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圖解】組裝電腦全過程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07年2月16日

安裝前的準備
在動手組裝電腦前,應先學習電腦的基本知識,包括硬體結構、日常使用的維護知識、常見故障處理、操作系統和常用軟體安裝等。
安裝前配件的準備
裝機要有自己的打算,不要盲目攀比,按實際需要購買配件。
如選購機箱時,要注意內部結構合理化,便於安裝,二要注意美觀,顏色與其他配件相配。一般應選擇立式機箱,不要使用已淘汰的卧式機箱,特別是機箱內的電源,它關係到整個電腦的穩定運行,其輸出功率不應小於250 W,有的處理器還要求使用300 W的電源,應根據需要選擇。
除機箱電源外,另外需要的配件一般還有主板、CPU、內存、顯卡、音效卡(有的音效卡主板中自帶)、硬碟、光碟機(有VCD光碟機和DVD光碟機)、軟碟機、數據線、信號線等。
除了機器配件以外,還需要預備要用到的螺絲刀、尖嘴鉗、鑷子等工具。
另外,還要在安裝前,對室內準備好電源插頭等,這些內容在第1章的1.4節已經敘述了。
裝電腦的基本步驟
組裝電腦時,應按照下述的步驟有條不紊地進行:
(1) 機箱的安裝,主要是對機箱進行拆封,並且將電源安裝在機箱里。
(2) 主板的安裝,將主板安裝在機箱主板上。
(3) CPU的安裝,在主板處理器插座上插入安裝所需的CPU,並且安裝上散熱風扇。
(4) 內存條的安裝,將內存條插入主板內存插槽中。
(5) 顯卡的安裝,根據顯卡匯流排選擇合適的插槽。
(6) 音效卡的安裝,現在市場主流音效卡多為PCI插槽的音效卡。
(7) 驅動器的安裝,主要針對硬碟、光碟機和軟碟機進行安裝。
(8) 機箱與主板間的連線,即各種指示燈、電源開關線。PC喇叭的連接,以及硬碟、光碟機和軟碟機電源線和數據線的連接。
(9) 蓋上機箱蓋(理論上在安裝完主機后,是可以蓋上機箱蓋了,但為了此後出問題的檢查,最好先不加蓋,而等系統安裝完畢后再蓋)。
(10) 輸入設備的安裝,連接鍵盤滑鼠與主機一體化。
(11) 輸出設備的安裝,即顯示器的安裝。
(12) 再重新檢查各個接線,準備進行測試。
(13) 給機器加電,若顯示器能夠正常顯示,表明初裝已經正確,此時進入BIOS進行系統初始設置。
進行了上述的步驟,一般硬體的安裝就已基本完成了,但要使電腦運行起來,還需要進行下面的安裝步驟。
(14) 分區硬碟和格式化硬碟。
(15) 安裝操作系統,如Windows 98或者Windows XP系統。
(16) 安裝操作系統后,安裝驅動程序,如顯卡、音效卡等驅動程序。
(17) 進行72小時的烤機,如果硬體有問題,在72小時的烤機中會被發現。
組裝電腦的過程
對於平常接觸電腦不多的人來說,可能會覺得「裝機」是一件難度很大、很神秘的事情。但其實只要你自己動手裝一次后,就會發現,原來也不過如此(當然你最好先對電腦的各個配件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組裝電腦的準備工作都準備好之後,下面就開始進行組裝電腦的實際操作。
(1) 打開機箱的外包裝,會看見很多附件,例如螺絲、擋片等。
(2) 然後取下機箱的外殼,我們可以看到用來安裝電源、光碟機、軟碟機的驅動器托架。許多機箱沒有提供硬碟專用的托架,通常可安裝在軟碟機的托架上。
機箱的整個機架由金屬構成,它包括五寸固定架(可安裝光碟機和五寸硬碟等)、三寸固定架(可用來安裝軟碟機、三寸硬碟等)、電源固定架(用來固定電源)、底板(用來安裝主板的)、槽口(用來安裝各種插卡)、PC喇叭(可用來發出簡單的報警聲音)、接線(用來連接各信號指示燈以及開關電源)和塑料墊腳等,如圖11.1所示(這裡的圖片已經安裝好電源,實際上新打開的機箱是沒有安裝好電源的)。
l 驅動器托架。驅動器艙前面都有擋板,在安裝驅動器時可以將其卸下,設計合理的機箱前塑料擋板採用塑料倒鉤的連接方式,方便拆卸和再次安裝。在機箱內部一般還有一層鐵質擋板可以一次性地取下。
l 機箱后的擋片。機箱後面的擋片,也就是機箱後面板卡口,主板的鍵盤口、滑鼠口、串並口、USB介面等都要從這個擋片上的孔與外設連接。
l 信號線。在驅動器托架下面,我們可以看到從機箱面板引出Power鍵和Reset鍵以及一些指示燈的引線。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小型喇叭稱之為PC Speaker,用來發出提示音和報警,主板上都有相應的插座。
有的機箱在下部有個白色的塑料小盒子,是用來安裝機箱風扇的,塑料盒四面採用卡口設計,只需將風扇卡在盒子里即可。部分體積較大的機箱還會預留機箱第二風扇、第三風扇的位置。

