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文明其精神 強健其體魄

[複製鏈接]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6-12-5 04: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明其精神 強健其體魄

  邁入新世紀,我國文化教育衛生事業快速發展,各項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十五」期間,我國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各族人民從中得到了實惠,共享著改革發展的成果,實現著「精神」與「體魄」的雙重強健。

  中華文化之花絢麗綻放

  文化繁榮———2004年文化產業總產值達1.2萬億元人民幣,文化產品消費增長超過物質產品消費增長16個百分點
  思想道德建設———《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等重要文件頒布,大學生、未成年人乃至全體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設成效顯著
  文化,養人心志,育人情操,「以文化人」,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建設。過去的5年,文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中華文化之花絢麗綻放,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
  文化產品市場不斷繁榮,文化產業已成為我國經濟新的增長點。據統計,2004年,我國的出版業、報刊業、電影業、廣播電視業、音像業、演藝業等文化產業的總產值已經達到1.2萬億元人民幣,加上文化帶來的相關服務,總產值在2萬億元以上。最近5年,我國居民的「文化購買力」增長很快,文化產品消費增長超過物質產品消費增長16個百分點。

  中華文化開始更多地走出國門,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目前,我國已與145個國家簽訂了文化合作協定,與近千個國際文化組織和機構有著文化往來。年對外文化交流量1360起,和10年前相比增長了5倍。
  「十五」期間,一批國家和地方重點文化設施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文學藝術日益繁榮,文藝舞台豐富多彩;文化體制改革順利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網路進一步完善,人民群眾文化生活有了較大改善。
  國家的長治久安,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新世紀里,大學生、未成年人乃至全體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設成效顯著,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2001年10月,黨中央頒布《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植根於每個公民心中,並轉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2004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發布。全國各地大力關心和服務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學校、社區、家庭三方面力量有機組合,初步形成了「三位一體」的思想道德教育網路。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頒布。千千萬萬大學生加強思想品質和道德修養,學習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知識和本領,與時代同步伐、與祖國共命運、與人民齊奮鬥。
  「十五」期間,以「講文明樹新風」為主題的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活動蓬勃開展;各級黨政機關開展的創先爭優、依法行政、公正執法等活動卓有成效;任長霞、牛玉儒、許振超、叢飛等先進人物典型不斷湧現,成為全社會學習的榜樣。

  人口大國正轉向人力資源大國

  農村教育———新增教育經費主要用於農村,農村教育面貌發生深刻變化
  受教育水平———總人口中大學以上文化程度的達7000萬左右,勞動力平均受教育水平由小學畢業提高到初中畢業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把教育這座經濟社會發展通向明天的「橋樑」架設好,才能使13億人口由「包袱」成為「財富」。「十五」期間,我國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邁出了新的步伐,呈現出新的氣象。
  新世紀里,隨著「兩免一補」、「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項目和政策,農村教育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2003年,國務院作出了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召開了建國以來第一次全國農村教育工作會議,出台了新增教育經費主要用於農村的重大決策。
  近幾年,黨中央、國務院出台了一系列加快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職業教育蓬勃發展。2005年,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規模達到650萬人,就業率達到90%以上。
  過去五年,我國的高等教育實現了又快又好的發展。2005年,高等教育在學總人數超過2300萬人,毛入學率達到21%以上。「十五」期間,高等學校向社會輸送了1000餘萬畢業生。「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實施,有力地推動了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

  教育事業各項改革不斷深化。素質教育正處在國家推進、重點突破、全面展開的進程之中,取得了積極的成效;辦學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多元化辦學格局基本形成,民辦教育得到快速發展;以政府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教育投入保障制度和教育經費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2004年,全國預算內財政性教育經費達到了4200多億元,是2000年的1.7倍……
  通過加快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國民素質,我國正在加速完成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大國的轉變。

  城鄉居民健康狀況持續改善

  醫療衛生———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得到加強;全國已有641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覆蓋人口2.25億
  健康狀況———人均期望壽命提高到71.8歲,嬰兒死亡率從32.2‰下降為21.5‰,孕產婦死亡率從53.0/10萬下降為48.3/10萬
  「奔小康,要健康」。「十五」期間,我國衛生和體育事業取得令人矚目的發展,城鄉居民健康狀況持續改善。
  經歷了2003年非典疫情考驗后,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強。中央提出,用三年時間建立和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體系以及疾病監測信息系統。截止到2005年5月底,全國基本完成以各級疾控中心基本建設為主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項目2494個,總投資106億元;全國以醫療急救中心、傳染病院(區)為主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體系建設項目共2392個,總投資114億元,正在按計劃實施。同時,省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衛生監督執法機構改革全部完成,市(地)級改革大部分完成,縣(區)級改革部分完成。
  「十五」期間,農村衛生工作得到新發展。從2003年開始,全國開展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到2005年6月,已有641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覆蓋人口2.25億,共有1.63億農民參加了合作醫療。
  城市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也在進一步深化。為減輕群眾不合理的醫藥費用負擔,控制醫藥費用的不合理增長,「十五」期間,推進了醫療機構分類管理、加強醫療機構監管、調整醫療服務價格、規範醫療機構採購行為等措施,取得了一定進展。全國已有95%以上的地級城市、86%的市轄區和55%的縣級市組織開展了社區衛生服務。
  「請人吃飯,不如請人流汗」———在我們周圍,參與體育活動、堅持體育鍛煉的人越來越多,群眾體育蓬勃開展。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標準,衡量一個國家人民健康水平主要有三大指標:人均期望壽命、嬰兒死亡率和孕產婦死亡率。據統計,2004年與2000年相比,我國人均期望壽命有所提高,目前為71.8歲;嬰兒死亡率從32.2‰下降為21.5‰,孕產婦死亡率從53.0/10萬下降為48.3/10萬。衛生、體育等事業的發展,為經濟持續增長和社會全面進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從看戲聽歌到上學讀書,從思想道德到理想信念,從就醫問診到強身健體———文化教育衛生體育事業,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回眸「十五」,文化教育衛生體育事業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成就可圈可點。
  然而,我們應清醒地看到,目前在這些領域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上學貴、看病難等。解決這些難題既非一日之功,也非一方之力,需要社會各界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合力攻堅,力爭在「十一五」期間取得突破。

----

  提到的幾個問題都是老百姓最關心的民生大計,至少看的心裡暖暖的,充滿了信心和希望。

----

  文化道德建設已經提了不知多長時間了,但是國人的素質還真的有待提高。我們應該已經吸取教訓了,至少對現在的娃娃輩兒知道該怎麼教育了。

----

  這幾年總是看到有關國外舉辦中國文化年的報告,說明我們國家的文化已經走出了國門。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從中國文化在國外大受歡迎的事例中就可以看出,這句話是多麼的正確。

----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看看我國農村的教育狀況,越來越多的失學兒童,看看到大城市打工的隊伍日益年輕化,我們再度這句話是否覺得臉紅。

----

  今年過完春節就看到國家下發的一系列教育措施的文件,還是挺高興的。只是希望這些文件下發下去要落到實處,不要只是雷聲大,雨點小,到時候還是我們自己自食惡果。

----

  提高整體國民的素質,是從教育下手的。

----

  醫療改革與每位公民切切相關,我們期待著真正的平價藥品和平價醫院走入我們的生活。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0: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