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0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傳統信仰體系

[複製鏈接]

362

主題

3749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和而不同 發表於 2007-6-14 08: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老子(道德經)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恆無欲,以觀其妙;恆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恆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矣。

《老子》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也。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

《老子》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與?虛而不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老子》第六章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兮其若存,用之不勤。

 《老子》第七章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老子》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第十章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搏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監,能如疵乎?愛民治國,能無以知乎?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以為乎?生之畜也;生而弗有;為而弗恃;長而弗宰;是謂玄德。

《老子》第十一章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也。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老子》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之治也,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第十三章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上,辱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老子》第十四章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老子》第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其若冬涉川;猶兮其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凌釋;敦兮其若朴;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是以能蔽復成。

《老子》第十六章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老子》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之;其次,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故信不足,焉有不信。猶兮其貴言哉。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

《老子》第十八章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老子》第十九章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言也,以為文未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

《老子》第二十章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獨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累累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眾人昭昭,我獨昏昏。眾人察察,我獨悶悶。恍兮其若海,恍兮其若無所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我欲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老子》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老子》第二十二章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老子》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

《老子》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老子》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故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第二十六章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其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老子》第二十七章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恆善救人,故無棄人;恆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老子》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恆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恆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恆德乃足,復歸於朴。朴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老子》第二十九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為者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凡物,或行或隨;或噤或吹;或疆或剉;或培或墮。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老子》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強於天下。其事好遠;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故善戰者果而已矣,勿以取強焉。果而勿驕,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得已居,是謂果而不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老子》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惡之,故有道者弗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不祥之器也。銛龐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樂殺人。夫樂殺人,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喪事上右。是以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居之也。殺人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老子》第三十二章 
  道恆無名、朴,雖小,天下弗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也。

《老子》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老子》第三十四章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弗辭;成功遂事而弗名有。衣被萬物,而弗為主;則恆無欲也,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弗知主;則恆無名也,可名為大。是以聖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為大也,故能成其大。

《老子》第三十五章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言,淡兮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老子》第三十六章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去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予之。是謂微明:柔之勝剛,弱之勝強。魚不可脫於淵,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老子》第三十七章
  道恆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朴。鎮之以無名之朴,夫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老子》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也。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老子》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
盈;侯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致之也,謂天無以清,將恐裂;謂地無以寧,將恐發;謂神無以靈,將恐歇;謂谷無以盈,將恐竭;謂萬物無以生,將恐滅;謂侯王無以正,將恐蹶。故貴必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是其以賤為本也?非歟?故致數輿,無輿。是故不欲琭琭若玉,珞珞若石。

《老子》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老子》第四十一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右邊是一個頁字,左上邊一個業字下面是一個系字);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婨;質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老子》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自稱也。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亦議而教人。「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學父。

《老子》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老子》第四十四章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老子》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詘,大辯若訥。大巧若拙,其用不屈,躁勝寒,靜勝熱,清靜可以為天下正。

《老子》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懵於欲得。故知足之足,恆足矣。

《老子》第四十七章
  不出戶,以知天下;不窺於牖,以知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弗行而知,弗見而明,弗為而成。

《老子》第四十八章

  為學者日益,為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之,以至於無為,無為則無不為。將欲取天下者,恆以無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

《老子》第四十九章
  聖人恆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矣。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得信矣。聖人之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渾焉。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老子》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之生,生而動。動皆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之厚也。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惜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無死地焉。

《老子》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道之尊也,德之貴也,夫莫之爵。而恆自然也。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度之,養之覆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長而弗宰。是謂玄德。

《老子》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可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襲常。

《老子》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
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竽。盜竽非盜也哉!

《老子》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絕。
  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餘;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邦,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溥。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奚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老子》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蜂蠆虺蛇弗螫,攫鳥猛獸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會,而朘怒,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精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老子》第五十六章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老子》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夫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民多智慧,而邪事滋起;法令滋章,而盜賊多有。是以聖人之言曰:「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

《老子》第五十八章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邪?正復為奇,善復為襖。人之迷也,其日固已久矣。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老子》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以早服。早服是謂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深其根固其柢,長生久視之道也。

《老子》第六十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老子》第六十一章
  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恆以靜勝牡,以靜為下。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於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過欲兼畜人;小邦者,不過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則大者宜為下。

