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佛經寓言--百喻經

[複製鏈接]

362

主題

3749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和而不同 發表於 2007-4-6 10: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尊者僧伽斯那著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譯

  0 引言
  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在鵲封竹園,與諸大比丘、菩薩摩訶薩及諸八部三萬六千人俱。
  是時會中有異學梵志五百人俱,從座而起,白佛言「吾聞佛道洪深,無能及者,故來歸問。唯願說之。」
  佛言:「善哉!」
  問曰:「天下為有為無?」
  答曰:「亦有亦無。」
  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無?如今無者,云何言有?」
  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無。故說『或有或無』。」
  問曰:「人從何生?」
  答曰:「人從谷而生。」
  問曰:「五穀從何而生?」
  答曰:「五穀從四大火風而生。」
  問曰:「四大火風從何而生?」
  答曰:「四大火風從空而生。」
  問曰:「空從何生?」
  答曰:「從無所有生。」
  問曰:「無所有從何而生?」
  答曰:「從自然生。」
  問曰:「自然從何而生?」
  答曰:「從泥洹而生。」
  問曰:「泥洹從何而生?」
  佛曰:「汝今問事何以爾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
  問曰:「佛泥洹未?」
  答曰:「我未泥洹。」
  問曰:「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樂?」
  佛言:「我今問汝,天下眾生為苦為樂?」
  答曰:「眾生甚苦。」
  佛言:「云何名苦?」
  答曰:「我見眾生死時,苦痛難忍,故知死苦。」
  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見十方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樂。」
  五百梵志心開意解,求受五戒,悟須陀洹果,復坐如故。
  佛言:「汝等善聽,今為汝廣說眾喻。」

[ 本帖最後由 和而不同 於 2007-6-8 22:02 編輯 ]

362

主題

3749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沙發
 樓主| 和而不同 發表於 2007-4-6 10:58 | 只看該作者
  1 愚人食鹽喻
  昔有愚人,至於他家,主人與食,嫌淡無味。
  主人聞已,更為益鹽。既得鹽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緣有鹽故。少有尚爾,況復多也?」
  愚人無智,便空食鹽。食已口爽,返為其患。
  譬彼外道,聞節飲食可以得道,即便斷食。或經七日,或十五日,徒自困餓,無益於道。
  如彼愚人,以鹽美故,而空食之,至令口爽,此亦復爾。

  2 愚人集牛乳喻
  昔有愚人,將會賓客,欲集牛乳,以擬供設,而作是念:「我今若預於日日中轂取牛乳,
  牛乳漸多,卒無安處,或復酢敗。不如即就牛腹盛之,待臨會時,當頓轂取。」作是念已,便捉牸牛母子,各系異處。
  卻後一月,爾乃設會,迎置賓客,方牽牛來,欲轂取乳,而此牛乳即乾無有。時為賓客,或嗔或笑。
  愚人亦爾。欲修布施,方言待我大有之時,然後布施。未及聚頃,或為縣官、水火、盜賊之所侵奪,或卒命終,不及時施。彼亦如是。

  3 以梨打破頭喻
  昔有愚人,頭上無毛。時有一人,以梨打頭,乃至二三,悉皆傷破。
  時此愚人,默然忍受,不知避去。旁人見之,而語之曰:「何不避去?乃住受打,致使頭破。」
  愚人答言:「如彼人者,驕慢恃力,痴無智慧。見我頭上無有發毛,謂為是石,以梨打我,頭破乃爾!」
  旁人語言:「汝自愚痴,云何名彼以為痴也?汝若不痴,為他所打,乃致頭破,不知逃避。」
  比丘亦爾,不能具修信戒聞慧,但整威儀,以招利養,如彼愚人,被他打頭,不知避去,乃至傷破,反謂他痴。此比丘者亦復如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2

主題

3749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3
 樓主| 和而不同 發表於 2007-4-8 12:22 | 只看該作者
  4 婦詐稱死喻
  昔有愚人,其婦端正,情甚愛重。婦無貞性,後於中間共他交往,邪淫心盛,欲逐旁夫,舍離己婿。於是密語一老母言:「我去之後,汝可齎一死婦女屍,安著屋中。語我夫言,雲我已死。」
  老母於後伺其夫主不在之時,以一死屍置其家中。及其夫還,老母語言:「汝婦已死。」
  夫即往視,信是己婦。哀哭懊惱。大積薪油,燒取其骨,以囊盛之,晝夜懷挾。
  婦於後時,心厭旁夫,便還婦家,語其夫言:「我是汝妻。」
  夫答之言:「我婦已死,汝是阿誰?妄言我婦。」乃至二三,猶故不信。
  如彼外道,聞他邪說,心生惑著,永不可改。雖聞正教,不信受持。

