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類文明史上的10個未解之謎

[複製鏈接]

5419

主題

6677

帖子

664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64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elmo898 發表於 2006-11-12 14: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圖1)

  1.發現     

  1972年兩名獵人在格陵蘭西海岸的一個洞穴中躲避風雪時,在洞穴中發現了許多木乃伊,包括6個女人、2名嬰兒,但沒有男人。學者們說,這種情況很奇特,他們分析不出來也不能肯定發生了什麼。     

  研究     

  通過碳-14年代測量法,科學家們確定,這些木乃伊已經有500年的歷史。雖然歷經5個世紀的滄桑,但它們依舊保存完好。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人類學家尼爾斯·林納魯普博士說:「在北極地區,自然造成的木乃伊通常有一個冷凍乾燥的過程。如果屍體所處的位置正好能夠避開雨雪的侵襲,那麼它們的軟組織就會脫水,這能阻止屍體腐爛。」     

  木乃伊所穿的褲子和毛皮上衣都是愛斯基摩人獨有的款式。衣服的外層是用海豹皮製成的,而衣服的裡層則用鳥類的皮製成。當時的愛斯基摩人已經超越簡單的生存,發展出了裝飾藝術。有些老年女性的臉上竟然有精緻的文身。和分娩一樣,文身的痛苦也令人難以承受。他們要用獸骨做成的針和熏黑的動物肌腱做成的線在皮膚上縫幾百針。學者們推測,文身是已婚或者已經有了孩子的標誌。     

  科學家們推測這些木乃伊可能屬於兩個家庭。女人們都活到了生育後代的年齡,但是卻在突然間死去。有好幾種假設。最合乎邏輯的是男人常常外出打獵,如果他們沒有回來,那麼依靠他們生存的人就不可能活下來。     

  用X光掃描這些木乃伊后,科學家們發現一個女人的頭部長了腫瘤,而年紀較大的那個孩子有骨頭病變的癥狀。對於兩個共同對抗嚴冬的家庭來說,這些疾病就意味著厄運。最後死去的也許是年紀最小的孩子。很顯然,有一個最小的孩子是被活埋的。人們猜測,他的媽媽死後,沒有人能夠照顧他,所以人們就把他和他的媽媽一起埋葬了。儘管死時的情景很凄涼,但這些木乃伊還是能夠證明愛斯基摩人的性格和他們的家庭狀況。     

  格陵蘭木乃伊講述了愛斯基摩人的過去,顯示了愛斯基摩人的祖先是怎樣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中生存延續到現在的。它展示的是北極圈內人的歷史。  



(圖2)

  2.木乃伊    

  歷史上的十大木乃伊是目前所發現的眾多木乃伊中最重要的、最具有探索價值的十個或者說十批木乃伊。     

  從身份上說,他們有牧羊人、有水手、有革命領袖;從年齡上說,他們有嬰兒、有少年、有成年人;從性別上說,他們有男、有女。他們的死因各異,反映著特定時代的社會狀況、自然狀況、人的生存狀況。     

  一聽到木乃伊這個詞,人們最容易想起的是古埃及留下來的乾屍,人們眼前浮現的是埃及的金字塔和被白色亞麻布包裹的法老。實際上,木乃伊在世界各地都有發現。實際上,多數木乃伊生前只是普通人。他們的屍體被時間和自然不經意地保存了下來。它可能是冰人或乾屍,只要骨頭上有組織,並被保存下來,就是木乃伊。     

  由於他們的屍體成了木乃伊被保存了下來,所以就留給了現代人無盡的疑問也是無盡的探索課題。他們是誰?怎麼死的?屍體為什麼會被保留下來?他們屍體的外形和存放方式反映了什麼歷史狀況和當時當地的什麼風俗?當年保存他們屍體所用的技術和方式是什麼?



(圖3)
3.塔克拉瑪乾的古墓    

新疆木乃伊出土於中國西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屬於游牧民族的木乃伊。他們改寫了東西方文明交流的起始時間。       
塔克拉瑪干       

塔克拉瑪在當地語言中的意思是「有去無回」。它位於新疆境內,守衛著中國西部邊境線。它的面積很大,相當於整個德國。塔克拉瑪干沙漠上的新疆木乃伊意義重大,它讓人們對東西方的文明交流時間有了全新的分析判斷。在發現新疆木乃伊之前,學界一直認為,在公元以前,歐洲人不曾進入過中國。很多學者認為,塔克拉瑪干沙漠就像一道天然屏障,一直阻擋著歐洲人踏入中國境內。直到公元元年以後,歐洲人才踏上中國這個文明古國的土地。但是,在1985年,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這項重大發現推翻了這一觀點。       

  發現       

  發現源於考古學家杜肯·金巴瑞,他是絲綢之路研究協會的主任。他在新疆的塔克拉瑪乾地區尋找岩畫,聽當地人說這裡有一處神秘的古墓。待他做好了一切準備工作,打開古墓后,就發現了栩栩如生的木乃伊。這讓他興奮極了。墓里一共有5具木乃伊:1個男人、3個女人和1名3個月大的嬰兒。研究表明,他們不是一家人。不是一家人卻被葬在了一起。這顯然是出於某種目的。碳-14年代測量法顯示這些人已經死了大約3000年。沙漠的自然條件完好無損地保存了他們脫水的皮膚和毛髮。杜肯·金巴瑞說:「沙漠里的氣候非常乾燥,而且古墓裡面含有鹽分。鹽和乾燥對於保存屍體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這些屍體完全脫水了,一點也沒有腐爛。」由於保存完好,這些木乃伊的面部特徵十分明顯。就是這些清晰完好的面部特徵,引發學術界的爭論和新的發現。沉睡了3000年的這5位古人,你們可曾想到,你們的再入紅塵對今人有多麼大的貢獻?     

