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富翁阿布宣布離婚 分手費與媒體猜想大相徑庭

[複製鏈接]

9777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禁止發言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積分
1200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ullbird 發表於 2007-4-16 08: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富豪阿布離婚記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孫冰
本月13日,俄羅斯前首富、切爾西足球俱樂部的老闆羅曼·阿布拉莫維奇(下稱「阿布」)和他的第二任妻子伊琳娜發表聯合聲明,宣布離婚,結束了他們長達16年的婚姻生活。
離婚=55億英鎊?
阿布夫婦是2003年移民英國的,不過這次離婚的消息最早是在2006年10月首先由俄羅斯媒體報出的。隨後英國媒體迅速跟進,並拼出了完整的故事情節:阿布迷上了俄羅斯名模達麗婭·朱可娃(下稱「朱可娃」)(Daria Zhukova),這位年僅25歲的模特是俄羅斯石油大亨亞歷山大·朱可夫的女兒和網球明星Marat Safin的前女友。
阿布和朱可娃的親密照片不時見諸於報端,讓妻子伊琳娜十分不滿,並成為了離婚的導火索。隨後,伊琳娜雇傭了英國律師界兩個辦理離婚案件最為著名的律師,一個人送外號「大白鯊」,另一位則號稱「分手費先生」,來處理她與阿布之間的離婚案。
阿布雖然最初否認出現家庭危機,但媒體卻發現阿布也聘請了世界一流的專家和律師為其出謀劃策,此後,朱可娃也神秘失蹤了好一陣子。
兩人如此興師動眾並非歇斯底里,因為身家高達110億英鎊的阿布,如果按照英國相關法律規定,有可能要付給妻子一半的家產,也就是說這是一場價值55億英鎊的離婚大戰。
隨後,英國的大小媒體頓時炸開了鍋,有關阿布離婚的消息迅速侵佔了報紙、雜誌的各個版面:
體育版開始大肆討論:「老闆離婚,切爾西是否也會被分割?」;娛樂版的重點則是傳說中的「第三者」—朱可娃;經濟版則在討論著伊琳娜能分到多少錢,「史上最昂貴的分手費」會否出現;政治版在深入分析著阿布離婚的政治原因,「阿布離婚是普京授意的?」……
實際上,英國小報一向對阿布「非常有意見」,因為阿布幾乎不為他們提供任何新聞題材,連BBC的採訪,阿布也一樣拒絕,理由是「從來不用收音機」。
所以媒體只能有鼻子有眼兒地描述,他又買了一架什麼樣的飛機、一棟什麼樣的房子、一艘什麼樣的遊艇……
「他是個無聊的人。」媒體們酸溜溜地說。因為在英國這樣一個足球國度里,對切爾西的老闆幾乎一無所知,可以被認為是媒體的恥辱。這次,阿布與妻子的離婚案終於給了他們一個巨大的「補償」。
出人意料的結局
對於阿布的離婚,媒體只猜出了開頭,卻完全沒有猜到結局。不僅傳說中曠日持久的離婚官司和新的「分手費」世界記錄沒有出現,最終結局也與媒體的猜想大相徑庭。
「他們已經很友善的分開了。」阿布的發言人John Mann表示,他們已經在雙方自願的基礎上協議離婚,並在對孩子撫養和財產分配上達成並簽署了相關協議,但他沒有提及任何細節。「阿布的公司不會受到離婚的影響,包括切爾西。」該發言人說。
一位為阿布效力多年的人士向路透社透露,伊琳娜不可能拿到那麼多分手費。「我非常肯定,財產不會被分割成一半。」他說,「她只會拿到一些錢,但具體數額只有非常少的幾個人會知道。」
另據俄羅斯《公報》3月19日的報道稱:「這位億萬富翁付給妻子的分手費並不是人們此前想象的那樣多,而只是3億美元。」
《俄羅斯商業》日報(Vedomosti)也認同了這一數字,「這3億美元包括伊琳娜得到的所有財產,既包括金錢,也包括不動產,主要是一處在倫敦的房子和一處莫斯科附近的房子、一艘船和一架飛機。但5個孩子將歸伊琳娜撫養,不過阿布需要支付孩子們所有的實際支出。」
雖然只是小道消息,但還是令媒體錯愕。阿布和伊琳娜結婚的時候還只是一個正在奮鬥的小商人,他的整個財富幾乎都是在與伊琳娜共同生活中創造的。這在離婚當中,給了伊琳娜足夠討價還價的籌碼。
但是,只要對比一下阿布的第一次離婚就不難發現:和她的前任相比,伊琳娜已經幹得不錯了。阿布的髮妻奧爾加(Olga Lysova),在離婚的時候幾乎什麼都沒有得到。
髮妻奧爾加和阿布離婚後,嫁給了一個畫家,現在住在莫斯科附近,她時不時地會寫一些億萬富翁的故事來賺點稿費。
「當時很多人都移民加拿大,阿布也想。為了移民方便,阿布希望我們先離婚,然後一起在加拿大開始新的生活。」奧爾加在出版的傳記中如此描述離婚的經過:「但是,所謂的加拿大新生活並沒有開始。」
奧爾加至今仍保留著阿布送給她的蘇聯玩具娃娃,儘管這基本上是阿布留給她的全部。
「只要他喜歡一個女人,他就會和她在一起;唯一的問題是:多久?」奧爾加說,「我不知道朱可娃,連照片都沒見過。如果傳聞是真的,我只想說:『他一樣會甩掉你』!」
但令人費解的是,就在阿布宣布離婚的第二天,朱可娃就在自己的個人網站上發表聲明,稱她和阿布兩人之間的「關係」早就結束了。是被奧爾加的那句恨話所震懾?還是想暫時避開風頭,公眾不得而知。
不過,也有媒體指出,阿布與朱可娃的緋聞實際上是一場「陰謀」,她只是想給公眾一個最容易接受的離婚理由罷了。
之前,多位俄羅斯和英國的律師都在媒體上為兩人支招:選擇在英國離婚還是在俄羅斯離婚?協議還是訴訟?……最後的結局證明:阿布的離婚辦的近乎完美。
事後,一位俄羅斯律師分析:阿布如果選擇在俄羅斯離婚,不僅能得到更大的利益,而且俄羅斯法律也會保護離婚當事人的隱私,阿布無須公布離婚的財產分配細節。更為重要的是,阿布的個人資產成份複雜,難以清算。如果伊琳娜想要,等待她的將是曠日持久的官司和難以預料的結局。
其實伊琳娜也並非輸家,這世界上最了解阿布的人非伊琳娜莫數,她能從阿布那裡得到什麼,心中自然十分有數。既然兩人達成了這樣的共識就有其充分的理由,如果伊琳娜能夠從阿布手中輕鬆得到一半家產,也許這個世界根本就不會有阿布這位40歲的年輕富豪出現。
至於離婚的詳細故事,我們只有等待伊琳娜的傳記出版了。
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我可以增加它的深度,我不能左右天氣,但我可以掌握心情;