  5 渴見水喻
  過去有人,痴無智慧,機渴須水,見熱時燄,謂為是水,即便逐走,至新頭河。既至河所,對視不飲。
  旁人語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飲?」
  愚人答言:「若可飲盡,我當飲之。此水機多,俱不可盡,是故不飲。」
  爾時眾人聞其此語,皆大嗤笑。
  譬如外道,僻取於理,以己不能具持佛戒,遂便不受,致使將來無得道分,流轉生死。
  若彼愚人見水不飲,為時所笑,亦復如是。

  6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昔有愚人,養育七子。一子先死。時此愚人見子既死,便欲停置於家中,自欲棄去。
  旁人見已,而語之言:「生死道異,當速莊嚴,致於遠處而殯葬之。云何得留,自欲棄去?」
  爾時愚人聞此語已,即自思念:「若不得留,要當葬者,須更殺一子,停擔兩頭,乃可勝致。」於是便更殺其一子而擔負之,遠葬林野。
  時人見之,深生嗤笑,怪未曾有。
  譬如比丘私犯一戒,情憚改悔,默然覆藏,自說清凈。或有智者即語之言:「出家之人,守持禁戒,如護明珠,不使缺落。汝今云何違犯所受,欲不懺悔?」犯戒者言:「苟須懺者,更就犯之,然後當出。」遂便破戒,多作不善,爾乃頓出。如彼愚人,一子既死,又殺一子。今此比丘亦復如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2

主題

3749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4
 樓主| 和而不同 發表於 2007-5-10 13:01 | 只看該作者
  7 認人為兄喻
  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復多錢財,舉世人間無不稱嘆。
  時有愚人,見其如此,便言我兄。所以爾者,彼有錢財,須者則用之,是故為兄。見其還債,言非我兄。
  旁人語言:「汝是愚人,云何須財名他為兄;及其債時,則稱非兄?」
  愚人答言:「我以欲得彼之錢財,認之為兄,實非是兄。若其債時,則稱非兄。」
  人聞此語,無不笑之。
  猶彼外道,聞佛善語,盜竊而用,以為己有。乃至傍人教使修行,不肯修行,而作是言:「為利養故,取彼佛語化導眾生,而無實事,云何修行。」猶向愚人,為得財故,言是我兄;及其債時,復言非兄。此亦如是。

  8 山羌偷官庫衣喻
  過去之世,有一山羌,偷王庫物而遠逃走。爾時國王遣人四齣推尋,捕得將至王邊,王即責其所得衣處。山羌答言:「我衣乃是祖父之物。」
  王遣著衣,實非山羌本所有故,不知著之,應在手者著於腳上,應在腰者返著頭上。
  王見賊已,集諸臣等共詳此事,而語之言:若是汝之祖父已來所有衣者,應當解著,云何顛倒用上為下?以不解故,定知汝衣必是偷得,非汝舊物。」
  藉以為譬,王者如佛,寶藏如法,愚痴羌者猶如外道。竊聽佛法,著己法中,以為自有。然不解故,布置佛法,迷亂上下,不知法相。如彼山羌,得王寶衣,不識次第,顛倒而著,亦復如是。

  9 嘆父德行喻
  昔時有人,於眾人中嘆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仁慈,不害不盜,直做實語,兼行布施。」
  時有愚人,聞其此語,便作是念,言:「我父德行,復過汝父。」
  諸人問言:「有何德行,請道其事。」
  愚人答曰:「我父小來,斷絕淫慾,初無污染。」
  眾人語言:「若斷淫慾,云何生汝?」深為時人之所怪笑。
  猶如世間無智之徒,欲贊人德,不識其實,反至毀呰。如彼愚者,意好嘆父,言成過失,此亦如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2

主題

3749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5
 樓主| 和而不同 發表於 2007-5-11 14:24 | 只看該作者
  10三重樓喻
  往昔之世,有富愚人,痴無所知。到餘富家,見三重樓,高廣嚴麗,軒敞疏朗,心生渴仰,即作是念:「我有錢財,不減於彼,云何頃來而不造作如是之樓?」即喚木匠而問言曰:「解作彼家端正舍不?」
  木匠答言:「是我所作。」
  即便語言:「今可為我造樓如彼。」
  是時木匠即便經地壘墼作樓。
  愚人見其壘墼作舍,猶懷疑惑,不能了知,而問之言:「欲作何等?」
  木匠答言:「作三重屋。」
  愚人復言:「我不欲作下二重之屋,先可為我作最上屋。」
  木匠答言:「無有是事!何有不作最下重屋,而得造彼第二之屋?不造第二,云何得造第三重屋?」
  愚人固言:「我今不用下二重屋,必可為我作最上者。」
  時人聞已,便生怪笑,咸作此言:「何有不造下第一屋而得上者!」
  譬如世尊四輩弟子,不能精勤修敬三寶,懶惰懈怠,欲求道果,而作是言:「我今不用餘下三果,唯求得彼阿羅漢果。」亦為時人之所嗤笑,如彼愚者等無有異。

