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以色列承認失信於中國就意味著自斷後路!

[複製鏈接]

304

主題

1576

帖子

546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4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opp19833 發表於 2007-1-3 18: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以色列承認失信於中國就意味著自斷後路!


   據以色列主流媒體《國土報》報道,由於在以色列對華軍售問題上以、美兩國存在分歧,以國防部長莫法茲取消了原計劃在8月上旬的華盛頓之行。
  美國圍堵中國軍事發展

  由於美國的阻撓,以色列政府已經取消了幫助中國升級「哈比」無人機的協議。原本這一軍售風波應該就此結束。但美國並不滿足於就事論事,還想進而提出附加條件,對以色列未來的軍工業進行嚴格控制。

  據以色列《國土報》報道,華盛頓不僅要求以色列國會在18個月內出台一項加強本國防務產品出口監控的議案,還要求美以之間就此簽署一份諒解備忘錄。除此之外,美國還要求以色列政府以及國防部長莫法茲本人就此做出書面道歉。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中東問題專家陳雙慶對《瞭望東方周刊》說:「看來,美國想藉此機會給以色列的軍火買賣立規矩了。這與最近美國拋出《中國軍力報告》渲染所謂『中國威脅』的背景有關。可以看出,美國準備四處圍堵中國軍事發展。」

  很顯然,美國這種得寸進尺的做法惹惱了以色列。2000年,以色列在美國的壓力下被迫取消向中國出售雷達設備的違約行為,到現在還被重誠信的以色列商人所恥。現在不但簽不成升級「哈比」無人機的協議,還要嚴格限制與中國的所有軍火生意,以色列人的忍耐達到了極限。

  陳雙慶說,雖然以色列可以從美國那裡得到相應的補償,雙方最終達成妥協。但以色列作為一個獨立國家,在涉及重大利益的情況下,還是不會輕易讓步的。這在歷史上有過先例。

  以色列不能失去中國

  據海外媒體報道,最新一期美國《國防周刊》指出,大多數以色列企業界不贊成以色列政府這種態度,因為中國市場潛力很大。但由於美國不斷施壓,而且以色列企業界本身也有諸多疑慮,因此以色列的軍火工業正逐漸告別中國市場,轉向美國、西歐發展。

  旗下擁有七家軍火公司的蘇爾坦集團即為一例,其董事長葛拉特說,「對我們而言,中國市場已經關閉。」

  失去一筆生意,對於商人來說,僅僅是經濟利益的損失,但對於國家來說,則是經濟、政治的雙重損失。

  「四面受敵」的以色列有一個很大的生存之道:軍火生意。雖然美國每年會向以色列提供近20億美元的國防援助,但主動拓展自己的軍火市場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以色列已經成為世界第六大武器出口國。據悉,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的中以軍工貿易,在過去的10年裡已經達到15億美元的貿易額。

  但是以色列同時與美國有著密切的軍事合作,許多先進的武器裝備也是美國提供的,因此美國擔心以色列會通過貿易把美國的高新軍事技術傳到中國。

  2000年,以色列被迫撤銷了向中國出售空中預警雷達機的合同,致使中以關係陷入低潮。這次無人機升級協議泡湯后,如果以色列再答應美國提出的進一步封鎖對華軍售的要求,恐怕將更難得到中國的信任。

  在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的當下,以色列人不會忘記「中國的辛德勒」何鳳山向數千猶太人發放了前往上海的簽證,使他們免遭納粹的殺害。在更早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大批猶太人為了擺脫沙俄壓迫逃到中國,以色列副總理埃胡德·奧爾默特的祖父就是其中之一。

  歷史淵源無法割斷,如今的經濟和政治合作更為以色列所重視。目前,以色列已經把中國列為重點發展的4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去年以中兩國的貿易額為21.6億美元,今年第一季度已經達到了6億美元。中國紡織品和化工產品深受以色列人喜愛,以色列也為中國提供了許多高科技產品。

  今年6月,以色列副總理奧爾默特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表示,以色列很快將與中國開始正式談判,並正式達成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框架。

  與此同時,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日益重要作用的中國,在以色列外交戰略中的地位也與日俱增。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中東室主任李偉建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採訪時說:「從這個意義上看,以色列現在的反抗不僅表現了它的憤怒,也表明了以色列對中國的重視。在軍售問題上,不能再順從美國、得罪中國,失信於中國就意味著孤立自己。」-

  以色列的軍工業

  以色列只有1.4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就是這麼一個彈丸之地,一個人口不足500萬,資源貧乏的國家,控制著世界上近五分之一的軍火貿易。軍事工業已成為以色列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占本國工業總產值的四成以上。

  以色列已經形成了人員齊整、設備先進、門類齊全的軍工體系,全國從事武器裝備研製和生產的公司達250多家,並湧現出如以色列軍事工業公司、以色列武器發展管理局、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拉法爾公司、以色列造船廠等十幾家規模巨大、舉世聞名的軍工企業。

  媒體報道說,以色列的軍工業能夠如此發達,一方面是由於惡劣的生存環境造就了以色列人強烈的憂患意識,出於謀求軍事上的優勢和安家固國的本能而奮發圖強,還有一個關鍵的因素是,周邊阿拉伯國家和地區,尤其是巴勒斯坦,為以色列提供了真實的武器實驗場。

  軍工業除了能為以色列的經濟發展作出貢獻外,還在外交、勞動就業和退役軍人安置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外交方面,早在20世紀60年代,以色列就利用「軍售外交」打開印度大門,成功化解了自己在外交方面的孤立局面,兩國的關係更由於2003年簽訂的「法爾康」機載預警系統合同而達到巔峰。此外還有與新加坡、土耳其的軍售外交,可謂以色列的另外兩個成功典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19: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