  猜猜他們的長相有什麼特異?這些在中國出土的木乃伊不像中國人,而像歐洲人。《木乃伊聚會》一書的作者希瑟·普林格當時在發掘現場。她說:這些木乃伊長著紅色的、褐色的或者金色的頭髮。他們的鼻子又長又直,顴骨很高。而且有些木乃伊的皮膚還是白色的。長島大學波斯特分校埃及古物學者鮑伯·伯瑞爾博士說:「一看就知道,他們是白種人。」科學家們突然意識到,說西方人在公元元年以後才踏上中國的國土之說在這個發現面前要被顛覆了。很顯然,西方的游牧民族走過了危險的茫茫沙漠,在公元前1000年就來到了中國的土地上。     

  研究     

  西方學者決定弄清楚這些不是黃種人的神秘人物的故鄉。於是他們在中國沙漠中找到了更多的木乃伊,並且採集了組織樣本。他們將這些木乃伊的DNA和許多歐洲人的DNA進行比較,最後得出了確切的結論:這些木乃伊是古代歐洲人。學者們進而研究了在那個沒有火車沒有飛機的年代,這些歐洲人是怎麼來到這茫茫沙漠的呢?人們猜測這千古功勛的獎章很可能就要授予給馬。是馬。馬是千古功勛!     

  3000年前,歐洲人剛剛開始馴養馬這種強健的動物。這些現在已經化作了木乃伊的歐洲人,在3000年前,很可能就是騎著馬從西方來到東方的,撒下了至少在公元前1000年,東西方就開始了交流的種子。新疆木乃伊開啟了重要的歷史發現,讓人們鳴謝千年古人。雖然今人打攪了他們的沉睡,他們卻在不醒中給了今人越過數千年的歷史告知!     

  由中國多學科專家組成的科學考察隊在2001年2月在新疆羅布泊西側沙漠的一座沙山上又發現了大量天然木乃伊,總數在百具以上。有一個看上去六七歲的男孩木乃伊難以置信地保留著清晰可數的眼睫毛、柔軟的黑褐色頭髮長及頸部,皮膚已變成黑色,嘴唇飽滿而略顯肥厚。棺木中的木乃伊僅僅用牛皮包裹,沒有採取過防腐手段,這與在埃及發現的木乃伊有很大不同。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方面的科學家說:「羅布泊沙漠年降水不足13毫米,蒸發量高達4000毫米,極度的乾燥能使屍體迅速脫水而不會腐爛,形成天然完整的木乃伊。」     

  從面部和體格特徵判斷,新發現的木乃伊屬印歐人種,大約是4000年前的遺存。這些木乃伊在世界考古史上將佔有重要地位。對這些木乃伊的深入研究,將使人們對古代新疆以至中亞的人種、文化起源、文明的斷裂與延續等課題的認識更接近歷史真實。


(圖4)
4.裹屍布上正面影像的復原圖    

他們就照猶太人殯葬的規矩,把耶穌的身體用細麻布加上香料裹好了。 --《約翰福音》第19章第40節     

  面對這塊裹屍布,虔誠的教徒們眼中常常噙著淚水,口中重複著感恩的祈禱,因為他們篤信,這些都是「神跡」。他們想象著在鋪華石處,耶穌被譏諷,受鞭笞,被打得皮開肉綻,血肉模糊,卻謝絕了好心的耶路撒冷婦人遞上的能讓人失去知覺和免除痛苦的酒,神志清醒地忍受被釘在十字架上的煎熬,任由血跡溢滿手掌和腳面,只是平靜地等待著死亡。對虔誠的教徒們而言,這塊在2000年前用於包裹耶穌遺體的裹屍布,是偉大的救世主替人類承擔一切痛苦、折磨和懲罰的記錄和證明。據說,1955年英國一名遭受著骨髓炎病魔折磨的10歲小女孩Josephine,在別人的幫助下,到達了都靈,並被特許用雙手觸摸裹屍布。事隔不久,她果真漸漸能夠如常人般行走了。     

  但令世人驚奇的裹屍布留下的謎題絕不僅於此。在耶穌復活的故事以後,經書上就再也沒有提到有關裹屍布的字眼。只在《偽福音書》中略有一些記載,說它珍藏在耶路撒冷。而史書對它下落的記載也零星得近乎吝嗇。一直到13世紀初,一個叫克勞里的編年史家寫了一本書,其中記載了他本人於1203年在君士坦丁堡看見過一塊據說是耶穌的裹屍布的長形亞麻布。這幾乎是一千多年來有關裹屍布第一次有跡可查的記載。     

  為什麼在13世紀前居然沒有任何關於它存在的歷史記錄,就好像是這樣的聖物從來沒有在人世出現過?在耶穌蒙難后的一千多年中,這塊裹屍布究竟藏在了什麼地方?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疑。同時不斷有人質問,這真的是來自古巴勒斯坦的耶穌遺物嗎,還是只是一個中世紀的偽造者精心炮製的贗品?     

  甚至有人斷言,它是贗品無疑,因為這塊麻布上有著太多太明顯的疑點。懷疑者說,既然屍體是平放在墓穴中的,人像的頭髮就應該是平平散開的而非現在所見的垂直向下;陳年血跡應該呈黑色,而非現在這樣紅得好像是有人刻意弄上去的;如果這真的是包裹屍體的屍布,為什麼上面的印跡卻連一點點因為包裹造成的皺褶扭曲都看不到?為什麼布上「耶穌」的輪廓與中世紀法國哥特式繪畫中的耶穌形象出奇地吻合,都是身體偏長偏瘦,鼻子比一般人長,手臂長度也不符合正常比例,甚至還留著在當時的以色列被堅決禁止的長發?     