  11婆羅門殺子喻
  昔有婆羅門,自謂多知,於諸星術種種技藝無不明達。恃己如此,欲顯其德,遂至他國,抱兒而哭!
  有人問婆羅門言:「汝何故哭?」
  婆羅門言:「今此小兒,七日當死,愍其夭殤,是以哭耳!」
  時人語言:「人命難知,計算喜錯。設七日頭或能不死,何為預哭?」
  婆羅門言:「日月可暗,星宿可落,我之所記,終無違失。」
  為名利故,至七日頭,自殺其子,以證己說。
  時諸世人,卻後七日,聞其子死,咸皆嘆言:「真是智者,所言不錯!」心生信服,悉來致敬。
  猶如佛之四輩弟子,為利養故,自稱得道,有愚人法,殺善男子,詐現慈德,故使將來受苦無窮。如婆羅門為驗己言,殺子惑世。

  12煮黑石蜜漿喻
  昔有愚人煮黑石蜜,有一富人來至其家。時此愚人便作是想:「我今當取黑石蜜漿與此富人。」即著少水用置火中,即於火上,以扇扇之,望得使冷。
  旁人語言:「下不止火,扇之不已,云何得冷,?」
  爾時眾人悉皆嗤笑。
  其猶外道,不減煩惱熾燃之火,少作苦行,卧荊棘上,五熱炙身,而望清涼寂靜之道,終無是處。徒為智者之所怪笑。受苦現在,殃流來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2

主題

3749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6
 樓主| 和而不同 發表於 2007-5-21 07:50 | 只看該作者
  13說人喜嗔喻
  過去有人,共多人眾坐於屋中,嘆一外人德行極好,唯有二過:一者喜嗔,二者作事倉卒。
  爾時此人過在門外,聞作是語,更生嗔恚,即入其屋,擒彼道己過惡之人,以手打撲。
  旁人問言:「何故打也?」
  其人答言:「我曾何時喜嗔、倉卒?而此人者,道我恆喜嗔恚,作事倉卒。是故打之。」
  旁人語言:「汝今喜嗔、倉卒之相即時現驗,云何諱之?」
  人說過惡而起怨責,深為眾人怪其愚惑。
  譬如世間飲酒之夫,耽荒酗酒,作諸放逸,見人呵責,返生尤嫉。苦引證佐,用自明白。若此愚人,諱聞己過,見他道說,返欲扑打之。

  14殺商主祀天喻
  昔有賈客,欲入大海。入大海之法,要須導師,然後可去。即共求覓,得一導師。
  即得之已,相將發引,至曠野中,有一天祠,當須人祀,然後得過。於是眾賈共思量言:「我等伴黨,儘是親屬,如何可殺?唯此導師,中用祀天。」
  即殺導師,以用祭祀。
  祀天已竟,迷失道路,不知所趣,窮困死盡。
  一切世人,亦復如是:欲入法海,取其珍寶,當修善法以為導師。毀破善行,生死曠路,永無出期。經歷三塗,受苦長遠。如彼商賈將入大海,殺其導者,迷失津濟,終致困死。

  15醫與王女葯令卒長大喻
  昔有國王,產生一女,喚醫語言:「為我與葯,立使長大。」
  醫師答言:「我與良藥,能使即大。但今卒無,方須求索。比得葯頃,王要莫看。待與葯已,然後示王。」
於是即便遠方。經十二年,得葯來還,與女令服,將示於王。王見歡喜,即自念言:「實是良醫,與我女葯,能令卒長。」便敕左右,賜以珍寶。
  時諸人等笑王無智,不曉籌量生來年月,見其長大,謂是藥力。
  世人亦爾。詣善知識,而啟之言:「我欲求導,願見教授,使我立得。」善知識師以方便故,教令坐禪,觀十二緣起,漸積眾德,獲阿羅漢,倍踴躍歡喜,而作是言:「快哉!大師速能令我證最妙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2