圖11.1 機箱內部的構造
11.2.2 安裝電源
機箱中放置電源的位置通常位於機箱尾部的上端。電源末端四個角上各有一個螺絲孔,它們通常呈梯形排列,所以安裝時要注意方向性,如果裝反了就不能固定螺絲。可先將電源放置在電源托架上,並將4個螺絲孔對齊,然後再擰上螺絲,如圖11.2所示。

圖11.2 安裝電源
把電源裝上機箱時,要注意電源一般都是反過來安裝,即上下顛倒。只要把電源上的螺絲位對準機箱上的孔位,再把螺絲上緊即可。
提示:上螺絲的時候有個原則,就是先不要上緊,要等所有螺絲都到位后再逐一上緊。安裝其他某些配件,如硬碟、光碟機、軟碟機等也是一樣。
11.2.3 安裝主板
在機箱的側面板上有不少孔,那是用來固定主板的。而在主板周圍和中間有一些安裝孔,這些孔和機箱底部的一些圓孔相對應,是用來固定主機板的,安裝主板的時候,要先在機箱底部孔裡面裝上定位螺絲,如圖11.3所示(定位螺絲槽按各主板類型匹配選用,適當的也可放上一兩個塑膠定位卡代替金屬螺絲)。

圖11.3 在機箱底部孔裡面裝上定位螺絲
接著將機箱卧倒,在主板底板上安裝銅質的膨脹螺釘(與主板上的螺釘也對齊),然後把主板放在底板上。同時要注意把主板的I/O介面對準機箱後面相應的位置(圖中箭頭所指位置),ATX主板的外設介面要與機箱後面對應的擋板孔位對齊,如圖11.4所示。

圖11.4 使主板的外設介面與機箱後面孔位對齊
注意:要讓主板的鍵盤口、滑鼠口、串並口和USB介面和機箱背面擋片的孔對齊,主板要與底板平行,決不能搭在一起,否則容易造成短路。另外,主機板上的螺絲孔附近有信號線的印刷電路,在與機箱底板相連接時應注意主板不要與機箱短路。如果主板安裝孔未鍍絕緣層,則必須用絕緣墊圈加以絕緣。最好先在機箱上固定一至兩顆螺柱,一般取機箱鍵盤插孔(AT主板)或I/O口(ATX主板)附近位置。使用尖型塑料卡時,帶尖的一頭必須在主板的正面。
再把所有的螺釘對準主板的固定孔(最好在每顆螺絲中都墊上一塊絕緣墊片),依次把每個螺絲安裝好,擰緊螺絲。如圖11.5所示。
接著就是給主板插上供電插座。從機箱電源輸出線中找到電源線接頭,同樣在主板上找到的電源介面,如圖11.6和圖11.7所示。

圖11.5 擰緊主板螺絲

圖11.6 電源輸出接頭

圖11.7 主板上的電源輸入介面
把電源插頭插在主板上的電源插座上,並使兩個塑料卡子互相卡緊,以防止電源線脫落。同時這也是指示安裝方向的一個標誌(如圖11.8所示)。

