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娛樂為何有這麼多變態的人

[複製鏈接]

4

主題

4

帖子

8

積分

註冊會員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1

積分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寂寞出租 發表於 2007-6-30 19: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隨便寫寫,不要當真,權作讀書筆記吧。

抑鬱症:
現如今,人們最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口頭禪是:「鬱悶。」
不管遇到什麼事,人們總是習慣說:「鬱悶。」
鬱悶是什麼?鬱悶是抑鬱的前兆。
自從崔永遠自稱患上抑鬱症之後,這個心理學上的名詞才進入到普通群眾的視野中——原來,抑鬱是這麼可怕!
根據心理學上的定義,抑鬱是一種情感狀態,特徵是消極情緒的誇大,病人變得怠惰、沮喪,並認為萬事都毫無價值,而且不斷出現自殺或者死亡的念頭,事實上,很多人的確做到了。所以,當初小崔說他抑鬱,我很擔心他的安全。歷史上,美國的林肯總統就受到嚴重抑鬱不斷發作的折磨。

表演型人格障礙:
最近好多新聞被我們津津樂道,而我覺得這些新聞人物,很可能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
比如說楊麗娟。
有一種心理疾病叫「表演型人格障礙」,其表現是自我的戲劇化——誇張地表現情緒,以吸引注意和同情為目標。多數報告顯示,被診斷為表演型人格障礙的人當中,至少三分之二是女性。
看看楊麗娟的行為舉止,看她在香港的大街上哭哭啼啼痛罵劉德華,是不是有這種病症的傾向?
更符合楊麗娟的是一種「妄想性障礙」,這種病人總是妄想或者沒有根據地堅定持有某種信念。比如,楊麗娟十幾歲的時候做了一個夢,夢見跟劉德華在散步,於是堅信這是神的旨意。這種妄想,一直持續了十幾年,終於浮出了水面。

躁狂發作:
躁狂發作和抑鬱症一樣,都屬於心境障礙,其中一個顯著的特點是不計後果的行為,躁狂患者的自我陶醉感和不切實際的自我印象往往使他們採取一些衝動的行動,比如瘋狂購物、魯莽地駕車、在性行為方面不謹慎等等,甚至會用掉家裡所有的積蓄買一輛保時捷。患上這種疾病的人,自殺的可能性是常人的5倍。
這一點,楊麗娟一家基本上都有這種傾向,尤其是她可憐的父親,賣房,甚至還想賣腎,目的卻只是讓女兒去香港見劉德華。
有人說,這是溺愛女兒所致,我看不像,再怎麼溺愛女兒,也不可能出現這種極端的情況。


記憶重建:
謊言重複千遍,也會變成真理。
那麼記憶呢?
心理學的研究證明,人的記憶也是可以虛構的。美國的心理學家做了一次試驗,告訴一個14歲的男孩,在他5歲的時候,曾經被媽媽丟在商店裡。——這事其實根本沒有發生,但是幾天後,試驗人員問這個小男孩時,小男孩竟然「回憶」出了被丟失在商店裡的所有細節。
所以,記憶是可以重建的。我的小說《皮下注射》
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201511&chapterid=1也對這一現象做了討論。
(參閱文章:曾子到底有沒有殺人?http://blog.sina.com.cn/u/4b6f63530100082p
看看這幾天的新聞,最符合記憶重建現象的,應該是於榮了。這個自稱是余小慧私生女的於榮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小時候每隔一兩年,她(於小慧)就會來安徽看我。這一情況一直持續到我15歲轉學。」——記憶很清楚,但是記憶並不一定都可靠。


偏執型人格障礙
如果某人有心理疾病,那絕不僅僅是一種障礙,可能伴隨多種癥狀。
來看看偏執型人格障礙,這種患者對所有的情境和所有的人都感到懷疑,而且通常沒有充分的理由。當面對證明他們所猜疑的內容不存在的證據時,他們通暢會開始懷疑那個給他們帶來證據的人:「他也在反對我。」
於榮要求做DNA鑒定,但是當鑒定否認了她的信念時,她便開始科學的公證性,懷疑每個人都在做手腳。



參考文獻:《變態心理學第9版》,作者:【美】勞倫•B•阿洛伊 瑪格麗特•J•馬諾斯
翻譯:湯震宇 邱鶴飛 楊茜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1 05: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