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學教授為何愛「傍」明星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6-12-8 08: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2月7日,著名主持人李湘將到四川師範大學影視學院開講座,並將被聘為客座教授。該學院院長稱,李湘擔任教授是「實至名歸」。

  在普通人眼中,「大教授」與「娛樂明星」這兩種身份天差地遠,但現實中,這兩種身份竟越來越親近。明星擔任大學「客座教授」、「名譽教授」早已司空見慣,比如成龍之於北大、周星馳之於人大,李安之於復旦……
  對此,有人感嘆大學的世俗,竟然要拿教授頭銜去「傍」明星;也有人認為,明星作為自身領域的成功者,憑什麼不能做大學教授?

  而大學則稱,明星教授只是客座或榮譽教授,與在學校里正式授課的教授是兩回事。
  其實,無論客座或是榮譽,教授頭銜都有其尊嚴所在。作為明星教授,重要的是,他們僅僅空掛虛名,還是真能實至名歸?


  明星教授:誰給了誰面子

  有人認為,請娛樂明星做大學教授,是大學向明星的媚俗;但也有人覺得,娛樂明星肯做某個大學的教授,是給大學增光添彩,反倒是給了大學很大的面子……

四川師大:李湘當教授實至名歸
  四川師範大學影視學院院長羅共和透露:12月7日晚,上千名學生將聽李湘傳授主持經驗,我們學院還將聘請李湘為客座教授。

  羅院長說:「李湘年紀雖輕,但卻有長達10年的專業經驗。從播音主持專業來講,聘請李湘擔任客座教授可說實至名歸。」
]
  談及將被聘客座授課一事,李湘謙虛地表示:「感謝川師大影視學院的聘請,我僅僅有一些從事播音主持人的經驗,更多是想和同學們互相交流。」

呂良偉「拒絕挂名教授」尷尬了誰
  四川大學110歲生日之際,專程請影星呂良偉來四川大學演講,還當場聘他為名譽教授。意外的是,呂良偉拒絕接受此稱號,直言「無功不受祿」。

  呂良偉:「古人說,無功不受祿。接受了名譽教授稱號,就必須要做實事。對我而言,這不是一個空位置,也不是拿來炫耀的空冕冠。我確實抽不出時間,既然做不出功勞,就不應該受這個名。如果只挂名不做事,就是欺騙大家。」


明星教授:中國大學一景
  成龍任「北大教授」曾飽受爭議,而比他更早的周星馳、唐國強、濮存昕、牛群、趙本山、馮鞏、水均益、張國立、張鐵林也都戴上了「大學教授」的頭銜。

  「小明星上大學,大明星當教授」也已經成了娛樂圈的一種「文化趨勢」。

爭鳴:大學需要「明星教授」的理由

  大學把「教授」頭銜頒發給娛樂明星是為了什麼?而明星們又如何看待這一「榮譽稱號」?是否,這只是一場場默契的遊戲,目的在於各取所需?這種結合,能否得到大眾的祝福?

理由之一 「明星教授」不是正式教授  
  北大曾對媒體稱「成龍任北大教授」表示不滿:「成龍僅為北大特聘講座教授,只舉辦講座,沒有授課任務。北大聘請的校外教授分兼職教授、客座教授和講座教授。」

  一位大學生:客座教授並沒有享受正規教授的住房津貼工資待遇,他只是學校對名人的尊重,難道人家連尊重還不應該享有嗎?
  駁論:客座教授、兼職教授都是教授。教授不能成為一個廉價的頭銜!教授這個頭銜的資源不能再開發了!

理由之二 名人的經歷就是一部教科書
  浙工大校長張立彬認為,從校園文化「百花齊放」的角度看,邀請有聲望的名人擔當名譽教授並無不妥,「他們給學生帶來知識、信息和歡樂,有助於豐富校園文化,有助於學生成材。成功人士的奮鬥經歷、專長學識本身就是一本活教科書。」
  駁論:名人和教授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教授其中有一個條件就是必須承擔主講過兩門以上的課程,而且有一門必須是專業基礎課,名人到學校裡面講課很好,但是不一定掛上教授的頭銜。

理由之三 大學用名人宣傳自己有何不可  
  現在大學要想宣傳自己,必須要宣傳自己,因為他要爭取到優秀的生源,那麼怎麼爭取到優秀的生源?就要進行一些宣傳。那麼利用名人來做一些宣傳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駁論:大學要教人求真,所以大學里就不能搞炒作。客座教授這種現象是可以取得短期利益,而喪失的學術尊嚴會使我們已經浮躁的社會變的更加浮躁,已經功利的校園變得更加功利。

理由之四 名人教授體現大學自由精神
  大學的自由精神就應該體現出一種「我的地盤我做主」,如果呂良偉符合川大榮譽教授的標準,那麼授予其稱號有何不可?