  愛德薩之布     

  儘管在經書和史書上「裹屍布」的字眼鮮有出現,但是細心的歷史學家還是從字裡行間找出了關於真相的隻言片語。     

  故事的起點在耶路撒冷的聖墓教堂的墓室。據說,耶穌被一塊亞麻布裹起來,埋葬在教堂里。很自然,耶穌的聖徒們會想到保留一些同耶穌有緊密聯繫的紀念物。但是它上面有個人形,觸犯了猶太法,因為這部法案認為同死人相關的任何物品都是不潔凈的。為了保護聖物,聖徒們只能把它偷偷地藏了起來。相傳,國王阿布賈得過一次重病,無論怎麼醫治都不見起色。眾人都一籌莫展,只好去向耶穌求救。結果派去的人帶回來一塊印有耶穌身體影像的布。沒想到,這塊布真的奇迹般治好了國王的病。這塊神奇的布就被後人稱作「愛德薩之布」。幾個世紀以來,畫家們一直不能確定拿撒勒城的耶穌的長相。但自從發現了愛德薩之布,幾乎所有的耶穌畫像都開始趨於一致。歐洲各處的基督畫像大部分作於十六七世紀,似乎都來自愛德薩。     

  然而好景不長,愛德薩的平靜安寧並沒有持續太久。很快,伊斯蘭教軍捲土重來,滅了愛德薩王國,基督教徒遭受迫害的歷史命運也重新上演。但虔誠的教徒們為了避免他們心目中神聖的「愛德薩之布」落於異教徒手中,將聖布藏進了城牆。



(圖5)
5.裹屍布上的小洞    

  曼迪蘭     

  500年後,阿布賈的時代早已結束,昔日愛德薩王國的中心早已被穆斯林佛塔所主宰。但是即便在伊斯蘭教侵入愛德薩后,原有的三百多座基督教堂依然穩穩地屹立著,因為這裡曾經出現過一塊有基督頭部影像的麻布。這塊麻布很自然地成為了受基督教徒膜拜的聖物,基督教徒稱作「曼迪蘭」。曼迪蘭的存在,使得這裡成為基督教朝聖中心的地位再也無可撼動了。早期拜占庭繪畫顯示,與「愛德薩之布」不同的是,曼迪蘭展示的似乎只有基督的頭部而已。在希臘,曼迪蘭又被稱為「台特迪隆」,字面義為「折四折」。人們發現,將裹屍布摺疊四次后,所能見到的就只剩頭像了。歷史學家猜測,當時人們之所以將曼迪蘭「折四折」是因為人們當時認為,如果整個圖像都被展示出來,就會成為異教崇拜物。     

  但令人意外的是,公元944年8月16日,大審查官喬治向在場人員展示整塊布的時候,提到了臉部和上半身。而且有其他證據表明,愛德薩之布中展示了基督的整個身體。從城中經過的一位法國士兵這樣描述:「一塊布平鋪著,可以在上面認出我們的救世主。」並且這位法國十字軍戰士羅伯特·德·克萊瑞稱這塊布為「裹屍布」。公元1000年左右,一支拜占庭軍隊擊潰了穆斯林人的抵抗力量,徑直攻到了城門前。但是這支軍隊的使命並不在於攻城略地,他們答應放過整座城市,釋放穆斯林戰俘,並且向他們支付巨額財富。這一切的大度和慷慨,只為了得到一樣東西——曼迪蘭。     

  當取勝的拜占庭軍隊高舉著曼迪蘭回到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時,他們受到了最熱烈、最隆重的歡迎。一位編年史學家這樣記載這件事:「它至少像聖約中的挪亞方舟一樣珍貴。當這幅圖像在街道之間穿行展示的時候,人們眼中溢出了激動的淚水,口中不斷重複著感恩的祈禱。他們相信,這座城市將成為神聖的城市,永遠受到保護,不可征服,直到永遠。」     

  聖殿騎士的信仰     

  十字軍第四次東征改變了君士坦丁堡的命運。1203年,君士坦丁堡陷入了絕境,進攻者闖入王宮,君士坦丁堡被洗劫一空,整座城市被夷為平地,只剩下一道城牆。而那塊神奇的布也悄無聲息地失蹤了。在十字軍凱旋所帶的戰利品中,是否包括印有基督影像的神聖之布呢?我們似乎可以從有關聖十字軍殿騎士團的傳說中獲得一些線索。     

  聖殿騎士團是十字軍中最具有傳奇色彩的組織之一。由於這個騎士團曾經獲得了大量財富,引起了國王以及主教們的嫉妒和不滿。於是謠言四起,聖殿騎士團被指責曾經舉行過神像崇拜和秘密儀式。聖殿騎士團所有成員都否認了神像崇拜的指控。但在嚴刑拷問下,一名成員說:「我們崇拜一個人頭像,沒有金銀裝飾,但有一臉大鬍子,類似聖殿武士。」另一個人供認:「這個頭像有4隻腳,兩隻在前,兩隻在後。」這些含糊的供詞指的是曼迪蘭嗎?人們不得而知。雖經受了百般折磨,聖殿騎士也不願泄漏他們信仰的真正對象。最後的聖殿騎士——雅克·德·莫雷和傑佛里·德·查尼因此被燒死,其中騎士傑佛里·德·查尼是有關裹屍布的歷史記載中提及的第一個歷史人物。     

  就在兩位聖殿騎士被燒死後二三十年,裹屍布又在里瑞出現了,並且由一位同樣叫傑佛里·德·查尼的法國騎士擁有。雖然不能完全確定他們兩人之間一定有親緣關係,但兩個相同的名字使人們不得不做這樣的猜測。有一點人們十分肯定:住在里瑞的這個傑佛里·德·查尼並不是來自偏遠村莊的默默無聞的騎士。通過婚姻,他同國王和一些公爵建立了關係。他備受尊重,還寫過關於騎士精神的著作。在對英法戰爭中,只有他被授予同法國國旗合葬的榮譽。傑佛里·德·查尼不可能是個偽造者或騙子,他手中的裹屍布應該也不是贗品。那現在的裹屍布與先前有歷史記載的愛德薩之布以及曼迪蘭之間,到底有怎樣的關係呢?     