主題

3749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7
 樓主| 和而不同 發表於 2007-6-6 11:26 | 只看該作者
  16灌甘蔗喻
  昔有二人,共種甘蔗,而作誓言:「種好者賞;其不好者,當重罰之。」
  時二人中,一者念言:「甘蔗極甜,若壓取汁,還灌甘蔗樹,甘美必甚,得勝於彼。」
  即壓甘蔗,取汁用溉,冀望滋味。返敗種子,所有甘蔗,一切都失。
  世人亦爾:欲求善福,恃己豪貴,專形挾勢,迫脅下民,陵奪財物,以用作福。本期善果,不知將來反獲其殃。如壓甘蔗,彼此都失。

  17債半錢喻
  往有商人,貸他半錢,久不得償,即便往債。
  前有大河,雇他兩錢,然後得渡。到彼往債,竟不得見。來還渡河,復雇兩錢。
  為半錢債,而失四錢,兼有道路疲勞乏困。所債甚少,所失極多。果被眾人之所怪笑。
  世人亦爾,要少名利,致毀大行。苟容己身,不顧禮義,現受惡名,後得苦報。

  18就樓磨刀喻
  昔有一人,貧窮困苦,為王作事。日月經久,身體羸瘦。王見憐愍,賜一死駝。
  貧人得已,即便剝皮,嫌刀鈍故,求石欲磨。乃於樓上得一磨石,磨刀令利,來下而剝。
  如是數數往來磨刀,後轉勞苦,憚不能數上,懸駝上樓,就石磨刀。深為眾人之所嗤笑。
  猶如愚人,毀破禁戒,多取錢財,以用修福,望得生天。如懸駝上樓磨刀,用功甚多,所得甚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2

主題

3749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8
 樓主| 和而不同 發表於 2007-6-9 14:01 | 只看該作者
  19乘船失釪喻
  昔有人乘船渡海,失一銀釪,墜於水中。即便思念:「我今畫水作記,舍之而去,後當取之。」
  行經二月,到師子諸國,見一河水,便入其中,覓本失釪。
  諸人問言:「欲何所作?」
  答言:「我先失釪,今欲覓取。」
  問言:「於何處失?」                                                                       
  答言:「初入海失。」
  又復問言:「失經幾時?」
  言:「失來二月。」
  問言:「失來二月,云何此覓?」
  答言:「我失釪時,畫水作記。本所畫水,與此無異,是故覓之。」
  又復問言:「水則不別。汝昔失時,乃在於彼;今在此覓,何由可得?」
  爾時眾人無不大笑。
  亦如外道,不修正行,相似善中,橫計苦因,以求解脫,狀如愚人,失釪於彼,而於此覓。

  20人說王縱暴喻
  昔有一人,說王過罪,而作是言:「王甚暴虐,治政無理。」
  王聞是語,即大嗔恚,竟不究悉誰作此語,信傍佞人,捉一賢臣,仰使剝脊,取百兩肉。
  有人證明此無是語,王心便悔,索千兩肉,用為補脊。
  夜中呻喚,甚大苦惱。王聞其聲,問言:「何以苦惱?取汝百兩,十倍與汝。意不足耶?何故苦惱?」
  旁人答言:「大王,如截子頭,雖得千頭,不免子死。雖十倍得肉,不免苦痛。」
  愚人亦爾,不畏後世,貪得現樂,苦切眾生,調發百姓,多得財物,望得滅罪,而得福報。譬如彼王,剝人之脊,取人之肉,以餘肉補,望使不痛,無有是處。

  21婦女欲更求子喻
  往昔世時,有婦女人,始有一子,更欲求子。問餘婦女:「誰有能使我重有子?」
  有一老母語此婦言:「我能使爾求子可得,當須祀天。」
  問老母言:「祀須何物?」
  老母語言:「殺汝之子,取血祀天,必得多子。」
  時此婦女,便隨彼語,欲殺其子。
  旁有智人,嗤笑罵詈:「愚痴無智,乃至如此!未生子者,竟可得不?而殺現子。」
  愚人亦爾,為未生樂,自投火坑,種種害身,為得生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2

主題

3749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9
 樓主| 和而不同 發表於 2007-6-16 15:14 | 只看該作者
  22入海取沉水喻
  昔有長者子,入海取沉水,積有年載,方得一車。持來歸家,詣市賣之。以其貴故,卒無買者。
  經歷多日,不能得售,心甚疲厭,以為苦惱。見人賣炭,時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燒之作炭,可得速售。」
  即燒為炭,詣市賣之,不得半車炭之價值。
  世間愚人,亦復如是。無量方便,勤行精進,仰求佛果。以其難得,便生退心。不如發心,求聲聞果,速斷生死,作阿羅漢。

