二生命,決不能離手,寧願重返四行倉庫,繼續固守到底。雙方僵持不下。經過多方周旋,租界方面表示,這僅是替孤軍代為保管武器,定點明數量出具收據,絕非繳械。八百壯士為顧全大局,忍辱負重,被車運膠州路孤軍營。租界當局攝於日方壓力,不敢釋放孤軍歸隊,同時也拒絕了日方關於引渡孤軍的無理要求。這樣,八百壯士被羈留在孤軍營。孤軍營佔地數十畝,地面坑坑窪窪,垃圾滿地,住房十分簡陋,營地四周鐵絲網高架,由白俄士兵把守,壯士們只能在鐵絲網內活動,實際上是一個俘虜營。
身處逆境,但八百壯士誓死抗日的信念沒有動搖。壯士們把孤軍營生活當成另一種形式的戰鬥,通過自己的言行,「使友邦從我們身上看出中國軍人之氣概,從此認識中國的真精神。」來到孤軍營的第二天,謝晉元在接見中外記者時表示:「倭寇與我們勢不兩立,我們存在一天,決與倭寇拚命到底。」在條件艱苦的孤軍營,八百壯士在謝晉元的率領下,仍然過著嚴格的部隊生活,早操、值勤、站崗,從不間斷,並自力更生進行生產。他們進行嚴格訓練,準備隨時報效祖國。為激發愛國熱情,他們還每天舉行精神升旗典禮,表達了他們對中華民族的無限忠誠。
1937年11月12日,中國軍隊全部撤出上海,日軍軍包圍了租界,孤軍營成為孤島中的孤島,也成了上海抗戰的最後精神堡壘。有一段時期,孤軍營未被限制普通人的出入,上海同胞可以隨便和孤軍接觸,在通往孤軍營的路上,每天人來人往,絡繹不絕,如同聖徒們擁向聖地一般的景象。
1938年8月,時值上海「8·13」抗戰周年紀念日,孤軍向租界當局提出要求在孤軍營內懸挂國旗,以示紀念。租界當局多方阻撓,企圖阻止紀念活動。幾經交涉,租界當局被迫同意升旗,但要求將旗杆截短,與營內禮堂屋頂相齊,避免日軍看到。11日,孤軍舉行了莊嚴的升旗典禮,國旗在營內飄揚。上海同胞望見,無不感奮流淚。租界當局見狀,害怕得罪日本人,派萬國商團的白俄隊沖入孤軍營,欲強行摘下國旗。手無寸鐵的孤軍奮力抗爭,手拉手地築起人牆,圍在旗杆下。白俄士兵開槍射擊,孤軍為護旗當場犧牲4人,負傷11人。白俄隊還將謝晉元等部分軍官挾持到車上,拉至外灘幽禁起來。為此,孤軍全體官兵絕食抗議,上海同胞亦憤慨萬分,罷市3天,聲援孤軍,要求將謝晉元等送歸孤軍營。8月13日,中國共產黨在漢口出版的《群眾》周刊上撰文:「向羈留在滬堅持奮鬥的八百壯士致誠摯慰問之意。」17日,租界當局迫於各方壓力,同意謝晉元等人回到孤軍營。
隨著上海形勢的變化,日偽活動日趨猖獗,他們對謝晉元等威逼利誘,企圖使其變節,但謝晉元毫不動搖。
敵人見利誘不成,便準備下毒手。1941年4月24日清晨,謝晉元率部早操時,遭被敵人收買的孤軍內部叛徒郝某等4人突然襲擊,不幸犧牲。

謝晉元殉國后,孤軍悲憤萬分,失聲痛哭,叛徒當場被抓獲,受到懲罰。噩耗傳出,上海人民震驚至極。4月25日,舉行遺體棺殮儀式,前往弔唁者達10萬之眾。中外報刊紛紛報道消息,表示哀悼。國民黨政府於同年5月追晉謝晉元為陸軍少將。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褒揚他「參加抗日,為國捐軀」的精神,並為他重修墳墓。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於1941年12月闖入孤軍營,拘禁了全體孤軍,並將他們送往吳淞口看管,4年的孤軍營生活至此結束。此後,日軍對孤軍進行了百般殘害,強迫孤軍挖壕溝,做苦工,後來又將他們押往南京老虎橋監獄。即使在這種殘酷的環境中,八百壯士仍表現出不屈不撓的精神,與敵人展開鬥爭。為瓦解孤軍,日軍仍將八百壯士分散看管,並將其中一部分押往杭州和南洋做苦工,直至抗戰勝利,倖存者才恢復自由。
八百壯士浩氣長存!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22: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