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煮酒論史:中國人為何不善於研究日本?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0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張行行 發表於 2007-3-5 16: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熟悉中日關係的人常有這樣的感覺,為何幾十年來,中國關於日本的著作很多,卻沒有出現過經典著作,非但沒有一本能與美國學者本尼迪克特的《菊與刀》相比,就是民國時期戴季陶的《日本論》也恐怕沒有人超越。這到底是什麼原因?




先前已有不少人就這個話題發表了高見,本文只是談一點零散的感受。
中國的對日研究有幾個需要注意的問題。第一是戰略問題。對日研究經常提到「戰略的研究」,但很少提到「研究的戰略」。前者是把研究僅作為手段、工具,一切為戰略、總計劃或方針服務。但由於戰略往往是任務型的,這就使得研究也變得充滿動蕩和變數,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其實,研究應該有自
己的規律,有獨立的戰略構思及研究過程的全面設計。中國的對日研究機構大多為政府部門或國立大學所屬,研究多以政府行為為準,「想政府所想,急領導所急」,很難將一個長周期的研究堅持到底。戰略的研究固然重要,但研究的戰略同樣不可忽視。因為中國是後起的發展中國家,並且發展速度很快,研究理應成為國家級戰略,不僅要考慮研究什麼,還特別要考慮怎樣研究,如何保證研究正常進行,尤其是針對那些強於我們又對我們很重要的國家,這裡首當其衝就是日本。
日本的對華研究一直有很完整的戰略,這個研究的戰略是日本制定對華戰略的基礎,與日本的基本國策及整個對外政策一併成為日本的戰略之源。而且日本的研究一直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儘管受到很多政策導向,但大多數機構及研究人員在體制上是獨立於政府之外的,這就使得研究具有極大的自主性,機構及研究人員主要考慮的是長期性的研究而不是短期性的戰略。
第二是心態問題。中國對日心態最大特徵是輕視。輕視有兩種,一種是絕對化輕視,即自以為了不起,實際上如同「夜郎自大」,不是僅僅看不起日本,是誰都看不起,唯我獨尊。這是一種 「無知型輕視」。另一種是相對化輕視,實際上如同「見人下菜碟」,對歐美就看重些,對日本則無論如何也重視不起來。這是一種「偏見型輕視」。應該說,上述偏見型心態者居多。
造成這種心態有三個原因。一是歷史的慣性,即日本向中國學習的歷史太長了,作為一個善於學習的民族,即使到了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的國策制訂者們已經把中國視作爭食的魚肉,但學界對中國的研究衝動仍然強勁。直至今天,日本各種報刊上刊載的外國消息及報道等,有關中國的仍大大超出其他國家(包括美國)。
二是現實的錯位。中國的確在20世紀初出現過研究日本的熱潮。當時大批有志青年東渡日本,探求救國圖強之路,中國接受馬克思主義就是從日文轉譯開始的。《資本論》、《共產黨宣言》等最初都是從日文轉譯成中文。這時的日本研究也有不少成果,戴季陶的《日本論》至今令日本研究界奉為佳作。但隨後日本的對華侵略及戰敗,使日本非但不能成為學習榜樣,連研究對象也排不上了,中日民族的心態出現了錯位。戰後日本雖然經濟上取得巨大成就,但在國際政治中的地位並不高,而中國雖然經濟發展之路並不平坦,但在國際上一直擁有很高的聲譽,更加強了雙方心態的錯位。
三是預期差異。日本作為一個島國,一直對未來有很強的危機感。在許多日本學者略帶傲慢的外表下,往往掩蓋著自卑與自尊的衝突,隱藏著生存競爭的壓力與求
新圖變的衝動。但中國似乎總是有很好的預期。據調查,日本的精英層對未來的展望最為悲觀,而中國則明顯高出,與美國不相上下。今天許多國內的研究者在國際場合遇到日本人,特別是作預期研究時,常會表現出輕視日本的心態。這種在高速發展中的大陸型心態與處於成熟性蕭條中的海島型心態,對未來預期當然有很大差異,這種差異就成為研究的直接動力。
很早以前,日本人就常常用「龜兔賽跑」形容中日關係。意指中國人聰明像兔子,跑得快,日本人只有學習烏龜,跟在兔子後面更努力地跑才有出路。但目前的情況是日本像兔子已經跑到前面了,而我們在後面卻少有烏龜的謙虛與努力,甚至有人明明是烏龜還總是懷揣著兔子心,這樣的心態怎麼能不落後呢?
第三是細緻度問題。日本民族的認真、細緻是舉世公認的,在研究上更是表現的淋漓盡致。筆者曾參與日本一項關於東亞社會形態的合作研究,談到中國的家庭時,某日本學者從漢字「家」的形成,談到所有與「家」相關的詞,僅 「家庭」 一詞就考證了《後漢書》的「鄭均傳」等近十個出處。但在當時中國家庭研究的論著中,幾乎沒有人下這樣的功夫,就更不必說我們對日本的「町」、「村」等基本概念的研究了。日本對中國的研究者中有許多「通」,從「三國通」、「史記通」、到「京劇通」、「敦煌通」,再到「餃子通」、「拉麵通」等等,無奇不有。看似「小而細」的研究往往與中國 「大而粗」的研究形成鮮明對照。這種研究態度之細緻,研究作風之嚴謹,都對研究結果提供了很大的保證。
解決中日關係的困局,需要中日關係研究水平的提高。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研究的水平本身就是中日關係的重要部分,兩國的學界和政府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0

主題

15

帖子

3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3
沙發
空間傳說 發表於 2007-3-5 19:39 | 只看該作者
有道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5: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