《老子》第六十二章
  道者,萬物之注也,善人之葆也,不善人之所葆也。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也?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老子》第六十三章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抱怨,以德。圖難乎,其易也;為大乎,其細也;天下之難,作於易;天下之大,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老子》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判,其微易散。為之於其未有,治之於其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成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恆於幾成而敗之。故曰: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中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為也。

《老子》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知治國,國之賊;不以知治國,國之德。知此兩者,亦稽式。恆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乃至大順。

《老子》第六十六章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能為百穀王。是以聖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後之。故居上而民弗重也,居前而民弗害也。天下樂推而弗厭也。非以其無爭與,故天下莫能與爭。

《老子》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謂我大,大而不肖。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恆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為成器長。今舍其慈,且勇;舍其儉,且廣;舍其後,且先;則必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建之,如以慈恆之。

《老子》第六十八章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弗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也。

《老子》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執無兵,扔無敵。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則哀者勝矣。

《老子》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天下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也,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貴矣。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

《老子》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是不病。

《老子》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矣。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弗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而不自見也,自愛而不自貴也。故去彼而取此。

《老子》第七十三章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坦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恆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恆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則希不傷其手矣。

《老子》第七十五章
  民之飢者,以其上食稅之多也,是以飢。民之難治者,以其上之有為也,是以難治。民之輕死者,以其上求生生之厚也,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也。

《老子》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堅強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拱。故堅強處下,柔弱處上。

《老子》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之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損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見賢也。

《老子》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以其無以易之也。柔之勝剛也,弱之勝強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故聖人之言云:「受國之詬,是謂社稷之主;受國之不祥,是為天下之王。」正言若反。

《老子》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餘怨,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以責於人。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夫天道無親,恆與善人。
  
《老子》第八十章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至治之極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老子》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無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弗爭。


[ 本帖最後由 和而不同 於 2007-6-13 21:03 編輯 ]

362

主題

3749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104
 樓主| 和而不同 發表於 2007-7-28 07:04 | 只看該作者
易經


第三十四卦 大壯 雷天大壯 震上乾下
    大壯:利貞。 彖曰:大壯,大者壯也。剛以動,故壯。大壯利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
    象曰:雷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勿履。
    初九:壯於趾,征凶,有孚。象曰:壯於 趾,其孚窮也。
    九二:貞吉。象曰:九二貞吉,以中也。
    九三:小人用壯,君子用罔,貞厲。羝羊觸藩,羸其角。象曰:小人用壯,君子罔也。
    九四:貞吉悔亡,藩決不羸,壯於大輿之輹。象曰:藩決不羸,尚往也。
    六五:喪羊於易,無悔。象曰:喪羊於易,位不當也。
    上六: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無攸利,艱則吉。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祥 也。艱則吉,咎不長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2

主題

3749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103
 樓主| 和而不同 發表於 2007-7-27 07:5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


第三十三卦 遁 天山遁 乾上艮下遁:
    亨,小利貞。 彖曰:遁亨,遁而亨也。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小利貞,浸而長也。遁之時義大矣 哉!
    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初六:遁尾,厲,勿用有攸往。象曰:遁尾之厲,不往何災也。
    六二:執之用黃牛之革,莫之勝說。象曰:執用黃牛,固志也。
    九三:系遁,有疾厲,畜臣妾吉。象曰:系遁之厲,有疾憊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 也。
    九四:好□君子吉,小人否。象曰:君子好遁,小人否也。
    九五:嘉遁,貞吉。象曰:嘉遁貞吉,以正志也。
    上九:肥遁,無不利。象曰:肥遁,無不利;無所疑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2

主題

3749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102
 樓主| 和而不同 發表於 2007-7-26 14:33 | 只看該作者
易經


第三十二卦 恆 雷風恆 震上巽下
    恆:亨,無咎,利貞,利有攸往。
    彖曰:恆,久也。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剛柔皆應,恆。恆亨無咎,利貞; 久於其道也,天地之道,恆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 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恆,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象曰:雷風,恆;君子以立不易方。
    初六:浚恆,貞凶,無攸利。象曰:浚恆之凶,始 求深也。
    九二:悔亡。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九三:不恆其德,或承之羞,貞吝。象曰:不恆其德,無所容也。
    九四:田無禽。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六五:恆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凶。象曰: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夫子制義,從婦 凶也。
    上六:振恆,凶。象曰:振恆在上,大無功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3234

帖子

132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28
101
F.Z. 發表於 2007-7-26 07:34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和而不同 於 2007-7-23 12:09 發表
我看佛經,倒是一看就通。
但是看易經,還是覺得雲里霧裡的,似懂非懂,實在慚愧。