  底片上的「底片」     

  19世紀末,科學理性思想已經戰勝了神秘主義。1898年,都靈大主教終於同意第一批科學家直接對耶穌裹屍布進行考察。為了存檔,首先要對其進行拍照。當攝像師賽根多·皮亞在暗室里沖底片時,一個奇怪的現象出現了:他從照片底片的負像中看到了更為逼真的「耶穌」形象。他注意到,感光板上清晰地顯示出一幅頭部的正片,而不是通常底片的那種黑白顛倒的圖像。這就意味著裹屍布上的圖像本身是底片圖像,即是說,裹屍布上的圖像是根據一張照相底片繪製的。在攝影術發明前,誰能繪製出一個照相底版來呢?這一發現使懷疑裹屍布真實性的聲音明顯低沉了許多,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開始傾向於證明它的真實性。
有機天性的下意識流露屬於童貞,屬於花一樣的孩子們....崇尚真理,正義和一切美好的事物的人們萬歲!

5419

主題

6677

帖子

664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646
沙發
 樓主| elmo898 發表於 2006-11-12 14:15 | 只看該作者


(圖6)
6.來自布達佩斯手稿    

  碳-14年代測定的挑戰     

  1986年,在科學工作者與宗教界人士長達10年的接觸和協商后,終於達成協議,科學家被允許用改進了的碳-14年代測量法對「裹屍布」進行分析。取樣在極其秘密的情況下進行,並由國際上3個著名的碳-14實驗室分別進行測定。每個實驗室都得到4個樣品,其中只有1個樣品是從「裹屍布」上剪裁下來的,其餘3個樣品為不同時代的對照樣品,分別裝在編好號的金屬盒中,但只有都靈大教堂的大主教和英國大不列顛博物館的考古權威才知道這4個樣品中哪一個是從裹屍布上剪裁下來的。結果,3個實驗室的科學家們得出了相當一致的結論:這塊「裹屍布」與耶穌毫無關係。因為它的年代在公元1260~1380年的可能性為95%,不早於公元1200年的可能性為100%,也就是說,這塊「裹屍布」出現於耶穌遇難的千年之後。     

  1988年10月13日,紅衣主教在都靈大教堂舉行記者招待會,宣布存放在都靈大教堂的所謂的「裹屍布」為中古時期的贗品。這無異於在說:無論裹屍布具有怎樣的神奇,它總是一個贗品——儘管是極為藝術的贗品。這個結論雖然給長達幾個世紀裹屍布的真偽之爭一個確定的答案,但是顯然不是一個令所有人都滿意的答案。持不同觀點的科學家們仍然用不同的證據和方法為他們所堅持的信念辯護。     

  病理學家的證明     

  英國著名病理學家詹姆斯·卡梅隆研究了裹屍布上的無數傷痕,仔細地對其加以區分。他發現布上人物額頭上的傷痕有的是由荊棘做的王冠造成的;從裹屍布背面看,人物身前的血痕是分層的,並顯示先上下移動,然後平行移動,再上下移動的軌跡。這應該是流血時手臂運動留下的印跡。一個人在被帶到十字架上釘死之前,他必須被雙臂綁在木枷上往前走。如果突然被推倒,他應該以左膝蓋和左前額著地。從裹屍布的照片上的確可以發現左膝蓋的擦傷和左前額的擦傷。甚至連背上擦傷、發炎的稜角都有顯示。如果這塊布是贗品,中世紀的偽造者能考慮到這樣繁雜的細節嗎?     

  長期以來的傳說顯示,受難的耶穌是被釘穿了手掌。中世紀的宗教圖畫也是這樣顯示的。但事實上,如果一個人被釘在十字架上,身體重量的大部分是由伸展開的兩臂承擔的,而釘在手心的釘子是無法承受人體的重量的;只有將釘子釘在手腕上,十字架上的人才不致掉下來。最近的考古研究表明,這種羅馬刑罰確實是用釘子釘穿手腕。而裹屍布上的傷痕恰恰顯示的是耶穌被釘住了手腕,而非手心。釘子刺穿手腕后,正中神經會受到破壞,從而導致他的拇指收縮。這樣的細節在裹屍布上也沒有漏過。釘穿手腕這種酷刑在中世紀前一千多年就已經廢止了。為什麼同時期的畫家對此知曉甚少,只能按照傳統的宗教畫繪製耶穌受難的場面,而這位「偽造者」卻能了解得如此分毫不差?     

  還有一個證據給裹屍布的放射性試驗一記重擊。在一份來自布達佩斯的中世紀手稿的畫面中,耶穌躺在布上,雙臂交叉。兩隻手的大拇指都是朝內的。整個中世紀,只有這樣的一幅圖畫,描繪了大拇指蜷縮在手心裡這樣的細節。而這個細節同裹屍布上所反映的一致,且多次出現。這位畫家甚至還描繪了一塊布,布上能清楚地看到小洞,大小和位置都與都靈裹屍布上的早期燒痕出奇的一致。這份手稿雖然看似以裹屍布為參照,年代卻在公元1200年以前,顯然與科學測定的結果很不相符。     

  生物學家的氣化理論     

  生物學家曾用各種顏料和水彩試圖複製出裹屍布上的圖像,但都沒有成功。經過長期的研究,他們發現,古代塗在屍體上的蘆薈劑香料如果和死者在死亡前流出的汗混合在一起,會放出氨氣,在裹屍布上形成棕色。經過研究還發現,在屍體各個不同部位放出的氨氣的數量和質量的比例是不等的,因此在裹屍布上所留下的痕迹也相應地呈現多種多樣。     

