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生與老的交融 ·方舟子·

[複製鏈接]

557

主題

6722

帖子

3664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66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iamcaibird 發表於 2007-5-15 06: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生與老的交融

                            ·方舟子·

    太平洋大馬哈魚在2-8歲的時候(具體年齡與種類和地點有關),開始了它
們一生中唯一一次洄遊,從太平洋游到河流、湖泊產卵,游泳距離有的長達上千
公里。在達到產卵地點的時候,體內皮質激素含量急劇升高,雄魚身體變得通紅。
皮質激素是在緊張狀態下腎上腺分泌的激素,對身體會造成傷害,消化系
統、免疫系統的器官和組織萎縮,並經常出現冠心病。而且在交配、產卵過程中
大馬哈魚停止進食。在皮質激素和絕食的雙重打擊下,所有的大馬哈魚在交配、
產卵后都將很快死亡。

    這聽上去似乎很悲慘,卻有其合理的因素。大馬哈魚選擇的產卵地點,對其
後代相當安全,而且小型食物豐富,有助於魚苗快速成長。但是這些小河流、湖
泊卻不能為成年的大馬哈魚提供足夠的食物,讓它們重返大海。在這種情況下,
大馬哈魚最好的選擇是為了傳宗接代而犧牲自己:停止進食,為後代省下食物;
讓腎上腺大量分泌皮質激素,把身體保持在極度興奮狀態。雌魚把原來供給消化
系統的能量和營養物也都用於產卵,以便盡量增加產卵數目。雄魚為了爭奪最佳
產卵地點以便把雌魚吸引過來而猛烈地爭鬥。把所有的能量、資源都投入到生育
之中,在大功告成后就沒有必要再活下去了。它們的屍體還能成為後代的食物。

    和太平洋大馬哈魚不同,大西洋大馬哈魚並不做一鎚子買賣。它們一生中能
多次洄遊、產卵,多達六次。雖然它們洄遊的距離並不比太平洋大馬哈魚短,但
是它們為返回大海小心地保護自己的身體。它們體內的皮質激素水平較低,這可
能是其壽命較長的因素。不過,在經過幾次洄遊后,大西洋大馬哈魚也會得嚴重
的冠心病。它們無法避免衰老,只是使衰老過程相對地延長。

    還有許多魚能夠生存、繁殖許多年。例如石斑魚和鱘魚的壽命可長達150年。
某些年齡極大的石斑魚仍然能正常產卵,沒有出現腫瘤或其他衰老跡象。它們不
僅比大馬哈魚,也比哺乳動物老得更慢。為什麼有的動物能夠活這麼長的時間,
有的生命卻那麼短暫?我們必須意識到,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對生物體至關重
要的是能留下、傳播自己的基因,自身壽命的長短並非關鍵。因此不惜犧牲自己
一次性地留下盡量多的後代,和注意保護自己細水長流地多次生殖,都是可以采
納、能夠獲得成功的策略。在後代的多寡和壽命長短之間,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找
到平衡點。

    脊椎動物中很少有像太平洋大馬哈魚那樣生育后就死亡的,在鳥類和哺乳類
中更是沒有。這是因為鳥類和哺乳類對其後代不能只生不養,離開了父母的照顧,
新生的後代難以存活。鳥類和哺乳類的父母也能通過多次生育而獲得哺育經驗,
更好地照顧後面出生的後代,因此對它們來說,多次生育有額外的好處。在哺乳
動物中,唯一一種生活方式與太平洋大馬哈魚有類似之處的物種是澳大利亞的小
型有袋類袋鼯。和大馬哈魚相似,雄性袋鼯在生殖季節(在其一歲時)有異常大
的腎上腺,分泌大量的皮質激素,適應激烈爭奪配偶的需要。在過量皮質激素的
損害下,幾乎所有的雄性袋鼯都在經過一個交配季節后很快死亡。而雌性袋鼯會
活得更長,許多在養好第一窩後代后死亡,有的能活到第二年。

