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日本自衛隊60年隱忍中悄悄發展重新武裝(組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7-7-31 16: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7年07月31日  環球時報


                                                                          日本火神99式自行榴彈炮發射

  前不久,日本《產經新聞》消息稱,日本最新護衛艦將於2009年3月加入海上自衛隊序列,從各方面的性能來看,這種新型護衛艦都與航母非常相似。近一段時間,日本方面動作頻頻:6月初,日本生產出的大型軍用運輸機C-X和遠程巡邏機P-X滑上跑道準備試飛;7月,日本《讀賣新聞》又稱日本正在研發自己的隱形戰機計劃。日本的軍事動向終於引起了世界,特別是美歐媒體的關注。《紐約時報》記者生動地描述了日本士兵在不久前的實彈演習中扔下500磅炸彈時的興奮心情,而該報網站上推出的一部紀錄片,片名就是「重新武裝日本」。近年來,一些美歐學者好像忽然發現,日本已經在神不知鬼不覺中向重新武裝的目標靠近。

  在隱忍中發展了經濟實力

  當今世界,沒有哪個國家比日本的深藏不露的功夫更到家。日本有個1927年寫成的《田中奏摺》。核心內容是「依照明治大帝之最後遺志」,先征服台灣,后吞併朝鮮,然後是征服滿蒙和中國,之後是南洋和印度,中亞和歐洲……為此要「打倒美國…與蘇作戰」。其企圖是「首先從經濟侵略入手,開發滿蒙」,然後「向滿蒙移入日本和朝鮮僑民等,建設環形之鐵路包圍滿蒙心臟……」整個計劃涉及政治、外交、軍事等諸方面,宏大而細緻。而這一計劃的前身,乃是1823年佐藤信淵《宇內混同秘策》的具體化。而再往前推,又可追溯到16世紀豐臣秀吉時期日本制定的大陸政策。那時豐臣就想以武力征服朝鮮、佔領中國,進而奪取印度。這時的日本還是一個封閉的小島國,就已經孕育了如此驚天動地的念頭。

  從唐朝時期對中國海戰失敗,日本一直隱忍到清朝,一千多年;從1853年屈服於美國佩里將軍,到1941年襲擊珍珠港,近一百年。儘管二戰中無條件投降,但日本還是以萬分的謙卑做到了保留天皇制的基本國體,甚至保全了大批戰犯。日本也接受了美國賜予的三權分立等政治模式,並聲稱自己接受了西方的民主價值觀,但同時日本還成功地保留了靖國神社等近代軍國主義的靈堂。日本不僅在深藏不露中發展了國家經濟實力,也保全了日本的民族精神。

  搭乘美國順路車

  美國有學者說:「日本從來不是令人信服的和平主義,作為一個國家,它從來言行不一」。二戰前的日本的確如此。但二戰後日本對美國的順從,卻可以用俯首帖耳來形容。日本以國家法令的名義,徵集日婦女為美軍建慰安所,天皇每天還要親自到麥克阿瑟將軍處問安,此情此景,頗類似中國卧薪嘗膽的典故。表面上看起來日本似乎甘心作美國的戰略隨從,其實日本心中一直裝著重整河山的心愿,目光一直盯著美國的錢袋。1945年麥克阿瑟第一次乘飛機到日本,看到這個被戰火燒得只剩下富士山、櫻花和舞女的國家,感慨地說:如果美國是45歲的成年人,那麼日本不過是12歲的小孩,「由於這場戰爭,日本已減為四等國」。麥克阿瑟將軍的經濟顧問約瑟夫·道奇毫不猶豫地將美元對日元的匯率確定在1:360上。但到了1968年,美國對日貿易就第一次出現逆差;到1988年,日本竟然以平均一天買下一家美國大公司的速度,引起整個美國和歐洲的恐慌!此時,日本成為擁有6000多億美元的債權國,而美國卻成為5000多億美元的債務國。

  日本右翼儘管屢屢在歷史問題上挑釁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但從不挑釁美國,就是幾十個議員到美國做廣告,也是為了與美國無直接關係的慰安婦問題,對於美國原子彈轟炸的合理性問題,如石原等「超級右翼」也只敢私下發牢騷,「國防部長」久間章生甚至表示「理解」美國。美國被二戰勝利沖昏頭腦,草率介入朝鮮內戰,隨後又導致和中國的戰爭。日本終於等到了機會:大批美國軍方的後勤訂單,從1950年後開始拉動日本經濟的第一次起飛。蘇聯解體后,美國加快稱霸世界的步伐,在全球範圍內連年發動戰爭。由於已經完成全球經濟體系的大布局,此刻日本一躍而起,坐在美國的「戰車」上,開始嘗試向海外派兵,為日後突破和平憲法,實現政治和軍事大國,投石問路。如今,美國由於受反恐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的拖累,政治聲譽大損,而日本正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其實現軍事和政治大國的夢想。

