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明一聲槍響..., 不, 是五十聲槍響. 他倒下了, 倒在了維持大紐約安寧警察們的亂槍下. 他是誰? 誰是Sean Bell? 年僅23歲的貝爾, 這名年青莽撞而又倒霉的準新郎, 在婚禮的當天, 悲劇性地將期盼已久的婚禮改成了葬禮.
周六清晨, 紐約皇後區的牙賣加*, 準新郎在參加了徹夜單身派對后, 與朋友們離開夜總會, 駕車撞上了前面的便衣警察箱型車, 倒車時又碰上了後面的警車. 也許準新郎還沉浸在狂歡吭奮里, 再往前兩次撞上箱型便衣警車. 習慣耍酷著深藍裝的NYPD*, 毫不猶豫地展開了伏擊戰. 新郎與友人頓時倒在了血泊里, 新郎不治身亡, 兩位友人還在搶救中.
美國傳統習俗, 婚禮前新郎可作為單身漢, 進行最後的"胡作非為". 時代的進步和女權的普及, 如今新郎新娘都可以各自進行最後的單身聚會, 俗稱Bachelor 或 Bachelorette Party單身派對, 前者是男士, 後者為女生. 通常都是與各自的狐朋狗友, 進行惡搞式的狂歡. 儘管古人有"人生得意須盡歡"的豪言, 但樂極生悲也常發生.
紐約的牙賣加, 是以非裔為主的社區. 此地治安歷來惡劣, 執勤警察本來上班就如同身處伊拉克. 何況凌晨4時在夜總會外, 神經高度緊張的警員極易反應過度. 儘管新郎的冤死, 引發了非裔的抗議. 非裔民權領袖們立即指控種族歧視, 但涉案警員名單曝光后, 似乎種族因素又不成立. 5名警察中, 2名白人, 2名非裔和一名拉丁裔. 紐約市長已開始譴責可能的警力失度, 檢方已介入調查, 視情況也許會起訴開槍警員, 但無論如何消逝的生命無法再生. 在美國生活的朋友們; 遠離強盜, 也遠離警察吧!
紐約夜總會或酒吧外, 夜裡總是埋伏著警察. 按檢測標準, 一杯半啤酒後就達標. 醉酒駕車是刑事犯罪, 從酒吧出來的人, 幾乎人人都是自投落網. 過去會讓醉駕嫌疑人走直線, 或倒走直線, 甚至從1500開始倒數, 以便判定是否醉酒. 如今警察也如美軍一樣武裝到了牙齒, 除雷達測速槍外, 還人手一部吹氣球儀. 只需讓你吹口氣, 血液酒精含量就立刻顯示. 開車別喝酒, 也避免上酒吧. 但若執意要去, 千萬別將車放在酒吧門前, 得停在幾個路口之外. 美國人懶散, 通常不願多走幾步路, 從酒吧出來即被就地正"罰". 走路離開也容易判別有否被跟蹤, 若發現有警車尾隨, 自己又的確喝過酒, 最好連車門都別開, 索性請警察載你去地鐵站或送回家, 既保證了自身安全, 也讓警察盡了義務.
感恩節加婚禮的雙重喜慶, 變成新娘引領的追思會. 燭光中新娘飄逸的婚紗, 晶瑩的淚花拋灑出的凄美, 令在與不在場的人們都難過, 生命無常於悲喜一念間. 警察暴力還是醉酒駕駛? 誰之過? 只得待司法部門去裁判. 醉酒駕駛罪不該死, 警察擁槍自衛法理可依. 由於移民國度的特性, 從殖民主義時期佔山為王, 到開發蠻荒西部形成的牛仔文化, 暴力血腥貫穿始終. 兩世紀偏安一方的養精蓄銳, 站在巨人肩上的美利堅, 在新大陸建立了最完善的法制體系, 和追求和平的主流文化. 然而, 從1999年西非新移民阿曼--迪亞羅, 在紐約布朗士家門前中彈41槍的警察暴力事件, 到今日無武裝貝爾遭遇的50聲連發槍響, 甚至美國民眾高達百分之六十的反伊戰民調, 都是在向美國文化里的以暴制暴敲警鐘.
*牙賣加: 位於皇後區東南部. 八十年代末讀紐約房地產大亨唐納-川普自傳>, 賺錢的竅門沒學會, 但他闖蕩江湖初期, 對在牙賣加地區收房租經歷的描述卻讓我記憶猶新: "在牙賣加收房租, 永遠要記住, 敲門后一定不能站在門前, 得躲在門旁. 萬一房客不耐煩, 一串流彈飛來, 牆還能保條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