  畫家的佐證     

  畫家伊茲貝爾·皮澤克一直從事裹屍布的研究。與眾不同的是,他從繪畫本身分析裹屍布的神奇之處。在他看來,如果真如碳-14測定結果所言,這塊布是中世紀的贗品,那麼這必然是偉大的傑作。他認為,縱觀整個藝術史,沒有人畫過沒有輪廓線的畫,因為即使畫家想盡量避免畫出輪廓線,或者有這樣的繪畫技巧,所用的繪畫材料本身也會留下輪廓。所以在人類的繪畫中,沒有輪廓線的畫是不存在的。但是,裹屍布中的影像就沒有輪廓線。     

  花粉的奧秘     

  20世紀70年代,瑞士科學家馬克斯·弗雷從裹屍布上發現了48個花粉的實樣,其中有相當數量的花粉是來自現在生長在法國和義大利的植物,這證明了當時的情況正如我們所了解的——裹屍布曾暴露在法國和義大利的空氣中。另外7種花粉來自死海沿岸,而剩下的花粉,包括亞麻棘花粉,在伊斯坦布爾和土耳其東南部以及巴勒斯坦都能找到。這就是說,在裹屍布的早期旅程中,有一段位於聖地耶路撒冷附近。這個發現彌補了研究裹屍布初期歷史的一片空白。1999年夏天,以色列科學家又從裹屍布中發現了只能在耶路撒冷附近才能找到的植物花粉。這種植物花粉的殘渣顯示,裹屍布的年代要早於8世紀。     

  紡織學家的論據     

  紡織學專家G·羅斯教授分析了兩小塊裹屍布上的小碎片和一些亞麻線,從紡織學的角度進行研究,他發現這塊裹屍布有著遠古時期聖地的特徵。首先,在古代的中東地區以亞麻布作為屍衣、屍布是很平常的事。其次,這塊裹屍布的料子里含有少量的中東棉紗。再次,羅斯發現這塊裹屍布的編織法是人字形斜紋式的,這種編織法和平紋織法一樣,是古代中東地區的編織法。從裹屍布上取得的亞麻線是由古代中東地區的手工技術紡出的,而在當時,歐洲已用輪式紡車紡線了。最後羅斯還證實,這些線在編織之前進行過漂白,這又是一項出現於古代中東地區的技藝。     

  對碳-14測定結果的質疑     

  雖然三大實驗室的科學家對碳-14測定結果的準確性有百分之百的信心,但人們仍然不斷在追問:這些結果有沒有可能是因為未知的因素造成的呢?比如,16世紀的大火破壞了這塊裹屍布的純度,或者它的材料發生了炭化,從而影響了測定結果呢?     

  對碳-14年代測定結果的質疑自有其道理,因為這一測定法並不是絕對可靠的。英國曼徹斯特博物館曾運用此方法對木乃伊進行測定,結果令人咋舌:紗布裹著的木乃伊骨頭竟然比紗布早1000年。     

  一名俄國科學家懷疑,亞麻的某種特性影響了都靈裹屍布的碳-14測定結果。亞麻布造出以後,其有機材料會發生某種變化,使其年代測試結果比實際年代要推后許多。如果裹屍布受到過火的灼燒會產生同樣的結果,因為火能明顯影響到亞麻的有機物含量,會提高其中碳,尤其是放射性碳,即碳-13的同位素的含量,這無疑會對年代測算結果產生極大的影響。因為這種年代測定是以碳-14和碳-13的含量為依據的。     

  不久,美國得克薩斯大學的一批研究者聲稱在一片裹屍布取樣上發現有嚴重的細菌與真菌污染,而這種微生物污染恰恰會影響和歪曲碳放射測試的結果。     

  直到今天,關於裹屍布的爭論依然在繼續。孰是孰非,誰也不能簡單地給出一個答案。似乎任何一方都沒有絕對的證據說服對手。但毋庸置疑的是,耶穌的裹屍布依然是備受其信徒們頂禮膜拜的聖物,而一旦它被證明是贗品,也沒有人否認這個中世紀天才的完美騙局。究竟是誰會有這樣的技巧和才智,花費如此的周折,和宗教、信徒、甚至與幾千年來的科學家開了這樣的玩笑。他的目的又何在呢?     

裹屍布周圍籠罩的迷霧也許永遠無法揭開。



(圖7)
7.金字塔的排列    

  古埃及有太多的不解之謎,彷彿得到了神的啟示和護佑。     

  「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通向天上,猶如神的眼睛一樣。」 --《金字塔碑文》     

  金字塔的神秘,為世人所好奇,自古以來一直是考古學者探索研究的對象。人們想知道金字塔是怎麼建造起來的,法老的屍體為什麼要放在金字塔中?它對人類的影響是什麼?是不是能讓人得到更豐盛的生命呢?此外,埃及還有一些謎,甚至是謎中之謎,引起世人窮追不捨的探求興趣。     

  金字塔     

  埃及金字塔建造於很遙遠的古代,它是西方建築的「祖師爺」。人們把經典建築藝術的源頭歸溯於古埃及。古埃及重要的建築遺迹經歷了5000年漫長的歲月,仍然讓今人嘆服不已,研究不已。在古埃及早期的歷史中有一個階段被稱為「古王國」時期,那是一個繁榮強盛的時代。在那個時代,法老們熱衷於為自己樹碑立墓,於是就建造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宏偉的紀念性建築——金字塔。直到今天,經過了4500年,仍然有60餘座金字塔排列在埃及開羅周圍的荒沙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吉薩三大金字塔。它們高聳于晴空,就像群山間的高峰。它們非常高大。比世界上最大的基督教堂——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還高還大。     

