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雍正皇帝的「上諭」

[複製鏈接]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4-27 08: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朕惟三教之覺民於海內也。理同出於一原。道并行而不悖。人惟不能豁然貫通。於是人各異心。心各異見。慕道者謂佛不如道之尊,向佛者謂道不如佛之大。而儒者又兼闢二氏。以為異端。懷挾私心。紛爭角勝。而不相下。
  朕以持三教之論。亦惟得其平而已矣。能得其平。則外略形跡之異。內證性理之同。而知三教。初無異旨。無非欲人同歸於善。夫佛氏之五戒十善。導人於善也。吾儒之五常百行。誘掖獎勸。有一不引人為善者哉。


  昔宋文帝問侍中何尚之曰:「六經本是濟俗,若性靈真要,則以佛經為指南。如率土之民,皆淳此化,則吾坐致太平矣。」何尚之對曰:「百家之鄉,十人持五戒,則十人淳謹。千室之邑,百人持十善,則百人和睦。持此風教,以周寰區。則編戶億千,仁人百萬。而能行一善則去一惡,去一惡則息一刑;一刑息於家,萬刑息於國,洵乎可以垂拱坐致太平矣。」斯言也,蓋以勸善者治天下之要道也。

而佛教之化貪吝、誘賢良,其旨亦本於此。苟信而從之,洵可以型方訓俗,而為致君澤民之大助。

其任意詆毀,妄捏為楊墨之道之論者,皆未見顏色,失平之瞽說也。


  朕居藩邸。留心內典。於性宗之學。實深領悟。御極以後,宵旰靡遑,且恐啟天下以崇尚釋教之疑,是以未嘗形之談論。欲俟庶政漸理,始舉三教合一之旨,提撕警覺,以明互相詆毀者之非。今邇十年矣,聽政餘暇,偶將朕之所見,並昔人論說數條,舉以示天下之學道者:

  一、古人有曰:「周孔六經之訓,忠孝履其端。李老二篇之言,道德創其首。瞿曇三藏之文,慈悲為其本。事迹雖異,理數不殊,皆可崇可慕者。」

  二、又有曰:「儒以正設教。道以尊設教。佛以大設教。觀其好生惡殺,則同一仁也。視人猶己,則同一公也。懲忿塞欲,禁過防非,則同一操修也。」

  三、又有曰:「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

  四、又有曰:「佛之言性,與諸書同,聖人同,其性則廣為道德。人能同誠其心,同齋戒其身,同推德於人,則可以福吾親,可以資吾君之安天下。」

  五、又有曰:「佛之道與王道合。王道者,皇極也。皇極者,中道之謂也,佛之道亦曰中道,不偏不邪,其旨相同。」

  六、又有曰:「佛教之設,使人棄華而就實,背偏而歸善。由力行而造於安行,由自利而至於利彼。其為生民之所依歸者,

  七、又有曰:「人謂釋氏惟務上達而無下學。不思釋氏之六波羅蜜,由禪定而到彼岸,豈非下學上達之旨乎。」

  八、又有曰:「天下無二道,聖人無兩心。蓋道者,先天地而生,亙古今而常存。聖人得道之真以治身,以其緒餘土苴治天下國家,豈不大哉。」

  故聖人,或生於中國,或生於西方,或生於東夷,西夷。生雖殊方,而其得道之真,若合符契,未始殊也。以上八條,皆於聖賢之理,同流共貫,未見其為謬異也。

  三教雖各具治心、治身、治世之道。然各有所專,其各有所長。各有不及處,亦顯而易見,實缺一不可者。

夫習釋道之學,雖有偏有正;而習儒者之學,亦有真有偽。即如釋中以狂空欺世;道中以邪術愚人,是固釋道之罪人也。亦如儒中博覽詩書,高談仁義,而躬蹈亂臣賊子之行者,謂非名教之罪人乎。

  若掩人之長,而斥其短;隱己之短,而誇其長。互相肆口詆排者,皆私詐小人形態,非仁人君子,懷德抱道之所為,亦徒見其不自量耳。

  數年來,有請嚴禁私自剃度者;有請將寺觀改為書院者;有縣令無故毀廟逐僧者,甚至有請僧尼悉行配合夫婦,可廣增人丁者。悖理妄言,惑亂國是。不思鰥寡孤獨,為國家所矜恤。彼既立願出家,其意亦為國家、蒼生、修福田耳。乃無故強令配合以拂其性,豈仁君治天下者之所忍為乎。因皆下愚小輩,朕亦未窮治其妄誕之罪。至於品類不齊,其中違理犯科者,朝廷原有懲創之條。而其清修苦行,精戒明宗者,則為之護持。其邪說外道,則嚴加懲治。如道忞、行峰、之紀載謬妄;法藏、弘忍、之魔說猖狂。朕悉降旨指摘,決不令混冒正法,以致真偽罔辨也。朕於三教同原之理,探溯淵源,公其心而平其論。令天下臣庶佛仙弟子,有各挾私心,各執己見,意存偏向,理失平衡者,夢覺醉醒焉。故委曲宣示,以開愚昧。凡有地方責任之文武大臣官員,當誠是朕旨,加意護持出家修行人,以大公同善之治。特諭。

[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07-4-27 09:04 編輯 ]
日知而智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沙發
NYLASH 發表於 2007-4-27 09:16 | 只看該作者
大和尚念經,念的都是難懂的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好,好在讓人覺得有莫測高深之感。不到一定智慧,不可以懂和尚之經文也。
好,好在對自己的修行,每段文字都需要好好斟酌才可以真正領會。
好,好在能讓信佛之人有高高在上之感,平人都需我來解釋。

壞,壞在大家吃好飯,還沒消化,就開始看,如同嚼蠟,往往停步與此。
壞,壞在懂的人越少,越少有人關心,即使是天下奇文,也未必能物盡其能。
壞,壞在不易交流,有如中國歷代舊王朝閉關守國,止步不前。

   

當然,此乃歷史文化,自然有其妙處。 我不過飯後隨筆。

另外,雍正好像也是求同存異的觀點,是否從皇帝嘴裡說出來又有另一份意味了?

[ 本帖最後由 NYLASH 於 2007-4-27 09:27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3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4-27 09:3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 NYLASH 的帖子

看到轉載這篇文章的好處是幫助消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7: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