  23賊偷錦繡用裹氀褐喻
  昔有賊人,入富家舍,偷得錦繡,即持用裹故弊氀褐種種財物,為智人所笑。
  世間愚人,亦復如是。既有信心,入佛法中修行善法,及諸功德,以貪利故,破於清凈戒及諸功德,為世所笑,亦復如是。

  24種熬胡麻子喻
  昔有愚人,生食胡麻子,以為不美,熬而食之為美。便生念言:「不如熬而種之後得美者。」便熬而種之,永無生理。
  世人亦爾。以菩薩曠劫修行,因難行苦行,以為不樂,便作念言:「不如作阿羅漢,速斷生死,其功甚易。」後欲求佛果,終不可得。如彼焦種,無復生理。世間愚人,亦復如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2

主題

3749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10
 樓主| 和而不同 發表於 2007-6-24 14:51 | 只看該作者
  25水火喻
  昔有一人,事須火用,及以冷水,即便宿火,以澡盥盛水,置於火上。後欲取火,而火都滅;欲取冷水,而水復熱。火及冷水,二事俱失。
  世間之人,亦復如是。入佛法中,出家求道。既得出家,還復念其妻子眷屬世間之事,五欲之樂。由是之故,失其功德之火,持戒之水,念欲之人亦復如是。

  26人效王眼瞤喻
  昔有一人,欲得王意,問餘人言:「云何得之?」
  有人語言:「若欲得王意者,王之形相,汝當效之。」
  此人即便往至王所,見王眼瞤,便效王瞤。王問之言:「汝為病耶,為著風耶?何以眼瞤?」
  其人答王:「我不病眼,亦不著風,欲得王意。見王眼瞤,故效王也。」
  王聞是語,即大嗔恚,即便使人種種加害,擯令出國。
  世人亦爾。於佛法王欲得親近,求其善法,以自增長。既得親近,不解如來法王為眾生故,種種方便,現其闕短;或聞其法,見有字句不正,便生譏毀,效其不是。由是之故,於佛法中永失其善,墮於三惡。如彼愚人,亦復如是。

  27治鞭瘡喻
  昔有一人,為王所鞭。既被鞭已,以馬屎傅之,欲令速差。
  有愚人見之,心生歡喜,便作是言:「我快得是治瘡方法。」
  即便歸家,語其兒言:「汝鞭我背,我得好法,今欲試之。」
  兒為鞭背,以馬屎傅之,以為善巧。
  世人亦爾。聞有人言,修不凈觀,即得除去五陰身瘡。便作是言:「我欲觀於女色,及以五欲。」
  未見不凈,返為女色之所惑亂,流轉生死,墮於地獄。世間愚人,亦復如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11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6-26 09:32 | 只看該作者
譬喻經是不是就是百喻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9

主題

296

帖子

24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9
12
江海客 發表於 2007-6-26 23:1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1 子竹青青 的帖子

不是,百喻經是以寓言方式,宣揚佛教教理的一部故事體的讀物,在文學上有很大的價值.畫三毛流浪記的張樂平先生也畫過白話百喻經連環畫,在網上也能搜索到.
譬喻經有三藏法師譯的那段,還有'雜舊譬喻經'分上下兩部,也是短篇故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40

主題

6187

帖子

2113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盤古教主

Rank: 4

積分
2113
13
kickbird 發表於 2007-6-27 18:2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2 江海客 的帖子

我貼了幾篇白話的,各取所需,喜歡漫畫的自己去找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2

主題

3749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14
 樓主| 和而不同 發表於 2007-6-30 13:06 | 只看該作者
  28為婦貿鼻喻
  昔有一人,其婦端正,唯有鼻丑。
  其人外出,見他婦面貌端正,其鼻甚好,便作是言:「我今寧可截取其鼻,著我婦面上,不亦好乎!」
  即截他婦鼻,持來歸家,急喚其婦:「汝速出來,與汝好鼻。」
  其婦出來,即割其鼻,尋以他鼻著婦面上。既不相著,復失其鼻,唐使其婦受大苦痛。
  世間愚人,亦復如是。聞他宿舊沙門、婆羅門有大名德,而為世人之所恭敬,得大利養,便作是念言:「我今與彼便為不異。」虛自假稱,妄言有德,既失其利,復傷其行。如截他鼻,徒自傷損。世間愚人,亦復如是。