  自古以來,金字塔就被稱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人們無法想象在那麼遙遠的年代,在只有粗陋的工程技術水平的年代,古埃及人是怎樣建造出這一舉世罕見的宏偉工程的。當時的建造者既沒有起重設備,也沒有滑輪,甚至連輪子都沒有,他們是怎樣將相當於10輛汽車之重的大塊石頭提升到金字塔上的呢?所以有人懷疑金字塔是外星人遺棄的著陸標誌。此外在金字塔規整造型上所體現出的精確的數字計算系統,金字塔建築技術的精確度也一再被人們研究、誇讚和嘆服。就大金字塔而言,它的底座邊長為755英尺,實際尺寸與設計圖紙之間的平均偏差不足5英寸,偏差率僅為0.01%,這比現代建築的誤差還要小,怎麼不令人驚嘆呢?很難想象,在久遠的原始石器時代,人們就創造出了如此偉大的建築奇迹。     

  據埃及學學者們的研究,金字塔的建造起源於古埃及的神話:古埃及國王奧西里斯被自己的惡兄弟殺害,碎屍后被扔到了尼羅河裡。王后伊西絲悲痛欲絕,她找到遺體,伏屍痛哭,這感動了太陽神。於是天神幫助她把屍塊還原成屍體,做成乾屍,即木乃伊。奧西里斯於是再生,成為冥界的主宰。從此以後,每個法老死後,都要把奧西里斯神話表演一次,製成木乃伊后裝入石棺,再送進「永久的住所」——金字塔中。古埃及人認為,這樣,法老們的靈魂就能永生,並在3000年後的極樂世界里復活。     

  古埃及人這種對死後永生的信念決定了金字塔的形式:它必須能夠妥善地保存遺體,尤其是伴隨著遺體的陪葬品。在古埃及人看來,冥界的生活與塵世類似,死者生前所用的一切要一應俱全。所以每個法老的墓葬都聚集了巨大的財富,成為歷代盜墓者垂涎的目標。古埃及法老的墓葬形式一再變遷,就是為了與盜墓者周旋、鬥智。為了使法老的「靈魂」不被驚擾,也為了滿足法老日益膨脹的權力慾望。金字塔的形式經歷了由小到大,由磚到巨石的演變。     

  著名的「階梯形金字塔」是法老昭賽爾的陵墓。它是最早的石砌金字塔,是後來著名的吉薩金字塔的雛形。「昭賽爾金字塔」是昭賽爾的大臣兼首席建築師伊姆霍捷普的傑作。由於他傑出的建造,伊姆霍捷普被認為是埃及最有榮譽的賢人,他的事迹在埃及廣為傳誦,後來他甚至被神化為神扶普塔赫的兒子。希臘人崇拜他,把他與希臘的醫療之神相提並論。伊姆霍捷普像所有的古代文化巨人一樣,精通多個行業,比如他還是天文學家和醫生。     

  昭賽爾金字塔為後來吉薩的完美的金字塔樹立了典範。在這以後相當一段時間,法老們把主要的精力和財力都耗費在金字塔的建造上。金字塔的造型越來越龐大,簡潔,接近石頭的性格。正是這種世世代代傾盡國力的努力,才使世人至今能夠看到這些奇迹。     

  公元前27世紀至26世紀,古埃及人在吉薩建造了三座最大的金字塔。大金字塔是第四王朝第二個國王胡夫的陵墓。它建於公元前2690年左右,原高146.5米,因年久風化,頂端剝落10米,現高136.5米;底座每邊長230多米,三角面斜度51度,塔底面積5.29萬平方米;塔身由230萬塊石頭砌成,每塊石頭平均重10噸。據說,它是10萬人用了30年的時間才得以建成。該金字塔內部的通道對外開放,該通道設計精巧,計算精密,令人讚歎。     

  第二座金字塔是胡夫的兒子哈夫拉國王的陵墓。它建於公元前2650年,比前者低3米,但建築形式更加完美壯觀,塔前建有廟宇等附屬建築和著名的的獅身人面像。獅身人面像的面部參照哈夫拉,身體為獅子,高22米,長57米,僅雕像的一個耳朵就有2米高。整個雕像除獅爪外,全部由一塊天然岩石雕成。由於石質疏鬆,且經歷了四千多年的歲月,整個雕像風化嚴重。另外面部嚴重破損,有人說是馬姆魯克把它當作靶子練習射擊所致,也有人說是18世紀拿破崙入侵埃及時炮擊留下的痕迹。     

  第三座金字塔屬於胡夫的孫子孟考拉國王,建於公元前2600年左右。當時正是第四王朝衰落時期,金字塔的建築也開始衰落。孟考拉金字塔的高度突然降低到66米,內部結構紛亂。     

  在胡夫金字塔的南側有一個著名的博物館——太陽船博物館。傳說胡夫的兒子當年是用太陽船把胡夫的木乃伊運到金字塔來安葬的。然後就將船拆開埋於地下。該館是在出土太陽船的原址上修建的。船體為純木結構,用繩索捆綁而成。     

  這三座金字塔都是精確的正方錐體,其中以胡夫的金字塔規模最為宏大。胡夫金字塔的精確度非常高,據說它的邊長和角度的誤差不超過一個人的大拇指,巨石拼接緊密,甚至連一枚硬幣都插不進去。這證明了建造金字塔時使用了高科技以及非凡的設計工藝。而這些絕非是僅僅使用奴隸和簡單的手工就能完成的。所以金字塔是怎麼造出來的,是萬古之謎。哈夫拉和孟考拉兩座金字塔次第排列在一旁,它們的四面都正對著東西南北四個方位的基點,相互以對角線相接,形成藍天黃沙間錯落參差、氣勢恢宏的人造群峰。     

