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日本「海歸派」之嘆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7-7-19 21: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 蘇靈


  我的手頭沒有統計數據,但有一個不太會錯的判斷,就是在世界各地回到中國去的那些「海歸派」的留學生,或者專家學者當中,來自美國和歐洲的「海歸派」居多,來自日本的「海歸派」,無論是按比例,還是絕對人數,都要少得多。
  比如說,中國大陸推出的「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或者「百人計劃」,應聘並且被錄用的對象當中,美歐的「海歸派」佔了絕對的優勢,日本的「海歸派」則寥寥無幾。
  這是什麼原因呢?難道是日本的中國留學者,沒有美歐的中國留學者來得愛國,還是日本的「海歸派」的水平,沒有美歐的「海歸派」的水平來得高?
  其實都不是。在我看來,原因主要有這樣兩點——
  第一,是中國招聘高科技的專門人才,條件相當高,標準又是統一的:要有博士學位,要有若干年在國外高水準的科研機構從事科研工作的經歷,要達到國際水平的科研成果,等等。
  如果將這些條件和標準,機械地套在日本的中國留學者的頭上,那麼顯然日本「海歸派」,吃虧吃大了!
  別的不說,就說那個「博士學位」吧。在日本拿個「博士」,尤其是人文學科的「博士」,要比在美歐難度大得多了。在日華人當中的著名學者張紀潯教授,也是在「范進中舉」的年齡,才成為「博士」的。像張教授這樣的,甚至比張教授更慘的例子,還有好多呢。
  第二,是語言的因素。在日本的中國留學者,一般來說,日語要大大強過英語。可是,在中國的一些高等學府和科研機構看來,發表在日本的學術刊物上的論文,往往並不能算是「國際水準」的論文,而一定是要用英語在英文刊物上發表,才能算數。如此一卡,不少日本的「海歸派」,就只能望「洋」興嘆了。
  這樣看來,問題不是出在日本「海歸派」的質量上,而是出在了不那麼公平合理的,對「海歸派」人才的考核和錄用的「遊戲規則」上。
  我從來不相信,日本的「海歸派」比起美歐來,會低人一籌。中國的近代史上,出了太多的像蔣介石、周恩來、魯迅、郭沫若那樣傑出的日本「海歸派」人物。只要「海歸派」之間競爭的「遊戲規則」公平合理,日本的「海歸派」,是不會輸給美歐「海歸派」的。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33

主題

71

帖子

68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8
沙發
verde 發表於 2007-8-30 19:41 | 只看該作者

日本「海歸派」

讓更多的海龜對中國說:I shall return  
        
        *************
No fun No gain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

主題

71

帖子

68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8
3
verde 發表於 2007-9-27 19:5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 verde 的帖子

下個月要到北京赴任了,將來的路充滿艱辛和希望,我將追求和諧發展**********
No fun No gain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17: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