  29貧人燒粗褐衣喻
  昔有一人,貧窮睏乏。與他客作,得粗褐衣,而被著之。
  有人見之,而語之言:「汝種姓端正,貴人之子,云何著此粗弊衣褐?我今教汝,當使汝得上妙衣服。當隨我語,終不欺汝。」
  貧人歡喜,敬從其言。
  其人即便在前然火,語貧人言:「今可脫汝粗褐衣著於火中,於此燒處,當使汝得上妙欽服。」貧人即便脫著火中。
  既燒之後,於此火處求覓欽服,都無所得。
  世間之人,亦復如是。從過去身修諸善法,得此人身,應當保護,進德修業。乃為外道邪惡妖女之所欺誑:「汝今當信我語,修諸苦行,投岩赴火,舍是身已,當生梵天,長受快樂。」便用其語,即捨身命。身死之後,墮於地獄,備受諸苦。既失人身,空無所獲,如彼貧人,亦復如是。

  30牧羊人喻
  昔有一人,巧於牧羊,其羊滋多,乃有千萬。極大慳貪,不肯外用。
  時有一人,善於巧詐,便作方便,往共親友,而語之言:「我今共汝極成親愛,便為一體,更無有異。我知彼家有一好女,當為汝求,可用為婦。」
  牧羊之人,聞之歡喜,便大與羊及諸財物。
  其人復言:「汝婦今日已生一子。」
  牧羊之人,未見於婦,聞其已生,心大歡喜,重與彼物。
  其人後復而與之言:「汝兒已生,今死矣!」
  牧羊之人聞此人語,便大啼泣,噓欷不已。
  世間之人,亦復如是。既修多聞,為其名利,秘惜其法,不肯為人教化演說,為此漏身之所誑惑,妄欺世樂,如己妻息,為其所欺,喪失善法,後失身命,並及財物,便大悲泣,生其憂苦。如彼牧羊之人,亦復如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2

主題

3749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15
 樓主| 和而不同 發表於 2007-7-3 09:13 | 只看該作者
  31雇請瓦師喻
  昔有婆羅門師,欲作大會,語弟子言:「我須瓦器,以供會用。汝可為我雇請瓦師。詣市覓之。」
  時彼弟子往瓦師家,時有一人驢負瓦器至市欲賣,須臾之間,驢盡破之。還來家中,啼哭懊惱。
  弟子見已,而問之言:「何以悲嘆懊惱如是?」
  其人答言:「我為方便,勤苦積年,始得成器。詣市欲賣。此弊惡驢,須臾之頃,盡破我器。是故懊惱。」
  爾時弟子見聞是已,歡喜念言:「此驢乃是佳物!久時所作,須臾能破。我今當買此驢。」
  瓦師歡喜,即便賣與。乘來歸家,師問之言:「汝何以不得瓦師將來?用是驢為?」
  弟子答言:「此驢勝於瓦師。瓦師久時所作瓦器,少時能破。」
  時師語言:「汝大愚痴,無有智慧。此驢今者適可能破,假使百年,不能成一。」
  世間之人,亦復如是。雖千百年,受人供養,都無報償,常為損害,終不為益。背恩之人,亦復如是。

  32估客偷金喻
  昔有二估客,共行商賈:一賣真金,其第二者賣兜羅棉。
  有他買真金者,燒而試之。第二估客即便偷他被燒之金,用兜羅棉裹。時金熱故,燒棉都盡。情事既露,二事俱失。
  如彼外道,偷取佛法,著己法中,妄稱己有,非是佛法。由是之故,燒滅外典,不行於世。如彼偷金,事情都現,亦復如是。

  33斫樹取果喻
  昔有國王,有一好樹,高廣極大,常有好果,香而甜美。
  時有一人,來至王所。王與之言:「此之樹上,將生美果,汝能食不?」
  即答王言:「此樹高廣,雖欲食之,何由能得?」
  即便斷樹,望得其果。既無所獲,徒自勞苦。後還欲豎,樹已枯死,都無生理。
  世間之人,亦復如是。如來法王有持戒樹,能生勝果,心生願樂,欲得果食,應當持戒,修諸功德。不解方便,返毀其禁。如彼伐樹,復欲還活,都不可能。破戒之人,亦復如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2

主題

3749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16
 樓主| 和而不同 發表於 2007-7-7 13:17 | 只看該作者
  34送美水喻
  昔有一聚落,去王城五由旬。村中有好美水,王敕村人,常使日日送其美水。村人疲苦,悉欲移避,遠此村去。
  時彼村主語諸人言:「汝等莫去,我當為汝白王,改五由旬作三由旬,使汝得近,往來不疲。」
  即往白王,王為改之,作三由旬。
  眾人聞已,便大歡喜。
  有人語言:「此故是本五由旬,更無有異。」
  雖聞此語,信王語故,終不肯去。
  世間之人,亦復如是。修行正法,度於五道,向涅槃城,心生厭倦,便欲舍離,頓駕生死,不能復進。如來法王有大方便,於一乘法分別說三。小乘之人聞之歡喜,以為易行,修善進德,求度生死。後聞人說,無有三乘,故是一道。以信佛語,終不肯舍。如彼村人,亦復如是。