  在一望無際的沙海邊,在高約30米的台地上,金字塔群莊重、簡潔、肅穆、超世。金字塔的形象,給看見過它們的人留下了深刻的難以磨滅的印象。它們雖然是最單純的幾何形體,卻表達了最崇高的主題。古埃及人賦予了這些曾經沉睡在沙海岸邊的巨石以永恆的生命力。4000年後,拿破崙帶著創建偉大帝國的夢想,率領軍隊踏上了埃及這片神秘的土地。這時的埃及已經是土耳其人的屬地,古埃及的文明早已湮滅。但是已經半掩於沙中的吉薩的金字塔依然喚起了入侵者的激情。傳說拿破崙當時面對著前來應戰的穆斯林騎兵,手指蒼老而永恆的金字塔向他的士兵們說:「4000年的歷史在蔑視你們!」     

  隨著古埃及文明的衰落,金字塔早已脫離它建造之初面對冥界的神秘意義,而成為人類古老文明的象徵。但是在當時它給埃及人民帶來的,卻是無盡的災難。早於拿破崙2000年,古希臘的旅行家和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曾經漫遊埃及,據他記載,為完成胡夫金字塔的龐大工程,曾有10萬人在尼羅河的漲水季節連續工作了30年。金字塔的數百萬塊巨石是在沒有任何工程設備的時代,全憑人的體力建造起來的,它耗竭了埃及3個漫長朝代的資源,給埃及留下了一片荒涼,「就好像經歷過一場戰爭的浩劫」。當然這只是一個說法。     

  在這以後,建造金字塔的傳統發生了變化,後來的金字塔就遜色多了。伴隨著建造金字塔熱情的消退,法老們把「過剩」的精力投注到了神廟的修建與裝飾上。就像他們曾經超尺度大地建造金字塔那樣,古埃及的神廟是超尺度小的。它們低矮、壓抑、昏暗,尤其是擠滿了異常粗壯臃腫的巨柱。巨柱佔滿了神廟裡的空間,讓人透不過氣來。巨柱與金字塔實際上出現於同一個時代,但它對西方建築藝術的影響卻更為巨大和深遠,它後來不僅貫穿了古埃及的歷史,也直接影響了希臘的建築形式。



(圖8)
8.神示的文明    

  是誰建造了金字塔 ?    

  一直以來,金字塔都被看作是古埃及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2000年前「西方史學之父」希羅多德就曾這樣記載:在建造金字塔時,胡夫強迫所有的埃及人為他做工,10萬人為一群,每一群人勞動3個月。不計其數的古埃及奴隸就這樣從阿拉伯山拉來巨石,藉助畜力和滾木,把巨石運到建築地點,然後將場地四周天然的沙土堆成斜面,把巨石沿著斜面拉上金字塔,堆一層坡,砌一層石,逐漸加高金字塔。就這樣,用了整整30年的時間,堆砌出令後人瞠目的奇迹。     

  但是,近年來考古人員在金字塔埋葬者的隨葬品中發現了大量用於測量、計算和加工石器的工具,這表明這些埋葬者就是金字塔的建造者。同時發現的還有一些原始的金屬手術器械以及死者在骨折后得到醫治的證據,這說明這些死者生前得到了很好的醫療待遇。這樣的發現很自然地對先前認為金字塔的建造者是古埃及奴隸的說法提出了質疑。因為在古埃及,地位低下的奴隸不可能有醫療的機會,死後更不可能被安葬。另外,有人做出這樣的測算,金字塔至少用了230萬塊每塊重約10噸的石塊砌成。在建造胡夫金字塔的時候,世上還沒有任何的起重工具。如果說這些都是靠近萬名砌石工人的人力完成的,那麼即使工人們每天能將10塊重達10噸的巨石推送上去,也須費時近700年。如此簡單的數字,相信法老可以算出。他們又為何要建造這個自己生前無法享用的陵墓呢?     

  到底誰是金字塔奇迹的創造者?這樣的奇迹又是如何創造的?有人說它是神秘的地外文明的傑作,有人堅持認為是古埃及奴隸的功勞,孰真孰假現在還下不了結論。金字塔成為人類文明天空的一片巨大的疑雲,等著人們繼續去探究。     

  「什麼動物早晨四條腿走路,中午用兩條腿走路,晚上則用三條腿走路」,這是希臘神話中獅身人面獸斯芬克司留給人們的難題。她對經過的旅人不斷地問這樣一個相同的問題。如果被問的人答不出來,她就會把旅人吃掉。有一天,俄狄浦斯經過,獅身人面獸照例用這個謎語考他。但俄狄浦斯的回答很快說出了答案,是「人」。因為人在嬰兒時手腳並用爬行,長大后就用兩條腿走路,等到老年時就得藉助於拐杖。俄狄浦斯的智慧讓獅身人面獸很沮喪,她聽完這個答案就自殺了。     

  可是在古埃及神話里,獅身人面像的寓意卻截然不同。在古埃及,獅子是人間的守護者,也是地下世界的守護者。法老死後要成為天神,必須免遭外界的打擾,因此,獅身人面像便成為最好的守門者。



(圖9)
9.古埃及壁畫--法老的故事    

  獅身人面像的本來面目     

  按照傳統的說法,獅身人面像是具有獅身及法老哈夫拉麵容的巨大石像,建於4500年前,也就是哈夫拉王在位時期。但在歷史上,它曾長期被黃沙掩埋,直到公元前1400年左右,埃及十二王朝的杜德摩西四世才將它挖掘出和清洗乾淨。傳說,當杜德摩西四世還是王子時,有一天他在沙漠上狩獵勞累了,便在被黃沙掩埋的獅身人面像頭上睡覺。在睡夢中他夢見獅身人面像向他承諾道,說他若能將它從黃沙中拯救出來,他就能成為法老王。他醒來后立刻著手,把獅身人面像挖出。後來他果然就成為法老王。這件事被記載在獅身人面像巨大前掌間的石碑上。     