當年我用三個月每日十四小時的時間學習易經,似懂非懂,心煩之下逛公共圖書館,
哈...........看到一本英文易經!易經,英文譯change book!變書!變,,,,,,,變........
哈.........我好象修禪的人突然開悟一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100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7-26 07:3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97 F.Z. 的帖子

除非他輪迴轉世了再解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17

主題

4041

帖子

137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4

積分
1373
99
zgb9333 發表於 2007-7-25 23:18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F.Z. 於 2007-7-24 11:56 發表

最好問作者。


估計作者也說不出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2

主題

3749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98
 樓主| 和而不同 發表於 2007-7-24 13:01 | 只看該作者
易經


第三十一卦 咸 澤山咸 兌上艮下
    咸:亨,利貞,取女吉。
    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 吉也。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象曰:山上有澤,咸;君子以虛受人。
    初六:咸其拇。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象曰:雖凶,居吉,順不害也。
    九三:咸其股,執其隨,往吝。象曰:咸其股,亦不處也。志在隨人,所執下也。
    九四: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從爾思。象曰: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來,未光 大也。
    九五:咸其脢,無悔。象曰:咸其脢,志末也。
    上六:咸其輔,頰,舌。象曰:咸其輔,頰,舌,滕口說也。

咸:亨,利貞;取女吉。
【白話】《咸卦》象徵感應:亨通順利,有利於堅守正道;娶妻可以獲得吉祥。
《象》曰:山上有澤,咸;君子以虛受人。
【白話】《象辭》說:《咸卦》的卦象是艮(山)下兌(澤)上,為山上有澤之表象,即上方的水澤滋潤下面的山體,下面的山體承托上方的水澤並吸收其水分的形象,因而象徵感應;君子效法山水相連這一現象,以虛懷若谷的精神容納感化他人。
初六,咸其拇。
【白話】初六,感應發生在腳的大拇趾上。
《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白話】《象辭》說:「感應發生在腳的大拇趾上」,說明其感應志向是向外追求。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白話】六二,感應發生在小腿肚上,是由於急躁妄動,這樣就會發生兇險的事情;若是安居靜處,便可以獲得吉祥。
《象》曰:雖凶居吉,順不害也。
【白話】《象辭》說:雖然會發生兇險的事情,但是只要安居靜處,便可以避災遠禍了。
九三,咸其股,執其隨,往吝。
【白話】九三,感應發生在大腿上,一味地跟隨著別人任意妄動,這樣前去行事,必然導致災禍。
《象》曰:「咸其股」,亦不處也;「志在隨人」,所執下也。
【白話】《象辭》說:「感應發生在大腿上」,說明不能安居靜處,自我剋制,而是性情急躁,隨心所欲地任意妄為;「盲目地跟隨別人任意妄為」,是因為它所執意追求的過於低下卑劣了。
九四,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白話】九四,內心保持純潔無邪的態度,就可以獲得吉祥,沒有後悔;心猿意馬地與朋友交往,朋友會報答你的情意。
《象》曰:「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來」,未光大也。
【白話】《象辭》說:「內心保持純潔無邪的態度,就可以獲得吉祥,沒有後悔」,說明九四爻並沒有因感應而遭受禍害;「心猿意馬地與朋友交往」,朋友面必然窄,影響也小,不能遍及於天下人。
九五,咸其脢,無悔。
【白話】九五,感應發生在脊背的肉上,不會發生後悔。
《象》曰:「咸其脢」,志未也。
【白話】《象辭》說:「感應發生有脊背的肉上」,說明其只知獨善其身,這樣它的志向難免過於淺薄了。
上六,咸其輔、頰、舌。
【白話】上六,感應發生在牙床、臉頰、舌頭上。
《象》曰:「咸其輔、頰、舌」,滕口說也。
【白話】《象辭》說:「感應發生在牙床、臉頰、舌頭上」,說明其只是玩弄三寸不爛之舌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3234

帖子

132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28
97
F.Z. 發表於 2007-7-24 11:5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子竹青青 於 2007-7-23 12:02 發表
什麼密碼啊。

最好問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2

主題

3749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96
 樓主| 和而不同 發表於 2007-7-23 12:09 | 只看該作者
我看佛經,倒是一看就通。
但是看易經,還是覺得雲里霧裡的,似懂非懂,實在慚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95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7-23 12:0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94 F.Z. 的帖子

