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西藏地區曾遭受到的英帝國的侵略

[複製鏈接]

304

主題

1576

帖子

546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4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opp19833 發表於 2006-12-24 20: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代以來,隨著帝國主義侵華的逐漸加劇與清政府的日趨衰朽,西藏地區也遭到英帝國的武裝侵略。

英俄同時對西藏虎視眈眈

  印度在英國殖民地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為確保能長期穩定地在南亞次大陸獲取經濟利益,
英國人提出了「拱衛印度安全」的戰略思想,核心內容包括:三個緩衝區、兩個同心圓和一個內湖。「英國管理下的西藏」,便是這三個緩衝區之一。1865年,英國把不丹也納入英國殖民勢力的範圍。虎視眈眈的英軍已經距西藏咫尺之遙。

  沙皇俄國此時正在為實現南下印度洋戰略積極活動,侵略矛頭也直指我國西北、西南地區。

  沙俄的舉動對英國侵略西藏的野心構成了一定威脅。英國人迫不及待地尋找進入西藏的時機,此時發生的「馬嘉理事件」正好提供了機會。1874年,英國派軍官柏郎率領近200人的武裝「遠征隊」從緬甸出發,到我國雲南探測通往內地的路線。駐北京的英國使館派翻譯馬嘉理前往接應。1875年2月21日,武裝探路隊在騰衝蠻允山寨與景頗族群眾發生衝突,馬嘉理開槍打死多名群眾,憤怒的山民將馬嘉理及其隨員擊斃,將探路隊逐回緬甸。

  事後,英國立即給清政府施加強大壓力。1876年9月13日,李鴻章被迫與英國公使威妥瑪簽訂了《煙台條約》和《入藏探路專條》。除「賠款」「謝罪」外,還允許英國人開闢印藏交通。

英國第一次武裝侵藏

  1884年,英國派一支約300人的武裝隊伍闖入西藏,在干壩地方被藏民阻擋。1886年,又派大批隊伍集結在西藏亞東以南邊境,進行武裝挑釁。西藏噶廈地方政府派藏軍在熱納宗隆吐山建卡設防。

  英國借口藏軍侵入錫金境內,向清政府施加壓力,要求藏軍限期撤除隆吐山卡,否則英軍也要在當地駐紮。清政府懼怕藏邊發生戰事,一再妥協退讓,要求藏軍撤卡撤兵。西藏噶廈地方政府對清政府的做法很是不滿,駐藏大臣文碩也堅持熱納宗屬於中國領土,積極支持西藏的抗英鬥爭。

  1888年3月20日,英軍悍然向駐守隆吐山的藏軍發動進攻。西藏守軍手持土槍、弓箭、刀、矛等兵器英勇反擊,擊退了英軍的第一次進攻。3月21日清晨,英軍再次進犯,藏軍嚴陣以待,斃傷英軍約百餘人。3月25日,英軍又大舉進攻,給藏軍造成很大傷亡。藏軍被迫撤至亞東帕里等地,隆吐山失守。

  這時,清政府將支持抗英的駐藏大臣文碩革職,任命聽話的升泰為新的駐藏幫辦大臣,並派總稅務司英國人赫德之弟赫政充任其助手。但西藏噶廈地方政府仍然調兵遣將,下令僧俗民眾1萬多人開赴前線,在6月至10月間同入侵英軍數次作戰,力圖收回隆吐山。升泰到藏后,完全執行清政府妥協讓步的路線,下令藏軍待命於帕里,不許反擊英軍。藏軍雖然拚死抵抗,畢竟裝備落後,加之指揮失當,隆吐山之戰最終失敗。英軍越過則里拉山口,深入亞東仁青崗、春丕等地。英國第一次侵藏戰爭結束。

  戰爭結束后,清政府派升泰赴亞東與英方會談。1890年和1893年,清政府與英國先後簽訂了《藏印條約》與《藏印續約》,承認錫金歸英國保護,開放亞東為商埠,英國在亞東享有治外法權以及進口貨物五年不納稅等特權。從此,英國侵略勢力伸進了西藏。

英國發動第二次侵藏戰爭

  由於西藏人民的堅決反對,以上各項條約並未能完全付諸實施。1895年開始親政的十三世達賴十分痛恨英國侵藏。在沙俄的拉攏下,十三世達賴逐漸產生了聯俄抗英的想法。英國十分顧慮沙俄勢力插足,為了壓服西藏,英國準備發動第二次侵略戰爭。

1903年10月,
    英國向隆吐山以北調集3000兵力,由麥克唐納少將和榮赫鵬(Younghusband)率領北進。12月12日,榮赫鵬率一支裝備精良的英軍先頭分隊偷越則里拉山口,不久佔領帕里,強行進駐帕里宗政府,噶廈和后藏前往交涉的代表皆被扣留。帕里的百姓忍無可忍,拿著大刀、鐮刀、木棒闖入宗政府救出代表。1904年1月4日,英軍佔領堆納。