  證明獅身人面像是由哈夫拉修建的證據之一在於,公元前1400年杜德摩西四世在獅身人面像腳爪之間放置的一塊石碑上留下了一段碑文,這段碑文如今僅存一行文字,依稀可辨別出「哈夫」兩個字,後人由此推測「哈夫」指的就是法老哈夫拉。另一個證據則在於,當初位於獅身人面像附近的河岸神殿出土時,發現裡面有一座雕像將哈夫拉本人描繪成一個獅身人面像的神靈。     

  可是到了1905年,有關獅身人面像與哈夫拉之間的直接關係就顯得站不住腳了。考古發現在古文獻記載中古埃及所有統治者的姓名無一例外都有一個現在稱為「徽印」的長方形外框。但在「哈夫」這兩個字外部沒有這樣的「徽印」,因此「哈夫」可能並非指一個法老的名字。而「哈夫」這兩個字在古埃及文字中僅僅是「升起」的意思。     

  1992年,紐約法醫學專家弗蘭克·多明哥對埃及法老哈夫拉雕像的頭部及獅身人面像的「人面」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結果證明兩者差別巨大,因此不可能是同一人,也就是說「人面」不是哈夫拉。因此,先前考古學家對於它面部的判斷顯然是錯誤的。



(圖10)
10.歷史上最早的宗教碑文    

  撒哈拉曾經多雨     

  1992年8月,來自波士頓大學的地質學博士修奇根據獅身人面像所受腐蝕的特點與程度,他得出了一個驚人而又令人信服的結論:獅身人面像最遲出現於埃及歷史上最後一次雨季的早期,也就是公元前7000至公元前5000年就已建成。他的證據在於,獅身人面像的侵蝕邊緣比較圓鈍,呈蜿蜒彎曲向下的波浪狀,有的侵蝕痕迹很深,最深達2米。另外上部侵蝕得比較厲害,下部侵蝕程度沒那麼高。獅身人面像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最多不會超過1000多年,其餘時間被掩埋在沙石之中。如果真是建於埃及哈夫拉王朝而又被風沙侵蝕的話,那麼同時代的其他石灰岩建築,也應該受到同樣程度的侵蝕,然而古王朝時代的建築中沒有一個有獅身人面像受侵蝕的程度嚴重。     

  可以斷定,獅身人面像上的侵蝕痕迹是典型的雨水侵蝕痕迹。但是這個論斷最難以讓人接受之處在於,撒哈拉沙漠已經存在了幾千年,事實上,從公元前3000年以來,吉薩高原上一直沒有這樣足夠造成獅身人面像侵蝕的雨水。難道獅身人面像上的侵蝕痕迹是歷史上尼羅河泛濫的印跡嗎?但考古學家們馬上否定了這樣的猜測,因為洪水與雨水的侵蝕方式有著明顯的不同,洪水對底部的侵蝕比對頂部厲害得多。而事實上,金字塔頂部受到的侵蝕顯然更多一些。那一切似乎只有一種可能:獅身人面像的確曾經受到過嚴重的雨水侵蝕。     

  在歷史上的某個時期,埃及曾遭受過持續不斷的暴雨沖刷。令人驚奇的是,這個時間正是公元前10500年。在人類歷史上的這一時期,地球上發生了巨大的氣候變化——冰川消融,洪水泛濫。因為最後的冰川時代結束於12500年前,在這一時期之前,氣候條件已經連續穩定了5萬年。那時,北歐和北美洲被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冰川所覆蓋。但是突然間,冰川融化了,而且持續了2000年,從而引發了無法想象的洪水,也許正是聖經中所描述的洪水。     

  如果獅身人面像能夠追溯到公元前10500年冰川時代終結的時候,那為什麼它的頭部是法老王的面相和裝飾呢?經過對雕像頭部的觀察,可以發現其頭部的保存情況顯然比身體完好得多,儘管頭部所用的灰石材料要更加堅固一些,但卻和身體的磨損情況有著天壤之別。頭部與身體的比例也有些不協調。頭部相對身體的比例較小。當從空中俯視時,它的頭部就像一隻微型的小針頭,而身體則顯得長而扁平,而且明顯有被水侵蝕的痕迹。我們似乎可以從中推斷出,獅身人面像頭部並非最初的配件,僅僅是在歷史上的某個特殊階段,它被某些工匠精心修改再造過的。     

  所有這一切可能是這樣發生的:在埃及變成沙漠之前,吉薩是一片肥沃的大草原;它的外緣是岩床,在那裡一群石匠雕出了一個巨大的頭像,也就是一位神靈的頭部,或者說是一頭獅子的頭部。巨大的石灰石被切割得整整齊齊,並被一塊塊地運送到這裡,有一些竟然超過200噸重。這些石料似乎毫不費力地被提升並安放到金字塔上。正如獅身人面像一樣,它前面的廟宇也留存著更早時期的印跡。在冰川時代的末期,在建造金字塔的上萬年前,它們經受了雨水的風化和侵蝕。洪水從獅子身上流過,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形狀。     

  雨水停下后,原來富饒的草原變成了茫茫的沙漠。大風帶來的沙子將雕像頸部以下的部分掩埋起來,獅身被水沖蝕的印跡於是被保存下來。而頭部則留在空中繼續遭受著風化和侵蝕。在公元前2500年,石匠對頭部進行了再造,於是便有了今天的獅身人面像。所以,被認為是獅身人面像建造者的法老王哈夫拉,只是後繼的修補者而已。
有機天性的下意識流露屬於童貞,屬於花一樣的孩子們....崇尚真理,正義和一切美好的事物的人們萬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9

主題

2880

帖子

728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28
3
東海艦隊副政委 發表於 2006-11-12 14:25 | 只看該作者
頂,史前超文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918

帖子

59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91
4
hz0313 發表於 2006-11-15 22:1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7: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