什麼密碼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3234

帖子

132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28
94
F.Z. 發表於 2007-7-23 11:4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子竹青青 於 2007-7-23 09:01 發表
笠翁對韻里有一句:承乾對出震,疊坎對重坤。

這是什麼意思啊。

這是一組密碼:2456-25
我只對易經有皮毛的認識。和大師學識博淵。

[ 本帖最後由 F.Z. 於 2007-7-23 11:53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93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7-23 09:04 | 只看該作者
白話文的易經好看。

更象人世的道理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92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7-23 09:01 | 只看該作者

請教大師

笠翁對韻里有一句:承乾對出震,疊坎對重坤。

這是什麼意思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2

主題

3749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91
 樓主| 和而不同 發表於 2007-7-23 08:56 | 只看該作者
易經


第三十卦 離  離為火 離上離下
    離:利貞,亨。畜牝牛,吉。
    彖曰: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柔麗乎 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
    初九:履錯然,敬之無咎。象曰:履錯之敬, 以辟咎也。
    六二:黃離,元吉。象曰:黃離元吉,得中道也。
    九三: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凶。象曰:日昃之離,何可久也。
    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象曰:突如其來如,無所容也。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象曰:六五之吉,離王公也。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其匪丑,無咎。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離:利貞,亨;畜牝牛,吉。
【白話】《離卦》象徵附著:利於堅守正道,這樣必然亨通;畜養柔順的母牛,可以獲得吉祥。
《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
【白話】《象辭》說:「《離卦》的卦象為離(火)下離(火)上,為光明接連升起之表象。《離卦》的本象為火,這裡代表太陽。太陽東升西落,因而有上下充滿光明的形象。太陽的光明連續照耀,必須高懸依附在天空才行,所以象徵附著;偉大的人物效法這一現象,也應當連綿不斷地用太陽般的光明美德普照四方。
初九,履錯然,敬之,無咎。
【白話】初九,在開始行事時,由於急於求成而出現錯亂,後來能恭敬慎重且未輕舉妄動,結果沒有發生什麼災禍。
《象》曰:「履錯之敬」,以辟咎也。
【白話】《象辭》說:「在開始行事時,由於急於求成而出現錯亂,後來能恭敬慎重且未輕舉妄動」,主要是為了避免災禍的發生。
六二,黃離,元吉。
【白話】六二,附著在黃色上,就可以獲得大吉大利。
《象》曰:「黃離元吉」,得中道也。
【白話】《象辭》說:「附著在黃色上,就可以獲得大吉大利」,是因為黃色代表中,堅守正道,可以獲得大吉大利。
九三,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凶。
【白話】九三,夕陽西下,好比人生已入老年,這時如果不能敲著瓦器伴唱高歌地歡度晚年,就難免會有春蠶將死、蠟炬成灰的哀嘆,這樣必然遭遇兇險。
《象》曰:「日昃之離」,何可久也!
《白話》《象辭》說:「夕陽西下,好比人生已步入老年」,太陽偏西即將落下,人步入老年呢?即將死去,怎麼能長久呢!
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
【白話】九四,突然間發出萬道光芒,猶如燃燒的烈火,但頃刻之間又煙消雲散,不復存在,落得個被拋棄的下場。
《象》曰:「突如其來如」,無所容也。
【白話】《象辭》說:「突然間發出萬道光芒,猶如燃燒的烈火」,這種剛烈暴躁的氣焰,必然帶來危險,是天下人所不能容忍的。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白話】六五,眼淚像泉水一樣不停地湧出,紛紛從面頰上流下,憂愁悲傷地嘆息,居安思危到了這種程度,必將獲得吉祥。
《象》曰:「六五之吉,離王公也。
【白話】《象辭》說:「《離卦》的第五爻位(六五)之所以能夠獲得吉祥,是由於它附著在君主旁,受到了君主的庇佑。
上九,王用出征,用嘉折首,獲匪其醜,無咎。
【白話】上九,君主動有軍隊出兵征伐,建功立業,獲得美譽,斬殺敵方首領,捕獲不願歸附者,這樣做不會發生災禍。
《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白話】《象辭》說:「君主動用軍隊出兵征伐」,是為了治理國家,並非是為了耀武揚威,濫殺無辜。所以,進行正義的戰爭,就不會發生災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3234

帖子

132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28
90
F.Z. 發表於 2007-7-22 11:38 | 只看該作者
好!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2