我不能改變容顏,但我可以展露笑容,我不能控制別人,但我可以主宰自己;

我不能預知明天,但我可以把握今天,我不能樣樣第一,但我可以事事儘力。

9777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禁止發言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積分
12006
沙發
 樓主| dullbird 發表於 2007-4-16 08:08 | 只看該作者
離婚啟示錄
如果從金錢的角度來看,阿布似乎是這場離婚大戰中的贏家;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像阿布這樣是一個翻轉騰挪的「好手」,可以如此輕鬆的全身而退。
以下都是公認的經典富豪離婚案:
2002年,維亞公司老闆薩姆納·雷德斯通在83歲時還與女明星的緋聞不斷,最終與「老伴兒」結束了52年的婚姻。這位「花花太歲」付出的代價是30億美元「贍養費」,相當於其個人資產的一半。
1998年,「新聞大王」默多克移情別戀,與妻子安妮離婚。雖然安妮在默多克120億美元的家產中只要求了「小小的」10億美元,但是卻在離婚協議書上附加了一個苛刻的條件:默多剋死后,「第三者」鄧文迪無權繼承他的任何遺產。
1996年8月,英國王儲查爾斯和王妃黛安娜離婚,查爾斯把個人全部財產都給了黛安娜。根據離婚協議,黛安娜一次性獲得1700萬英鎊的現金補償和每年40萬英鎊津貼。據說,查爾斯當初是從女王那裡借了幾百萬英鎊以支付離婚補償金的,現在仍在向母親償還欠款。但這位多情王子並不「長記性」,在後來與卡米拉的婚姻中,他仍堅信愛情,拒絕簽訂婚前協議。
有錢人離婚已經不是新聞,甚至某位富人剛剛結婚的時候,人們就已經開始推測他的離婚時間表了。
人們也經常會感嘆:難道人有了錢就要離婚?究其原因,很難逃出兩條:一,草民離婚是不會上報紙的;二,離婚也不是任何人都離得起的,經濟損失、時間成本、精神打擊……
婚姻真的和財富有直接的因果關係?為何共苦卻不能同甘?「糟糠之妻不下堂」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君子美德」,但從貧困中走出的夫妻總不能共富貴到最後?
財富讓人有了更多選擇,太多的選擇有時候會讓人眼花繚亂。做出一個選擇需要理由嗎?可以肯定的是,離婚可能不需要理由,但絕對需要成本。
配文
阿布的財富路徑
★文/ 孫冰
阿布的發家史一直被濃重的傳奇和神秘色彩所包圍。他的個人和家庭生活幾乎不在公眾的視野之內。媒體對其大多也只是基於隻言片語的猜測,實質性內容幾乎無人知曉。
長期以來,人們對阿布的印象就是俄羅斯寡頭,一個超級有錢人。2003年,阿布和妻子移居英國。由於成為了切爾西足球俱樂部的老闆,除了普京以外,阿布幾乎成為最為著名的俄羅斯人。但阿布依舊不喜歡媒體和公眾,幾乎不接受採訪也不發表公開演說。
阿布不需要像其他有錢人和名人那樣為自己的過度曝光而煩惱,如果需要的話,他可以遠離媒體和公眾的視線。「錢能夠買來自由。」他們這樣說,這似乎是更高的境界。
「他非常安靜。」阿布一位最親近的助手說,「用靦腆來形容他可能會很合適。」在傳聞中,阿布似乎是和冷酷無情、慷慨、大膽、功於心計、理想主義等等辭彙聯繫在一起。但用靦腆來描述一個富有的俄羅斯寡頭,無疑比較奇怪。
這位年輕巨富的神秘發家故事梗概是:阿布的童年是困苦而悲慘的,出生在俄羅斯非常邊遠的地區,不到三歲就成為孤兒,由叔父和祖母養大。
阿布的商業活動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那時在戈爾巴喬夫(Mikhail Gorbachev)改革中剛剛允許小型私有企業存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從最初賣塑料鴨子開始,阿布擁有了從養豬場到石油買賣等很多生意。
到1992年,阿布已經有了5家公司,主要從事各類商品轉售和中間商,最終他將業務集中到石油和石油產品上。但阿布的大部分財富是在前蘇聯的私有化那段「灰色時期」內積累的。
