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專家:「中國是韓國提款機」一說該如何理解

[複製鏈接]

3105

主題

3648

帖子

2598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9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chulton 發表於 2006-11-15 18: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韓兩國之間存在的巨額貿易逆差,主要不是由韓國方面在部分領域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所導致的,而是由中、韓、日、美、歐之間的國際經濟分工體系和全球化時代的生產模式所決定的
儘管中國和韓國在國際貿易方面的經濟指標的統計口徑不完全一致,但中韓兩國之間存在著巨額貿易逆差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問題的關鍵是應該如何解讀這樣一個事實、應該從中得出什麼樣的結論。

逆差並非貿易保護所致

針對中韓兩國之間存在的巨額貿易逆差,有專家日前驚呼中國成了韓國「最大的提款機」,認為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由於韓國方面實行了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並認為逆差加劇了中國的就業困難。這種結論是不正確的,是居於直覺的非專業性結論,會在民眾中引起恐慌和對鄰邦的不滿情緒。在客觀上會助長貿易保護主義的情緒,並且會誤導民眾,使他們簡單化地將中國國內許多深層次的經濟和社會問題,膚淺地和中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逆差聯繫在一起。

近二十年來,國際貿易的自由度空前提高, 就美、日、歐和亞洲新興國家這些主要的經濟體而言,自由貿易是基本能夠得到各國法律保證的。中國高速增長的國際貿易規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中國是國際自由貿易體制的最大受益者和積極倡導者、實踐者,而過去則是一個對自由國際貿易充滿恐懼的、熱衷於政府管制的國家。

當然,在一些特殊的領域,如農產品領域,目前許多國家還存在著一些體現貿易保護主義思想的法律條款,還存在濫用反傾銷、反補貼法律條款的行為,但這不是國際貿易的主旋律,不能片面地誇大貿易保護主義問題, 儘管這是一個重要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中韓兩國之間存在的巨額貿易逆差,主要不是由韓國方面在部分領域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所導致的,而是由中、韓、日、美、歐之間的國際經濟分工體系和全球化時代的生產模式所決定的。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在中國已經以極大的熱情參與到世界經濟體系的今天,如果還像過去那樣孤立地去觀察特定兩國之間的貿易統計數字 ,就可能會得出錯誤的結論。

關鍵是實現總體貿易平衡

中國出口的半壁江山是由在華的跨國公司承擔的。由於中國在現階段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比較優勢,美國、日本、韓國或其他國家的跨國公司往往只是把中國當作其龐大的全球生產體系的最後組裝地。 在這種全球生產供應鏈中,這些公司的運作在相當程度上是從母國 (地)基地進口零組件,在中國大陸的某個地方加工、組裝,最後成品不但出口到母國(地),也出口到其它地區。 這種基於經濟全球化的國際分工格局和產品生產模式,註定了一個國家會與其不同貿易夥伴同時產生貿易逆差和貿易順差。

日本、韓國和中國台灣地區是中國大陸進口的三大來源地,分別佔到15.2%、11.6%和11.3%,這造成的結果是,2005年台灣地區對中國大陸的貿易順差為580億美元,超過世界各國和其他地區居第一,韓國以420億美元居其次,日本以165億美元排名第三。

中國大陸出口的主要對象是美國、歐盟及香港(含轉口貿易), 因此,貿易順差以對美國最多,其次是香港和歐盟。 按照美國政府的統計口徑, 2005年美中貿易逆差為2016 億美元;按照中國的統計口徑,中美貿易順差為1142億美元。

從長期來看,貿易平衡是最好的,只不過這裡講的貿易平衡從來都是指一國總體的平衡,而非與某個特定國家之間的雙邊貿易平衡。在全球化的生產模式下,由於一件產品要由多國的工人共同完成,所以,如果孤立地觀察兩個特定國家,如中國和韓國的雙邊貿易數字,就如同孤立地看待江蘇省與浙江省之間的貿易數字一樣,沒有太多的意義。

中韓之間存在巨額的貿易逆差只是事實的一個方面,事實的另外一個方面是中國和美國存在著巨額的貿易順差。2006年世界貿易組織(WTO)秘書處發布的「中國貿易政策檢討」報告中指出,由於日本與韓國等國的跨國公司在中國大陸投資、生產和出口,在事實上將這些國家原來對美國與歐盟的貿易順差「出口」到了中國大陸。如果沒有中韓的貿易逆差,中美的貿易順差也會因此而減少。

正如中國勸說美國不應該對中美的雙邊貿易逆差過分擔心一樣,中國也不應該對中韓的雙邊貿易逆差過分擔心,只要這種貿易逆差不是由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所導致的。中國真正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實現本國與其他所有國家的總體貿易平衡、如何減少總體的貿易順差,以及如何擴大內需以減少因巨額外匯儲備而帶來的資源閑置與浪費。

(作者為北京師範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院經濟問題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僅代表個人觀點)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22: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