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校長考察后得知,美國學校也有「學生行為規範」

[複製鏈接]

4854

主題

6919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18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西洋人 發表於 2007-4-17 08: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校長考察后得知,美國學校也有「學生行為規範」

依法治教是美國教育管理一個突出的特點,與我國不同的是各個學校的「學生行為規範」不但是規範學生行為的一種行政教育的手段,而且還帶有了一定的法律效力。學校依照這些法規條款來教育和管理學生,家長配合學校教育、監督學生的執行情況。

一般來講,學生行為規範,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第一,考勤及請假制度;第二,考場紀律;第三,課堂紀律要求;第四,著裝要求;第五,關於學生使用手機、BP機和收錄機等的要求;第六,性行為的要求;第七,各種被禁止的行為,如打架、幫派、抽煙、攜帶武器、偷竊等。行為規範中還明確了學生違反這些規定可能帶來的後果,例如,周六到學校上課、請家長、停課一周、轉學等。


在新學期開學初,學校要組織家長和學生學習「學生行為規範」,並和學生、家長簽訂一份落實「學生行為規範」的協議,一旦學生和家長在協議上簽字,表明學生和家長同意學校對學生的各項要求,並願意承擔違反規定所帶來的後果。例如,「學生行為規範」中規定,學生不得攜帶任何的刀類、槍類物品到學校,一經發現,不管你是否使用,只要是攜帶到了學校,按規定就要受到「轉學」的處分。由此可見,美國中學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並不是放任無度,而是有著嚴格的制度要求的。


美國是一個多民族、多種族的國家,尤其在加州,大多數公立學校中70%~80%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膚色的學生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活習慣和宗教信仰。這種多元文化的差異造成學校學生教育管理的複雜性,既要避免出現種族歧視,違反不同的民族習慣,又要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管理。所以,美國中小學一般不對學生進行倫理道德的教育,這些方面的教育任務主要由家庭教育或宗教信仰來完成。學校對學生的道德要求強調其基礎性和共同性,即道德要求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做得到的、沒有民族或種族差異的、作為合格市民必須具有的基本素質。如誠實、守法、自信、合作、負責等基本素質。另一方面,美國的國民教育即愛國教育非常成功,學校重視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這可以說是美國的立國之本。我們經常會看到美國人為了表示他對國家的熱愛,會將國旗穿在身上,畫在臉上,戴在頭上,掛在車上或屋門前等,由於不同文化的差異,我們不能完全理解他們的做法,有時會覺得把國旗穿在身上是對國旗的尊重嗎?但對於美國人來講,這是他熱愛美國最直接的表達。一般平民百姓都為自己是美國人而驕傲,為自己的信仰和價值觀而驕傲,尤其在「9·11事件」后,美國人的愛國熱情更加高漲。從學校教育來看,在小學,每天早晨教師要帶領學生面對國旗高聲朗讀美國國歌,或面對國旗宣讀誓詞,雖然各學校的誓詞沒有統一規定,但中心意思都是一樣的,這一儀式嚴肅認真,再頑皮的孩子也不敢搗亂。到了初高中后,學校的各種社團活動或其他大型活動,都要舉行唱國歌的儀式,全體學生起立,面向國旗行注目禮,有的同學還將右手放在左胸前,意為「國家在我心」,以示對國旗的尊重和對國家的愛戴,學校里最優秀的學生領唱國歌或集體朗讀國歌。無論是幾十人的小型活動,還是幾百人乃至上千人的大型活動,無論是領唱國歌還是全體朗讀國歌,整個過程凝重、嚴肅、莊嚴。


從全國範圍來看,中小學的課程中沒有專門開設道德教育課。美國公立中學實行學分制,一般來講,學生在高中四年裡修滿220左右的學分就可畢業,除英語、數學和體育三門課是國家規定所有學生必須修滿四年的課程外,其他的課程,學區或學校具有很大的自主權。學區或學校可以根據學生的需要程度開設不同的課程,學生在輔導老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將來報考大學和所從事職業的要求、以及自己實際的學習水平,選擇不同的課程和同一課程不同水平的班級。每天6~7節課每個學生都會在不同的教室與不同的老師和同學度過,可能是同年級的同學,也可能是不同年級的同學,因此,學校沒有行政班,只有教學班;沒有班主任,只有輔導老師或顧問,因而,學校對學生基礎道德教育都是通過課堂教學、各種社團活動和社區活動來滲透完成的。


威爾森高中是洛杉磯哈港學區的一所重點的純高中校,學校有約1800名學生,各種學生社團幾十個,一名副校長負責全校的社團活動,各社團配備一名指導老師,其他的工作由學生和家長來完成。學校規定每個學生每學期至少要參加一個社團的活動,而且所有參加社團活動的同學,學期學習成績的平均分不得低於3.1。各個社團除了日常活動、參加各種比賽外,每學期還要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向家長彙報社團活動成果。舞蹈隊是該校的學生社團之一,多年獲全美高中組舞蹈比賽前十名。舞蹈隊2002~2003學年度第一學期彙報演出的主題是「我們不能忘記」,以「二戰」為題材,對學生進行愛好和平、反對戰爭、以史為鑒的教育。這次彙報演出不是一次簡簡單單舞蹈表演,而是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這次演出突出的特點是:第一,主題鮮明。以歌頌二戰中的英雄人物為主線,24個舞蹈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反映這一主題,舞蹈配樂和背景畫面均選自反映二戰的影視作品和歷史照片。第二,過程育人。舞蹈隊的學生用了近一個學期的時間準備這次歷時2小時的演出,他們首先走訪了參加過「二戰」的老兵,請他們介紹有關「二戰」的歷史、他們的感受以及戰爭帶給人類的災難,並請這些老兵觀看他們的彙報演出。其次,學生們收集了大量的反映「二戰」歷史的圖片、音像資料,並製作成展板,更好地突出了彙報演出的主題。第三,活動以學生和家長為主體。舞蹈隊只有一個老師負責,彙報演出主題的確定、資料的收集、舞蹈的編排和練習都是由學生來完成。演出的服裝、觀眾的組織和門票的銷售都是由家長來承擔的。第四,業餘團組,專業水平。舞蹈隊都是學校里普通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進行舞蹈訓練,但是大多數的學生表演都達到了專業級的水平。


這樣的彙報演出,對學生來講收穫是全方位的,通過藝術社團的活動,學生都成了最優秀的學生,他們個人修養水平高、能力強、有責任心、學習成績優秀。


美國的中學和家長非常重視高中畢業典禮,他們認為這是孩子成人、走向社會的標誌和起點,所以畢業典禮非常隆重,每個學生都有包括家長在內的十幾位親友來參加畢業典禮,在學校的畢業典禮后,每個家庭還要組織家庭聚會來慶賀孩子高中畢業和長大成人。


可見,在學生的各種活動中家長積極的參與和無私的奉獻,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起到了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學校和家長委員會之間的和諧一致、巧妙分工形成了一個有序的教育環境和強有力的教育合力,這既充分調動和發揮了家長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又為學校教育和管理學生開闢了另一工作渠道。


美國中學學生管理中許多地方是值得我們認真地研究和學習的,尤其是如何發揮學生家長在學生教育和管理中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方面。看來,社會力量在學生教育和管理中的特殊作用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12: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