主題

3749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89
 樓主| 和而不同 發表於 2007-7-21 13:2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


第二十九卦 坎 坎為水 坎上坎下
    坎: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
    彖曰:習坎,重險也。水流而不盈,行險而不失其信。維心亨,乃以剛中也。行有尚, 往有功也。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坎之時用大矣哉!
    象曰:水洊至,習坎;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
    初六:習坎,入於坎窞,凶。象曰:習坎入坎,失道凶也。
    九二:坎有險,求小得。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六三:來之坎坎,險且枕,入於坎窞,勿用。象曰:來之坎坎,終無功也。
    六四: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終無咎。象曰:樽酒簋貳,剛柔際也。
    九五:坎不盈,只既平,無咎。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上六:?用徽繹,置於叢棘,三歲不得,凶。象曰:上六失道,凶三歲也。

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
【白話】《坎卦》象徵重重艱險:像水奔流一樣,胸懷堅定的信念,執著專一,內心才能不畏艱險而獲得亨通,這種奔流不止、堅強剛毅的行為必然被人們所崇尚。
《象》曰:水洊至,習坎;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
【白話】《象辭》說:《坎卦》的卦象是坎(水)下坎(水)上,為水流之表象。流水相繼而至、潮湧而來,必須充滿前方無數極深的陷坑才能繼續向前,所以象徵重重的艱險困難;君子因此應當堅持不懈地努力,反覆不間斷地推進教育事業。
初六,習坎,入於坎窞,凶。
【白話】初六,置身於重重的艱險困難之中,落入到陷坑的最底下,結果必然是兇險的。
《象》曰:「習坎入坎」,失道凶也。
【白話】《象辭》說:「置身於重重的艱險困難之中,落入到陷坑的最底下」,是因為不能堅守正道,自身軟弱無能,又得不到外援,所以遭遇兇險。
九二,坎有險,求小得。
【白話】九二,仍然處在陷坑之中面臨危險,雖不能脫險,但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可以解決一些小問題的。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白話】《象辭》說:「雖不能脫險,但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可以解決一些小問題的」,說明仍未脫離險境。
六三,來之坎坎,險且枕,入於坎窞,勿用。
【白話】六三,往來進退都處在重重陷坑之間,面臨危險難以得到安全,落入陷坑的最底下,在這種情況下,只有伏枕以待,不可輕舉妄動。
《象》曰:「來之坎坎」終無功也。
【白話】《象辭》說:「往來進退都處在重重陷坑之間」,是說雖急於求得平安,結果是欲速則不達,最終還是不能擺脫危險,走出困境。
六四,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終無咎。
【白話】六四,一樽酒,兩簋飯,用瓦缶盛著進獻,禮雖然很輕,然而卻充滿了深厚的情意,正大光明地表示誠信,最終不會發生災禍。
《象》曰:「樽酒簋貳」,剛柔際也。
【白話】《象辭》說:「一樽酒兩簋飯」,是說在艱險困難的情況下能夠推心置腹、相互信任地交往,剛柔相濟,所以最終免遭災禍。
九五,坎不盈,祇既平,無咎。
【白話】九五,奔流的水還未溢出陷坑,然而卻已和陷坑平齊了,還不會發生災害。
《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白話】《象辭》說:「奔流的水還未溢出陷坑」,說明居中而不自大,所以,還不會發生災害。
上六,系用徵纆,置於叢棘,三歲不得,凶。
【白話】上六,被繩索重重地捆綁住,囚放在荊棘叢生的牢獄中,長達三年不能解脫,十分兇險。
《象》曰:上六失道,凶三歲也。
【白話】《象辭》說:「《坎卦》的第六爻位(上六)面臨艱險困難,不能堅守正道,所以遭受三年的兇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3234

帖子

132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28
88
F.Z. 發表於 2007-7-20 12:35 | 只看該作者
閱,但沒時間詳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2

主題

3749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87
 樓主| 和而不同 發表於 2007-7-20 10:0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


第二十八卦 大過 澤風大過 兌上巽下
    大過:棟橈,利有攸往,亨。
    彖曰:大過,大者過也。棟橈,本末弱也。剛過而中,巽而說行,利有攸往,乃亨。大 過之時義大矣哉!
    象曰:澤滅木,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辶豚)世無悶。
    初六:藉用白茅,無咎。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九二:枯楊生稊,老夫得其女妻,無不利。象曰:老夫女妻,過以相與也。
    九三:棟橈,凶。象曰:棟橈之凶,不可以有輔也。
    九四:棟隆,吉;有它吝。象曰:棟隆之吉,不橈乎下也。
    九五:枯楊生華,老婦得士夫,無咎無譽。象曰:枯楊生華,何可久也。老婦士夫,亦 可丑也。
    上六:過涉滅頂,凶,無咎。象曰:過涉之凶,不可咎也。