  35寶篋鏡喻
  昔有一人,貧窮睏乏,多負人債,無以可償,即便逃避。
  至空曠處,值篋,滿中珍寶。有一明鏡,著珍寶上,以蓋覆之。
  貧人見已,心大歡喜,即便發之。見鏡中人,便生驚怖,叉手語言:「我謂空篋,都無所有;不知有君在此篋中,莫見嗔也。」
  凡夫之人,亦復如是。為無量煩惱之所窮困,而為生死、魔王、債主之所纏著。欲避生死,入佛法中修行善法,作諸功德,如值寶篋。為身見鏡之所惑亂,妄見有我,即便封著,謂是珍寶。於是墮落,失諸功德,禪定道品、無漏諸善、三乘道果一切都失。如彼愚人,棄於寶篋,著我見者,亦復如是。

  36破五通仙眼喻
  昔有一人,入山學道,得五通仙,天眼徹視,能見地中一切伏藏,種種珍寶。
  國王聞之,心大歡喜,便語臣曰;「云何得使此人常在我國,不餘處去,使我藏中得多珍寶?」
  有一愚臣,輒便往至,挑仙人雙眼,持來白王:「臣以挑眼,更不得去,常住是國。」
  王語臣言:「所以貪得仙人住者,能見地中一切伏藏。汝今毀眼,何所復任?」
  世間之人,亦復如是。見他頭陀苦行,山林曠野,冢間樹下,修四意止及不凈觀,便強將來,於其家中,種種供養。毀他善法,使道果不成,喪其道眼,已失其利,空無所獲。如彼愚臣,唐毀他目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2

主題

3749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17
 樓主| 和而不同 發表於 2007-7-15 08:42 | 只看該作者
  37殺群牛喻
  昔有一人,有二百五十頭牛,常驅逐水草,隨時餵食。
  時有一虎,啖食一牛。
  爾時牛主即作念言:「已失一牛,俱不全足,用是牛為!」即便驅至深坑高岸,排著坑底,盡皆殺之。
  凡夫愚人,亦復如是。受持如來具足之戒,若犯一戒,不生慚愧,清凈懺悔,便作念言:「我已破一戒,既不具足,何用持為?」一切都破,無一在者。如彼愚人,盡殺群牛,無一在者。

  38飲木桶水喻
  昔有一人,行來渴乏,見木桶中有清凈流水,就而飲之。
  飲水已足,即便舉手語木桶言:「我已飲竟,水莫復來。」
  雖作是語,水流如故。便瞋恚言:「我已飲竟,語汝莫來,何以故來?」
  有人見之言:「汝大愚痴,無有智慧。汝何以不去,語言莫來。」即為挽卻,牽餘處去。
  世間之人,亦復如是。為生死渴愛,飲五欲鹹水。既為五欲之所疲厭,如彼飲足,便作是言:「汝色聲香味,莫復更來使我見也。」然此五欲相續不斷,既見之已,便復嗔恚:「語汝速滅,莫復更生。何以故來,使我見之?」時有智人而語之言:「汝欲得離者,當攝汝六情,閉其心意,妄想不生,便得解脫。何必不見欲使不生?」如彼飲水愚人,等無有異。

  39見他人塗舍喻
  昔有一人,往至他舍,見他屋舍牆壁塗治,其地平正,清凈甚好。便問之言:「用何和塗得如是好?」
  主人答言:「用稻穀杙水浸令熟,和泥塗壁,故得如是。」
  愚人即便而作念言:「若純以稻杙,不如合稻而用作之,壁可白凈,泥治平好。」
  便用稻穀和泥,用塗其壁。望得平正,返更高下,壁都坼裂,虛棄稻穀。都無利益,不如惠施,可得功德。
  凡夫之人,亦復如是。聞聖人說法,修行諸善,舍此身已,可得生天,及以解脫,便自殺身,望得生天及以解脫。徒自虛喪,空無所獲,如彼愚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2

主題

3749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18
 樓主| 和而不同 發表於 2007-7-21 13:26 | 只看該作者
  40治禿喻
  昔有一人,頭上無毛,冬則大寒,夏則患熱,兼為蚊虻之所唼食。晝夜受惱,甚以為苦。
  有一醫師,多諸方術。
  時彼禿人,往至其所,語其醫言:「唯願大師,為我治之。」
  時彼醫師,亦復頭禿,即便脫帽示之,而語之言:「我亦患之,以為痛苦。若令我治能得差者,應先自治以除其患。」
  世間之人,亦復如是。為生、老、病、死之所侵擾,欲求長生不老之處,聞有沙門婆羅門等,世之良醫,善療眾患,便往其所而與之言:「唯願為我除此無常生死之患,常處安樂,長存不變。」時婆羅門等即便報言:「我亦患此無常生、老、病、死,種種求覓長存之處,終不能得。今我若能使汝得者,我亦應先自得,令汝亦得。」如彼患禿之人,徒自疲勞,不能得差。

