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腐敗的治理必須大家一起來努力

[複製鏈接]

3340

主題

4210

帖子

5895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8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山東大漢 發表於 2006-12-12 14: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跟無數的官員接觸過,可以說不謀私利者極為罕見。腐敗者的觀念中已經不把自己的行為當作腐敗,撈取利益成了理所當然的行為。而完全不撈利益的人會被周圍的群體和環境所排斥,工作壓力會相當的大。我曾經問過一個檢察官怎麼看待落網的貪官,他說大家都這樣做,沒辦法。誰落網都不會起什麼警示作用,大家會覺得是哪個人運氣不好。腐敗者的無奈又心存僥倖的心理不由得讓我們深思:為什麼會有這麼大面積的腐敗?

先確定什麼是腐敗:「以人民賦予的公權力來換取個人的私利」,相信這樣來定義腐敗應該符合客觀實際情況。改革開放后國家經濟發展中引進了市場經濟的模式,市場經濟模式的內涵是每一個體都盡自己最大的能力來製造、銷售商品以獲取利益。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也經歷過他們的腐敗期、掠奪期,醜惡的現象已經表面上看不見了,他們也發展出一套相應完整的制約腐敗的制度。

問題來了,引進市場經濟擺明是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可是卻附帶的帶來了腐敗。全套引進資本主義制度又不符合現實,因為社會主義制度在生產力發展方面的貢獻明顯的比資本主義強很多。如果從促進生產力發展方面來考慮,政府堅持社會主義又引進市場機制很明顯的是沒有錯誤,又是正確的。至於腐敗則是附帶的,不是主流。

想想,大家都在運用自己的一切條件去換取利益的社會環境下,官員們沒有什麼可以跟人交換的,只能把權力當作交換物來換取利益,來改善生活(特別是在短缺經濟轉型為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因此市場經濟條件下追求效益、追求金錢的目的性導致大量的腐敗產生並不奇怪(西方社會現在腐敗少,是他們已經過了腐敗期)。再捫心自問一下,有什麼人能夠做到在自己有權力的情況下不用權力來換取利益?應該是極少數,這與官員中有少數的人不腐敗的比例是相符的。事實上現在民間的種種造假、使用蘇丹紅等都是不顧一切追逐利益失卻本性的表現。因此我們不應該太過責備國家不限制腐敗,要留時間給國家摸索新的限制腐敗的機制。國家為了發展經濟保留了優勢的社會主義制度,又引進了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這對於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有明顯效果,主體的效果是好的,附帶而來的腐敗可以慢慢治理。

我們說假話、不負責任、盜版、矇騙、插隊、短斤缺兩、……等等太多事例的實質上與腐敗的性質是差不多的,誰可以保證自己在官員的哪個位置上不用權力換取私利?大力譴責腐敗只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有沒有想想自己盡到本分了嗎?。腐敗的治理必須大家一起來努力,而不是一味的埋怨政府。當我們從行為上改掉急功近利的做法,大家都重視道德時,腐敗就會自然的消減。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1656

主題

6857

帖子

3030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030
沙發
空手 發表於 2006-12-13 06:0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3: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