大過:棟橈;利有攸往,亨。
【白話】《大過卦》象徵極為過分:房屋的棟樑受重壓而彎曲;利於前去行事,亨通順利。
《象》曰:「澤滅木,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遯世無悶。
【白話】《象辭》說:「《大過卦》的卦象是巽(風)下兌(澤)上,巽在這裡代表木,故為水澤淹沒了樹木之表象,象徵極為過分;君子取法這一現象,就應當堅持自己的操守,進則超然獨行,不必顧忌和畏懼他人的非議;退則逃避世間,不為隱姓埋名而苦悶煩惱。
初六,藉用白茅,無咎。
白話,初六,本來直接把器物放置在地上就可以了,現在又用白色的茅草襯墊在器物的下面,使它更加安穩,所以不會發生災禍。
《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白話】《象辭》說:「用白色的茅草襯墊在器物的下面」,是說行為非常小心謹慎,所以不會發生什麼災禍。
九二,枯楊生稊,老夫得其女妻,無不利。
【白話】九二,已經枯萎的楊樹重新又長出新的枝芽,老年男子娶了位年輕的妻子,這種現象沒有什麼不利的。
《象》曰:「老夫女妻」,過以相與也。
【白話】《象辭》說:「老年男子娶了位年輕的妻子」,雖為過分,但由於能夠剛柔相濟,所以不會發生不利的情況。
九三,棟橈,凶。
【白話】九三,房屋的棟樑受重壓而彎曲,結果必然發生兇險。
《象》曰:「棟橈之凶」,不可以有輔也。
【白話】《象辭》說:「房屋的棟樑受重壓而彎曲,結果必然發生兇險」,是因為陽剛極為過分,所以不能再來輔助它,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
九四,棟隆,吉;有它,吝。
【白話】九四,房屋的棟樑向上隆起,克服了彎曲,可以獲得吉祥;不能再彎曲,再彎曲就會出問題。
《象》曰:「棟隆之吉」,不橈乎下也。
【白話】《象辭》說:「房屋的棟樑向上隆起,克服了彎曲,可以獲得吉祥」,是由於九四爻本身能使棟樑不再向下彎曲。
九五,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無咎無譽。
【白話】九五,已經枯萎的楊樹重新又盛開鮮艷的花朵,已經衰老的婦人嫁給了年富力強的男人,這種現象既不會遇到什麼禍害,也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
《象》曰:「枯楊生華」,何可久也?「老婦士夫」,亦可丑也。
【白話】《象辭》說:「已經枯萎的楊樹重新又盛開鮮艷的花朵」,表面現象又怎麼可以長久保持下去呢?「已經衰老的婦人嫁給了年富力強的男子」,這種婚配是會令人深感羞恥的。
上六,過涉滅頂,凶,無咎。
【白話】上六,涉過深之水以至於淹沒了頭頂,就會發生兇險,但最終不會有禍患。
《象》曰:「過涉之凶」,不可咎也。
【白話】《象辭》說:「涉過深之水會發生兇險「,但如果能及時補救,還是可以化險為夷,最終不會有禍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3234

帖子

132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28
86
F.Z. 發表於 2007-7-18 11:41 | 只看該作者
卜財運
公曆時間:2007年7月17日23時36分   農曆時間:丁亥年 六月初五日子時
干支:丁亥年 丁未月 癸丑日 壬子時
旬空:午未   寅卯   寅卯   寅卯   
神煞:驛馬─亥 桃花─午 日祿─子 貴人─巳,卯
         巽宮:山雷頤(遊魂)
六神  伏  神 【本  卦】
白虎       ▄▄▄▄▄ 兄弟丙寅木  
螣蛇 子孫辛巳火 ▄▄  ▄▄ 父母丙子水  
勾陳       ▄▄  ▄▄ 妻財丙戌土 世
朱雀 官鬼辛酉金 ▄▄  ▄▄ 妻財庚辰土  
青龍       ▄▄  ▄▄ 兄弟庚寅木  
玄武       ▄▄▄▄▄ 父母庚子水 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0 07: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