    許多無脊椎動物通過卵、蛹度過冬天或旱季等惡劣的季節,在合適的季節發
育成熟,交配、產卵后死亡。這樣的好處是可以避免成蟲浪費資源去對付惡劣的
季節,而把所有的能量都投入到繁殖中。許多昆蟲都採取這種策略,最極端的是
蜉蝣。蜉蝣的幼蟲可在水下生活數年,但在發育成成蟲后,在幾天甚至幾小時內
就必須完成交配、產卵然後死亡。蜉蝣從幼蟲發育出來的時候,已有完全成熟的
卵和精子,但是卻完全缺乏嘴和腸子。它們已註定了無法進食,將很快死亡。蜉
蝣的祖先生活於大約3億年前,其中有的是龐然大物:翅膀可長達46厘米。它們
也都有強壯的嘴,表明它們是可怕的肉食者。它們也應該有比現代蜉蝣長得多的
壽命。從這種長壽的、肉食的龐然大物進化出現在短命的、不能進食的微小蜉蝣,
表明短命同樣能有生存的優勢。

    蜉蝣是昆蟲綱的一個目,其他目的昆蟲,也多次進化出短暫的成年壽命。有
的成年昆蟲甚至「有意」加速死亡。和蜉蝣一樣,天蠶蛾成蟲也不進食,在發育
出來后的幾天內交配、產卵。然後它們變得異常活躍,加速耗盡能量而死。在激
烈運動時,其翅上的鱗片很容易掉落,使它們的形態變了樣。這樣,那些吃了它
們的天敵就不熟悉它們的本來面目,有助於保護其後代在發育成成蟲后少遭天敵
的追捕。有的天蠶蛾成蟲的味道不好吃,在生殖後生存的時間較長。它們翅上的
鱗片不容易掉落,它們也不試圖破壞自己的形態,相反地,它們的翅上有非常顯
眼的圖案,用以警告天敵:別吃我,我的味道不好吃。

    生殖在許多方面都增加了個體衰老的速度和死亡的危險。個體需要花費精力
尋找配偶、保護領地、爭鬥、交配;需要有特定的器官、組織從事這些活動;需
要花費能量用於製造卵子、精子,對雌性哺乳動物而言還要承擔胚胎髮育;哺乳
動物和鳥類還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照看自己的後代。所有這一切,都能增加體細
胞的磨損,加速身體的老化。

    生殖對許多動物的壽命長短的影響非常明顯。如果雌性甲蟲和蠅類不生殖,
它們通常能活更長的時間。有一個實驗表明,如果把雄性果蠅和雌性果蠅分開喂
養,它們的壽命都比混合餵養延長了。這對雄性果蠅更為明顯。當雄性果蠅和雌
性果蠅一起餵養時,雄蠅的翅膀特別容易因為求偶和爭奪配偶的爭鬥而損傷,存
活時間都不超過40天。但那些與雌性果蠅分開餵養的雄性果蠅,80%能活過60天。

    在哺乳動物中,也有類似的情況。雄性袋鼯通常在交配后很快死亡,而那些
沒有交配機會的雄性袋鼯則可以多活2-3年。雌性紅鹿如果把幼鹿撫養到斷奶,
就可能因為體內沒有足夠的脂肪用於過冬而死亡。而那些未懷孕或者幼鹿出生不
久就夭折的雌鹿,更可能完全地過冬。而且,雌鹿的年齡越大,生殖帶來的危險
就越高。在10歲以前,哺乳雌鹿的死亡率低於10%,之後死亡率迅速上升,到14
歲時超過40%。

    幸運的是,生殖對人類壽命的壞影響似乎不大。相反的,承擔了更大的生殖
負擔的女性,壽命反而一般要比男性長。但是不管怎樣,有性生殖已決定了我們
人類也無法逃避衰老、死亡的命運。衰老、死亡是我們為了基因的永生而不得不
付出的代價。

(《經濟觀察報》2007.5.14)

(XYS20070514)

◇◇新語絲(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鳥也玩科學,順便關心一下人類的神精生活

20

主題

241

帖子

7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77
沙發
tiancai 發表於 2007-5-15 08:1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iamcaibird 的帖子

頂一下肌肉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9

主題

4838

帖子

108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84
3
揚-- 發表於 2007-5-15 09:00 | 只看該作者
聽過一次方舟子講話,很反感這個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基督天主神 發表於 2007-5-15 10:15 | 只看該作者

什麼東西只生不死都是麻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57

主題

6722

帖子

3664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664
5
 樓主| iamcaibird 發表於 2007-5-15 11:35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tiancai 於 2007-5-15 08:16 發表
頂一下肌肉男!

鳥也玩科學,順便關心一下人類的神精生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20: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