  少林方丈釋永信被美國體育學院授予榮譽哲學博士稱號,施瓦辛格曾獲得三所大學的榮譽博士,這說明,大學授予榮譽稱號,重要的是體現大學的獨立自由精神,不見得因對方是明星就要避嫌。

  駁論:大學的學位是一種學術榮譽,不是用以兜售的文化工具。這樣的交換,對彼此的尊嚴和獨立精神都是一種侮辱。>

明星做教授,能否「實至名歸」  

  對於明星教授,大多數人的觀感是,他們只不過把「教授」頭銜作為一種榮譽稱號,他們不必擔什麼責任,對授予這一頭銜的學校也沒有任何義務……

「明星做教授」需要專業對口
  不是說明星就不能當教授,像爭議頗大的張鐵林,其實他並非只會演「皇阿瑪」,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有英國倫敦皇家電影學院導演系碩士學位,既有理論又有實戰的他其實可以勝任這個角色。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周孝正:「學術界有學術界的尊嚴,不能說你在一個領域幹得好,就藉此進入其他領域。混淆各個學科界限,這是非常不嚴肅的事情。」

「明星教授」實質上是利益交換
  不是說大學應該拒絕明星,如果明星有豐厚的閱歷和積極的價值觀、廣泛的社會影響力,有時間也有熱情為學校服務,當然可以走上大學講台,問題是許多明星根本無意或無力為大學服務,而大學看重的也只是其人氣,兩者的握手更多是一種交換性質。

  給名人教授稱號是為了擴大學校的影響,而給官員則是「為了將來辦事方便」,對於給企業家教授頭銜是因為企業家給學校捐了錢……>

「教授」稱號不規範是爭議之源
  教育部對聘請校外人士為名譽教授和講座教授均有明確的規定,而對於兼職教授、客座教授、顧問教授等其他形式的教授缺乏相應定義。北京師範大學閻光才教授表示,一個嚴肅的大學應該有自己的學術標準,學術的稱號不能隨意給。

  台灣經驗:在台灣,大學教授以學術為唯一考量,即便是聘請客座教授、講座教授、名譽教授等這樣「體制外」的職務也是要看被聘人的學位或是在學術上的成就。

中國的「明星教授」
2001年2月,牛群被聘為安徽大學兼職教授;
2001年6月,趙本山被聘為國防科技大學客座教授,為學生講思想教育課;

2003年11月,主持人水均益擔任海南大學客座教授;

2004年9月,成龍接受北京大學的邀請,擔任北大影視編導課程的「特座教授」,任期1年;

2004年10月,唐國強被受聘為南開大學文學院兼職教授;

2004年12月,周星馳擔任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同時,在去中國人民大學宣傳新片《功夫》時,還被聘為人大商學院的兼職教授;

2005年1月,張鐵林接受暨南大學藝術學院院長聘書;

2006年6月30日,曾志偉受聘為海南師範學院客座教授、藝術學院名譽院長;

2006年8月27日,四川大學專程聘請呂良偉到四川大學錦城學院演講交流,併當場聘請他為該學院的名譽教授。但遭到呂良偉的拒絕。


美國大學怎麼聘教授
  和國內「客座教授」這個稱謂相類似,在美國的大學和研究機構里,也有兼職的教授職位。英文直譯過來應該是「訪問教授」(visiting professor)和「兼職教授」(adjunct professor)。雖然各個學校聘請訪問教授、兼職教授的條件、期限、待遇不盡相同,但大同小異。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病理科主任拉夫爾·魯班教授說,雖然訪問教授和兼職教授都具有兼職色彩,但要想掛上這個頭銜必須貨真價實。他們不僅要在自己所從事的領域有相當的造詣,還必須具備至少碩士以上的學歷背景。

「教授」的名目
1、現下「教授」都是聘任制的;
2、特聘教授:顧名思義,是特殊(特別)聘任的教授,本身是教授;
3、客座教授:是「客情」聘請的學者,不定期來校作報告活搞講座。本人可能不是教授,而是名人、官員、企業家、發明者等等;
4、兼職教授:校際間、學校與社會間,互相聘請講課的教授。本身是教授,實際講課或搞科研、帶研究生。
5、榮譽教授:是對知名的老教授、有成就的老領導,授予的榮譽稱號;
6、一般教授:是大學聘任的正高級職稱,既上課、又搞科研、帶研究生,也是學術帶頭人。


--------------------------
學校巴結錢權色,
中國教育的悲哀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22: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