  深得隱忍不露的要旨

  看看日本的汽車、船舶製造業,就知道日本的軍工機械能力;看看日本的超級計算機和電器產品,就知道日本的信息技術和進行信息化戰爭的能力;看看遍布日本的核電站和足夠造幾千枚核彈的鈈,就知道日本的核能力。如果再看看日本的偵察衛星和排水量13500噸的大隅號准航母,以及具有反導彈能力的宙斯盾巡洋艦;還有2006年底開始部署的BMD導彈防禦系統,2007年初成立的太空戰略司令部,在2015年建立太空基地、在2030年成為超級宇航大國的計劃……誰還敢對日本等閑視之?所有這些舉動,都是在不引起世界注意的情況下,搶佔未來戰爭制高點的實質性重大舉措。日本的軍事能力和軍事機器的效率,曾經在二戰中嚇了西方一跳;今天誰敢輕視日本,未來誰還將大吃一驚。

  縱觀整個20世紀,美國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略把蘇聯玩死的;日本則從一個遍體鱗傷、奄奄一息的垂死之國,成為今天沒有加冕的世界超級大國,堪稱善於隱忍的大師。事以秘成,語以泄敗,這是一項遠比明治維新更大的戰略成就,完全可以載入世界大戰略史。經過六十多年的深藏不露,日本正重新崛起成為世界大國。(戴旭 資深戰略評論員、空軍上校)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沙發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7-7-31 16:53 | 只看該作者
  前不久,日本《產經新聞》消息稱,日本最新護衛艦將於2009年3月加入海上自衛隊序列,從各方面的性能來看,這種新型護衛艦都與航母非常相似。近一段時間,日本方面動作頻頻:6月初,日本生產出的大型軍用運輸機C-X和遠程巡邏機P-X滑上跑道準備試飛;7月,日本《讀賣新聞》又稱日本正在研發自己的隱形戰機計劃。日本的軍事動向終於引起了世界,特別是美歐媒體的關注。《紐約時報》記者生動地描述了日本士兵在不久前的實彈演習中扔下500磅炸彈時的興奮心情,而該報網站上推出的一部紀錄片,片名就是「重新武裝日本」。近年來,一些美歐學者好像忽然發現,日本已經在神不知鬼不覺中向重新武裝的目標靠近。


資料圖:日本16DDH直升機航母海試



資料圖:日本90式坦克冬季訓練編隊



資料圖:日本國產P-X新型巡邏機



資料圖:日本最新下水的177號宙斯盾驅逐艦



資料圖:陸上自衛隊現役的96式步兵戰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72

帖子

3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5
3
gundamzaku 發表於 2007-8-4 19:05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白頭翁 於 2007-7-31 16:53 發表
  前不久,日本《產經新聞》消息稱,日本最新護衛艦將於2009年3月加入海上自衛隊序列,從各方面的性能來看,這種新型護衛艦都與航母非常相似。近一段時間,日本方面動作頻頻:6月初,日本生產出的大型軍用運輸 ...

你這圖片和說明真是慘不忍睹啊!


日本軍迷畫的16DDH想象圖你也當真?這圖片跟實物可以說差了十萬八千里。而且此船現在還在橫濱港的船塢裡面等著月底下水棲裝呢。


這幾十年前用C-1運輸機,什麼時候變成C-X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72

帖子

3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5
4
gundamzaku 發表於 2007-8-4 19:1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白頭翁 於 2007-7-31 16:52 發表
2007年07月31日  環球時報
前不久,日本《產經新聞》消息稱,日本最新護衛艦將於2009年3月加入海上自衛隊序列,從各方面的性能來看,這種新型護衛艦都與航母非常相似。近一段時間,日本方面動作頻頻:6月初,日本生產出的大型軍用運輸機C-X和遠程巡邏機P-X滑上跑道準備試飛;7月,日本《讀賣新聞》又稱日本正在研發自己的隱形戰機計劃。日本的軍事動向終於引起了世界,特別是美歐媒體的關注。《紐約時報》記者生動地描述了日本士兵在不久前的實彈演習中扔下500磅炸彈時的興奮心情,而該報網站上推出的一部紀錄片,片名就是「重新武裝日本」。近年來,一些美歐學者好像忽然發現,日本已經在神不知鬼不覺中向重新武裝的目標靠近。

瓦卡卡,環球就會寫這樣的東西引人眼球。C-X/P-X是突然在6月份冒出來的?7年前項目招標的時候怎麼不去報道?至於說隱形戰機計劃,防衛廳技術研究本部的網頁該機小比例風洞模型都擺了有年頭了,1/1模型也出來將近2年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3: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