  41毗舍闍鬼喻
  昔有二毗舍闍鬼,共有一篋、一杖、一屐。二鬼共諍,各各欲得。二鬼紛紜,竟月不能使平。
  時有一人來見之已,而問之言:「此篋、杖、屐有何奇異?汝等共諍,嗔恚乃爾?」
  二鬼答言:「我此篋者,能出一切衣服、飲食、床褥、卧具資生之物,盡從中出。執此杖者,怨敵歸服,無敢與諍。著此屐者,能令人飛行無掛礙。」
  此人聞已,即語鬼言:「汝等小遠,我當為爾平等分之。」
  鬼聞其語,尋即遠避。此人即時抱篋捉杖躡屐而飛。
  二鬼愕然,竟無所得。
  人語鬼言:「爾等所諍,我已得去。今使爾等更無所諍。」
  毗舍闍者,喻於眾魔,及以外道;布施如篋,人天五道資用之具,皆從中出;禪定如杖,消伏魔怨煩惱之賊;持戒如屐,必升人天。諸魔外道諍篋者,喻於有漏中強求果報,空無所得。若能修行善行,及以布施、持戒、禪定,便得離苦,獲得道果。

  42估客駝死喻
  譬如估客,遊行商賈,會於路中,而駝卒死。駝上所載,多有珍寶、細軟、上氎種種雜物。
  駝既死已,即剝其皮。
  商主舍行,坐二弟子而語之言:「好看駝皮,莫使濕爛。」
  其後天雨,二人頑痴,盡以好氎覆此皮上,氎盡爛壞。
  皮、氎之價,理自懸殊,以愚痴故,以氎覆皮。
  世間之人,亦復如是。其不殺者喻於白氎,其駝皮者即喻財貨,天雨濕爛喻於放逸、敗壞善行。不殺戒者,即佛法身最上妙因,然不能修,但以財貨造諸塔廟,供養諸僧,舍根取末,漂浪五道,莫能自出。是故行者應當精心,持不殺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2

主題

3749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19
 樓主| 和而不同 發表於 2007-7-28 08:00 | 只看該作者
  43磨大石喻
  譬如有人,磨一大石,勤加功力,經曆日月,作小戲牛。
  用功既重,所期甚輕。
  世間之人,亦復如是。磨大石者,喻於學問,精勤勞苦;作小牛者,喻於名聞,互相是非。
  夫為學者,研思精微,博通多識,宜應履行,遠求勝果。方求名譽,驕慢貢高,增長過患。

  44欲食半餅喻
  譬如有人,因其飢故,食七枚煎餅。食六枚半已,便得飽滿。
  其人嗔恚,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飽足,由此半餅。然前六餅,唐自捐棄,設知半餅能充足者,應先食之。」
  世間之人,亦復如是。從本以來,無常有樂,然其痴倒,橫生樂想。如彼痴人,於半番餅,生於飽想。世人無知,以富貴為樂。夫富貴者,求時甚苦;既獲得已,守護亦苦;後還失之,憂念復苦;於三時中,都無有樂。猶如衣食,遮故名樂;於辛苦中,橫生樂想。諸佛說言:「三界無安,皆是大苦;凡夫倒惑,橫生樂想。」

  45奴守門喻
  譬如有人,將欲遠行,敕其奴言:「爾好守門,並看驢索。」
  其主行後,時鄰里家有作樂者,此奴欲聽,不能自安。尋以索系門,置於驢上,負至戲處,聽其作樂。
  奴去之後,舍中財物,賊盡持去。
  大家行還,問其奴言:「財物所在?」
  奴便答言:「大家先付門、驢及索,自是以外,非奴所知。」
  大家復言:「留爾守門,正為財物。財物既失,用於門為?」
  生死愚人為愛奴僕,亦復如是。如來教誡,常護根門,莫著六塵,守無明驢,看於愛索。
  而諸比丘不奉佛教,貪求利養,詐現清白,靜處而坐,心意流馳,貪著五欲,為色、聲、香、味之所惑亂,無明覆心,愛索纏縛,正念、覺、意,道品財寶,悉皆散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20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7-28 08:16 | 只看該作者
食半餅

阿彌陀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3: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