  西藏地方政府馬上派拉丁色、朗賽林二人率領藏軍千餘人,趕赴堆納至多慶一線布防,並動員、調集其他各部藏軍及大批民兵分赴前線。

  3月,麥克唐納和榮赫鵬率領1000多人準備向嘎吾一帶發起進攻。由於得知在堆納、多慶之間的曲米辛果以北縱深地帶有藏兵和民兵布防,英軍不敢貿然進攻,提出要進行談判。

  3月31日,在曲米辛果藏軍前線指揮官拉丁色、朗賽林與榮赫鵬等英方代表談判時,英軍偷偷包圍了隊形密集的藏軍。榮赫鵬等人與拉丁色、朗賽林見面后聲稱:「既然要議和,為表示誠意,我們先將子彈退出槍膛,也要求你們下令將火槍的點火繩熄滅!」榮赫鵬命英軍士兵將步槍子彈退出一發,但士兵們旋即推動槍栓將另一發子彈頂入槍膛。當時藏軍不了解步槍構造,誤認為英軍槍膛內已無子彈,便按協議將土槍點火繩全數熄滅。后英方下令開火,但待命的藏軍卻無法打響火繩槍。在機槍和大炮的密集掃射和轟擊中,英軍對藏軍進行了殘酷的大***。數分鐘內藏軍即被英軍射殺400多人,西藏談判代表數人亦被殺害,鮮血染紅了曲米辛果泉水。英軍又乘機攻佔古魯,追殺藏軍數百人。1000多藏軍在曲米辛果犧牲。

  曲米辛果失陷后,英軍繼續北進,4月11日,進逼江孜。

慘烈的江孜保衛戰

  江孜是山南通往拉薩的門戶。英軍抵江孜不到一個月,藏軍就有1萬多人聚集到江孜、日喀則及拉薩到江孜的大道上,準備保衛江孜。

  5月初,英軍派出300多人襲擊通往浪卡子方向的卡惹拉藏軍陣地。此時,駐江孜之英軍僅100餘人。5月3日深夜,千餘藏軍襲擊了帕拉村,幾乎全殲敵人,榮赫鵬也險些喪命。由於從卡惹拉返回的英軍趕到,才又穩住陣腳。5月26日,英軍增援部隊從亞東趕到江孜后,重佔了帕拉村。

  6月13日,麥克唐納和榮赫鵬率領援軍向江孜增援,並於6月25日抵達康馬宗的乃寧寺。乃寧寺位於江孜以南20公里處,是英軍運輸線上的一個重要據點。為截斷英軍後方補給線,藏軍在乃寧寺周圍築起了防禦工事。英軍分別自少崗和江洛兩地出動,從南、北兩面進攻乃寧寺。攻佔乃寧寺后,將寺內的文物洗劫一空,並縱火焚燒了寺院。英軍接著攻佔了江孜西北方向的紫金寺,切斷了江孜與日喀則的聯繫。

  攻佔紫金寺后,英軍從東、南、西北三面包圍了江孜。此時,十三世達賴派人到江孜與榮赫鵬會談。榮赫鵬提出限藏軍在7月5日撤出江孜,遭斷然拒絕,英軍遂於當天正午向江孜發起總攻。

  7月5日至7月6日,英步兵在炮火支援下發起7次攻擊,都被藏軍擊潰。經過3天抵抗,守衛藏軍彈盡糧絕。7月7日,江孜宗山最終失陷。抗擊到最後的數百人全部跳崖犧牲。江孜宗山被英軍攻陷后,白居寺又被攻佔。英軍旋即佔領整個江孜。

  江孜保衛戰從1904年4月開始到7月結束,持續了大約100天,是西藏近代史上抗擊外國侵略者規模最大、最為慘烈悲壯的戰鬥。7月14日,麥克唐納率英軍從江孜出發,長驅直入拉薩。8月3日,英軍佔領拉薩。

  9月7日,西藏地方政府被迫與英方簽訂了《拉薩條約》。條款中隱藏著排斥中國對西藏的主權,建立英國對西藏的保護關係的陰謀。清政府覺察到了英國的險惡用心。1905年,清政府任命唐紹儀為全權代表,經過一年多的艱苦談判,1906年4月27日在北京與英國簽訂了《中英續訂藏印條約》(即《北京條約》)。

  英帝國通過兩次侵藏戰爭,攫取了種種在藏特權,為英國後來在西藏從事分裂活動提供了條件,同時給中國造成了嚴重的邊疆危機,為以後中印邊界糾紛埋下了禍根。內外交困的晚清政府雖然無力同英國抗衡,但強烈的刺激促使清政府很快採取了開發西藏的系列措施,為西藏社會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西藏民眾殊死抗擊英軍的英勇行為,打擊了侵略者的氣焰。西藏人民面對強敵入侵所表現出來的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將永遠銘刻在中華民族的史冊中。(來源:環球時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7: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