1995年,阿布在俄羅斯當時推行的「貸款換股份」中,收購了西伯利亞石油公司(Sibneft)。這家公司佔俄國石油產量的30%,資產價值上百億,但阿布只用了2億美元,其中還包括貸款。
在20世紀90年代里,阿布通過其控股公司米爾豪斯資本公司(Millhouse Capital),先後收購了俄羅斯最大的航空公司Aeroflot和俄羅斯鋁業公司(Rusal),以及很多小一點的汽車公司、醫藥公司、食品公司、房地產公司等等。
這些資產大部分都在2002到2005年間被賣掉。米爾豪斯資本公司將自己持有的西伯利亞石油公司的股份,以130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將俄羅斯鋁業公司的股份則以20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Oleg Deripask……
2006年3月8日,在福布斯最新公布最富有人物排行榜中,阿布以187億美元的個人凈資產排名第16位,在俄羅斯52個億萬富翁中列首位,英國排名第二。但在他之前的所有人,至少年長他10歲。
實際上,阿布在36歲的時候就登上了福布斯的全球最富有人物排行榜,當時以18億英鎊名列第49位,俄羅斯第二。
人們常說,對於有錢人來說,金錢只是數字;其實,對於「窮人」來說,187億美元也是一個難以感受的數字,希望如下事實可以提供幫助:
阿布衣著並不十分講究,經常以休閑裝束示人,甚至還戴著80年代的蘇聯式手錶。伊琳娜雖然也痴迷於各種名牌時裝、鞋子和包包,但對更為名貴的珠寶似乎並不大感興趣。
但是,這一切,在他移居英國后發生了變化。
2003年,阿布在英國倫敦海德公園附近的上流住宅區貝爾塔萊維亞(Belgravia)購置了一套價值2800萬英鎊的住宅;在蘇塞克斯郡(Sussex)西部購置了440英畝的房產,這處原本屬於約旦國王海珊(King Hussein of Jordan)的房產,擁有能容納100匹馬的馬舍、兩個馬球場、一個游泳池、一個沙土鴿子射擊場、一個來複槍射擊場和一個小型go-kart賽車道。
阿布是世界上最大的遊艇買家,他有四艘豪華遊艇,它們被媒體戲稱為「阿布的海軍」。其中最大的一艘,名列世界第四,長160米,德國製造,據稱造價高達2億英鎊甚至更多。
另外,他還在2006年以5600萬英鎊購得一架私人的波音767飛機,原因是他覺得在2000年花4000萬買下的那架波音737有點小。
阿布以配備精良、人數眾多的保鏢隊伍聞名,為了安全起見,還曾不惜血本購買微型潛艇。
阿布最大的「購買品」要數價值6億英鎊的切爾西。2003年7月,BBC既痛苦又熱切地向全英國宣布:羅曼·阿布拉莫維奇,這個藍眼睛的年輕俄國人購買了他們的切爾西。
買下切爾西使得阿布在英國名聲大振,英國的小報還模仿俄語發音將切爾西改成Chelski。
阿布對切爾西的巨大熱情和他大把大把花出去的錢比較起來毫不遜色。有切爾西的比賽,阿布幾乎場場必到。切爾西主教練Peter Kenyon表示:阿布相信在2014年,切爾西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足球俱樂部。
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我可以增加它的深度,我不能左右天氣,但我可以掌握心情;

我不能改變容顏,但我可以展露笑容,我不能控制別人,但我可以主宰自己;

我不能預知明天,但我可以把握今天,我不能樣樣第一,但我可以事事儘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918

帖子

59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91
3
hz0313 發表於 2007-4-16 09:0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23: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