圖11.8 連接電源輸出與主板上的電源介面
提示:ATX電源的插頭如果插反了,根本插不進去的,所以不必擔心因插反而引起燒主板壞情況,這一點裝機的新手盡可以放心。
安裝主板時,多數主板都能夠自動識別CPU的類型,並自動配置電壓、外頻和倍頻等,所以不需要再進行其他跳線設置。有的主板是要求進行跳線的,即進行CPU主頻、外頻、CPU電壓、內存電壓等跳線。跳線時可根據主板說明書來進行,下面以進行CPU主頻、外頻跳線為例,進行跳線的簡要說明。
我們可參照說明書找到該跳線的位置,並正確地設置跳線。多數主板說明書中都會有一個主板布局簡圖,如圖11.9所示。
然後再在說明書中,找到設置外頻的跳線說明,如圖11.10所示。

圖11.9 主板布局簡圖

圖11.10 設置外頻的跳線說明
在主板上找到相應的跳線位置,該位置上會與主板說明書上具有相同的開關數,如JP1、JP2、JP3或SW1。
如找到SW1跳線位置后,按照圖11.10的主板說明書上註明,有5個跳線開關,如要設置CPU外頻為133 MHz,則把第1、第2、第3、第5跳線設置為關,第四跳線設置為開即可,又如讓CPU外頻為100 MHz,則把第1、第3、第4跳線設置為關,第2、第5跳線設置為開即可。
提示:除了直接使用「ON」或「OFF」開關控制跳線外,還有的主板是使用1與2短接或2與3短接來跳線的,如圖11.11所示就是當跳線設置為1與2短接時,外頻為 100 MHz,而設置2與3短接時,外頻為133 MHz。

圖11.11 使用短接跳線來設置外頻
同樣,在主板說明書中,找到設置倍頻跳線的說明,如圖11.12所示。再在主板上找到相應的位置,進行相應的跳線操作,就可以設置CPU所使用的倍頻了。
進行超頻也就是這個原理,如果CPU不進行鎖頻(一般是鎖定了倍頻,但可以超外頻)的話,把倍頻或外頻相應地提高了,如果成功的話,就可以讓CPU在高主頻下工作了。

圖11.12 設置倍頻跳線的說明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24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07-4-17 17:08 | 只看該作者
謝謝大家的支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357

帖子

83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2

積分
83
23
紅塵一葉 發表於 2007-4-15 00:22 | 只看該作者
多謝大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3

主題

4440

帖子

159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594
22
一笑而過 發表於 2007-4-14 20:10 | 只看該作者
謝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3

帖子

8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8
21
鐵血楚留香 發表於 2007-4-14 12:18 | 只看該作者
謝謝樓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23

帖子

8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8
20
taobqr06 發表於 2007-4-3 17:43 | 只看該作者
好帖啊~~謝謝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主題

5949

帖子

124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4

積分
1248
19
關愛 發表於 2007-4-1 22:07 | 只看該作者
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3

主題

63

帖子

5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7
18
紅塵方仗3 發表於 2007-4-1 19:10 | 只看該作者
會的不用看,不會的看不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247

帖子

6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2
17
zyzh 發表於 2007-4-1 12:17 | 只看該作者
多謝大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49

帖子

18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18
16
wghyyh 發表於 2007-3-23 09:5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85

帖子

3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9
15
xzw18 發表於 2007-3-22 22:18 | 只看該作者
謝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289

帖子

63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3
14
lyd5586 發表於 2007-3-22 11:22 | 只看該作者
非常感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297

帖子

6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7
13
gerenyanlun 發表於 2007-2-27 15:41 | 只看該作者
非常感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2382

帖子

499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99
12
wssandy 發表於 2007-2-27 10:02 | 只看該作者
好老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2

帖子

8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8
11
caojiaqing 發表於 2007-2-27 08:43 | 只看該作者
謝謝一個中國人。文章簡明全面,照此辦理,試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531

帖子

11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0
10
hjm00600 發表於 2007-2-26 16:1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9

帖子

2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
9
發百和家 發表於 2007-2-25 17:28 | 只看該作者
很詳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144

帖子

33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3
8
寶寶琰續 發表於 2007-2-25 15:05 | 只看該作者
我這個新手正需要這樣的教材,多謝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8

主題

983

帖子

620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留學助教(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20
7
George Shen 發表於 2007-2-17 14:46 | 只看該作者
教材講的真詳細,支持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4

帖子

42

積分

註冊會員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1

積分
42
6
weyou 發表於 2007-2-17 09:5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09: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